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甬优12水稻双本插密度试验结果表明,甬优12栽插密度为9.00万~12.86万丛/hm2,均能获得高产,达13 500 kg/hm2以上,以12.86万丛/hm2处理的产量最高,达14 116.20 kg/hm2。各处理之间产量无显著性差异。籼粳杂交组合甬优12在双本插栽培条件下,分蘖能力受到一定的抑制,最高苗与种植密度呈正相关,成穗率与种植密度呈负相关,有效穗数与栽插密度无相关性,有效穗数与每穗总粒数和每穗实粒数呈负相关,处理间差距在10%左右。  相似文献   

2.
甬优12水稻双本插密度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甬优12水稻双本插密度试验结果表明,甬优12栽插密度为9.00万~12.86万丛/hm2,均能获得高产,达13 500 kg/hm2以上,以12.86万丛/hm2处理的产量最高,达14 116.20 kg/hm2。各处理之间产量无显著性差异。籼粳杂交组合甬优12在双本插栽培条件下,分蘖能力受到一定的抑制,最高苗与种植密度呈正相关,成穗率与种植密度呈负相关,有效穗数与栽插密度无相关性,有效穗数与每穗总粒数和每穗实粒数呈负相关,处理间差距在10%左右。  相似文献   

3.
水稻栽插密度对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陆良县水稻栽插密度过稀、群体有效穗不够、产量难以提高的状况,设列不同栽培密度对农艺性状和产量进行试验研究。通过试验研究,在一定范围内,产量和农艺性状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增加,中肥力田块的最佳栽插密度:52.5万穴/hm2,穴插2苗,株行距10.4cm×15.2cm。  相似文献   

4.
水稻强化栽培适宜栽植密度探讨   总被引:6,自引:7,他引:6  
2003年试验结果表明,强化栽培条件下水稻稀植有利于个体生长优势的发挥.随着栽植密度的减少,单株分蘖数、成穗率提高,每穗粒数增加,纹枯病减轻.不同栽植密度对强化栽培水稻的单产有明显的影响,密度过低或过高,均不利于实现高产.产量以栽植12.0万丛/hm2处理最高,达10.050 t/hm2,分别比7.5万丛/hm2、21.0万丛/hm2、25.5万丛/hm2处理增产11.0%、11.0%和19.4%,差异达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5.
不同栽插密度对杂交稻新优188产量构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水稻品种新优188筛选最适宜的栽插密度,通过不同密度处理,研究大田条件下栽插密度对新优188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新优188产量随密度(18.0万~30.0万穴/hm2)逐渐增加,在30.0万穴/hm2密度下产量最高,但在33.0万穴/hm2产量又下降,各密度处理间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在产量构成中有效穗数受影响最大。新优188较为适宜的栽插密度在30.0万穴/hm2左右,各产量构成因素之间可发挥最大增产潜力。  相似文献   

6.
探索杂交二晚不同栽插密度和穴栽谷苗数对产量的影响,以及不同栽插密度和穴栽苗数与穗粒结构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栽插密度与穴栽苗数对二晚产量的影响达显著水平,而对株高、穗长、千粒重的影响较小,以栽植密度30万蔸/hm2、栽苗数2粒/蔸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7.
以杂交中稻全两优1号和全两优681为供试品种,设置两个施氮肥力水平和三个栽插密度的互作试验,研究了肥力密度互作对杂交中稻产量和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全两优1号和全两优681均在高氮肥、低密度条件下更能有效地提高水稻产量,产量和成熟期茎叶的干物质积累量也在此条件下达到最大值;密度对水稻穗粒数影响明显,减小栽插密度,施用适当氮肥,可通过大幅度增加单位面积的有效穗和穗粒数来实现高产;全两优1号产量在肥力密度互作情况下主要受单位面积的有效穗和穗实粒数影响,而全两优681主要受结实率和有效穗的影响;在180 kg/hm2肥力下主要通过提高结实率和单位面积有效穗来提高水稻产量,而在250 kg/hm2肥力下则主要通过穗实粒数和穗粒数来提高水稻产量;施氮水平和栽插密度对水稻产量的回归关系极显著,即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和栽插密度的减小,产量逐渐上升,但增幅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8.
武育粳3号机插稻产量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赵秋祥  张如宏  王娟  张彪  董桂春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3):13981-13985
[目的]探讨武育粳3号机插稻产量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方法]在大田栽培条件下,以迟熟中粳武育粳3号为供试材料,研究栽插时间、栽插密度、育秧方式和氮肥运筹等对其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分析影响其不同产量水平下产量的主要因素。[结果]栽插时间越早,单位面积穗数或每穗粒数越多,单位面积颖花量越大,越易获得高产。120万~150万基本苗/hm2处理的穗数、每穗粒数、单位面积颖花量较大,产量较高。施氮量300 kg/hm2处理的产量高于270、330 kg/hm2处理;施300、330 kg/hm2纯氮水平下,7∶3处理的产量高于6∶4处理,270 kg/hm2施氮下正好相反;在6个氮肥处理中,以300 kg/hm2施氮量7∶3施氮比例处理的产量最高。高产攻关试验中,不同产量类型田块的穗数差异较小,每穗粒数、结实率、每穗实粒数和单位面积颖花量有明显差异;高产F类田块水稻的每穗粒数、结实率、每穗实粒数和颖花量高于其他类型水稻;产量在9 000 kg/hm2以下时,穗数、每穗粒数和结实率对产量均有显著影响,前者对产量的作用显著大于后二者;产量在9 000~10 500 kg/hm2时,穗数对产量的作用显著大于其他因素;产量在10 500 kg/hm2以上时,每穗粒数、穗数、结实率对产量均有显著影响,前者对产量的作用显著大于后二者。穴数、每穴穗数与穗数关系密切,产量在9 000 kg/hm2以下时,前者对穗数的作用大于后者;产量在9 000 kg/hm2以上时,后者对穗数的作用大于前者。  相似文献   

9.
以晋稻13号为试材,设置不同施氮量和栽插密度组合共6个处理,分析不同施氮量和栽插密度对其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施氮量从210 kg/hm2增加到240 kg/hm2时,晋稻13号营养生长期延长,分蘖量加大,产量在2个栽插密度水平下都降低,成穗率、每穗实粒数、每穗总粒数、结实率下降,表明过多的施氮量不适合晋稻13号的生长和产量形成;不同的栽插密度下,随着施氮量增加,栽插密度较小的处理各项农艺性状及产量表现好,表明施氮量增加,稀植有利于提高农艺性状及产量;产量与产量构成因子间的相关系数表明,适合的群体株型,穗大粒多利于提高产量,试验中对产量影响最大的是穗粒数和成穗率。6个处理中处理3即施氮量210 kg/hm2、栽插密度24.9万穴/hm2处理的产量最高,构成因素中穗粒数、成穗率、结实率表现较突出,产量优势明显,适合在晋稻13号栽培中应用。  相似文献   

10.
通过开展不同施氮量和栽插密度对贺优50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施氮及栽插密度对贺优50产量有一定影响,以施氮量240 kg/hm2左右、栽培密度30万穴/hm2的处理产量可达最高水平;施氮及栽插密度对产量构成因素也有着不同的影响,其中单位面积有效穗数随着施氮量和栽插密度的增大而逐渐增大,而对每穗总粒数、结实率的影响逐渐降低,千粒重最为稳定。  相似文献   

11.
进行了优质稻佳辐占不同栽培密度的试验,结果表明:佳辐占分蘖力不强,栽培上适当密植,插足基本苗,增加有效穗数,可以提高产量,以27万丛/hm2和25.05万丛/hm2两种栽培密度群体结构好,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2.
试验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比较研究不同栽培密度和施氮量对水稻产量、经济性状及生育期产生的影响和效应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栽培密度和不同施氮量及两者的交互作用对水稻产量差异极显著,栽插密度40万丛/hm~2的平均产量最高,显著高于其他密度;栽插密度35万丛/hm~2、施氮量321 kg/hm~2的处理产量最高,但与栽插密度40万丛/hm~2、施氮量268.5 kg/hm~2的处理产量差异不显著。水稻品种陆育4号的最佳处理是栽插密度40万丛/hm~2、施肥量268.5 kg/hm~2,适当增加栽插密度,适量减少氮肥施用量,仍能取得较高水平的稳定产量。  相似文献   

13.
在大田试验条件下,研究不同栽插密度(行距)和施氮量对超级稻南粳44穗部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氮相比,施用氮肥可以增加穗长、着粒密度和每穗一、二次枝梗数,但穗长、着粒密度和二次枝梗数又随氮肥用量的增加呈下降趋势.相同施氮量条件下,不同栽插行距对穗长、着粒密度和每穗枝梗数的影响不同.施氮量的增加提高了单位面积穗数和每穗粒数,降低了结实率和千粒重.在本试验条件下,南粳44以氮肥用量300 kg/hm2、栽插行距为26.7 cm时产量最高,达11848.2 kg/hm2.  相似文献   

14.
研究表明在不同的肥力条件下,密度要求差异较大。在中等肥力下密度5.5万株/hm2产量、总效益最高;在高肥力水平下密度6.0万株/hm2产量、总效益最高,为不同生产水平下实现合理的群体结构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以抗性淀粉(RS)含量不同的4个水稻品系为材料,研究不同氮肥水平和栽插密度对水稻不同品系的产量及抗性淀粉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①N肥用量和栽插密度对穗数、每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影响较大,在高氮水平下,提高栽插密度反而显著降低结实率和千粒重,导致减产和抗性淀粉累积下降.②在中等肥力土壤上,RS21和浙辐优1号对氮素的反应较敏感,施纯N 337.5 kg/hm2,每穴栽插2株,高峰苗控制在500.00万/hm2左右;而功米1号和功米3号施纯N 300.0 kg/hm2,每穴栽插4株,高峰苗控制在450.0万/hm2,有利于4个品系抗性淀粉的累积,能较好地协调穗数、结实率和千粒重的关系而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16.
播期和栽插密度对协优084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寻求最适宜的杂交籼稻协优084播期和栽插密度。[方法]在大田小区试验中,设4个播期:5月1日5、月11日5、月21日、5月31日,设5个密度:12万、18万2、4万3、0万和36万穴/hm2,研究不同的播期和栽插密度对协优084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随栽插密度的增加,协优084的基本苗、最高苗和有效穗呈上升趋势。协优084随栽插播期的推迟,其穗长呈下降趋势,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单位面积的总颖花量和产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随栽插密度的增加,其结实率、千粒重变化不明显,穗长、每穗总粒数和每穗实粒数呈下降趋势。[结论]协优084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适宜播期为5月上中旬,中上等肥力水平下的适宜栽插密度为30万穴/hm2。  相似文献   

17.
通过研究不同地力水平下郑单 18号玉米密度与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关系 ,结果表明 :在中等肥力水平下 ,郑单 18号适宜密度为 5 2 5万株 /hm2 ,不同密度主要通过影响千粒重来影响产量 ;在高肥力水平下 ,郑单 18号适宜密度为 6 2 5万株 /hm2 ,不同密度主要通过影响穗粒数来影响产量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优质抗病滇型杂交粳稻滇杂31不同栽插密度在云南温暖粳稻区的牟定县和温凉粳稻区的大理市进行试验,试验结果分析表明:滇杂31在温暖粳稻区的栽插密度以30.0万丛/hm2,2苗/丛产量最高,不同栽插密度之间产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在温凉粳稻区的栽插密度以45.0万丛/hm2,2苗/丛产量最高,不同栽插密度之间产量差异达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9.
不同栽培密度对头季稻及再生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充分利用一季中稻地区的光温资源,提高复种指数,增产增收,以超级稻中浙优1号为供试材料,开展不同栽培密度对头季稻及再生稻产量影响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以栽培密度24万蔸/hm2、27万蔸/hm2、30万蔸/hm2头季稻及再生稻产量较高,尤其以密度27万蔸/hm2头季稻及再生稻产量最高,头季有效穗数295.5万穗/hm2,每穗总粒数171.2粒,每穗实粒数132.4粒、结实率77.3%,产量9466.97kg/hm2;再生稻有效穗数377.6万穗/hm2,每穗总粒数66.5粒,每穗实粒数50.2粒、结实率75.5%,产量3350.17kg/hm2等性状均最高,可在一季中稻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裘敏  魏亦勤  张双喜  李红霞  刘旺清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6):11784-11784,11797
[目的]探究优质专用型小麦品种产量潜力的发挥,为大面积推广,实现优质高产高效提供技术指导。[方法]在中等肥力水平下,设450万、525万、600万、675万、750万粒/hm25个密度处理,研究密度对面条型小麦品种宁春35号产量的影响。[结果]不同密度处理下,宁春35号各阶段发育进程和株高的遗传性相对稳定;除450万粒/hm2处理外,其他处理结实小穗数随密度增加而下降;有效穗数随密度增大而增加,穗粒数、穗粒重和千粒重随密度的增加而下降;450万粒/hm2处理的千粒重最高36.8g,产量也最高,为5965.5kg/hm2,密度为600万粒/hm2的产量次之,其余处理随密度的增加产量呈下降的趋势。[结论]中等肥力水平下,宁春35号较为理想的密度是450万~600万粒/hm2,有利于提高群体和个体质量,夺取高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