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碌曲县天然草地围栏封育及补播改良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围栏封育及补播3年后,披碱草、异针茅、短柄草及嵩草等不同类型草地的主要经济类群及地上生物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围栏封育对恢复披碱草、异针茅、短柄草及嵩草等类型草地的植物经济类群发生明显变化,各类型草地的地上生物量显著增加。莎草科、禾本科和豆科牧草的生物量分别较对照提高165.63%、119.33%、56.23%,杂类草的生物量分别下降22.1%、49.33%。  相似文献   

2.
放牧制度对短花针茅草原植物群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划区轮牧与连续放牧两种制度对荒漠草原植物群落的影响的比较研究,从植物角度探讨在家庭牧场的生产实践中适合的放牧制度。结果表明:轮牧制度对草群影响较小,优良牧草在草群中的重量比与重要值高于连续放牧制;牧草现存量轮牧制下的草场高于连续放牧制,草地牧草生产力连续放牧下的高于划区轮牧,但多年生牧草生产力低于划区轮牧;暖季连续放牧下草群营养早期高于轮牧区,秋末则低于轮牧区,表现出较大的变化幅度。整体上划区轮牧下的草群状况接近于未放牧的围栏封育小区,相比之下连续放牧下的草群状况有较大偏离。  相似文献   

3.
徐坤  李国旗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3):10665-10667
[目的]为寻求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植被恢复与重建过程中合理植被配置方式提供依据。[方法]比较以草定畜、禁牧、六区轮牧3种利用方式下退化草地植物群落的群落结构和生物量,探讨退化草原恢复过程中提高生物量的利用方式。[结果]3种利用方式中,禁牧草地植物群落的重要值最高,六区轮牧次之,以草定畜最低。不同利用方式草地的总生物量为禁牧草场>六区轮牧>以草定畜,这与四大科草的生物量一致,而平均有毒植物生物量的顺序则相反。草地的群落生物量随着月份的变化而变化,但从5到8月平均有毒植物的生物量变化顺序均为以草定畜>六区轮牧>禁牧草场。[结论]禁牧促进豆科、禾本科牧草的生长,减少有毒植物的生长,而六区轮牧的效果优于以草定畜。  相似文献   

4.
土壤重金属污染已成为一个世界性严峻的环境污染问题。植物修复是一种安全、低成本、环境友好型的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措施。牧草生物量大,生长快,抗逆性强,是一种理想的修复植物。综述牧草在土壤重金属植物修复中的优势、主要牧草品种在植物修复工程中的应用及提高牧草修复效率的3种有效途径;提出牧草在今后植物修复中的研究重点,以便更好地促进牧草在植物修复中的研究和应用。  相似文献   

5.
以牧草鲜草产量、再生速度、分蘖数等为观测指标.研究不同刈割处理和刈割茬数对元谋干热河谷区海狮苏丹草[Sorghumsudolbense(Hayking)Stapf.]生长及生产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海狮苏丹草在干热河谷区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在其生长季内可刈割5次:留茬高度和茬数对其再生性能和分蘖能力均有显著影响.其中刈割茬数对其再生速度和分蘖数影响最大,随着刈割茬数增加再生速度显著减慢而分蘖数则明显增加;海狮苏丹草不同留茬高度、刈割茬数对生物量均存在显著差异:就生物量和再生能力来看.海狮苏丹草留茬高度以10cm为宜,其平均再生速度达2.50cm/d,鲜草产量可达125.76t/hm2.同时在10cm留茬高度下各茬问生物量变化较为稳定.持续生长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6.
调查阔叶红松林林下早春开花植物美汉草( Meehania fargesii Levl)各个器官生物量分配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整个生长季节中,美汉草各器官生物量总体上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5月初~7月初,根生长速率先快后慢,茎叶生长速率先慢后快,7月中旬以后各器官生物量逐渐减少;美汉草有性生殖的生殖分配占总生物量的比例较小(4%~6%);根冠比在5~6月不断上升,6~7月迅速下降,7月以后保持稳定;根和茎叶生物量分别与总生物量呈显著的线性正相关关系。分析显示:为了适应阔叶红松林林下的光照变化,在林分郁闭前,能量主要分配给地下部分;林分郁闭后,茎叶生长占主导。美汉草主要以营养繁殖为主,第2年的地下根状茎来自第1年地上茎的繁殖方式及生物量分配策略,可能是美汉草成为林下优势草本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彭中山 《陕西农业科学》2010,56(3):30-31,55
对退化的高寒草甸(苔草+杂类草型),植物生长发育及生物量动态变化的观察测定表明,由于过度放牧和土壤贫瘠而退化的高寒草甸在封育和施肥条件下可得到迅速恢复,植物群落组成主要以苔草为主;苔草和群落地上生物量的最大值在8月初;苔草种群和杂类草生物量生长速率季节动态具明显的差异;地上生物量与株高呈显著正相关(P0.05)。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中国东北样带以羊草(Leymus chinensis)为建群种或共建种的草原群落植物生活型功能群组成及其与群落初级生产力和环境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地面芽植物生物量没有明显的地带性规律;地上芽、地下芽和一年生植物生物量与群落生物量相关系数及占群落生物量比例过低,而且变异性最大。认为植物生活型功能群不宜作为评估和预测本研究区域植被变化的关键植物功能型。  相似文献   

9.
【目的】针对天山北坡山地草原不同群落类型,测定不同月份间草地群落植物优势种的高度、盖度、密度、地上生物量,计算重要值,分析多样性指数的动态变化。【方法】在不同草地类型上设立固定监测样地,十字交叉法设立定点1 m×1 m样方,从牧草返青期至结实期每月定期测定植物群落高度、盖度、密度及地上生物量。【结果】植物群落的高度、盖度、地上生物量在5~9月期间均表现出春末夏初高,8、9月低的动态变化规律;不同草地类型主要优势种重要值存在一定差异,5~9月重要值呈逐渐降低趋势,尤其是家畜喜食的牧草,如针茅、羊茅的重要值降低较为明显,而杂类草重要值未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群落Simpson指数D和Shannon-Wiener指数H、均匀度指数Esw和丰富度指数R均表现出升高-降低-再升高的趋势,且Simpson指数D和Shannon-Wiener指数H及物种丰富度R与地上生物量呈显著正相关,而均匀度指数与地上生物量呈不显著负相关。【结论】不同草地型间的植物群落数量特征随季节变化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物种多样性呈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的月动态变化规律,研究结果可为合理利用草地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巴音布鲁克高寒草原退化草地植物群落结构特征,为退化草地合理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样方法,调查研究区退化草地物种组成、群落结构并分析生态经济类群及物种多样性与地上生物量的关系。【结果】随着退化程度的增加,草地中优势种紫花针茅被小型禾草溚草取代;高寒草原退化标志植物天山赖草、绢毛委陵菜等杂类草重要值增加;禾本科、豆科等优良牧草地上生物量逐渐减少;群落内地上生物量显著降低了50%(P0.05),群落地上生物量与物种丰富度指数呈显著线性正相关,与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呈显著线性负相关关系。【结论】巴音布鲁克高寒草原退化草地植被群落结构简单化,导致草地质量和生产力明显下降;草地群落物种丰富度影响草地生产力。  相似文献   

11.
内源细胞分裂素与菜心花芽分化和菜薹形成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试验采用阳离子交换柱、薄板层析和生物鉴定对菜心生育过程内源CTK水平的变化进行了定性鉴定和定量测定。结果表明:菜心的茎端生长点、菜薹及基茎均存在CTK类物质。菜心花芽未分化时茎端生长点的CTK含量逐渐增加,分化前达到小高峰,分化过程逐渐减少。菜薹形成开始时,茎端生长点CTK含量急速回升,抽薹初期(现蕾期)达大高峰,尔后又逐渐降低。菜薹的CTK含量在抽薹初期迅速增加,到抽薹中期达最大,这时正是菜心植株及菜薹鲜重迅速生长时期,抽薹后期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12.
抗真菌转基因水稻对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抗真菌转基因水稻七转39、E90、E10及其相应非转基因水稻七丝软占为材料,通过温室模拟试验,评估了抗真菌转基因水稻对根际土壤细菌、放线菌、真菌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水稻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供试转基因水稻根际土壤细菌、放线菌、真菌数量与相应非转基因水稻相比未见明显差异,但与空白对照相比则显著或极显著增加;早稻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均呈单峰变化趋势,细菌、放线菌的峰值出现在7月,真菌的峰值则出现在6月;晚稻根际土壤细菌数量9月相对较多,10、11月逐渐下降,放线菌、真菌数量的变化趋势与细菌类似.  相似文献   

13.
栓皮栎播种苗年生长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给栓皮栎(Quercus variabilis L.)苗木培育合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研究了其当年生播种苗高径生长、生物量积累和分配及苗体N、P、K质量分数的年变化规律。结果表明:①栓皮栎播种苗当年高径生长有2次高峰,其间生长量分别占全年总量的94.3%和95.6%;②8月为苗木生物量积累高峰期,该月生物量净增量(3.664 g.株-1.月-1)占全年总量的47.5%。而初期(5—7月)苗木以地上生物量积累为主(生物量占整株比例从63.7%升至70.1%),中后期(7月底后)根系生长加速(生物量占整株比例从29.9%升至59.5%);③器官N、P、K质量分数,初期(5月)较高,中期(6—9月)较低。后期(10月),根的N、P、K质量分数有所回升,茎相对稳定,叶持续下降。从1-0苗体N、P、K质量看,栓皮栎播种苗当年生长3元素积累量分别为:107、9、31 mg.株-1。  相似文献   

14.
亚高山草甸不同坡向牧草产量动态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就山西亚高山草甸不同坡向牧草产量动态进行了研究。经三年的定位研究其结果表明:亚高山草甸牧草一般4月中、下旬开始返青,之后牧草随温度升高生长逐渐加快,牧草产量逐月增高,各坡向牧草产量动态均呈现单峰曲线的变化规律。干草产量的峰值,东坡和西坡在7月,其它各坡向则出现在8月。9月上旬牧草开始枯萎,产草量便开始下降,一直持续到翌年4月牧草返青之前。牧草营养物质的变化,生长前期粗蛋白质和磷含量高,随牧草的生长发育逐渐减少。粗纤维则相反。粗蛋白质产量高峰期,东、南和西坡在7月,北坡和山顶部在8月份,与干草产量的高峰期基本吻合,此时正是牧草利用的最佳时期。除5、6月外,青草期其它各月牧草产量和营养物质产量,北坡均显著高于其它各坡向(P<0.05)。  相似文献   

15.
对多年观测的榨汁加工型非结球芽甘蓝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动态分析,结果发现:不同品种非结球芽甘蓝株高在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生长速度,但大致分为4个阶段,即株高缓慢生长期(9月17日—10月17日),株高生长高峰期(10月18日—30日),株高相对缓慢生长期(10月31日—11月16日),株高生长次高峰期(11月17日后);叶片日生长变化大致出现3个阶段,即缓慢增加期、高峰期、又进入缓慢增加期;叶展度生长呈现抛物线生长趋势,即高峰期比较明显,均在10月1日—17日之间;叶片长度大致出现3个阶段,即较快生长期(9月17日—10月17日),缓慢生长期(10月18日—11月16日),又进入较快生长期(11月17日以后),但波峰起伏不大;叶宽的生长变化比较复杂,叶宽增加期主要在前期(9月17日—10月17日),后期叶宽增加减慢,在11月上旬几乎停止生长,11月下旬起叶宽又有所增加;所有品种的茎粗生长,几乎都在9月中旬至10月底前完成,进入11月,茎粗似乎不再生长。最后对当前3个主要推广品种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描述,以填补国内空白。  相似文献   

16.
试验在扬州市郊区沿江高沙土上进行。对少(免)耕小麦吸氮动态及生长动态进行数学模拟结果表明,江苏沿江地区扬麦5号小麦的吸氮速率最大期和生长速率最大期分别在叶龄余数2.7~0.2和孕穗末至始穗之间。乳熟以后,植株累积吸氮量常因氮素损失而减少,以致吸氮速率可能出现负值。吸氮速率最大期的累积氮量、全生育期的吸氮总量、生长速率最大期的累积生物量以及生长最大速率均与产量密切相关,其中生长速率最大期的累积生物量是小麦生长最重要的指标。拔节肥的作用主要在于减缓吸氮速率最大期以后吸氮速率的下降程度,防止早衰,以促使生长速率最大期的累积生物量能达到一定的高产指标。吸氮速率最大期的累积生物量与高产小麦同期累积生物量指标的差数,是确定拔节肥施氮量的主要依据之一。高产小麦吸氮速率最大期(叶龄余数2.1左右)是追施拔节肥的最适时期。  相似文献   

17.
The dependence of goatsrue seed yield formation on the density of the phytocoenose, year of growth of the herbage stand, and provision of the growing seasons with moisture and temperature resources is determined The dynamics of density regulation of the process of self-regeneration of the agricultural population with a different initial density of the goatsrue plant stand is revealed.  相似文献   

18.
衡阳盆地紫色土丘陵坡地主要植物群落生物量特征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对湖南衡阳盆地紫色土丘陵坡地植物群落进行研究,其生物量具有以下特点:1)衡阳盆地紫色土丘陵坡地植物群落平均总生物量为5 133.6 kg/hm2,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枯落物层平均生物量分别为1 936.7、1 624.7、1 400.8和171.4 kg/hm2,分别占其坡地群落平均总生物量的20.9%、24.1%、50.6%和4.4%.2) 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地上部生物量、根系生物量分别占乔木总生物量、灌木总生物量和草本总生物量的80.2%和19.8%,52.4%和47.6%,43.6%和56.4%.3)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枯落物层的生物量在不同立地条件其大小顺序依次为:乔木层只在下坡存在;中坡灌木层大于下坡;中坡草本层和枯落物层高,上坡低.4)植物群落枝叶、枯落物、根系生物量占植物群落总生物量的比例其大小顺序是:上坡与中坡根系高、枯落物低,下坡枝叶高,枯落物低.5)草本层的地上部生物量和地下部生物量比值从上坡至下坡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19.
苹果新根周年发生动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以盆栽和大田栽培的新红星/西府海棠(MalusMicromalus)为试材,研究了苹果新根的周年发生动态。盆栽1~2年生幼树萌芽后新根发生总量持续增加,只有生长根发生量在6月下旬~8月略有下降。在同样的环境条件下,大田植株的新根发生动态因植株类型而异,双峰和三峰曲线皆有;春季不同类型树体发根差异最大,小年树、弱树发根量在萌芽后缓慢上升,不因春梢的迅速生长而降低,旺长树、大年树在春梢旺长前达到高峰,之后下降形成低谷,丰稳产树此时虽有增长但非常缓慢;春梢停长后各类树体发根均达高峰,并在7~8月份秋梢生长、高温期下降;秋梢停长后出现秋季高峰,但大年超负荷树秋季高峰消失,并影响次年(小年树)春季新根的发生。总之,弱树新根特别是生长根发生量始终最小,旺长树生长根量则显著高于其它树体类型,丰稳产树发生量高而稳定,旺长树受新梢生长、大小年树受果实发育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20.
降水量季节分配对天然牧草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探讨降水量季节分配对草地产草量影响的一般规律.根据对三江源兴海县天然草场连续9年的牧草产量统计.分析了降水量及其季节分配对天然牧草产量的年度波动影响,并应用积分回归模型,计算出4月上旬至9月上旬各旬降水量对牧草产量的影响系数.结果表明:降水量的年度变化及其季节分配直接导致了天然牧草产量的年度波动;4月上旬至5月上旬、6月中旬至8月上旬及8月下旬至9月上旬的旬降水量对牧草产量均具有正效应,是牧草对水分需求的3个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