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细胞学鉴定判断小麦属2个种间杂种的真实性,了解其亲本的染色体组及倍数性;【方法】本试验采用了常规染色体组型分析方法;【结果】分析和报道了小麦属2个种间杂种及其3个亲本的核型,根据核型分析的有关参数,阐明了两个杂种1894×Ps5、新7×Ps5及其亲本新7、1894和Ps5的核型特征,其核型分别为:新7(2n=6x=42):2M 12sm 28m(2SAT)(2B),1894(2n=6x=42):2M 20sm 18m(2SAT) 2st(2B),Ps5(2n=4x=28):2M 12sm(2SAT) 12m 2st(2B),1894×Ps5(2n=5x=35):2M 19m 12sm 2st(2B),新7×Ps5(2n=5x=35):1M 21m 13sm(2B);【结论】由此鉴定了2个杂种的真实性--均为真杂种,并确认了亲本新7和1894的第一套和第二套染色体均分别为A组和B组,倍数性均为6x,它们的第三套染色体属什么染色体组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兰州百合及有斑百合的染色体核型。【方法】利用染色体常规压片的方法,对兰州百合和有斑百合的染色体数目及核型进行了研究和分析。【结果】兰州百合的核型公式为2n=2x=24=2m+2sm+6st+14t,相对长度为6.35%~12.07%,核型不对称系数为83.25%,染色体相对差异较大。有斑百合的核型公式为2n=2x=24=4m+12st+8t,相对长度为6.11%~12.90%,核型不对称系数为80.11%。【结论】兰州百合的核型类型属于3A型,有斑百合的核型类型为3B型,以有斑百合核型的进化较高,可见不同居群的百合间核型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3.
大西洋和费乌瑞它马铃薯品种的核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索大西洋和费乌瑞它马铃薯品种的细胞遗传学特征,采用去壁低渗法对两品种的核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大西洋和费乌瑞它马铃薯品种都属四倍体,2n=48。2)大西洋的臂比值为(1.00±0.11)~(1.89±0.23),染色体相对长度为(5.07±0.79)%~(13.80±1.56)%,最长染色体/最短染色体=2.32,属于1B核型,核型公式为2n=4x=48=7m+2sm+2M+st;费乌瑞它的臂比值为(1.43±0.17)~(2.12±0.56),染色体相对长度为(6.04±0.54)%~(12.90±0.79)%,最长染色体/最短染色体=2.13,属于2B核型,核型公式为2n=4x=6m+5sm+t。  相似文献   

4.
【目的】以7种金光菊属植物为材料,通过核型分析来探究其染色体特性、亲缘关系及进化程度.【方法】通过常规压片法对植物根尖进行处理,并对7种金光菊进行聚类分析.【结果】7个金光菊品种中除了秋色和滔滔金黄为四倍体(2n=4x=76),其他均为二倍体(2n=2x=38).染色体条数为38和76条.染色体基数x=19.均未发现随体染色体.染色体种类由中部(m)和近中部(sm)组成.金光菊品种滔滔乡村的核型类型为"1A"型、小马黄色、小马橙色和秋色为"2A"型.小马橙色、滔滔柠檬黄和滔滔金黄为"2B"型,核型不对称系数为57.34%~62.41%.【结论】滔滔柠檬黄是7种植物中进化较高级的植物,小马红黄双色是7种植物中最原始,进化程度最低的植物.当遗传距离为5时,金光菊的7个品种被聚为4类.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生长于青藏高原东缘的风毛菊属(Saussurea DC.)植物风毛菊(S.japonica)4个居群的染色体数目和核型。【方法】利用常规压片技术,对4个风毛菊居群的染色体数目和核型进行分析。【结果】4个风毛菊居群的染色体数目和核型为,迭部腊子口居群为2n=2x=28=16m+12sm,卓尼旗布寺居群为2n=2x=28=20m+8st,车巴沟居群为2n=2x=28=20m+4sm+4st,尼巴乡居群为2n=2x=28=22m+6sm,核型均属2A型。其中,卓尼旗布寺居群较其他3个居群进化地位更高。【结论】在4个风毛菊居群的染色体中均未发现B染色体和随体,且均为二倍体;这4个居群在核型上存在一定分化,可能是由所处生境不同造成的。  相似文献   

6.
以现代月季品种(2n =4x =28)为母本,玫瑰品种(2n =2x =14)为父本设4 个组合进行杂交,获得杂交后代13 个。综合利用形态学观察、流式细胞仪倍性检测、核型分析以及SSR 分子标记对其中的7 个杂交后代进行了杂种 鉴定。结果表明:杂交后代多具备父母本的中间形态学特征;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和核型分析均表明7 个杂交后 代为三倍体(2n =3x =21),核型特征多介于父母本之间,以1A 型为主;11 对SSR 引物扩增结果发现7 个杂交后代 均含有父母本的特异性条带。从形态学、细胞学和分子标记数据证明杂交后代整合了现代月季和玫瑰的遗传物质 和表型特征,确定为真杂种,为利用玫瑰改良现代月季品种提供了新的种质材料。本研究结果也证明,流式细胞术 可以作为不同倍性蔷薇属植物杂交后代的快速鉴定方法。   相似文献   

7.
张兰 《西北农业学报》2008,17(1):251-256
采用常规压片法对滨彩2号(浅棕色)、99-55(深棕色)和滨绿1号(绿色)的染色体数目和核型进行了研究,得出结论:滨彩2号的染色体数目为2n=4x=52,核型公式为:k(2n)=4x=52=22m 18sm(2SAT) 12st,属于"2B"类型.染色体相对长度组成为2n=4x=52=10L 16M2 14M1 12S;99-55染色体数目为2n=4x=52,核型公式为:k(2n)=4x=52=26m(2SAT) 22sm 4st,属于"2B"类型.染色体相对长度组成为2n=4x=52=12L 10M2 22M1 8S;滨绿1号的染色体数目为2n=4x=52,核型公式为:k(2n)=4x=52=40m 12sm(2SAT),属于"1B"类型.染色体相对长度组成为2n=4x=52=8L 16M2 18M1 10s.  相似文献   

8.
【目的】光叶紫花苕(Vicia villosa Roth var. glabrescens)是南方种植较为广泛的豆科绿肥作物。对光叶紫花苕的染色体核型进行分析,从细胞水平上研究其染色体特征,为揭示野豌豆属的染色体进化规律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方法】采用根尖染色体制片法,对供试材料根尖细胞有丝分裂中期的染色体进行核型分析和比较。【结果】光叶紫花苕的染色体相对长度组成为2n=14=4L+4M2+2M1+4S,数目为2n=2x=14,核型公式为2n=14=14m,核型不对称系数为55.9%,染色体类型为"1B"型。【结论】光叶紫花苕臂比指数主要集中在中部着丝粒m,属于进化上较为原始的种类。  相似文献   

9.
11个中国古老月季品种的核型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对11个中国古老月季品种进行了染色体数目和核型研究.体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数及核型分别为:匍匐红2n = 2x = 11m + 3sm;金瓯泛绿2n = 3x = 14m + 7sm;青莲学士2n = 3x = 8m + 13sm;四面镜2n = 3x = 15m + 6sm;一季粉2n = 3x = 13m + 8sm;羽仕妆2n = 3x = 16m + 5sm;桔囊2n = 4x = 15m + 13sm;软香红2n = 4x = 18m + 10sm;一品朱衣2n = 4x = 17m + 11sm;紫红香2n = 4x = 16m + 12sm;紫香绒2n = 4x = 21m + 7sm.匍匐红、四面镜、软香红的核型为1A,一季粉、一品朱衣的核型为2B,其余品种的核型类型为2A.  相似文献   

10.
16个中国传统月季品种的核型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采用常规压片法,对16个特有的中国传统月季品种进行核型分析。结果表明:①16个品种的倍性分为3类,‘月月红’、‘月月粉’、‘绿萼’、‘匍匐红’4个品种为二倍体,2n=2x=14;‘春水绿波’、‘金瓯泛绿’、‘桔囊’、‘青莲学士’、‘四面镜’、‘一季粉’、‘一品朱衣’、‘羽仕妆’8个品种为三倍体,2n=3x=21;‘大富贵’、‘玉玲珑’、‘紫香绒’3个品种为四倍体,2n=4x=28;‘牡丹月季’品种为混倍体,包含三倍体、四倍体两种稳定核型。品种的倍性演化与研究过的野生蔷薇、现代月季品种的演化基本一致,倍性与表型呈一定的正相关性。②核型不对称系数为56.70%~63.70%。③核型类型包括1A、2A、1B、2B 4种类型,所有品种核型都由其中部或近中部的着丝点染色体组成。   相似文献   

11.
为丰富国内自育品种并解决现代月季夏季病害严重开花不良的问题,2011-2012年对蔷薇与月季品种杂交、杂种香水月季品种间杂交及不同类型月季品种间的63个组合的杂交进行研究,分析不同组合结实情况,发现杂种香水月季品种间杂交亲本亲和性较好,而蔷薇与月季品种的杂交亲和性较差。同时通过对38个组合的坐果情况跟踪观察,得出杂交果落果规律,月季杂交的落果时期主要出现在授粉后1月内及授粉3个月后。从亲和性分析这些组合的落果情况,同一类型品种间杂交果实严重落果期集中于果实成熟后期(授粉3个月后),而另外2类组合严重落果期在前(授粉1个月内)、后期(授粉3个月后)均有分布,与结实情况表现的亲和性一致。  相似文献   

12.
山刺玫,又名野玫瑰,是蔷薇科之蔷薇属的一种落叶小灌木山刺玫的成熟果实,有健运脾气、调理月经、消食、敛肺止咳等功效,通过文献查阅,对山刺玫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的研究进行综述,为其进一步开发应用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刺梨总三萜对免疫抑制小鼠及小鼠RAW264.7巨噬细胞的影响,综合评价刺梨总三萜的免疫活性。【方法】制备刺梨总三萜(TR),给SPF级健康昆明小鼠腹腔注射环磷酰胺(CTX)构建免疫抑制模型,灌胃给予高(200 mg/kg)、中(100 mg/kg)、低(50 mg/kg)剂量刺梨总三萜,每天1次,连续灌胃14 d,试验同时设置空白对照组(不注射CTX,灌胃生理盐水)、模型组(灌胃生理盐水)、阳性对照组(灌胃3 mg/kg香菇多糖片),采集血样及胸腺和脾脏,测算全血白细胞数、胸腺和脾脏指数、血清细胞因子(IL-2、IL-4、IL-6和TNF-α)水平及酸性磷酸酶(ACP)和乳酸脱氢酶(LDH)活力、脾脏组织丙二醛(MDA)含量和过氧化氢酶(CAT)活力;制作小鼠脾脏组织切片,HE染色后观察。检测0(空白对照组),1.25,2.5,5,10,20 μg/mL(终质量浓度)刺梨总三萜对RAW264.7小鼠巨噬细胞增殖的影响,研究低、中、高剂量刺梨总三萜(终质量浓度分别为1.25,2.5,5 μg/mL)对经脂多糖(LPS)诱导的RAW264.7小鼠巨噬细胞NO分泌量的影响。【结果】与模型组相比,不同剂量刺梨总三萜处理小鼠全血白细胞数量、胸腺和脾脏指数均显著或极显著升高,血清中的IL-2、IL-4、IL-6和TNF-α水平大多显著或极显著升高,ACP和LDH活力极显著提高(除低、中剂量组LDH活力外);脾脏MDA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CAT活力极显著升高(P<0.01);脾脏组织细胞数量和排列情况均得到了较大改善。1.25~5 μg/mL刺梨总三萜能显著或极显著促进RAW264.7小鼠巨噬细胞增殖,5 μg/mL总三萜可显著抑制LPS诱导的巨噬细胞NO的分泌。【结论】刺梨总三萜能改善由CTX诱导的免疫功能抑制,提高机体抗氧化应激能力,促进小鼠RAW264.7巨噬细胞增殖,抑制LPS诱导的巨噬细胞NO分泌,具有潜在的抗炎免疫活性。  相似文献   

14.
为解析月季PR-10家族基因RhPR10.2在月季花瓣衰老中的生物学功能,采用Real-Time PCR、RACE PCR、异源过表达、VIGS(病毒诱导的基因沉默)等生物技术方法,分析了月季RhPR10.2基因在月季不同开放阶段花瓣中的表达谱,克隆了RhPR10.2基因全长,构建了pSuper1300-RhPR10.2异源过表达载体以及pTRV2-RhPR10.2VIGS载体.结果表明,RhPR10.2基因的表达受月季花瓣衰老显著诱导,其开放阅读框为483bp,编码160个氨基酸,含有PR-10家族特有的P-loop基序;蛋白分子式为C796H1250N204O239S2,分子量为17 566.02,等电点(pI)为6.07;RhPR10.2蛋白与葡萄VvPR10.1亲缘关系最近;与拟南芥野生型植株(WT)相比,异源过表达RhR10.2基因的拟南芥T2代纯合子植株表现出显著延迟叶片衰老的表型,伴随着更高的叶绿素含量以及更低的离子渗透率;此外,与TRV2对照相比,沉默RhPR10.2基因的月季花瓣表现出加速衰老的表型,伴随着更高的离子渗透率以及衰老marker基因RhSAG12的表达.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山刺玫叶总黄酮的抗衰老作用机制,为山刺玫叶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选取SPF级昆明种小鼠6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空白组、衰老模型组、维生素E组和山刺玫叶总黄酮低、中、高剂量组共6组(n=10),其中空白组小鼠用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衰老模型组小鼠颈背部皮下注射125 mg/(kg·d) D-半乳糖,灌胃等体积生理盐水;维生素E组小鼠颈背部皮下注射125 mg/(kg·d) D-半乳糖,灌胃维生素E溶液50 mg/(kg·d);山刺玫叶总黄酮低、中、高剂量组小鼠均颈背部皮下注射125 mg/(kg·d) D-半乳糖,并依次灌胃山刺玫叶总黄酮溶液1.0,2.0,4.0 g/(kg·d),同样条件下饲养。6周后分别测定各组小鼠免疫器官指数及血清、脑和肝脏组织中的SOD、GSH Px活性和MDA浓度,HE染色法观察各组小鼠脑组织的形态学变化,ELISA法检测各组小鼠血清中细胞因子IL-2、IL-4、IL-6、TNF-α的质量浓度。【结果】山刺玫叶总黄酮能显著或极显著提高衰老模型组小鼠脑、胸腺和脾脏指数(P<0.05,P<0.01),显著或极显著提高其脑、肝脏、血清中的SOD、GSH-Px活性(P<0.05,P<0.01),同时显著或极显著降低小鼠肝脏、血清和脑组织中的MDA浓度(P<0.05,P<0.01)。与衰老模型组比较,山刺玫叶总黄酮剂量组小鼠脑组织的神经元细胞数量增加,细胞的坏死及变性情况减轻,且随着山刺玫叶总黄酮剂量的增加恢复程度逐渐增加,即存在剂量依赖性。山刺玫叶总黄酮高、中剂量组小鼠血清中细胞因子IL-2、IL-4的质量浓度显著或极显著高于衰老模型组小鼠(P<0.05,P<0.01),而IL-6、TNF-α的质量浓度则显著或极显著低于衰老模型组小鼠(P<0.05,P<0.01)。【结论】山刺玫叶总黄酮对机体的衰老有延缓作用,其机制与清除过多自由基、预防脂质过氧化及增强免疫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16.
以野生黄木香茎段为外植体,探讨了不同生长调节物质对其不定芽诱导、增殖和生根的影响,并建立了野生黄木香的高效再生体系。结果表明,利于野生黄木香分化的诱导培养基为M S+A gNO33.0 m g/L+6-BA1.5 m g/L+NAA 0.5 m g/L+琼脂6.5 g/L+蔗糖30 g/L;以M S+A gNO33.0 m g/L+6-BA 1.5 m g/L+NAA0.05 m g/L+琼脂6.5 g/L+蔗糖30 g/L为增殖培养基时的增殖效果最好,增殖倍数为5.5;黄木香高效的再生体系为1/2 M S+A gNO34.5 m g/L+IBA 0.2 m g/L+质量分数0.2%活性炭+琼脂4.0 g/L+蔗糖20 g/L,其生根率可达95%。  相似文献   

17.
【目的】筛选单叶蔷薇bZIP转录因子家族的成员,并研究其结构特点、共线性以及在不同器官中的表达模式,为进一步揭示该家族在单叶蔷薇生长发育及抗逆响应中的作用奠定基础。【方法】以采自新疆的单叶蔷薇叶片为试验材料,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单叶蔷薇全基因组和转录组信息进行分析,包括理化性质、系统发育、基因结构、保守结构域、染色体位置、共线性和启动子分析,以及在根、茎、叶、花、果实中的表达模式。【结果】从单叶蔷薇全基因组中共鉴定出50个单叶蔷薇bZIP转录因子家族成员,其蛋白质长度为149~700个氨基酸,分子质量为17.14~75.47 ku,等电点4.42~10.72,其中49个成员位于细胞核上。根据拟南芥bZIP转录因子家族的分类,将单叶蔷薇bZIP转录因子家族分为12亚族(A-K和S亚族),其中包括1对串联重复和7对片段重复;单叶蔷薇bZIP多含有1~15个与非生物胁迫有关的顺式作用元件。单叶蔷薇bZIP转录因子家族基因在不同器官中均有表达,各成员的表达量存在差异,其中Rbe013649在花中特异性表达,Rbe006639、Rbe028637在根中特异性表达,Rbe004215、Rbe028400、Rbe002636、Rbe002635在果实中特异性表达,Rbe011331在叶片中特异性表达。【结论】单叶蔷薇bZIP转录因子家族基因可能广泛参与各器官生长发育,其中Rbe013649可能调控花青素的合成,Rbe006639可能在抗旱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为筛选响应月季花朵衰老的RhRRs基因以及分析其表达特性,采用RT-PCR,RACE PCR以及MEGA等生物技术方法,检测了RhRRs基因在月季花朵不同开放阶段的表达谱,克隆了Rh39694基因全长,开展了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RU39694与RU12149的表达谱受月季花朵衰老显著抑制;其中RU39694基因全长1 292 bp,开放阅读框(ORF)为738 bp,编码245个氨基酸,含有A类RRs蛋白特有的DDK基序,蛋白分子式为C_(1176)H_(1912)N_(324)O_(401)S_(12),分子量为27.39 kDa,等电点(pI)为4.88; RU39694蛋白与拟南芥ARR8,ARR9亲缘关系最近,被命名为RhRR9;此外,RhRR9的表达谱受外源细胞分裂素(6-BA)处理显著诱导,而被脱落酸(ABA)与乙烯(C_2H_4)处理显著抑制,推测可能在植物激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乙烯)拮抗调控月季花朵衰老中发挥重要功能.  相似文献   

19.
以切花月季‘卡罗拉’ Rosa hybrida ‘Corolla’为材料,通过在瓶插液中添加褪黑素(melatonin,N-乙酰-5-甲氧基色胺),研究了外源褪黑素对切花月季‘卡罗拉’保鲜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瓶插液(蒸馏水)相比,20 μmol·L-1褪黑素+基础瓶插液(30 g·kg-1蔗糖+250 mg·L-1 8-羟基喹啉+200 mg·L-1柠檬酸)复合瓶插液显著提高切花月季‘卡罗拉’花径张开度和切花水分平衡值(P < 0.05),减缓切花鲜质量变化率下降速度,且抑制了瓶插液中细菌的增长,对切花月季‘卡罗拉’保鲜效应最佳,其次是20 μmol·L-1的褪黑素瓶插液和基础瓶插液。  相似文献   

20.
不同配比保鲜剂对月季切花保鲜效果研究初报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GA3为主剂,研究了不同配方保鲜剂对月季切花瓶插寿命及其水分平衡值等相关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处理H(10 g/L蔗糖+200 mg/L 8-HQ+100 mg/L GA3)极显著延长了月季切花瓶插寿命 (延长2.01 d)和盛开时间(延长2.80 d),花径增大1.95 cm(P<0.01),明显延缓了水分平衡值的下降及花枝鲜重变化率零值的到来,其各项指标均优于其他配方,为最优保鲜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