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1雏鸡的生理特点1.1体温调节机能不完善初生雏的体温较成年鸡低2~3℃,10~20日龄时才达到成年鸡体温,3周龄左右体温调节机能才逐渐趋于完善,7~8周龄以后才具有适应外界环境变化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鸟类,包括鸡在内,象哺乳动物那样,均属恒温动物。在一定的外界温度范围内,鸡的体温可维持在一个恒定范围,即41.5±0.5℃。体温的恒定是由位于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的精细调节下,体内的产热与散热保持一种动态平衡而实现的。鸡体的生命活动过程中,不断进行新陈代谢,并产生热量。除维持机体健康、正常新陈代谢和维持体温的需要外,多余的热量则必须及时通过各种方式散发出去,以保证最适的体内环境。  相似文献   

3.
一 肉鸡的生理特点 1 体温调节机能不完善。出生雏鸡的体温比成年鸡体温略低2~3℃,至10日龄才能达到正常成年鸡体温(41℃),3周龄左右调节机能趋于完善。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家禽40余年养殖经验进行总结发现,温度对家禽育雏期至关重要,温度管理对育雏前期的准备工作及进鸡以后的饲养管理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 1育雏期家禽的六大生理特点 1.1体温调节机能不完善 刚出生雏鸡较成年鸡体温低2℃~3℃,10日龄左右雏鸡体温能够达到成年鸡体温,3周龄左右体温调节技能趋于完善,7~8周龄具有适应外界环境变化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正>鸡具有特殊的热生理特性,主要表现在鸡相对于其它畜禽有较高的体温。成年鸡正常体温在39.6~43.6℃,明显高于其他畜禽的正常体温。而且,鸡还具有很明显的昼夜体温节律性的变化。成年鸡体温在24点最低(达40.3℃),而在17点体温达到最高(42.6℃)。鸡的这种热生理变化与鸡的运动、光照时间的长短及周期,以及生活空间的  相似文献   

6.
<正>一温度初生雏鸡体温一般比成年鸡体温低2~3℃,10日龄后才能达到成年鸡体温,一般为40.3~41.5℃,京海黄鸡10日龄前不能完全根据自身产热调节体温,需要通过环境温度来调控体温。因此10日龄内环境温度对于雏鸡来说至关重要,对京海黄鸡而言前10天保温区的温度应为35~36℃的高温育雏的方式,这不仅有利于控制糊肛的发生,而且提高育雏质量和成活率,以后随着周龄的增  相似文献   

7.
1温度新孵出的雏鸡的体温大约39℃,以后每天逐渐升高,直到3周时达到恒定的“成年”体温(40.6℃~41.7℃),雏鸡3周前无法保持自己的体温。因此,育雏第1周温度很重要,建议育雏温度32℃左右,以后每周降2℃~3℃,直至21℃。夏季至少提前一天,冬季至少提前两天提高室温,使舍内温度均匀。同时应注意昼夜温差不能太大,否则会引起雏鸡腹泻。应避免鸡舍出现贼风。雏鸡过度鸣叫,表明温度不正常。前10天温度过高,会造成雏鸡早期发育受阻,羽毛生长慢、蓬乱。控制温度应注意三方面的问题:一是要测量相当于鸡背高的温度或离地面6~8厘米的温度,达到32℃;二…  相似文献   

8.
一、影响鸡正常体温的因素鸡是恒温动物,在一定环境条件下,能维持相对恒定的体温。在0~30℃环境温度下,鸡的直肠温度为39.5~42.5℃。影响鸡体温的因素很多,主要有:(1)品种——幼龄来航鸡的体温较同日龄洛岛红鸡的高0.5~0.55℃;羽毛较少的鸡种,其体温也略低些。(2)性别——一般成母鸡的体温略高于同龄公鸡。(3)龄期——出壳后2周内的雏鸡,其体温略低于成鸡。(4)环境温度——0~30℃气  相似文献   

9.
鸡的等热区为一狭窄的温度范围,一般认为肉鸡的等热区为10~27℃,蛋鸡的等热区为13~25℃(陈龙,1991)。当环境温度超过了鸡等热区的上限值时,机体会产生各种非特异性应答反应,称此现象为效应激。在这一过程中,机体通过各种优偿途径限制产热和增加散热,以达到维持体温恒定的目的,最终导致其生理机能,新陈代谢,免疫机制发生改变,严重影响其生长发育和生产性能甚至引起死亡。现就鸡热应激时各方面的变化作一综述。1效应羽的代供适应性反应1·1呼吸系统代偿由于禽类的皮肤既无汗腺也无皮脂腺,高温时通过皮肤的蒸发散热相当有限,…  相似文献   

10.
<正>鸡群在正常的生长过程中,对环境温度有一定适应范围(即等热区)。鸡的等热区为一狭窄的温度范围,一般认为肉鸡的等热区为10~27℃,蛋鸡的等热区为13~25℃。当环境温度超过了鸡等热区的上限值时,机体会产生各种非特异性应答反应,称此现象为热应激。在这一过程中,机体通过各种代谢途径限制产热和增加散热,以达到维持体温恒定的目的。最终导致其生理机能、新陈代谢、免疫机制发生改变,严重影响其生长发育和生产性能,甚至引起死亡。鸡热应激严重危害养鸡业的发展,是目前养鸡业急需解决的难题之一。笔者在  相似文献   

11.
雏鸡来自37.8℃左右的高温环境,其体格弱小,体表绒毛稀短,保温御寒能力不强,自身调节体温的能力很弱。初生雏鸡体温比成年鸡体温要低2~3℃,4日龄开始慢慢地均衡上升,到10日龄时才达成年鸡体温,到3周龄左右体温调节机能逐渐趋于完善,7~8周龄以后才具有适应外界温度变化的能力。因此,要给雏鸡提供适宜的温度。无论采用哪一种供暖方式和方法,只要使用得法都能达到给雏鸡提供适宜温度的同一目的。笔者经过多年的实践,认为在温度管理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 把握控制温度的原则为了使雏鸡正常发育,应从雏鸡出壳开始就要根据其…  相似文献   

12.
热应激对肉鸡的危害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鸡为恒温动物,在一定的外界温度范围内体温可维持在 415±0. 5℃的恒定范围。但鸡缺乏汗腺且羽毛丰厚,故对环境高温比较敏感。在高温环境下肉鸡将出现—系列的异常反应,常伴有鸡生理和行为的变化,对肉鸡的生产速度、产蛋性能和繁殖性能均有不利的影响,严重者会导致鸡只的死亡,所以应采取必要的措施来控制热应激。 一.鸡的热应激 鸡的体温的恒定是在位于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的精细调节下体内的产热与散热保持一种动态平衡而实现的。当环境在21℃时鸡体所产生的热量主要通过辐射、对流和传导散失;达到26℃时.鸡还可通过…  相似文献   

13.
<正>冬季气温低,如果对鸡群管理疏忽,易造成鸡只疾病发生。为了降低和避免鸡只的发病率,要加强鸡的饲养管理。1注意防寒保温蛋鸡产蛋最适宜的温度是18~25℃,当鸡舍温度低于5℃时,就会影响产蛋量,使产蛋量下降,饲料消耗量增加,所以,在冬季养殖要做好防寒保温工作,鸡舍温度至少要保持到5℃以上。成年蛋鸡体型较大,体温较高,一般情况下可以维持室温,但对于背部和颈部羽毛损失较多的老鸡和新进的小蛋鸡应尽可能保持较高的室温。  相似文献   

14.
鸡的体温与热调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鸡有独特的体温与热调节机制和规律,这些机制和规律是由其独特的解剖生理学和行为特点所决定的。1鸡体温调节机能发育与体温变化规律1.1鸡体温与热调节机能发育鸡的体温与热调节机能发育较早,体温恒定调节中枢发育是从胚胎时期就开始,出壳后虽不完善,但可以由绒毛覆盖来补充。在孵化期,鸡胚的温度超过37℃,刚出壳的雏鸡只有30℃,以后升高,在最适宜环境温度条件下的白来航鸡出壳12h体温39~40℃,10日龄40.3℃,20日龄达到40.9℃,体温调节机能发育逐步完善,30日龄41℃,成年鸡体温平均41.5℃。出壳雏鸡绒毛潮湿,蒸发散热量大,使刚出壳雏鸡体温下…  相似文献   

15.
鸡Eimeria tenella致弱虫苗的实验研究及田间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双重致弱球虫疫苗(DLV虫苗)进行了实验室的安全试验。通过对380羽3日龄小鸡的3批毒力测定,强毒虫株2.5×10~4接种小鸡,死亡率均超过50%;DLV虫苗2.5×10~4剂量接种3批小鸡,未见明显临床表现。在鸡体连续5次传代,也未出现明显返强现象。通过对260羽3日龄小鸡的3批免疫试验证明,DLV虫苗对10×10~5强毒株的攻击有100%的保护率。又用ELISA法测定抗体效价消长发现,免疫后7周左右抗体效价达高峰,至14周抗体效价仍可保持在一定高度,足以对再感染具有保护力。该虫苗易于保存,一般在4℃可保存6个月以上,仍有良好的免疫效果。通过在上海、浙江、江苏、安徽等地区的田问试验,发现免疫鸡的平均发病率为2.8%,死亡率为0.48%。常规用药鸡平均发病率为11.8%,死亡率为2.9%。空白对照鸡(不用苗,不用药)平均发病率为80%,死亡率为28%(经及时抢救治疗减少了死亡率)。免疫鸡比常规用药鸡节省耗药费用0.20元/羽。在大批量扩大免疫试验中,对24,800羽鸡用苗后的平均保护率可达99.66%,死亡率为0.34%,效果十分显著。通过实验室和现场应用试验,证明DLV虫苗可靠、安全、稳定,且有高度免疫原性和足够的抗体水平及免疫期。  相似文献   

16.
蛋鸡冬季不停产三个技术要点鲍明发(浙江省湖州市千金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一、保持室温:蛋鸡的正常体温在41℃左右。冬天,当外界环境温度过低时,鸡体的散热量增大,对产蛋有较大影响。温度降到8℃—2℃,鸡感到不适,难以维持体温和正常产蛋,-4℃以下,鸡的活动...  相似文献   

17.
李霞 《中国家禽》2012,34(19):58-59
与成年鸡相比较,雏鸡具有独特的解剖生理学特点,根据这些特点采取相应的饲养管理措施,对雏鸡的良好生长发育具有特殊意义. 1 初生雏鸡体温调节机能不完善,环境温度控制至关重要 初生雏鸡体温比成年鸡低2~3℃,4日龄开始有所上升,10日龄才接近成年鸡的体温,长羽慢者往往要推迟到15日龄.15~20日龄后体温调节机能发育逐步完善,才能保持体温处在恒温状态.说明雏鸡的许多生理活动还依赖于环境温度的支持,所以,外界环境温度对雏鸡的反应是十分敏感的.生产中常出现由于温度管理不当而造成的卵黄吸收不良,羽毛生长障碍,消化道疾病发生及瘦弱雏鸡的增加等.  相似文献   

18.
《水禽世界》2011,(7):35
代谢作用旺盛,体温高鸡的平均体温为41.5℃(40.9℃~41.9℃),高于任何其他家畜。体温来源于体内物质代谢的氧化作用产生的热能。机体内产生热量的多少决定于代谢强度。鸡体的营养物质来自日粮  相似文献   

19.
<正>1闽清毛脚鸡简介闽清毛脚鸡是福州市闽清县特有的肉蛋兼用地方鸡种,因其发达的腿羽、胫羽和趾羽,形似“脚穿裤子”而得名。2014年闽清毛脚鸡列入《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一般成年公鸡体重在2.2~2.6 kg之间,成年母鸡体重在1.7~2.2 kg之间。母鸡在140~150日龄开产,一年产蛋110~140只,平均蛋重42.1 g。种蛋的受精率为86%~91.6%,受精蛋的孵化率为90%~95.7%(公母配比为1∶10)。该品种鸡耐粗饲,采食能力强,适应性好,抗病能力强,肉质细嫩,营养丰富。  相似文献   

20.
体温和能量代谢鸟类是恒温动物,它们可在广范围的环境温度(T_a)下,使内部体温(T_b)保持在大致相同的水平。成年鸡的正常T_b为41~42℃。为了在不同的T_a下维持其T_b,鸡形成了一些调节体温的物理和化学(代谢)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