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旨在统计分析新加系种猪的繁殖性能及其子代的生长性能。对正常生产的新加系种猪1胎和2胎分娩后24 h内的总产仔数、产活仔数、仔猪初生窝重等繁殖性状进行统计,同时对新加系种猪生产的第1批子代初生重、21日龄个体重、达65 kg体重日龄、达120 kg体重日龄、120 kg体重背膘厚和眼肌厚以及采食量等生长性状测定统计,并对结果进行了差异分析。结果显示:大约克母猪第1胎的平均总产仔数和平均产活仔数均极显著高于杜洛克母猪(P<0.01),长白母猪第1胎的平均总产仔数和平均产活仔数均极显著高于杜洛克母猪(P<0.01);大约克母猪第2胎的平均总产仔数和平均产活仔数均极显著高于长白母猪和杜洛克母猪(P<0.01),长白母猪第2胎的平均总产仔数和平均产活仔数均极显著高于杜洛克母猪(P<0.01);大约克母猪第2胎的平均总产仔数和平均产活仔数均极显著高于第1胎(P<0.01);杜洛克母猪第2胎的平均总产仔数显著高于第1胎(P<0.05),平均产活仔数极显著高于第1胎(P<0.01)。子代生长性能,大约克公猪的平均日采食量显著高于长白公猪(P<0.05),...  相似文献   

2.
母猪背膘厚度对其繁殖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此文研究分析大白、长白纯种母猪在配种时背膘厚度,经产母猪配种时背膘厚度与窝均产活仔数、初生窝重,哺乳期间背膘厚度减少与断奶窝重、断奶至发情时间间隔等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胎次的增加母猪配种时的背膘厚度呈下降趋势,第2胎母猪下降最明显;经产母猪配种时背膘厚度为12.5~18.0mm时,窝均产活仔数最高、初生窝重也最重;哺乳期间母猪背膘厚度减少与仔猪断奶窝重关系不明显,当背膘厚度减少3.0~6.0mm时,断奶至发情时间间隔最短(5.24±0.46)天。  相似文献   

3.
对来源于种猪遗传评估数据库的5039条母猪繁殖数据进行分析,数据包括31个猪场,7个品种,共16450个胎次。建立固定效应模型,对胎均窝产仔数LS1、胎均窝产活仔数LSBA1、胎均出生窝重LWM及综合繁殖力性状周期均窝产仔数LS2、周期均窝产活仔数LSBA2、周期均出生窝重LW2进行最小二乘分析.着重讨论场效应、品种效应、母猪出生胎次、母猪初生重和母猪初配日龄对母猪繁殖能力的影响,分析综合繁殖力性状的优势。结果表明:场效应、品种效应、母猪初生重对所有性状影响显著(P〈0.01),母猪出生胎次对母猪综合繁殖力性状影响显著(P〈0.01),母猪初配日龄对LW2影响显著(P〈0.01)。综上,综合繁殖力性状比LS1.LSBA1.LW1对效应因子母猪出生胎次、母猪初配日龄的反应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4.
不同胎次与配种季节对金华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浙江加华种猪有限公司2004—2008年的388头金华猪母猪(与长白猪公猪杂交)生产记录,分析了金华猪母猪不同胎次、不同配种季节的繁殖性能。结果表明:金华猪母猪的第1胎产活仔数最低,第2~9胎次的产活仔数较高,说明金华猪母猪的有效利用年限较长;第2~8胎次金华猪的初生重、初生窝重、21日龄窝重、断奶重、断奶窝重均表现良好,而第9胎后其生产水平下降;冬季配种的母猪繁殖性能优于其他季节。  相似文献   

5.
影响母猪繁殖性状的主要因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母猪繁殖指标具体包括:产仔数(总产仔、产活仔数)、初生头(窝)重、断奶(或60日龄)头(窝)重、仔猪育成率、断奶至发情间隔时间、配种受胎率等。 1 品种与生理 1.1 品种 品种影响繁殖力的实质是遗传因素,如太湖猪、金华两头乌猪等的繁殖性能极高,这是由遗传因素中的高产基因决定的。繁殖力属低遗传力性状,其杂种优势程度较高,但程度高  相似文献   

6.
二元杂种母猪胎次、断奶至配种间隔与繁殖性能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德武  庞冲  吴珍芳 《养猪》2006,(6):15-16
此研究以广东省某猪场长大和大长二元杂种母猪1461条完整的发情配种记录和产仔记录为材料,对母猪胎次、断奶至配种间隔与窝产活仔数、初生窝重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第1胎母猪断奶至配种间隔最长为12.12d,随着胎次增加逐渐缩短;第3胎母猪窝产活仔数最多为10.50头,初生窝重最大为14.72kg,2~5胎都维持较高水平,且差异不显著;在排除繁殖障碍等疾病的前提下,断奶至配种间隔较长的母猪繁殖性能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对6头生产母猪从妊娠开始到哺乳结束。均喂以配合饲料(含仔猪),另12头性状相似的母猪则喂单一精料。结果前者比后者,胎均产活仔数提高29.76%,初生窝重提高30.19%;泌乳力提高13.99%;60日龄胎均活仔数增加2.48头,窝重提高28.86%;哺乳期内饲料报酬(含母、仔猪)提高了12.27%;每窝断乳仔猪多获纯利261.34元.  相似文献   

8.
对16 367头大白、长白、杜洛克母猪,共33 084个胎次的繁殖记录进行调查分析,建立固定效应模型对胎均窝产总仔数LS1、胎均窝产活仔数LSBA1、胎均出生窝重LW1、胎均窝断奶活仔数WLS1、胎均窝断奶窝重WLW1、周期均窝产总仔数LS2、周期均窝产活仔数LSBA2、周期均出生窝重LW2、周期均断奶活仔数WLS2、周期均断奶窝重WLW2进行最小二乘分析,着重讨论场效应、品种效应、品种内品系效应对母猪繁殖能力的影响,分析母猪个体综合繁殖力相关指标的优势。结果表明,场效应、品种效应、品种内品系效应对母猪个体综合繁殖力所有性状的影响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  相似文献   

9.
《畜牧与兽医》2014,(10):46-49
根据山东正阳牧业有限公司2012年的935头太湖母猪(与配长白猪公猪)1 502个产仔胎次的繁殖记录,分析了太湖母猪不同产仔季节、不同胎次的繁殖性能。结果表明:太湖母猪的第1胎产活仔数最低,29胎次的产活仔数较高,说明太湖母猪的有效利用年限较长;29胎次的产活仔数较高,说明太湖母猪的有效利用年限较长;28胎次太湖猪的初生重、初生窝重、日龄窝重、断奶窝重均表现良好,而第9胎后其生产水平下降;冬季配种的母猪繁殖性能优于其他季节。不同季节、不同胎次对太湖猪的繁殖性能具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加系长大、大长二元后备母猪配种日龄、体重和P2背膘厚对初产母猪窝均产仔数、窝均产活仔数的影响,用佳木斯天成养猪繁育基地2009—2010年引入的200头加系长大、大长二元初产母猪生产水平记录,按照配种日龄和P2背膘厚分成不同的组别,统计母猪分娩后窝均产仔数、窝均产活仔数等指标,用SAS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再综合考虑不同配种日龄的生产成本,确定加系长大、大长二元母猪最佳初配日龄。结果表明,在一定阈值内,随着初次成功配种日龄和P2背膘厚的增加,窝均产仔数和窝均产活仔数呈线性增加。考虑综合成本,建议长大、大长二元初产母猪的最佳配种日龄为220~275日龄、体重130~145 kg、P2背膘厚为18~23 mm。  相似文献   

11.
楚丹  陈斌  冉茂良 《中国猪业》2019,14(6):11-15
胎次和配种月份等非遗传因素对母猪繁殖性能具有重要的影响。本文于2010年1月至2017年12月对湖南某猪场共计3 636头长白二元母猪的总产仔数、产活仔数、畸形数、木乃伊数、死胎数、弱仔数、死仔数和初生窝重进行统计分析,研究胎次和配种月份对长白二元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胎次和配种月份对长白二元母猪繁殖性能有显著影响;从第1胎至第3胎母猪的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初生窝重呈逐渐递增趋势,其中,第3胎次最高,3~5胎次繁殖性能趋于稳定;第1胎的死胎数、畸形数、弱仔数最高;第5胎的木乃伊数最高,但畸形数最低。长白二元母猪在每年2—4月的配种繁殖性能最佳,总产仔数、产活仔数显著高于5—7月。结果表明,长白母猪第2~5胎次繁殖性能较好,且适宜配种月份为2—4月。  相似文献   

12.
以179头法系大约克母猪1 008窝次的生产繁殖成绩为研究对象,分析母猪的初生重、出生胎次、出生同窝活仔数和配种日龄对其终身生产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母猪的初生重对终身断奶仔猪数、终身断奶窝重影响显著。其中,母猪初生重在1.1~1.3 kg之间的1组终身断奶仔猪数最多为67.54头,分别比2组、3组母猪显著提高12.49%(P<0.05)、16.67%(P<0.05);终身断奶窝重也以1组最高为423.14 kg,分别比2组、3组显著提高13.48%(P<0.05)、16.64%(P<0.05)。母猪的出生胎次、同窝活仔数和配种日龄对其终身断奶仔猪数、终身断奶窝重影响都不显著。大约克母猪的初生重、出生胎次、出生同窝活仔数和配种日龄与终身生产力的相关性分析表明,偏相关系数有正有负,相关强度有大有小。其中,母猪初生重与出生同窝活仔数极显著负相关,偏相关系数为-0.497,出生胎次与出生同窝活仔数显著正相关,偏相关系数为0.170,终身断奶仔猪数与终身断奶窝重极显著正相关,偏相关系数为0.994,其他指标间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
母猪不同时期背膘厚度与繁殖性能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试验以198头纯种大白母猪为对象,研究分析了大白母猪在配种前和分娩时背膘厚度与产活仔数、初生窝重的关系,哺乳期背膘厚度变化与断奶至发情时间间隔、下一胎产活仔数、初生窝重的关系。结果表明:大白母猪配种前背膘厚度为15.5-20.0mm时的产活仔数最高,初生窝重也最重;初产大白母猪分娩时背膘厚度为15.5—20.5mm时的产活仔数最高;哺乳期间大白母猪背膘没有损失或者损失较少(〈0.5mm)时的断奶至发情时间间隔最短,下一胎产活仔数最高,下一胎初生窝重也最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胎次、配种季节和与配公猪3个固定效应对大白母猪妊娠天数的影响,估计妊娠天数的遗传参数并探索其与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初生窝重、死胎数、木乃伊数的关系。【方法】 收集2 138头大白母猪妊娠天数、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初生窝重、死胎数及木乃伊数6种生产表型,共包含4个胎次(1~4)的4 261条记录。利用一般线性模型分析试验猪群的固定效应对妊娠天数的影响,并采用多性状重复力模型估计妊娠天数与其他繁殖性状的遗传参数(遗传力、重复力、遗传相关、表型相关)。【结果】 大白母猪平均妊娠天数为116.08 d,经t检验分析与114 d差异显著(P<0.05)。胎次对妊娠天数有显著影响,且第1胎妊娠期显著短于第2胎(P<0.05);配种季节对妊娠天数有极显著影响(P<0.01),春季配种的母猪妊娠天数最短,秋季配种的母猪妊娠天数最长,相差0.73 d (P<0.05);与不同公猪个体配种后母猪的妊娠天数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差异最大达3.05 d。妊娠天数遗传力为0.1603,与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初生窝重、死胎数及木乃伊数之间均呈现负表型和负遗传相关。【结论】 妊娠天数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且具有遗传性,与母猪总产仔数等繁殖性状有显著相关,可作为养猪生产的间接指标,对准确把握母猪预产期、实现精准饲养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胎次与配种季节对丹系大白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彭兴  赵云翔  江科  朱琳  江威 《猪业科学》2018,(6):109-111
通过对广西扬翔某猪场1 314头丹系大白母猪的生产数据进行统计,并从不同配种胎次和不同配种季节对繁殖性能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丹系大白母猪的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初生窝重、初生个体重随着胎次的增加逐渐增加到一个最大值后减小。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在第4胎达到高峰,总仔为17.98头,活仔为16.06头,之后随着胎次增加繁殖性能逐步下降。初生窝重和初生个体重在第3胎达到高峰,初生窝重为20.95 kg,初生个体重为1.37 kg。冬季配种的母猪产活仔数最多,初生窝重最重;夏季配种的母猪产活仔数最少,初生窝重最轻。  相似文献   

16.
靖远某猪场母猪繁殖性能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母猪繁殖力是影响种猪场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文章对靖远某猪场大白猪、长白猪、杜洛克猪的1 200窝产仔记录进行统计分析,对总产仔数、总活仔数、初生窝重、共3个繁殖性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分析胎次和品种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胎次对总产仔数、总活仔数、初生窝重的影响极显著(P0.01),而且3个品种的母猪均表现出第一胎产仔数低,2~6胎产仔数最高,7胎以后产仔数开始下降,11胎以上产仔数最低;品种对总活仔数、初生窝重的影响不显著(P0.05),对总产仔数影响极显著,其中大白母猪显著高于长白和杜洛克,杜洛克和长白差异不显著(P0.05)。研究结果为降低非传染性因素造成的种母猪产仔数低的问题以及种猪场对母猪繁殖力的选育提高提供了参考数据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为了分析不同胎次、配种季节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笔者对江西省赣州市某猪场2015年长白母猪、大白母猪的繁殖记录进行统计分析,并按胎次及配种季节进行分组,分析其在不同胎次、配种季节条件下的繁殖性能差异。结果表明:长白母猪和大白母猪3~5胎繁殖性能较好,第1胎的初生均重、断奶均重最低;长白母猪第3胎窝产活仔数最高,显著高于1,2,6,7,8胎(P0.05);大白母猪第4胎窝产活仔数最高,显著高于第1,2胎(P0.05);长白母猪夏季配种窝产仔数、窝产活仔数最高,初生均重、断奶均重春季配种最高;大白母猪不同季节配种窝产仔数差异不显著(P0.05),夏季、秋季配种产活仔数显著高于冬季(P0.05)。说明不同胎次、配种季节对长白、大白母猪繁殖性能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8.
母猪的断奶至配种间隔的时间是一个繁殖周期的组成部分 ,它的长短不但制约着母猪的年产胎数 ,而且对下一窝的产仔数也有影响。本文通过母猪断奶至配种间隔时间与下一窝的产仔数、产活仔数及与母猪胎龄、产仔季节之关系统计分析 ,阐明提高母猪生产水平应注意的几个问题。1 资料来源山东省农科院畜牧所山东省良种猪技术研究中心原种猪场 2 0 0 0年丹系杜洛克母猪的配种与产仔记录共 90胎 ,母猪哺乳期 35d,统计母猪胎龄、断奶时间、下一产的配种记录、产仔数、产活仔数进行分析。2 统计结果90胎丹系杜洛克母猪的断奶至配种间隔的平均时间为 …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胎次对杜洛克、长白和大白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根据江苏省某国家级生猪核心育种场2009-2011年出生的繁殖母猪资料,分别选取128头杜洛克、681头长白和610头大白母猪共7280窝生产数据,统计分析不同胎次母猪的总产仔数、产活仔数、断奶仔猪数、初生窝重及校正21日龄窝重。此外,依据胎次将母猪分为3个繁殖阶段(1~2胎、3~6胎及7~8胎)来探究品种差异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胎次对母猪繁殖性能有显著影响(P<0.05),母猪1~4胎的总产仔数、产活仔数、断奶仔猪数及初生窝重随胎次呈增加趋势,第4胎达到高峰,且显著高于其他胎次(P<0.05);3~6胎繁殖性能较好,7胎之后出现迅速下降趋势;除在第4胎略有下降外,其他胎次的校正21日龄窝重随胎次递增。品种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显著(P<0.05),长白和大白母猪的繁殖性能均极显著高于杜洛克母猪(P<0.01);长白母猪的产活仔数和校正21日龄窝重显著高于大白母猪(P<0.05),2个品种其他繁殖性能无显著差异(P>0.05)。综上所述,杜洛克、长白和大白母猪的最佳繁殖胎次为3~6胎,长白猪的繁殖性能总体上优于大白猪,就本试验所在的育种场而言,长白猪可能更适合作为二元母猪生产中的母本。  相似文献   

20.
将100头6月龄的二元杂交母猪分为2组,每组50头猪。试验组后备母猪配种前一周或母猪断奶后采用每天14 h光照、10 h暗,且在基础日粮中添加红糖(500 g/t)与维生素ADE乳液(120 m L/t)等三项处理措施(简称"母猪增效三措施"),对照组按常规方法饲养,试验期3年。结果表明:"母猪增效三措施"可显著改善窝均产活仔数、缩短断奶后的发情间隔、提高母猪的母性表征等繁殖力指标,降低母猪的死淘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