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以和合学与系统论的观点考察中国报告文学的发展,认为在文学与政治、作家与时代激烈冲突的20世纪,报告文学始终处于冲突、融合的过程之中,正是它在"新闻性"与"文学性"、"文学性"与"政治性"(理性)、歌颂与暴露以及主旋律与多样化等方面的激烈冲突,报告文学才得以发展、进步,才走向融合、新生.而90年代报告文学的成熟与自觉,正是它遵循其自身内在规律而向前发展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2.
<正>发展多功能农业是现代农业发展与进步的一个必然趋势。它的发展不但顺应宏观经济发展的现实,而且捕捉到了大中城市农业发展的切入点,同时也对今后都市农业的发展提出新的要求和挑战。农业的多功能性和多功能性的农业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农业的多功能性最先出现在日本的"稻米文化"中。  相似文献   

3.
西方现代心理学和宗教女性主义所标举的"双性气质"理论,对理解<红楼梦>主旨及其人物形象有着崭新的意义.以王熙凤和贾宝玉为个案,着重分析了"女性的男性气质"和"男性的女性气质",认为<红楼梦>所塑造的人物具有超越时代超越社会性别的"双性"人格特征,他们集中展现了小说家卓越的艺术追求和人文理想.  相似文献   

4.
李约瑟博士怀着对中国人民的深厚感情,孜孜不倦于中国科学技术史研究,他著的<中国科学技术史>对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做出了实事求是的总结与概括,对世界了解中国,消除误解与偏见作了极好的宣传.他对中国科学技术史的研究不存在"拔高"或"说好话"的倾向.他的<中国之科学与文明>被译成<中国科学技术史>并无不妥.否定"李约瑟难题"缺乏理论根据.  相似文献   

5.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其社会价值、历史价值和文学价值十分重大.其中的<七月>非常具体、生动地描写了周代早期的农业生产情况,叙述先民在一年中所从事的农业劳动.朱熹传<诗集>日"此章前段言衣之始、后段言食之始".前段概述妇女采桑、养蚕、织布的劳作.诗句"蚕月条桑",历来注家颇有分歧.本文试从各家说解入手,结合相关种桑养蚕的农业知识进行分析,提出我们的观点,以资辨正.  相似文献   

6.
属于先楚神系的"高唐神女",具有神圣、淫欲、美丽三个特性.随着社会的高度理性化,在汉魏六朝"神女--美女"系列辞赋中,神女原型被一分为二或代表邪恶的情欲,或代表神圣的"道".作品中象征情欲的女性,只是为了反衬男性战胜诱惑的理性力量;象征"道"的女性,则不但给世俗浪子提供了一个永不可及的虚拟目标,而且由这种追寻所带来的幻灭感和悲剧感,充分展示了人类精神世界的丰富与坚忍.  相似文献   

7.
说"老子"     
老子既不以"老"为姓氏,又不以"老"为名字,但却以"老子"见称于后世,这是很值得研究的.在先秦文献中,老子本来称作"老聃"."老子"是战国中期黄老学派的发明,与诸子蜂起和稷下学宫"列大夫"的出现有密切关系."老子"的意思和"老师"有些相似.师中资格最老水平最高者为"老师",子中资格最老水平最高者为"老子".黄老学派借这个名字来推尊他们的学术先师,以便压倒其他诸子.从文献来看,"老子"这个名称的广泛流行,是从汉朝才开始的.至于<史记>中所载老子的籍贯和家世,则多有汉人虚构的成分.  相似文献   

8.
山西省河曲县消费者协会对"农家乐"旅游进行的一次调查显示, "农家乐"在餐饮方面仍然存在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一是饭菜名称用词需要规范."荞面"是河曲县有名的地方小吃.农家饭有"养面饴铬".然而当地农民却把"饴铬"写成"河捞",弄得游客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农家乐"的地方传统小吃不但要用词准确,读音也要准确,以便于相互沟通.  相似文献   

9.
一句著名的"农业学大寨",让山西省昔阳县大寨村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成为全国农业的一面旗帜。改革开放后,作为被批判的极"左"典型,大寨沉默了。直到上世纪90年代,以"大寨"为商标的各种商品突然面世,羊毛衫、核桃露……市场化的大寨以崭新的风貌面对世人。最新资料显示:2007年,大寨经济总收入1.27亿元,人均收入约7000元;这个500多口人的小村,连续多年蝉联昔阳"纳税冠军"……  相似文献   

10.
何建明是当今影响最大的报告文学代表作家之一。他报告文学创作的价值与意义,在于对主旋律与多样化的准确把握与成功探索。这一点,主要体现在时代主题、民族精神、典型叙事与史诗建构等方面。具体来说,又表现出选题的重大与题材的开拓、时代主题与民族精神的和谐统一、歌颂与批判的有机融合、传统精义与典型叙事的史诗建构,等等。但其创作在取得辉煌成就的同时也提出了某些值得思考的问题。"何建明现象"再次说明:报告文学等纪实文学的学术关怀与理论建构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1.
对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自育的110个棉花抗枯、黄萎病品种的抗病性、产量性状、早熟性状的遗传改良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抗枯萎病育种成效显著,品种对枯萎病抗性呈稳步上升趋势;品种对黄萎病抗性亦呈上升趋势,但进展缓慢。除20世纪70年代品种略有下降外,品种的单株生产力呈上升趋势。单株结铃平均数在年代间变化不大,衣分变化趋势呈“V”字型,90年代品种最高。20世纪50~90年代,品种生育期缩短,早熟性增强。株高、第一果枝距子叶距离、第一果枝节位变化趋势一致,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后,尤其是进入90年代,译介外国儿童文学再一次形成热潮,极大地促进了中国儿童文学的整体发展。本文对20世纪90年代我国译介的外国儿童文学作品做了系统的研究,重点考察了图书的译介数量、种类和出版情况,勾勒出90年代外国儿童文学的翻译概况,并剖析了这一时期儿童文学的译介特点。  相似文献   

13.
晚唐诗人李商隐以其独特的情感体验,感悟到了有求皆苦、无常幻灭的佛教真谛,并吸取禅宗的思想,消解了痛苦,超越了痛苦。他的诗歌不是对佛理的简单演绎,而是他用自己的大智大慧达到‘空”的真实写照。本文试图从李商隐的身世入手解析诗人在精神实质上与佛家义理的契合,以及诗人如何感悟无常幻灭的痛苦和如何超越这种二元观念,最终达到 坐忘阴晴圆缺、悲欢离合的禅悟境界。  相似文献   

14.
进入九十年代以来,女性写作比以往任何阶段都显得更加色彩纷呈。九十年代的女作家己经不再是一些脆弱的自恋主义者或痛苦的理想主义者,她们的作品也呈现出更为强烈的个人化色彩。在真实的社会生活面前,她们己日益学会在现实的物质关系中重新叩问性别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经济国际化、岛内政治生态失衡、政经矛盾加剧的背景下,台湾农业结构性矛盾凸显,农民收入增幅减少,农业发展滞后,农业问题再次成为经济持续发展的瓶颈。文章对台湾新一轮农业问题的特征、成因和对策措施进行了系统的分析。  相似文献   

16.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在我国农业中畜牧业发展最快,己成为我国农业内部的重要产业。从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中国经济的发展速度超过以往任何一个时期,在食品的供给和需求方而表现得尤为突出,这极大的促进了我国畜牧业和畜产品生产的发展。现在人们消费畜产品的数量超过以往任何一个时期。木文将主要分析我国畜牧业生产系统的特征、我国畜产品的供给和需求以及我国畜产品的生产结构。  相似文献   

17.
节点接入切换机制和路由技术是井下定位系统的关键技术。根据矿井环境的特点,改进移动节点入网接入方式,提出移动节点地址分配的新方案。该方案中移动节点的地址不由协调器分配,在入井前由程序直接设定,且不随位置的移动而改变。仿真结果表明,提高移动节点入网成功率,减少了端到端的延时和丢包率,提高了数据传输效率。  相似文献   

18.
90年代后期以来,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己严重影响了我国经济发展的进程。而过多的农业人日滞留在农村则是农民人均收入增长缓慢的症结所在。因此,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 降低农业人日,加快城市化进程是提高农民收入,实现我国经济发展进入快车道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9.
90年代以来凸显的新保守主义思潮与唐浩明历史小说之间具有一种内在的精神互动。其具体表现是作家对曾国藩、张之洞、杨度等被传统认知所定格的否定性历史人事,在历史维度上实行“同情”性评判,在价值层面上追求“同理”性思考。当然,因与传统文化过于同构而缺乏更加主动的超越,也使作家创作在取得突破性成就的同时,出现了忽视思想者历史作用和宽容暴力专制压迫这样两个值得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乡村“终结”的充分必要条件是工业化和城市具有足够的就业容量,把农村剩余劳动力全部吸纳。中国工业化和城市化没有也不可能复制先行工业化国家资本原始积累的历史前提,不可能复制先行工业化国家的工业结构以及产业结构]变历史进程,非农就业压力以及农民工在城乡之间频繁流动的严峻现实,都表明中国工业化和城市化无法吸纳庞大的农村人口,由此则昭示未来中国的村庄无法“终结”。从而在理论上纠正城市“中心论”,在实践上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乡村就地城市化提供必要性和正当性的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