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大豆苗后除草剂药害形成原因及预防补救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施用苗后除草剂可作为防除大豆田杂草的辅助措施 ,尤其是在春季土壤水分较大 ,机车难以作业 ,土壤处理面积相对少的情况下 ,其应用面积大幅度上升 ,但由于不良的气象条件和不当的使用技术等因素 ,会造成大豆药害的发生。 2 0 0 2年共青农场 1 0队大豆苗后除草剂应用面积达 1 3  相似文献   

2.
常向前  吕亮  余思策  张舒 《安徽农业科学》2014,42(36):13066-13069
[目的]了解稻田除草剂对田埂显花植物的影响,为稻田除草剂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研究了稻田4种常用除草剂(五氟磺草胺、氰氟草酯、苄嘧磺隆、二氯喹啉酸)对田埂显花植物芝麻、大豆的影响。[结果]4种除草剂不论是土壤处理还是茎叶处理,均以二氯喹啉酸对芝麻的影响最大,对芝麻的生长抑制率均为0.834~1.000;土壤处理中,二氯喹啉酸对大豆的影响最大,生长抑制率为0.991~0.994,茎叶处理中,氰氟草酯对大豆的影响最大,生长抑制率为0.477~0.534。[结论]该研究结果为除草剂的安全性使用及稻田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农家顾问》2012,(7):33-34
市面上的"草胺"除草剂多为酰胺类除草剂,多为土壤处理剂,主要在作物播后芽前施药。防除一年生禾本科杂草效果好,对阔叶杂草的防除效果差,一般情况下防除效果乙草胺>异丙甲草胺=异丙草胺>丁草胺>甲草胺>毒草胺。具体情况如下。乙草胺(禾耐斯):持效期40~70天。主要保持在0~3cm的土层中,高温、高湿下或药后持续低温、高湿易产生药害,但一般情况下10~15天后可恢复正常。播种后24~72小时施药易产生药害。杂草吸收主要部  相似文献   

4.
[目的]筛选佳木斯地区肇东苜蓿无药害除草剂品种和使用方法。[方法]通过土壤处理除草剂小区试验研究6种除草剂处理对肇东苜蓿分枝期苗情和草情的影响。[结果]6种土壤处理除草剂对阔叶杂草均有抑制或杀灭作用,对禾本科杂草也有一定防效。对肇东苜蓿无药害的药剂处理有75%阔叶散悬浮剂播后苗前喷雾,药害较轻的有5%普施特水剂播后苗前喷雾。对肇东苜蓿干草产量影响较小的为5%普施特水剂播后菌前喷雾和75%阔叶散悬浮剂播后菌前喷雾。[结论]肇东苜蓿无药害除草剂品种和使用方法推荐5%普施特水剂播后苗前喷雾。  相似文献   

5.
农美利等除草剂对水稻药害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通过盆栽试验明确了农美利等6种除草剂对水稻的药害症状及其发展过程。同时通过对不同影响因子的研究,初步探明农美利对不同水稻品种产生药害的差异较大,其中粳稻品种表现的药害重于籼稻和杂交稻品种;农美利和苯噻酰草胺对1~3叶期水稻的药害重于4叶期稻苗;农美利、苯噻酰草胺及骠马对水稻造成的药害随用药量的加大而明显加重;土壤上有薄水层时施药,可减缓农美利药害;高温条件下,农美利更易产生药害;农美利在不同土壤上应用,水稻受药害程度也有所不同;初步明确安全剂可减缓农美利药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丙草胺是用于水稻田的酰胺类除草剂,但处于萌芽期的水稻幼苗对其比较敏感,很容易引起水稻药害。本文研究了植物源安全剂川芎提取物对水稻丙草胺药害的缓解作用,结果表明,当川芎提取物的使用剂量分别为丙草胺用量的2倍和4倍时,水稻株高分别恢复到空白对照的89.44%和95.62%,水稻根长分别恢复到空白对照的93.64%和95.38%;而当超过此剂量范围后,川芎提取物对水稻丙草胺药害的缓解作用减弱。  相似文献   

7.
朱琳 《湖南农业》2004,(2):14-14
三、使用除草剂时要注意的环境因素 1.温度温度对除草剂药效有明显影响,低温或高温使用除草剂均易发生药害。例如,气温低时使用恶草灵,会使水稻秧苗产生轻微药害。高温时使用扑草净,作物对扑草净未能及时降解,容易发生药  相似文献   

8.
植保问答     
问:后茬种植大豆的小麦田能不能施用含苯磺隆的除草剂?残留期有多长?应掌握在什么时间施用?答:苯磺隆是小麦田常用除草剂,用于防除播娘蒿、荠菜等阔叶杂草,在土壤中的残留期为60天左右。苯磺隆用于小麦田除草应掌握在小麦2叶期至拔节前期施药,过迟施药容易导致施药后与后茬大豆种植的间隔期缩短,从而造成残留药害。纯药亩用量一般不超过1.5克,超量用药不仅对当茬小麦造成药害,而且对后茬大豆等敏感作物会造成残留药害。  相似文献   

9.
1.除草剂药害的原因1.1错用或误施由于对除草剂保管不当,错将除草剂当成杀虫剂、杀菌剂施用,或不按除草剂标签说明施用,造成药害。有的农民将用于大豆田封闭的豆磺隆用于玉米田从而产生药害。1.2用药方法不当除草剂一旦施用不当,则会造成药害。在施用除草剂时,要选择无风或微风天气,在风速超过8-10m/秒的条件下喷雾除草剂,除草剂的药效可降低5%左右。  相似文献   

10.
施用化学除草剂是我国大豆种植农户防治草害的普遍应对方法,因此,农户对各种化学除草剂的施用均有丰富的经验,但在化学除草剂的使用上仍存在药害问题。基于此,文章对大豆除草剂的施用技术及药害的避免措施进行了介绍,并简述了生物除草剂的发展及应用。  相似文献   

11.
一、除草剂药害的原因 1.错用或误施:由于对除草剂保管不当.错将除草剂当成杀虫剂、杀菌剂施用.或不按除草剂标签说明施用.造成药害。例如有的农民将用于大豆田封闭的豆磺隆用于玉米田从而产生药害。  相似文献   

12.
小麦除草剂常发生的药害有,变色、畸形、萎蔫干枯、不结实。正确使用除草剂时,一定要按生长时期、温度、湿度、墒情、草龄施药,严格掌握用药量,用水量,农药施用间隔期,使用前后喷雾器要清洗干净,避免产生药害。  相似文献   

13.
异丙草胺在大豆和土壤中的残留动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和气相色谱分析技术,研究了酰胺类除草剂异丙草胺在大豆和土壤中的残留降解动态和最终残留量。结果表明,异丙草胺在大豆植株和土壤中降解符合一级化学反应动力学方程C=C0e-kt。异丙草胺在大豆植株中的降解半衰期为1.37~2.33d,土壤中的降解半衰期为19.00~21.20d。该药属于易降解农药(T1/2<30d)。在大豆生长期喷施一次,按推荐剂量2100mL·hm-2和二倍剂量4200mL·hm-2施用72%异丙草胺乳油。在收获期植株和籽粒中均未检出,在土壤中降解大于90%,表明异丙草胺在植株体内的降解速度较在土壤中的降解速度快。在大豆田使用72%异丙草胺乳油除草剂时,建议按推荐剂量2100mL·hm-2施药一次,大豆上最大残留限量值MRL暂定为0.1mg·kg-1。  相似文献   

14.
一、使用除草剂造成的药害症状1、斑点这种药害主要表现在叶片上,有黄斑、褐斑、枯斑等。如丁草胺在水稻本田初期施用易造成褐斑,地乐酯在小麦、菜豆生育期用迷雾机施药易产生叶斑,甲草胺在十字花科植物上施用着药处易产生白斑,扑草净在花生、大豆作物苗后喷雾易产生叶片枯斑等  相似文献   

15.
乐草隆是秧龄不少于30天的水稻移栽本田使用的具有杀草谱广,除草效果好,持效期长的新水稻田的安全除草剂,晚稻秧田使用15%乐草隆亩40-55g,都可使秧苗产生不同程度的药害,但药害程度与水分管理有关,因此晚稻秧田不宜使用乐草隆。  相似文献   

16.
大豆除草剂在一定环境条件与用量范围内能有效的防治杂草,而不伤害大豆。大豆除草剂可分为苗前土壤处理和苗后茎叶处理二种方式。1.土壤处理土壤处理按用药时间分为秋季土壤处理、播前土壤处理及播后苗前土壤处理。秋施除草剂是防除第二年春季杂草的有效措施,比春季施药对大豆安全,提高药效5%~10%。1.1整地。使用土壤处理对田间整地提出更高的要求,田间有大土块及秸秆影响除草剂均匀分布,造成漏喷,降低药效甚至无效。  相似文献   

17.
<正> 化学除草剂使用不当,会造成农作物的药害,带来经济效益的下降。除草剂药害有急性和慢性,急性药害,常在施药后数小时或几天内发生,症状较明显,如叶片呈现褐色焦斑或条纹。发生卷叶、枯萎、扭曲等,根部变褐腐烂;严重者全叶变形、枯焦、脱叶、整株凋萎,最后死亡。慢性药害,症状不太明显,表现为生长缓慢或受抑制,叶片上产生较小的药斑或黄化,致使结实延迟,穗(果)变小,籽粒不饱满,产量或品质降低。除草剂在使用过程中产生药害的原因主要有:  相似文献   

18.
玉米为我国北方最大的粮食作物,玉米田化学除草农民有较好的用药习惯,封闭除草剂一直是市场上的主导产品,但其受土壤墒情、天气影响较大,封闭效果表现不一,农民逐步转向使用苗后除草剂。烟嘧磺隆是玉米田常用的苗后茎叶处理除草剂,近年来由于施用不当,该药在部分地块应用后产生了较重的药害。  相似文献   

19.
化学除草剂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广泛用于防治农田、果园、花卉苗圃、草原及非耕地的杂草、杂灌、杂树等有害植物。化学除草剂在使用过程中会出现多种问题.其主要的问题就是品种使用不当或施药方法不对.往往给当季或后茬作物造成严重药害,特别是对(瓜)蔬菜药害非常严重。因此,必须正确掌握除草剂的使用方法,施用方式.施用剂量以减轻或者消除药害。本文论述了除草在使用当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关于除草剂药害的预防和补救措施。  相似文献   

20.
大豆生产的田间管理及适时收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田间管理1.化学灭草灭草方式以土壤处理为主,茎叶处理为辅。提倡播前土壤处理和秋施药技术。化学除草要重视除草剂品种和配方的选择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合理使用除草剂,要重视除草剂品种结构的调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