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一、播前准备1.选地豇豆对土壤要求不严,但以沙壤土制种为好。选择土层深厚、土地肥沃、排灌方便、前茬不是豆类作物的地块。种植过豆类作物的地,要经过2年以上的倒茬,才可做为当年的豇豆制种地。  相似文献   

2.
豇豆属3种主要食用豆类的抗豆象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在中国栽培的豇豆属食用豆类主要有绿豆(Vigna radiata)、小豆(Vigna angularis)和豇豆(Vigna unguiculata)。豆象是危害这些食用豆类作物的重要仓储害虫。防治豆象危害最为经济且环保的方法是利用作物本身的抗性培育抗豆象品种。中国豇豆属食用豆类抗豆象育种尚处于起步阶段,分子遗传学研究落后,导致抗豆象新品种选育进程缓慢、育种效率低。本文将从抗豆象资源搜集、抗豆象机理研究以及抗豆象分子标记、抗豆象育种等方面综合阐述绿豆、小豆和豇豆3种主要豇豆属食用豆类的国内外研究进展,以期对中国开展相关的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正>一、青龙杂粮的种类主要有高粱、谷子、红小豆、绿豆、豇豆、黍子等。二、种植技术1、播前准备(1)轮作倒茬高粱对前茬作物要求不太严格,但要增施农家肥,培肥地力。谷子必须进行轮作倒茬,前茬以豆类、玉米、高粱为好。红小豆、绿豆、豇豆不宜连作,以间隔3年—4年为宜。黍子最好的前茬地豆科作物,其次是小麦和薯类。(2)选地种植高粱以土层深厚、土壤肥力高、能排能  相似文献   

4.
1选地和隔离 1.1选地洋葱留种田要选沙壤土和二潮土种地,前茬以小麦、豆类为宜,避免与洋葱、菲菜、大葱、大蒜等百合科植物连作. 1.2隔离不同品种间要求隔离1000米,提纯要求隔离1500米.  相似文献   

5.
 通过豇豆属、菜豆属6个豆种的148份材料的20个重要形态性状的观察,过氧化物酶、酯酶同工酶的比较分析,应用数值分类法对豇豆属栽培种的分类及亲缘关系进行了研究。 6个豆种的形态聚类为黑吉豆、绿豆、饭豆类群;豇豆类群;菜豆类群;过氧化物酶酶谱聚类为绿豆、黑吉豆、饭豆类群;小豆类群;豇豆类群;菜豆类群。酯酶酶带扫描峰聚类为小豆、饭豆类群、绿豆、黑吉豆类群;豇豆类群和菜豆类群。 据上述结果认为:⑴将绿豆、黑吉豆、饭豆、小豆从菜豆属划出更符合生物自身的自然属性;⑵绿豆等4个豆种与豇豆种在许多性状、同工酶表现上存在较大差异,是否将其归入豇豆属值得重新考虑;⑶绿豆与黑吉豆、小豆与饭豆间的亲缘关系最近,而饭豆与绿豆、黑吉豆较小豆与之具有更近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6.
豇豆采种如何实现高质量、高产量、高效益,经过几年的实践总结出如下几点经验供以参考。1保证隔离条件豇豆虽然是自花授粉作物,但采种田也要进行隔离。因为在天气晴朗,气温较好的年份,自然杂交率很高,最高可达12%,因此隔离十分必要。一般讲,原种圃间隔要求100 m以上,良种圃间隔  相似文献   

7.
<正>豆类作物是重要的粮食作物,在我国栽培历史悠久,其地位仅次于禾谷类作物。豆类作物主要是大豆、蚕豆、豌豆、绿豆、赤豆、菜豆、豇豆、刀豆、扁豆、鹰嘴豆、木豆等。我国主要栽培大豆、豌豆、绿豆、小豆、蚕豆、饭豆等。一、豆类作物的营养豆类作物的种子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等,其中蛋白质含量为20%~40%,比禾谷类作物籽粒中的蛋白质含量高1~3倍,比薯类作物  相似文献   

8.
普通豇豆(Cowpea)学名Vigna ungniculata(L.) Walp ssp. unguiculata [Vigna sinensis (L.)Savi ex Hassk]是一种粮、菜、绿肥及饲料兼用的一年生豆类作物。我国栽培历史悠久,早在公元601年的《广韵》中就有豇豆记载。豇豆分布广泛,中国除个别省、自治区外均有种植,主产于山西、河南、湖北、湖南、广西、河北、辽宁及台湾等地。  相似文献   

9.
正杂豆是指除大豆(俗称黄豆)之外的其他豆类,包括红小豆、绿豆、蚕豆、豌豆、豇豆、芸豆和扁豆等,均具有较高营养价值。它们的脂肪含量低而淀粉含量高,被称为淀粉类干豆。在敖汉旗豆类主要有红小豆、绿豆、豇豆和芸豆等作物。近几年人们膳食目标从吃饱转向适口和保键。作为人们主食之外补充的营养,它食味独特,还可以加工制作各种花色的味美可口的食品糕点,有的还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和食疗保键作用,深受人们的喜爱和青睐。  相似文献   

10.
豇豆两种害虫的发生和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豆野螟豆野螟属鳞翅目、螟蛾科,又名豇豆荚螟、豇豆螟、豇豆蛀野螟、豆螟蛾、豆荚野螟。除为害豇豆外,还为害四季豆、扁豆、蚕豆、豌豆、毛豆等,是豆类的重要害虫。近年来为害豇豆越来越严重,已成一种难治害虫。以幼虫为害,幼虫蛀食花蕾,引起落蕾落花;幼虫蛀食嫩荚,造成落荚;后期蛀食豆荚,并在其内取食幼  相似文献   

11.
温水烫杀绿豆象最适温度试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绿豆象(Callosobruchus chinensis Linnaeus)主要为害绿豆、豇豆等豆类、温水烫杀试验,62-67℃的温水处理被害豆类,可将各虫态的绿豆象致死,而不影响豆类食用价值与发芽率。  相似文献   

12.
建立了豇豆两种种传病毒豇豆花叶病毒(CPMV)和黑眼豇豆花叶病毒(BlCMV)RT-Realtime PCR检测方法以及双重RT-Realtime PCR检测方法。在此基础上,根据免疫学抗原抗体特异性吸附的特点,建立了CPMV和BlCMV免疫捕获反转录荧光定量(IC-RT-Realtime)PCR检测方法以及双重IC-RT-Realtime PCR检测方法。该单重及双重IC-RT-Real-time PCR检测方法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和稳定性好等优点,适用于豆类种苗中对CPMV和BlCMV的检测。  相似文献   

13.
小杂粮是小宗粮豆作物的俗称,泛指生育期较短,种植面积小,种植地域分散,种植方式特殊,有特种用途的禾谷类和豆类作物的总称。我市的小杂粮主要有:禾谷类的谷子、高梁,豆类的绿豆、红小豆、豇豆等。  相似文献   

14.
早优丰产优质豇豆新品种“三尺绿”“三尺绿”豇豆是河北省农林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豆类课题组通过品种间杂交选育的豇豆新品种。该品种早熟、丰产、品质优良、抗病、适应性广。近两三年来己迅速在华北、东北、西北地区推广应用,现在正在向全国范围内推广。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为建立豇豆重花叶病毒(Cowpeasevere mosaic virus,CPSMV)免疫捕获-反转录-实时荧光(IC-RTreal-time)PCR分子检测方法,利用从ATCC和DSMZ引进的CPSMV标准毒株,先建立CPSMVRTreal-time PCR检测方法;在此基础上,建立用于CPSMV检测的IC-RTreal-time PCR方法.结果表明:IC-RTreal-time PCR方法的灵敏度可达500 pg叶组织;该方法具有特异性好、灵敏度高、操作简便等优点,省去了RNA的提取过程,适用于豇豆等豆类种子及种苗中对豇豆重花叶病毒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16.
豇豆是一年生豆类作物,在全区各县市均有种植,因其耐旱抗瘠,生育期短(90~100天),营养高,品质好,又能复播和间作,在我区历史上被作为一种名特优作物种植。  相似文献   

17.
日前,海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在对一艘来自马来西亚的泰国籍货轮实施检疫时,发现船上食品舱的一袋500g豇豆已经被严重蛀食,并从豇豆上截获豆象成虫。 经室内鉴定,确认为我国进境植物检疫一类危险性害虫—菜豆象。鉴定人员统计发现,在送样的25粒豇豆上竟有38只成虫,说明菜豆象的为害已非常严重。 据悉,这是海南口岸有史以来首次截获此类害虫,也是海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成立以来首次截获一类危险性害虫。检疫人员已按照有关规定对上述货轮进行了无害化处理,防止了该虫的传入。检疫人员以其高度的责任感和高超的检疫鉴定技术,确保了海南乃至我国豆类生产的安全。 据有关专家介绍,菜豆象属鞘翅目豆象科植物害虫,主要分布于美洲、亚洲、欧洲和非洲等地。它是一种十分危险的仓储害虫,为害菜豆、豇豆、兵豆、鹰嘴豆、木豆、赤小豆、芸豆、蚕豆、豌豆等多种豆类植物,其幼虫一旦在豆粒内蛀食,将对储藏的食用豆类造成严重危害。 (本刊辑)  相似文献   

18.
以红豆淀粉、绿豆淀粉、豌豆淀粉和豇豆淀粉为原料,水相法制备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并采用红外光谱仪、扫描电镜和粘度计对改性前后淀粉的理化性质进行了研究。红外光谱分析表明,豆类淀粉经辛烯基琥珀酸酐改性后在波长1724cm-1和1568cm-1有新的吸收峰出现。扫描电镜结果显示,改性后的豆类淀粉颗粒表面产生不同程度裂痕或凹陷,红豆淀粉受到破坏的程度最大。豆类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具有较原淀粉高的表观粘度和剪切变稀现象,属于假塑性流体。  相似文献   

19.
一些农户在收获豆类作物,特别是豆类蔬菜如菜豆、豌豆、豇豆、蚕豆等时,往往习惯于用手把秸秆连根拔起,这种收获方法是很不科学的,无形之中白白浪费了许多有机陶氮肥,对后茬作物的丰产十分小利。豆类作物包括一些粮油作物,如人豆、小豆、绿豆等和豆类蔬菜,它们是一类固氮作物,营养特点是根系具有根瘤,  相似文献   

20.
《农家致富》2010,(6):11-11
近期,湖北省武汉市发现海南豇豆含有高毒农药——水胺硫磷残留,并从2月7日起停止销售海南豇豆。上海、南京等地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也下发通知,对进入市场的豇豆进行重点监控和检测,并对海南豇豆进行了封杀。就海南有毒豇豆各大媒体展开评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