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本文对小偃麦异附加系31504的部分数量性状进行了遗传分析,进而对31504进行了种质评价.结果表明,株高、穗下节间长、抽穗度、开花期、千粒重、穗粒数等6个性状的遗传与异染色体有关;异源染色体上携有显著降低株高作用的基因,且以加性效应为主,31504是一个良好的新矮源.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小偃麦异附加系31504的部分数量性状进行了遗传分析,进而对31504进行了种质评价。结果表明,株高、穗下节间长、抽穗度、开花期、重粒重、穗粒数等6个性状的遗传与异染色体有关;异源染色体上携有显著降低株高作用的基因,且以加性效应为主,31504是一个良好的新矮源。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菜薹-芥蓝单体异附加系n+1配子传递,为其在基因定位和遗传改良上的应用奠定基础。【方法】通过观察和统计各单体异附加系减数分裂后期Ⅱ10/10/11/11分离的PMCs,估算n+1配子的形成频率;通过鉴定回交子代植株的染色体数目,测定各单体异附加系n+1配子的传递率;从单体异附加系的自交子代中筛选二体异附加系。【结果】依据减数分裂后期Ⅱ10/10/11/11分离的PMCs比率估算,各单体异附加系n+1雄配子的形成频率在36.85%—45.15%;基于染色体数目鉴定,各单体异附加系n+1雄配子的传递率在7.14%—14.81%,雌配子在19.70%—36.51%;在一定范围内,n+1配子传递率与n+1配子形成频率、染色体大小、花粉量和花粉生活力没有显著的相关性;从自交子代中获得了两个不同的二体异附加系。【结论】菜薹-芥蓝各单体异附加系的额外染色体通过雌、雄配子均能进行传递,但传递率因不同的附加系而异;从单体异附加系的自交子代中可以分离出遗传性稳定的二体异附加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获得稳定遗传的大白菜-结球甘蓝二体异附加系。【方法】以大白菜-结球甘蓝5号单体异附加系为材料,对其自交后代进行细胞学及SSR鉴定。【结果】37株自交后代中2n=22植株的比率为10.81%,通过对4个2n=22的植株进行核型分析及SSR鉴定,确定其为大白菜-结球甘蓝5号二体异附加系。减数分裂观察发现,大白菜-结球甘蓝5号二体异附加系后期Ⅰ虽然出现染色体落后现象,但在后期Ⅱ中染色体的分裂方式以11-11-11-11为主,其比率为69.55%。【结论】获得了大白菜-结球甘蓝5号二体异附加系,其外源染色体与甘蓝07连锁群相对应;该二体异附加系减数分裂形成的四分体以附加1条的染色体为主(n=11),有较高的遗传稳定性。二体异附加系的获得为研究芸薹属A、C基因组的亲缘关系,以及向大白菜中导入结球甘蓝的优良基因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以异源八倍体小偃麦中4作为抗条锈病染色体的供体亲本,以普通小麦品种铭贤169作为受体亲本,通过杂交、回交、自交、抗病性鉴定和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染色体显微镜检查,选择出了含抗条锈病中间偃麦草染色体的二体附加系;对附加系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观察发现,终变期有5.2%的细胞中出现了单价体,后期I中有7.4%的细胞中存在停留于赤道板上不分离的染色体,表明附加的染色体在一定程度上是不稳定的;所得到的3个附加系  相似文献   

6.
通过普通小麦“中国春”与抗赤霉病的亲缘物种大赖草杂种回交后代BC2F3和自交F4代的花药培养,获得了72株花培植株,其中28株结实。这些株系的株高、穗形和成熟期等性状在H2系间差异明显,但株系内整齐一致。对28个H2代株系进行根尖细胞染色体计数,25个2n=42,1个2n=44,2个2n=46。通过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期Ⅰ染色体配对分析和染色体C-分带,在H2代中选育出一个异代换-附加系(2n=44)L07,两个双重二体异附加系(2n=46)L03-05和L06。  相似文献   

7.
利用PCR技术初步鉴定小麦-加州野大麦异染色体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快速鉴定普通小麦与普通小麦—加州野大麦双二倍体杂交、回交后代植株的染色体组成,研究小麦背景中添加的外源染色体与小麦染色体之间的部分同源关系,选用已被定位在小麦7个部分同源群21条染色体上的38个SSR引物对杂种回交后代植株进行PCR扩增。结果表明,其中27个小麦SSR引物在普通小麦与小麦—加州野大麦双二倍体间有多态性扩增,涉及4个部分同源群的11对引物,可在不同杂种回交植株中扩增出与双二倍体相同的多态带纹;根据PCR扩增和细胞遗传学分析的结果,在18个回交后代中初步鉴定出7个可能的异附加系,其中2个二体异附加系、1个端二体异附加系、2个单体异附加系和2个双单体异附加系。所选育的异附加系分别涉及第1、2、4和7部分同源群。  相似文献   

8.
利用形态特征的观察、根尖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计数、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期I(PMCMⅠ)染色体构型分析以及C-分带,从普通小麦与大赖草(LeymusracemosusLam)杂种回交后代中选育出3个二体异附加系:95G04,95G16和95G23,其PMCMⅠ染色体配对构型分别为0.16Ⅰ+20.25○Ⅱ+1.67Ⅱ,0.35Ⅰ+18.95○Ⅱ+2.87Ⅱ和0.19Ⅰ+20.07○Ⅱ+1.83Ⅱ。染色体C-分带结果表明:95G04,95G16,95G23分别为大赖草第1号,第4号,第5号染色体的二体异附加系  相似文献   

9.
Lphopyrum elongatum(Host)A.Loeve染色体对小麦小穗数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普通小麦中国春为遗传背景的中国春E^e染色体二体附加系或二体代换系或二体代换系为材料,研究了Lophopyrume-longalumE^e染色体对小麦小穗数的影响,发现Lophopyrum elongalum的4E^e染色体对增加小穗数有很强的效应。5E^e染色体、1E^e染色体对增加小穗数有较弱的效应。  相似文献   

10.
利用Sod同工酶标记和RAPD标记对DAL1、2、3、4、5、6、7、8、9、10和11等11个小麦-中间偃麦草双体异附加系进行了鉴定。通过Sod同工酶分析,将Sod-Agil基因定位于中间偃麦草第2部分同源群染色体上,同工酶标记Sod-1Rf=0.35为异附加系DAL1、3、5、6、8、9、10和11的特有生化际记。RAPD分析结果表明,引物OPF16是特异引物,为异附加系DAL4、5、9、10和11所共有。OPF16 560是DAL5、9、10、11的特异RAPD标记,OPF16 1200是DAL4的特异RAPD标记。综合鉴定结果表明:DAL1、3、5、6、8、9、1O和11等8个异附加系中附加的是中间偃麦草第2部分同源群的染色体。DAL5、9、10、11是同一种异附加系,附加的异源染色体属于八倍体中5所携带的中间偃麦草染色体组;DAL6和DAL8为同一种异附加系:DAL2和DAL4是不同的异附加系,DAL4中附加的是不同于中2、中5所携带的中间偃麦染色体组的另外一个染色体组的染色体。应用上述遗传标记.可以快速地鉴定异附加系DAL1、3、4、5、6、8、9、10、11。  相似文献   

11.
一个耐盐小麦-多枝赖草二体异附加系外源染色体的鉴定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对附加系Line15进行耐盐性验证,并了解其外源多枝赖草染色体的遗传背景。【方法】利用含0.4%(w/w)NaCl的人工模拟盐池进行耐盐性鉴定,并对Line15根尖细胞、花粉母细胞的染色体数目进行检测,进而利用荧光原位杂交和微卫星标记技术对其遗传物质进行进一步鉴定。【结果】小麦-多枝赖草杂交后代Line15为一个具有较高耐盐特性的材料,其染色体组成为2n=44=22 II,属于一个小麦-多枝赖草二体异附加系。根据SSR检测结果表明,Line15附加的一对多枝赖草染色体与小麦的第2部分同源群长臂、第3部分同源群着丝粒和第7部分同源群短臂密切相关。【结论】对小麦-多枝赖草二体异附加系Line15进行了生理、细胞和分子水平的系统检测,较全面地揭示了Line15耐盐性的具体来源。  相似文献   

12.
以普通小麦中国春为遗传背景的中国春Ee 染色体二体附加系或二体代换系为材料 ,研究了Lophopyrume longatumEe 染色体对小麦小穗数的影响。发现Lophopyrumelongatum的 4Ee 染色体对增加小穗数有很强的效应 ,5Ee 染色体、1Ee 染色体对增加小穗数有较弱的效应  相似文献   

13.
普通小麦-簇毛麦易位系T4VS·6AL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小麦背景中离果山羊草3C染色体具有优先传递的作用.当离果山羊草3C染色体处于单体状态时会导致后代不含有杀配子染色体的配子中产生包括缺失和易位等染色体结构变异.簇毛麦4V染色体携有抗小麦眼斑病和全蚀病基因.为进一步利用簇毛麦4V染色体上的有益基因.利用染色体C-分带和基因组原位杂交分析,从普通小麦-簇毛麦4V染色体二体异附加系(DA4V)与普通小麦农林26-离果山羊草3C染色体二体异附加系(DA3C)杂种后代中选育出小麦-簇毛麦纯合易住系T4VS·6AL.该易位系为杀配子染色体诱发形成的非补偿型易位;易位系T4VS·6AL高抗梭条花叶病.是小麦抗病育种的新种质.  相似文献   

14.
对另春为遗传背景的中国春Lo.elongatum(Host)A.LoveE^e洒色体二体代换系和二体附加系的白粉病抗性进行了鉴定。在27个供试材料中,只有一个代找系DS7E^e(7D)DV82-2-1(1)表现为中抗,其余人武部表现为感病,尤以二个附加系DA2E New-8-9-4-3-6-(1)和DA6E^3-2-4-12-4-2-(5)感染特别严重,表现为高感。结果表明:(1)Lo.elong  相似文献   

15.
以普通小麦中国春为遗传背景的中国春Ee染色体二体附加系或二体代换系为材料,研究了Lophopyrum elongatum Ee染色体对小麦小穗数的影响.发现Lophopyrum elongatum的4Ee染色体对增加小穗数有很强的效应,5Ee染色体、1Ee染色体对增加小穗数有较弱的效应.  相似文献   

16.
在小麦背景中离果山羊草3C染色体具有优先传递的作用。当离果山羊草3C染色体处于单体状态时会导致后代不含有杀配子染色体的配子中产生包括缺失和易位等染色体结构变异。簇毛麦4V染色体携有抗小麦眼斑病和全蚀病基因。为进一步利用簇毛麦4V染色体上的有益基因,利用染色体C-分带和基因组原位杂交分析,从普通小麦-簇毛麦4V染色体二体异附加系(DA4V)与普通小麦农林26-离果山羊草3C染色体二体异附加系(DA3C)杂种后代中选育出小麦-簇毛麦纯合易位系T4VS·6AL。该易住系为杀配子染色体诱发形成的非补偿型易位;易位系T4VS·6AL高抗梭条花叶病。是小麦抗病育种的新种质。  相似文献   

17.
4E—ms杂种小麦生产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小麦单隐性雄性不育基因突变体“兰州核不育”小麦上,附加1条具有特殊遗传功能的外源染色体4E,获得了即带有纯合核不育基因,又能自交结实,籽粒为浅蓝色的msms基因型普通小麦4E染色体单体异附加系「2n=42W(msms)+1(4E)=43」,该系自交后代可分离出64.3%白粒雄性不育种子「2n=42W(msms)=42」32.1%的浅蓝粒自交可结实种子「2n=42W(msms)+1(4E)=43」  相似文献   

18.
水稻米香基因的染色体定位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标记基因系、IR36三体以及粳稻易位系为材料,通过杂交研究了我国香稻品种所携米香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以咀嚼法测定双亲、F1、F2及F2植株上F3种子的米香。结果表明,米香基因与分属水稻11个染色体的36个标记基因表现独立遗传,而与位于第8染色体上的标记基因v-8表现连锁,估算2基因之间的重组值约为(37.55±2.86)%,推定控制水稻米香的基因位于第8染色体上。  相似文献   

19.
以标记基因系、IR36三体以及粳稻易位系为材料,通过杂交研究了我国香稻品种所携米香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以咀嚼法测定双亲、F1、F2及F2植株上F3种子的米香。结果表明,米香基因与分属水稻11个染色体的36个标记基因表现独立遗传,而与位于第8染色体上的标记基因v-8表现连锁,估算2基因之间的重组值约为(37.55±2.86)%,推定控制水稻米香的基因位于第8染色体上。  相似文献   

20.
小麦 -簇毛麦 6VS端体附加系AD134抗白粉病特性受 6VS上基因的控制 ,在不同小麦背景下都能充分表达。单体附加的 6VS抑制小麦染色体正常配对 ,造成单价体数量增加 ,但其影响程度还与小麦遗传背景的互作有关。观察到多种减数分裂异常现象 ,但染色体断裂的频率较低 ,表明使用端体附加系选育易位系应增大杂交后代的群体。AD134细胞学稳定性较差。在杂合状态下 ,6VS通过雌、雄配子的传递率均显著下降 ,但其通过雌配子的传递率 (平均 2 3 8% )仍显著高于通过雄配子的传递率 (平均 7 4% ) ,也高于 6V通过雌配子的传递率 ,文中对这一结果可能的原因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