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7 毫秒
1.
通过连续3年(2018—2020)的田间定位试验,研究有机肥不同比例替代化肥对茶树生长性状、产量、品质及对茶园土壤质量和茶园经济效益的影响,筛选了适宜的有机肥替代比例。研究结果表明,有机肥替代化肥能提高茶叶水浸出物、游离氨基酸、咖啡碱含量及儿茶素总量,降低酚氨比,提高名优绿茶品质;有机肥替代比例为25%~50%时能促进茶叶萌发,增加茶芽密度,提高春茶产量。此外,有机肥替代化肥能提高土壤pH,有效阻止茶园土壤酸化,显著提高茶园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增幅分别达19.5%~36.1%、11.0%~35.1%、12.4%~23.1%、2.8%~8.5%和5.2%~9.3%,且整体上呈现出随着种植年限增加而上升的趋势。同时有机肥替代比例为25%和50%时可增加茶叶产值,净利润分别比常规施肥增加4 607元/hm2、4 541元/hm2。综合茶叶产量、质量,以及土壤质量、经济效益的分析,可推断25%~50%的有机肥替代化肥比例是茶园较优的施肥方案。  相似文献   

2.
茶园滴灌施肥的增产提质及土壤养分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常规施肥作为对照,设计3个不同氮素用量(450、300、150 kg/hm2),研究了茶园滴灌施肥对茶叶产量、品质及土壤养分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滴灌施肥处理比对照增产3.4%~9.3%,施氮量与产量间呈明显正相关,以年施氮量300~450 kg/hm2产量较高,滴灌施肥对茶叶品质影响不显著。滴灌施肥处理成熟叶含氮量显著高于对照,且季节性差异明显,秋茶﹥夏茶﹥春茶,滴灌施肥可促进茶树对氮素的吸收利用。施肥方式对土壤pH值影响显著,滴灌施肥处理土壤pH值明显高于对照,可能因其氮素利用率较高而有助于减弱无机氮对土壤的酸化作用。  相似文献   

3.
为探索茶园科学施肥技术,2022年在酉阳自治县茶园开展了化肥减施配施有机肥对春茶产量、品质和经济效益影响的田间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与农民习惯施肥相比,优化施肥模式在化肥减施78.6%的情况下,明显提高芽叶密度,春茶产量增加16.5%;提高了新梢游离氨基酸总量、降低了酚氨比,特别是对中期春茶的增产提质作用明显;节本增收2.37万元/hm2,经济效益十分显著;“有机肥+茶树专用复合肥”模式优势明显,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田间不同生产方式对茶园产量、茶叶品质及茶树对氮肥吸收利用的影响,采用微区15N示踪技术,研究了不同采摘标准(一芽一叶和一芽三叶)和氮肥施用水平(200、450 kg·hm-2)下茶树春季新梢产量、品质成分和15N氮素吸收利用等变化。结果表明,新梢产量主要受采摘标准影响,一芽三叶的产量是一芽一叶的1.8~2.1倍,氮肥用量对春季新梢产量影响不显著;采摘标准对氨基酸含量特别是对茶氨酸等品质成分的影响大于施氮水平,以N2水平(N 450 kg·hm-2)下采摘一芽一叶的含量最高;成熟叶含氮量从初冬到春茶结束呈下降趋势,说明叶片内氮素在春茶期间发生再利用,但其肥料氮占全氮的比例(Ndff)在增加,可能是氮素吸收和再利用的共同结果;供氮水平对新梢Ndff的影响大于采摘标准,而新梢采摘的氮携带量主要受产量影响,低氮条件下新梢15N回收率最高。本研究表明,采摘标准和施氮量对茶园产量、茶叶品质及茶树对15N氮素的吸收分配产生影响,但两个氮肥水平都能基本满足不同采摘标准下茶树对氮素的需求。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不同生物有机肥对春茶生长的影响及土壤培肥潜力,2019-2020年在湖南安化县茶园进行了田间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与茶农习惯施肥相比,施湘佳牌茶叶专用有机肥和浩博牌生物发酵饼肥均可促进春茶早生快发,增加芽头密度和百芽重,显著提高春茶产量,改善茶叶品质,提高茶树经济效益.其中春茶(一芽一叶)产量分别增产8.6%和28...  相似文献   

6.
江汉平原麦后棉减不同量化肥用有机肥替代效果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研究棉花合理的化肥减施量和有机肥替代量,筛选化肥减施与有机肥替代最佳模式,为江汉平原地区麦后棉化肥减量增效技术提供理论依据,在荆州地区进行了麦后棉有机肥替代化肥试验,设计了不施肥、纯施化肥和减20%、40%、50%、100%的化肥量用有机肥替代(按氮素量折算饼肥用量)共六个处理,探讨不同比例的有机肥替代化肥配施对棉花生育期、铃重、产量、纤维品质以及土壤养分含量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减施化肥增施有机肥棉花产量不减,有利于提高棉花品质,改良土壤;50%有机肥替代产量最高,20%有机肥替代经济效益最高。  相似文献   

7.
通过小区试验,探索化肥减施和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对芒果园土壤养分、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土壤pH值、有机质、碱解氮、速效钾、有速效磷含量顺序均为:常规施肥>化肥减施20%>有机肥替代20%,但化肥减施20%和常规施肥处理差异均不显著,有机肥替代20%处理的有机质、速效钾、速效磷均显著低于常规施肥;脲酶、过氧化氢酶、酸性磷酸单酯酶活性顺序为:常规施肥>化肥减施20%>有机肥替代20%,化肥减施20%处理土壤酶活性均与常规施肥处理无差异显著性,有机肥替代20%处理的土壤酶活性均显著低于常规施肥;真菌、放线菌数量顺序为:化肥减施20%>常规施肥>有机肥替代20%,差异不显著;细菌数量顺序为:有机肥替代20%>常规施肥>化肥减施20%,差异不显著;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土壤脲酶、过氧化氢酶、酸性磷酸单酯酶活性均与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钾、速效磷有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丽水茶园土壤肥力与茶叶品质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检测丽水市名茶及普通茶相应茶园土壤养分指标、茶叶品质指标,并运用dps3.0软件,进行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影响秋茶品质最关键的土壤养分指标是速效氮含量,它与5个茶叶品质指标存在相关性;其次是土壤有机质含量,它与茶叶中的氨基酸、咖啡碱含量和酚氨比呈线性相关。春茶品质主要受速效氮和速效钾含量的影响。丽水市土壤速效氮和有机质含量较高,这是该地区茶叶具有较高品质的主要原因。应保持有机肥、氮肥适量施用,配施钾磷肥,促进茶叶产量及品质的稳步提高。  相似文献   

9.
有机肥替代化肥对茶园土壤质量及新梢养分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浙江武义大宗绿茶采摘茶园采用化肥减施和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模式试验。试验设置4种施肥模式,分别为不施肥、农户施肥、茶树专用肥+菜籽饼肥、茶树专用肥+猪粪肥。在总养分减施43%,其中化肥减量60%,有机肥替代化肥29%条件下,开展了不同施肥模式对土壤质量,新梢产量、品质、养分利用效率的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在大宗绿茶采摘条件下,茶园化肥用量过大的情况下,化肥减施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模式,茶树对养分的吸收并没有明显改变,但明显提高了化肥利用率(2种有机肥替代化肥模式的化学N+P_2O_5+K_2O肥料农学效率分别提高158.7%和154.3%),且有机肥的施用能明显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减小土壤容重,同时有减缓土壤酸化趋势,明显提升茶园土壤质量。在研究条件下,猪粪肥对改善土壤质量的效果要略好于菜籽饼肥;化肥减施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模式也有一定的增产效应,且不会改变新梢品质成分及成茶品质。  相似文献   

10.
通过长期定位试验,研究连续4年配施生物基质肥料对茶园土壤有机碳固持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生物基质肥料施用比例的增加土壤有机碳含量呈现增加的趋势;土壤基础呼吸量以全量施用生物基质肥料最低,75%生物基质肥配施25%化肥最高;土壤微生物量碳随着生物基质肥料施用比例的增加而增加;生物基质肥料的施用显著提高了土壤微生物商,降低了土壤呼吸商;适当的施肥结构促进茶树生长和茶叶产量的提高,春茶茶叶产量以25%生物基质肥+75%化肥处理最高,以100%生物基质肥料处理最低。综合配施生物基质肥料对茶园土壤有机碳固持和对茶树生长的影响,初步认为25%~50%生物基质肥+75%~50%化肥适宜茶园施用。  相似文献   

11.
长期培肥下红黄壤区茶园土壤酶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红黄壤区茶园长期培肥试验,研究不施肥、全量化肥、半量化肥+半量有机肥、全量有机肥、全量化肥+豆科绿肥、半量化肥+半量有机肥+豆科绿肥等不同培肥模式对土壤蛋白酶、脲酶、蔗糖酶、过氧化氢酶和磷酸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培肥模式均能不同程度提高土壤蛋白酶、脲酶和磷酸酶的活性,特别是半量化肥+半量有机肥+豆科绿肥的培肥模式可显著增强这3种酶的活性,分别增加了2.82、7.73、0.33倍,而长期施用化肥对这些酶活性的促进作用则较小。此外,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水解氮、有效磷、速效钾、阳离子交换量、土壤含水量、茶树株高及茶叶产量与土壤蛋白酶、脲酶和磷酸酶活性均有显著正相关性,说明这些酶对培肥模式的变化反应灵敏,可作为红黄壤区茶园土壤肥力水平和茶树生长状况的评价指标;而与过氧化氢酶活性的相关性较弱,该酶活性不能较好地表征土壤肥力状况。因此,半量化肥+半量有机肥+豆科绿肥的培肥模式更有利于加快土壤中氮、磷等营养元素的循环,增加茶树的养分供应。  相似文献   

12.
茶园土壤酸化是制约茶树可持续生产的重要因素,通过田间小区试验分析比较几种措施对茶园土壤的改良效果,以期为茶园酸化土壤改良提供科学依据。试验设置7个处理:全量化肥(常规施肥,NPK)、全量化肥+10 t•hm-2生物质炭(NPK+BC10)、有机肥替代50%化肥(OM50)、有机肥替代50%化肥+2 t•hm-2生石灰(OM50+Lime)、有机肥替代50%化肥+10 t•hm-2生物质炭(OM50+BC10)、有机肥替代50%化肥+20 t•hm-2生物质炭(OM50+BC20)、有机肥替代50%化肥+40 t•hm-2生物质炭(OM50+BC40)。连续施用2年后,对茶园土壤酸度、养分和微生物群落进行测定。与NPK相比,OM50+Lime、OM50+BC20和OM50+BC40处理土壤pH分别显著提高1.10、0.49和0.68,盐基饱和度分别显著提高114.01%、55.92%和58.62%。OM50+BC10、OM50+BC20和OM50+BC40处理的土壤有机碳含量分别比NPK处理显著增加了29.68%、41.04%和59.37%。不同处理对土壤硝态氮含量无显著影响,OM50、OM50+BC20和OM50+BC40处理的铵态氮含量比NPK处理分别显著提高了40.27%、44.77%和41.77%。NPK+BC10、OM50+BC10、OM50+BC20和OM50+BC40处理能显著提高土壤微生物活性、微生物群落物种丰富度、多样性和均一性。OM50+BC10、OM50+BC20和OM50+BC40处理显著降低了真菌/细菌比例,表明这3个处理短期内增加了红壤茶园土壤生态系统稳定性,但OM50+Lime处理的革兰氏阴性菌/革兰氏阳性菌比例显著低于对照处理,表明施用生石灰处理的土壤微生物受到的环境胁迫程度高于其他处理。总之,OM50+Lime、OM50+BC20和OM50+BC40处理对酸化茶园土壤有较好的改良效果,OM50+BC20和OM50+BC40处理对土壤微生物群落性质方面的改良效果更佳。综合考虑改良效应及成本,OM50+BC20为最佳改良方案。  相似文献   

13.
配施生物基质肥料对茶园土壤酸度的改良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连续4年(2009~2012)田间定位试验,研究配施不同比例生物基质肥料(养猪场发酵床垫料)对茶园土壤酸度的影响,探讨生物基质肥料降低茶园土壤酸度机制。试验设置生物基质肥料替代化肥比例的5个处理:0(CK)、25%、50%、75%和100%。结果表明:与CK相比,配施生物基质肥料处理的0~20βcm土层土壤有机碳含量提高3.00%~22.74%,pH值提高0.22~0.72个单位,土壤交换性酸降低16.01%~73.64%,盐基离子总量增加39.29%~248.21%,盐基饱和度提高43.90%~254.21%;20~40βcm土层土壤有机碳含量提高0.99%~11.48%,pH值提高0.14~0.59个单位,土壤交换性酸降低8.75%~32.15%,盐基离子总量增加46.03%~301.59%,盐基饱和度提高51.79%~252.95%。配施生物基质肥料处理能有效降低茶园土壤酸度,改良效果随着生物基质肥料施用比例的提高而增大。配施生物基质肥料能提高酸化土壤的盐基离子浓度和盐基饱和度,降低土壤交换性酸含量是生物基质肥料改良茶园土壤酸度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张秀芝  高洪军  彭畅  李强  朱平 《玉米科学》2012,20(6):123-127
以1989年建立的国家黑土肥力与肥料效益监测基地的长期肥料定位试验为研究平台,研究等氮条件下有机无机肥长期配施对玉米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长期氮磷钾肥配施(NPK)及氮磷钾肥与有机肥配施(牛粪+NPK、秸秆+NPK)有利于玉米产量的提高,与不施肥(CK)相比,分别提高192.0%、218.3%和192.6%。NPK、牛粪+NPK及秸秆+NPK处理氮肥农学利用率、氮肥偏生产力均显著高于单施氮肥处理。经18年长期定位试验,与试验初期相比均能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全氮含量及碱解氮含量,以牛粪+NPK处理效果最好,分别增加46.6%、28.6%和36.8%。施用牛粪及秸秆后土壤pH值年纪间变化不大,长期施用化肥土壤pH值降低。  相似文献   

15.
为给茶园化肥减施增效提供依据和技术支撑,本研究以黔东北1个9龄无性系‘福鼎大白茶’茶园为研究对象,设置5个处理,CK:对照,不施肥;CF:习惯施肥;T1:化肥减施量32.1%;T2:化肥减施量33.8%;T3:化肥减施量46.0%,比较分析不同处理对茶叶产量、品质、养分利用率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T1、T2、T3的全年干茶叶产量分别为3524.1、3644.4、3835.7 kg/hm2,显著高于CF(3127.3 kg/hm2),T1、T2、T3、CF的这一指标显著高于CK (2172.6 kg/hm2);各季度T1的酚氨比最低,秋季CF、T1、T2之间的酚氨比无显著差异,春、夏季CF、T2、T3之间的酚氨比无显著差异;总体上,T1、T2、T3新梢年氮、磷、钾素的吸收量和利用率高于CF,T3效果最好;各施肥处理的年纯收入显著高于CK(3.69万元/hm2);相较于CF,T1、T2、T3每年分别节本增效1.48、1.39、1.52万元/hm2。茶园肥料沟施效果好于撒施,T1、T3化肥减施增效较好,T3更好。建议调整茶树专用肥氮、磷、钾元素配比,增加茶树专用肥的有机肥及其有机质含量;T3增加有机肥替代比例。  相似文献   

16.
西湖龙井茶一级产区施肥现状及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旭霞  余继忠  姜新兵  邵勇  林晨 《茶叶》2013,39(2):97-100
对西湖龙井茶一级产区土壤和肥料管理状况的调查表明,基肥的施肥时间和方式较为科学合理,为西湖龙井茶的优异品质提供了基本保障。不同村的施肥习惯和肥培管理有明显差异,但同村有较高的一致性。调查茶园平均肥料投入群体1041.13元/亩,龙井43茶园1281.00元/亩,肥料投入达到每亩800元时,加大肥料投入对春茶产量和产值增加贡献不大,控制施肥对促进西湖龙井茶一级产区节本增效具有重要意义。66.7%茶园中的有机质含量达到优质茶园土壤标准,全氮、速效磷、速效钾、速效硫、速效锌基本达到或超过优质茶园土壤标准;55.6%茶园速效镁含量偏少,建议适当增施镁肥。根据调研结果分析了该地区茶园肥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建议。  相似文献   

17.
酸化和有机质积累对茶园土壤铅生物有效性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本文用土培试验研究了质地差异较大的二种茶园土壤酸化和有机质积累引起的水溶性铅、有效态铅和铅的化学形态的变化。结果表明,土壤酸化可显著地促进其它形态的铅向可交换态铅转化,增加土壤铅的水溶性和生物有效性。当土壤pH较高(pH>4)时,增加土壤有机质可促进土壤铅的活化,但在pH较低(pH<4)的土壤中,有机质积累降低了土壤中的有效态铅。酸化和有机质积累对铅的生物有效性影响在砂质土壤比粘质土壤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