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6 毫秒
1.
正啮合同向旋转双螺杆挤出机具有输送效率高、分散混合能力强、自洁性能好、物料在机内停留时间分布均匀和良好的适应性等优点,广泛应用于不同塑料之间、塑料与橡胶之间的共混改性,各种添加剂与塑料共混、玻璃纤维、  相似文献   

2.
将牛粪固液分离处理,在分离液单独发酵基础上,添加不同比例餐厨垃圾连续发酵试验,考查各比例混合物料在不同水力停留时间下发酵性能,优化最佳配比、相应发酵工艺条件和参数。研究确定牛粪分离液和餐厨垃圾混合发酵适宜配比为7:3,HRT为25 d,获得VS甲烷产率226.67 m L CH_4·kg~(-1)VS,容积产气率1.20 L·L~(-1)·d-1,VS去除率达到47.94%。  相似文献   

3.
为实现固体物料的流态化输送,设计了一套密封式杀菌腔,腔内安装带有刮板的螺旋输送器,输送器由高频低压电源加热;物料在腔内由输送器向前推送并加热,实现连续喂料和杀菌。杀菌腔内通入少量干热蒸汽辅助加热并带走物料加热产生的多余水分。杀菌后的合格物料进入快冷单元,物料温度降低到室温后直接包装。整个杀菌环节在封闭的空间进行,可实现各关键控制点参数测量。经初步试验,当辣椒粉杀菌量为1 000 kg/h时,菌落总数可在10 000 CFU/g以下。  相似文献   

4.
有问必答     
关于植物病害 答者:河南农大植物病理专家 王振跃 问者:商丘 李文中 问:铜制剂不能与一般农药混合使用,松脂铜可以呜? 答:松脂铜比较特别,混合后反应比较复杂,多数情况下会降低药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脉冲-旋流气流干燥气固两相流分析及数值模拟的研究,采用欧拉-拉格朗日模型和计算流体力学软件Fluent对脉冲-旋流气流干燥机内部的气固两相流场进行了三维模拟,揭示脉冲-旋流气流干燥木质纤维的机理和传热传质特性。结果表明,加载物料后的气流速度变化明显,并且物料与气流速度有2 m/s左右的速度差,有利于传热传质。气流速度越大,物料停留时间越短。进料速度的增加会在旋流干燥器底部形成一个回流区,易造成物料的返流,并增加了物料在干燥机停留时间。通过对计算出的温度、速度、时间的曲线与实测值进行对比,二者最大相对误差小于10%,验证了fluent气固两相流模拟方法建立的脉冲-旋流气流干燥过程的数学模型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6.
针对厌氧发酵大型沼气工程当中所应用的全混合厌氧反应器(Continuous Stirred Tank Reactor,CSTR),设计开发了一种模拟厌氧发酵沼气工程运行的实验室用全混合厌氧反应装置,该实验装置包括亚克力发酵罐体、可调速式机械搅拌器、温控水箱、增温水套、电控装置、沼气脱硫罐、脱水罐、气体流量计、集气装置,该装置适用于浓度为6%~10%的畜禽粪便或秸秆等物料厌氧发酵。可在实验室内通过实验验证搅拌速度、搅拌频率、料液浓度、发酵温度和物料停留时间等因素对各种物料厌氧发酵产气效果的影响,为大型CSTR沼气工程项目的方案制定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7.
主要气象因子对马尾松松脂产量的影响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广西凭祥市马尾松松脂产量的年度变化规律及气温和降水量对马尾松松脂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马尾松松脂产量在一年中呈抛物线变化,在8月产量最高。在个别时间点上略有波动,这可能与当地这段时间气温较低、阴雨天过多、光照时间及强度较低有关。所研究的气象因子对松脂产量影响大小为:气温日照时数降水量相对湿度。各气象因子之间也具有相关性,对松脂产量影响既互相促进又互相抑制。  相似文献   

8.
螺旋弯曲收缩管、混合管和分流器是脂溶性农药旋动射流混药器的主要组成部分。而螺旋弯曲收缩管的螺距、分流器在混合管中的位置直接影响旋动射流混药器的结构。为了分析收缩管螺距和分流器在混合管中的位置对旋动射流混药器混合均匀性的影响程度,采用两因素三水平对比试验,通过有限元软件FLUENT模拟仿真,引入面积加权平均均匀性指数(γa)判断药水混合均匀性,其越接近1,混药器内药水混合越均匀。试验结果表明:螺旋弯曲收缩管能够提高旋动射流混药器的混合均匀性,但不显著;分流器分别位于混合管入口、中间和出口三处位置时,对脂溶性农药的混合影响不大,混合均匀性基本一致;螺距为3倍的螺旋弯曲收缩管长度、分流器在混合管中间位置的旋动射流混药器对脂溶性农药的混合均匀性较好。  相似文献   

9.
采用仓式反应器进行了高含水率条件下食品垃圾堆肥、发酵后的食品垃圾与污泥混合堆肥、原生食品垃圾与污泥混合堆肥的研究。结果表明,3批原料均完成了一次发酵过程,温度-氧浓度联合控制通风方式使堆肥过程中维持较高的含水率(>70%);堆肥过程中物料重量变化与温度变化相一致,到达高温段时,物料降解速率增大;原生食品垃圾与污泥混合堆肥升温时间最短,高温段维持时间较长,一次发酵过程物料平均降解速率最大,达0.001 8 kg·(kg物料)-1·h-1,且无渗沥液排出。因此,采用原生食品垃圾与污泥混合堆肥是较合适的堆肥方式。  相似文献   

10.
斜孔塔板在松脂连续蒸馏中应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89年以来将斜孔塔板用于松脂连续蒸馏获得成功.斜孔塔板综合了浮喷塔板、浮阀塔板和筛孔塔板的大部分优点,生产应用结果表明:斜孔塔极性能优于浮阀塔板,完全适用于松脂连续蒸馏.塔板效率较高,分离效果好,减少直接蒸汽用量,液沫夹带量较少,运行稳定,弹性足够大,设计能力为25t/d,在15t/d和35t/d下,仍运行良好,产品合格.重油含量较高的马尾松松脂液在塔内的停留时间可缩短到10min以内,相应的出香温度不高于190℃,松香的软化点仍可达76C以上.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研究锌与尿素以不同方式结合施用对土壤中锌有效性及尿素在土壤中转化的影响,探究氮锌相互作用机制,为锌与尿素科学配伍及养分高效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七水硫酸锌按0.5%和5%的重量份与尿素分别进行物理掺混(U+Zn)和熔融混合(UZn),制备含锌尿素试验产品:U+Zn0.5、U+Zn5、UZn0.5和UZn5。采用土壤培养试验,研究锌与尿素以不同方式结合施用对土壤有效锌含量、土壤酰胺态氮含量、土壤NO3-N和NH4+-N含量及土壤脲酶活性的影响,并结合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核磁共振波谱分析锌与尿素不同结合方式对锌有效性和尿素转化的影响机制。试验设置8个处理:①CK(对照),不施任何肥料;②U,施用普通尿素;③Zn0.5,单施ZnSO4·7H2O;④Zn5,单施ZnSO4·7H2O;⑤U+Zn0.5,施用含锌尿素U+Zn0.5;⑥U+Zn5,施用含锌尿素U+Zn5;⑦UZn0.5,施用含锌尿素UZn0.5;⑧UZn5,施用含锌尿素UZn5。其中,处理②、⑤、⑥、⑦和⑧的氮用量相同,处理③、⑤和⑦的锌用量相同,处理④同⑥和⑧的锌用量。【结果】(1)与单施锌肥相比,锌与尿素以物理掺混和熔融混合方式结合后施用均可提高土壤有效锌含量,且熔融混合方式对锌有效性的提高效果强于物理掺混。在0.5%水平下,锌与尿素混合施用较锌肥单施土壤有效锌含量平均提高17.3%,而熔融混合较物理掺混平均提高了10.9%;在5%水平下,锌与尿素混合施用较锌肥单施土壤有效锌含量平均提高13.1%,熔融混合较物理掺混则平均提高了12.7%;在熔融混合方式下,0.5%用量(UZn0.5)的锌固定率较5%用量(UZn5)的降低了23.93个百分点。(2)与普通尿素(U)相比,4种含锌尿素均可减缓尿素水解,其中锌与尿素熔融结合较物理掺混结合更有利于延缓尿素水解,且以0.5%的用量时二者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3)锌与尿素结合可在培养后期提高土壤NH4+-N含量,以UZn0.5提高幅度最明显。与普通尿素(U)相比,U+Zn5、UZn0.5和UZn5处理在培养后期可显著提高土壤NO3--N含量,且UZn0.5处理提高幅度显著高于UZn5处理。(4)锌与尿素熔融混合在培养后期可提高土壤矿质态氮含量,与U处理相比,UZn0.5和UZn5处理土壤矿质态氮含量分别提高了7.6%和1.9%,且UZn0.5较UZn5处理土壤矿质态氮含量仍高出5.6%,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5)锌与尿素结合在培养前期可抑制土壤脲酶活性,熔融混合较物理掺混抑制效果更强;锌与尿素熔融混合可在培养后期提高土壤脲酶活性,UZn0.5处理提高土壤脲酶活性的程度高于UZn5处理。【结论】锌与尿素结合(物理掺混、熔融混合)均可减少土壤对锌的固定,提高土壤有效锌含量,以氮锌熔融混合效果更好。锌与尿素结合能够延缓尿素水解,在培养后期提高土壤NH4+-N、NO3-N和矿质态氮含量,以熔融混合方式和锌添加量以0.5%效果较好。0.5%添加量的七水硫酸锌与尿素熔融混合制成含锌尿素产品,在生产中具有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不同受热与剪切作用程度的复合方式对木纤维聚乳酸(WF PLA)生物质复合 材料结构与性能的影响,分别采用常规混合、高速混合、熔融挤出法制备了WF PLA生物 质复合材料,并用DSC、TGA、GPC等方法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不同复合方式对WF PLA 生物质复合材料结构与性能有显著影响。②受热与剪切作用时间最长的熔融挤出法制备的WF PLA生物质复合材料,弯曲强度最低(25.39 MPa),密度最大 (1.34 g/cm3),耐水性最好,熔点和热分解温度明显降低,聚乳酸相w和n分别只有聚乳酸原料的13.5%和14.6%。③受热与剪切作用时间最短的常规混合法制备的WF PLA生物质复合材料密度最小(1.25 g/cm3),弯曲强度最高(50.98 MPa ),但耐水性差,聚乳酸相w和n分别是聚乳酸原料的699% 和67.3%。④受热与剪切作用适中的高速混合法制备的WF-PLA生物质复合材料弯曲强度、密度、耐水性均居中,弯曲模量最高(5.13 GPa),综合性能最好,聚乳酸相w和n分别为聚乳酸原料的51.0%和51.9%。⑤不同复合方式引起聚乳酸分子降解是影响复合材料性能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本文使用计算机模拟的方法对广东省德庆县的松脂收购—贮存—加工系统进行模拟仿真,试图为松香生产管理及有关工艺设计提供数量化的依据。本研究发现广东省德庆县林化厂在松脂收购季节内松脂的日收购量的统计分布符合二阶爱尔朗分布,其分布概率密度为: f(I)=0.0016 Ie~(?) 这一统计分布规律对我国南方省区县级松香厂的工艺设计有一定的参考价值。通过模拟可知:该厂按现有松脂资源的情况下生产,在松香生产季节内设备利用率只有50%左右;如果将该县松脂资源在现有的基础上增加80%,在松香生产季节内该厂每日仍生产75t松香时。其设备利用率可达93%。  相似文献   

14.
李慧星  许彬  康清浦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4):5701-5702
[目的]为番茄红素油树脂的应用和推广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碱液皂化和石油醚提取从番茄中制备番茄红素油树脂,研究光照、温度和还原剂对油树脂中番茄红素稳定性的影响。[结果]油树脂中番茄红素在丙酮溶液中的特征吸收峰为470 nm。日光和避光对油树脂中番茄红素稳定性影响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避光条件下存放时间、温度、是否添加还原剂对油树脂中番茄红素的稳定性均有显著性影响(P<0.05)。在试验水平范围内,当温度高于40℃时,升高温度会显著加速油树脂中番茄红素的氧化;不同还原剂添加量对番茄红素稳定性的影响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番茄红素具有热不稳定性,日光可加速其氧化,添加还原剂可提高其稳定性,但不能长期维持。  相似文献   

15.
采用超声波辅助皂化法精制番茄红素油树脂,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KOH用量,皂化反应时间和超声波功率等3个主要因素对番茄红素油树脂皂化效果具有显著影响。KOH用量4.50 g、皂化反应时间2 h、超声波功率250 W为较佳的工艺条件。超声波辅助皂化可以显著提高番茄红素油树脂的纯度、色价以及清除DPPH·自由基活性。  相似文献   

16.
孙建刚  赵文峰  李庆杰 《油气储运》2014,(6):662-664,679
参考国内外应用成熟的稠油降粘工艺,结合克拉玛依石化公司的加工技术,提出了风城稠油掺柴降粘外输方案。重点研究了风城稠油特性,掺柴后的混油特性,掺柴工艺流程,不同输量下管道运行的水力、热力条件,以及最小启输量、最大输量及安全停输时间等。结果表明:掺柴后的混油在一定温度下表现出牛顿流体特性;掺稀工艺满足事故工况和投产初期低输量运行要求,低黏度下满足设计输量的最小掺柴质量分数为20%,高黏度下满足设计输量的最小掺柴质量分数为25%,且低黏度和高黏度下管道外输量适应范围较大。风城超稠油外输管道的顺利投产,可为我国今后设计线路更长、输量更大的稠油外输管道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旨在研制一种适用于植质钵育秧盘物料混合搅拌机,通过对秧盘物料的特性和所需运动形式分析,结合实践经验设计一种强制式单轴卧式双螺带搅拌装置。其能够实现秧盘物料的对流运动和扩散运动、实现配方物料宏观上的均匀混合,使混合后的物料达到秧盘压制后的性能要求。实践证明,物料经混合搅拌结束后,秧盘物料的搅拌效果与使用通用设备对比效果明显,解决了物料结团现象,从而使秧盘压制后的性能得到保障。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不同粒度的物料对混合均匀度、混合时间、卸料时间、留存量及机内“死区”的影响,本文用甲基紫法,通过采用3种不同粗细玉米粉作试料,对卧式螺旋环带型混合机机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定的粒度范围内,混合均匀度受物粒粒度的影响不大,在转速n=400rpm,混合2分钟皆可使变异系数CV小于5%,随着物料粒度的增在,最佳混合时间、卸料时间和留存量均明显减小,过度混合的分离现象也就越严重。此外,还发现混合细料时机内有“死区”存在。  相似文献   

19.
沈维美 《油气储运》1996,15(1):21-22
为了防止燃烧和爆炸事故,燃油和可燃气体储罐在开始使用和检修时,往往需要仔细清洗,然后用惰性气体置换,降低容器中的氧含量,以确保安全。介绍了常用的四种量置换方法,即完全混合置换、无混合置换、真空置换和加压置换。通过具体算例对四种置换方法进行了比较。认为真空置换所耗费的惰气量最少,其它依次为完全混合置换、加压置换。真空置换抽真空设备,同时要求设备能承受外压。无混合置换的关键是用水或液体充满容器的整个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