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最小外输工况下BOG再冷凝工艺的平稳控制是LNG接收站安全平稳运行的关键,对LNG接收站BOG再冷凝工艺在最小外输工况下的控制难点和技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最小外输工况下LNG接收站产生的BOG的量较多,通过再冷凝器底部旁路的LNG量过少,运行过程中调整压缩机负荷、槽车站装车量波动等因素都会导致再冷凝器的压力、液位波动较大,同时也无法满足高压泵入口的温度要求及维持其入口压力的稳定.最后提出减少接收站BOG产生量、降低进入再冷凝器的BOG温度、保证BOG压缩机在高负荷下运行及提高再冷凝器的操作压力等措施,这些措施能够提高BOG再冷凝工艺控制的平稳性,保证系统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2.
通过分析厦门某厂典型工业制冷装置的历史运行参数,研究了工业制冷装置的实际运行状况.研究发现,在部分负荷工况下,该厂压缩机和蒸发式冷凝器的负荷匹配不合理,冷凝压力值偏低,造成运行能耗上升.现场实际测试计算表明,该厂通过压缩机和冷凝器的合理匹配,减少一台冷凝器的运行,节能可达5.43kW.研究发现,冷凝压力过低也会造成能耗增加.在部分负荷工况下冷凝压力的优化控制具有节能效果,并且具有容易操作实现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再冷凝器是BOG再冷凝工艺流程的核心设备,其运行状态关系到整个接收站运行状态的稳定.为探索LNG接收站再冷凝器的控制方法,以江苏LNG接收站再冷凝器为原型,从物料平衡、热量平衡和相平衡的角度对再冷凝器的控制要求进行分析,并以其为基础,分别比较了以压力为控制变量、以液位为控制变量和以温度为控制变量3种不同的控制方案.通过分析每种控制方案的利弊,并根据江苏LNG再冷凝器的实际运行状态,提出了用再冷凝器的入口BOG温度代替出口LNG温度的前馈控制方案与采用选择控制原理进行液汽比R设定的选择控制方案相结合的改进控制方案,以维持再冷凝器的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4.
提出了一种在线测量混炼胶粘度的新方法.该方法以模糊建模技术为基础,综合考虑混炼过程各因素对胶料粘度的影响,建立起胶料粘度的在线测量模型.在模糊建模中,采用T-S模型描述胶料粘度变化的非线性过程,提出了一种基于相似性判别的模糊聚类算法以自动确定合适的聚类组数目,并用实数编码的遗传算法优化全局参数,从而获得了规则简化的、具有较高精度的模糊模型.根据此方法,设计了测量装置,并进行了现场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模糊模型输出与实验室测量值基本一致,平均误差较低且最大误差未超过1门尼.该方法较大地提高了橡胶混炼的生产效率,为粘度最优控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制冷系统冷凝器的任务是将压缩机排出的高温过热蒸汽给予冷却、冷凝,也就是使过热蒸汽流经冷凝器的放热面而凝结为高压液体,所放出的热量就被冷却介质吸收后排至周围环境中,同时为了保证冷凝器液体能及时排出,以免制冷剂液体在冷凝器内占据一定的容积,相应的减少冷凝器的放热面积,而使冷凝压力升高,影响制冷效能。因此,在冷凝器后,还设置一个贮液器,  相似文献   

6.
采用光声光谱法进行测量,利用加权修正的方法建立了盐酸克伦特罗光声光谱实时在线测量模型,分析了猪肉中水对其测量的干扰机制,为盐酸克伦特罗测量仪的设计提供理论基础。设计了猪肉中盐酸克伦特罗光声光谱检测试验系统,并将光声光谱法和传统的紫外光谱法进行对比,绝对误差明显降低,验证了该方法可行性及快速性。  相似文献   

7.
提出了一种在线测量球团密度的新方法.该方法以模糊神经网络技术为基础,综合考虑制团过程各因素对球团密度的影响,建立起球团密度的软测量模型.在软测量模型中,采用模糊神经网络模型描述球团密度变化的非线性过程,并提出了一种改进的模型辨识算法,利用减法聚类法确定合适的聚类组数目,并用实数编码的遗传算法优化全局参数,从而获得了结构简单、具有较高精度的模糊神经网络软测量模型.根据此方法,设计了测量装置,并进行了现场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软测量模型输出与实验室测量值基本一致,平均误差较低且最大误差未超过0.05g/cm^3.  相似文献   

8.
在氨制冷系统中,当采用卧式壳管式冷凝器作为冷凝废热回收换热器时,常要求热水出口温度高于制冷剂的冷凝温度(如:高于40℃),在这种情况下,该换热器内制冷剂一般为气相,没有相变,其传热系数大大低于作为冷凝器的传热系数,本文通过大量计算,得出在不同的制冷剂循环量下数种卧式冷凝器作为回收换热器使用时的K值曲线图,可供冷库制冷系统热回收装置设计选型参考。  相似文献   

9.
对电力系统中谐波源的特性和谐波抑制方法进行了分析,设计了以8098单片机核心的新型三相谐波测量仪。该测量仪把基波和谐波分频道测量,采用软件跟踪实现同步采样。基波测量误差为0.1%,幅值高于最大谐波幅值1/10的谐波的测量误差为0.5%,低幅值谐为1.0%。  相似文献   

10.
设计了水下冷凝器清洗机器人的机械和电气系统,考虑到浮力、水流阻力等因素的影响,建立了冷凝器清洗机器人的水下动力学模型.针对工作环境复杂的特点,提出了一种自适应控制策略,该控制律结构简单,鲁棒性强,能够对系统中的未知和不确定性因素进行有效补偿.设计过程采用了Lyapunov方法,保证了控制系统的稳定和收敛.仿真结果表明,该控制器性能稳定,具有良好的轨迹跟踪能力,同时也验证了本文建立模型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1.
以无纺布作为膜组件,向膜生物反应器A(MBR-A)和膜生物反应器B(MBR-B)中分别投加硬质和软质悬浮填料处理人工废水。通过分析测定MBR-A和MBR-B膜污染阻力R、可逆膜污染阻力Rf和不可逆膜污染阻力Rif的变化,考察软质和硬质悬浮填料控制膜污染的效果。结果表明,软质悬浮填料控制MBR膜生物反应器膜污染的效果好于硬质悬浮填料,特别是在控制不可逆污染阻力Rif上,软质悬浮填料有明显的作用效果。  相似文献   

12.
采用中空纤维膜-序批式生物反应器处理实际洗浴污水,考察了膜污染特征及清洗情况。通过对清洗前后膜组件表观观测、电镜观察,发现膜-序批式生物反应器中可逆污染为主要部分,且随运行时间增长,可逆污染的主导地位有加大趋势;物理清洗可以有效去除膜表面淤积的污泥及颗粒沉积物,膜过滤总阻力由初始膜阻力的265.22%降低至初始时的142.39%;用5‰NaClO和5‰H2SO4溶液进一步浸洗膜组件,可使膜过滤性能得到全面恢复,膜过滤总阻力恢复到接近初始状态。  相似文献   

13.
海洋贝类养殖网笼污损生物类群的研究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7  
1995年6月 ̄1996年6月,对大连大李家海水养殖场的养殖网笼的污损生物类群进行了挂板和整体取笼试验。总计有生物82种,其中优势种类有海筒螅,端足类,盘管虫类,柄瘤海鞘、史氏菊海鞘,纹藤壶,紫贻贝等,附着盛期为7 ̄9月。  相似文献   

14.
膜生物反应器(MBR)与传统活性污泥法相比,具有出水水质好、占地面积小等一系列优点,但膜污染问题却成为限制MBR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介绍了膜污染的形成机理,并综述了控制膜污染方式的研究进展,为有效解决MBR膜污染问题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5.
基于某生物制药企业膜生物反应器处理出水配置了不同Ca/Al配比的料液,以考察其对反渗透膜污染的结构、形貌、组成与特征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进水中共存的钙、铝成分结合有机物在膜面上形成了复合污染层,Ca/Al配比的变化导致差异显著的膜污染特性。在低铝含量、高Ca/Al比条件下,进水中铝盐与膜面有机官能团在强势极性作用力下优先结合,与进水中疏水性有机组分凝聚共沉于膜面,对膜污染的形成具有远大于Ca组分的作用。根据扩展杨氏方程计算得到系统总表面张力:低钙低铝,53.0 mJ/m2;低钙高铝,69.5 mJ/m2;高钙高铝,70.4 mJ/m2。这表明进水中铝含量变化主要影响进水溶液与膜面材料之间的极性作用力,钙含量变化几乎没有相应影响。膜清洗结果表明进水中钙铝成分引起的膜污染在空间结构上是分层的,铝通过与膜面分子间的极性力作用紧密结合在膜污染的底层,形成难以清洗的不可逆污染;Ca则主要存在于污染的滤饼层,极易通过化学清洗恢复。因此,精准控制前段混凝预处理阶段Al盐投加量对防止膜污染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大连市沿海污损生物种类及分布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97 年9 月~1998 年9 月, 选取了大连市区沿海的3 个点进行了3 次污损生物调查。共获大型污损生物102 种, 其中优势种类有: 石莼、水螅类、紫贻贝、端足类、纹藤壶和海鞘类。最大双月湿重为2974 g/m2 , 最大覆盖面积为100 % 。3 个点的种类组成差异不大, 但湿重差别较大。  相似文献   

17.
由于影响换热器污垢热阻的因素较为复杂,对其预测比较困难.针对这种情况,提出了利用灰色神经网络预测方法对污垢热阻进行预测.本文用一种灰色理论算法改进模型和RBF神经网络分别对换热器污垢热阻值进行预测,并对预测结果进行最优组合,同时给出了预测曲线.结果表明与GM(1,1)模型相比较,灰色神经网络组合模型(GMNN)预测精度更高,可以较准确地预测污垢热阻随时间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8.
2004年7-11月,对南麂马祖岙海区养殖的太平洋牡蛎、海湾扇贝和厚壳贻贝的附着生物进行采样调查,分析了附着生物的种类组成、垂直分布、栖息密度、生物量及波动特征。结果表明,附着生物共有41种,隶属于9个生物门,其中节肢动物有10种,为最多;锯额豆瓷蟹、三角藤壶垂直分布最广;主要优势种为三角藤壶、牡蛎等,不同养殖贝类有不同的优势种;养殖贝类的外部形态与附着生物的附着效果有较大的关系,附着生物对附着体有一定的选择性,台风对附着生物的附着有较大的影响。同时,对在养殖生产中可利用改变吊挂水层、错开附着时间、使用药物等防除措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郭海英 《现代农业科技》2010,(6):245-247,250
研究了A/O-MBR工艺处理生活污水的特性,结果表明:系统对于浊度、COD、氨氮、总磷等指标表现出高且稳定的去除效果,在膜丝内部负压和膜面紊流形成的剪切力双重作用下,活性污泥在膜外表面局部沉积下来形成致密的滤饼,膜表面的滤饼层和凝胶层是引起膜污染的主要原因。空曝气和化学清洗对膜过滤压差的恢复是有效的;空曝气去除膜面污染,化学清洗可消除因膜孔堵塞引起的内部污染。  相似文献   

20.
氯化镧和硫酸铈对MBR活性污泥过滤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膜污染一直以来是制约膜生物反应器广泛应用的主要因素,近年来人们用投加添加剂调控混合液的方法来减缓膜污染,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本实验主要研究氯化镧和硫酸铈作为添加剂对膜污染的影响,通过膜阻力分布和污泥比阻的测定,分析在最佳投加量下两种稀土化合物对改善污泥混合液过滤性能、减缓膜污染的效果。结果表明:两种添加剂都可以降低膜的过滤总阻力及沉积层阻力以减缓膜污染;在最佳投加量下,沉积层阻力降低了40.93%(氯化镧)和49.16%(硫酸铈),污染阻力降低了96.20%(氯化镧)和96.94%(硫酸铈);污泥比阻降低了79.54%(氯化镧)和76.29%(硫酸铈);两者效果相似,但氯化镧可以改善污泥的压缩性能,且硫酸铈的最佳投加量较高,对反应器中的污泥活性产生抑制作用,不利于反应器的运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