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随着经济、社会效益及政治影响的驱动,红色旅游持续升温,但大部分革命老区名气不高、红色资源开发不彻底,长效发展面临困境。位于浙东的四明山梁弄革命老区,其经济发展模式以及长效发展机制十分独特。四明山梁弄革命老区,凭借优良的生态环境,以红色旅游为核心,联动特色小水果、非遗文化、地方餐饮民宿、机器人等产业,促进了红色文化与绿色经济的融合发展。通过研究当地的绿色发展形式,为其他革命老区以及广大乡村地区的可持续长效发展提供借鉴思路。  相似文献   

2.
为提升红色旅游精准扶贫的效果,以陕甘宁革命老区为例,分析了陕甘宁革命老区农户在参与红色旅游过程中面临农村基础设施、资金、红色旅游参与意识等困境,并提出农户可以依托旅游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村电商、乡村旅游等嵌入红色旅游发展过程中。同时,需要对农户进行精准识别、增大资金扶持力度、强化农户培训、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创新乡村旅游发展模式,以更好地助力农户参与红色旅游的发展,从而获取收益。  相似文献   

3.
赣南革命老区多位于江西南部山区,自然地理位置等多种因素限制了经济的发展,贫困人口较多,让贫困人口共享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的发展成果,是新时期精准扶贫的要求。瑞金市沙洲坝镇洁源村是江西省"十二五"重点扶贫村,短短几年的精准扶贫政策让洁源村进入发展的快车道,成为江西省扶贫工作的模范村和示范点。结合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探析洁源村扶贫的主要做法,提出政策建议对加快赣南革命老区精准脱贫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农村经济与科技》2021,32(1):61-63
革命老区环县红色旅游资源丰富,具有很高的开发价值。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当地进一步开发红色旅游资源、发展红色旅游产业带来了新的机遇。环县红色旅游资源开发由于起步较晚,开发过程中存在的基础设施落后、开发模式单一、文旅融合不深入、专业人才缺乏、宣传营销不到位等问题。基于问题分析,根据实际调研结果,从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文旅融合发展、创新资源开发模式、优化宣传营销方式、加强人才培养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以促进革命老区红色旅游资源的合理、科学、可持续开发利用,助推革命老区早日实现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5.
在建党百年背景下,对红色旅游助力乡村振兴的机制进行探索与创新,显得尤为重要。为了促进农村地区产业发展、经济建设和乡风文明建设,赣南等革命老区依托当地红色旅游资源,发展红色旅游助力老区实现了脱贫。目前,赣南革命老区发展红色旅游助力乡村振兴,仍面临贫困群众参与不够、部分旅游资源尚未整合等制约发展的问题,需完善与创新红色旅游助力乡村振兴的机制,以红色旅游带动赣南革命老区全方面发展,打造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新型农村。  相似文献   

6.
河南红色文化资源丰富,由于历史和地理位置的原因,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河南红色文化助推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过程中面临着开发困境、认同困境、传播困境和人才困境。通过深度挖掘红色文化内涵、创新红色文化传播模式、发展红色文化产业、培育红色文化人才,积极推动河南红色文化融入革命老区振兴,实现革命老区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7.
四川革命老区贫困人口多、程度深,精神贫困现象突出,实现革命老区贫困人口脱贫致 富是我国精准扶贫工作的重点之一。近年来,四川革命老区在物质扶贫上取得了明显成效,精 神扶贫成为脱贫攻坚的一大难点,精神扶贫有利于增强贫困群众自主脱贫的精神动力,实现扶 贫“输血”功能向“造血”功能的转变。针对四川革命老区群众精神贫困的现状,扶贫从扶“志” “智”“制”“职”等角度出发,提高贫困人口就业创业能力,增强老区红色文化自信,推动四川革命 老区振兴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精准扶贫是解决贫困问题、促进共同发展、提高中低收入群体收入的重要途径,将精准扶贫、乡村振兴等战略结合起来,能够有效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从精准扶贫视角看,农村经济发展中仍有许多问题和挑战,如农村劳动力素质较低、青壮年劳动力缺失;农村基础设施落后,水电路网等发展滞后;贫困农村人口观念落后,受教育程度较低。所以在乡村振兴建设中应当将精准扶贫与农村经济发展结合起来,制定科学的精准扶贫规划和制度,以精准扶贫政策优化农村经济发展环境,以精准扶贫项目促进农村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9.
当前,红色文化旅游已成为革命老区的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之一。本文通过分析南充市红色文化旅游资源特征,指出南充市红色文化旅游资源具有分布广、类型多样的特点,但却存在保护不力、综合开发不够、知名度较低、红色旅游文创不足等缺点,为此提出多举措加强红色旅游资源保护、优势资源引领综合发展、扩大多渠道宣传力度、大力发展红色文化创意的建议,以有效推进南充市红色文化旅游业进一步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革命老区是新中国的摇篮。但是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革命老区存在着贫困人口多、减贫困难等问题,因而推动革命老区精准扶贫意义重大。瑞金市华屋村抢抓机遇,主动作为,不断探索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新路子,贫困地区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相似文献   

11.
革命老区是新中国的摇篮。但是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革命老区存在着贫困人口多、减贫困难等问题,因而推动革命老区精准扶贫意义重大。瑞金市华屋村抢抓机遇,主动作为,不断探索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新路子,贫困地区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一区域的扶贫实践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开拓性、创新性也对其他贫困地区,特别是革命老区脱贫攻坚具有重要的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12.
红色旅游已成为当前国内旅游的一个亮点,并以燎原之势红遍华夏大地.江西赣州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红色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在全国红色旅游迅速发展的形势下,赣州老区如何抓住有利机遇,做犬做强红色旅游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运用SWOT分析方法对赣州老区发展红色旅游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发展原则和策略.  相似文献   

13.
对桑植革命老区现状进行了分析,针对桑植红色旅游资源极为丰富的特点,坚持红色资源的优先、合理开发,将红色资源与生态旅游、村镇建设、文化教育等有机结合,加强区域整合,迎合市场需求,从而达到带动发展桑植革命老区新农村建设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产业融合是当前社会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对于经济发展落后的革命老区具有一定的助推作用。本文基于革命老区产业融合背景下,以旺苍县为研究对象,分析革命老区的现实本质,根据旺苍县产业发展现状,提出了以特色农业为主导、文化创意为主导、旅游为主导的3种产业融合发展路径,利用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助推革命老区振兴发展。  相似文献   

15.
产业融合是当前社会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对于经济发展落后的革命老区具有一定的助推作用。本文基于革命老区产业融合背景下,以旺苍县为研究对象,分析老区的现实本质,根据旺苍产业发展的实际现状,提出以特色农业为主导、文化创意为主导、旅游为主导的三种产业融合发展路径,利用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助推革命老区攻振兴发展。  相似文献   

16.
商洛作为中国革命的重要纪念地、革命老区,拥有众多革命遗址资源,但却存在着竞争力不足的问题。文中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获取游客对商洛红色文化旅游竞争力的评判数据,再结合因子分析法对数据进行处理,评价商洛红色文化旅游产业产业竞争力。模型结果显示,商洛红色旅游竞争力为低度竞争力,其中市场影响竞争力、服务产业竞争力是商洛红色文化旅游产业产业竞争力的主要因素,文化保护竞争力得分最低。最后,针对市场影响竞争力、服务产业竞争力及文化保护竞争力3方面,提出提升商洛红色文化旅游产业竞争力的具体措施,以期对商洛红色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17.
永春县是著名的革命老区县。长期的革命斗争留下了大量的革命遗址,是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和发展红色旅游事业的珍贵资源。本文从永春县风光旖旎的旅游资源入手,对永春红色旅游资源开发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同时提出红色旅游要与生态旅游相结合.要注意开发旅游商品与红色附生品,使红色旅游资源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永春县是著名的革命老区县.长期的革命斗争留下了大量的革命遗址,是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和发展红色旅游事业的珍贵资源.本文从永春县风光旖旎的旅游资源入手,对永春红色旅游资源开发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同时提出红色旅游要与生态旅游相结合,要注意开发旅游商品与红色附生品,使红色旅游资源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产业集群化具有降低产业成本、延伸产业价值、促进资本积累等优势。商洛作为拥有大量革命旧址、遗址的红色革命老区,红色旅游产业集群化具有重要意义。从主体要素、核心要素、支撑要素、宏观条件、补充要素5个方面对商洛红色旅游产业集群现状进行分析,得出商洛虽拥有大量的红色旅游资源和丰富的自然景观,但红色旅游景区存在产品单一、宣传不当,红色旅游企业多以"小、弱、散"为主,餐饮、住宿、交通等旅游服务也相对薄弱等问题。最后从完善相关支撑要素、打造特色旅游产品、构建特色路线、扩大相关企业规模及建立品牌战略5个方面提出相关培育对策,以期为商洛红色旅游产业集群化提供一定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20.
打赢脱贫攻坚战,关键在于落实精准扶贫政策。通过对省级贫困县慈利县的调查分析发现,精准扶贫政策实施过程中存在着经济发展落后、扶贫资金匮乏、资源分配不合理、帮扶机制不健全、贫困户内生发展动力不足等问题。有鉴于此,可将突出产业发展和品牌建设、分类制定扶贫措施、建立精准识别机制、健全精准帮扶机制、强化扶智扶志机制视为改进慈利县精准扶贫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