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枯叶蛱蝶非滞育成虫和越冬成虫体内糖类物质含量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系统了解枯叶蛱蝶(Kallima inachus Doubleday)滞育特性,利用蒽酮比色法,测定了非滞育成虫和越冬成虫体内不同时期海藻糖和糖原含量.结果表明,非滞育成虫海藻糖含量在0.0363~4.7493 mg/g之间;越冬期间在海藻糖含量在4.479~32.6927 mg/g之间;非滞育成虫糖原含量在0.4633~1.881 mg/g之间,越冬期间在5.072~28.6703 mg/g之间.非滞育成虫体内海藻糖和糖原含量均较低,越冬成虫含量相对较高.海藻糖和糖原代谢与气温和滞育发育阶段有关;越冬初期存在海藻糖和糖原积累,越冬期间两者间存在相互转化.枯叶蛱蝶为海藻糖积累型.  相似文献   

2.
绿盲蝽对寄主转换的适应性及生理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明确绿盲蝽在不同寄主植物之间转换后的适应性与生理响应机制。【方法】采用昆虫试验种群生命表方法,系统测定用四季豆饲养2代后的绿盲蝽分别转换到豇豆、绿豆、鄂杂棉10号(Bt棉)和苏棉9号(非Bt棉)上的种群生长发育与繁殖等生命表参数,并分析不同供试寄主饲养的绿盲蝽成虫体内的淀粉酶、蛋白酶及海藻糖酶活性和海藻糖含量。【结果】绿盲蝽由四季豆转移到不同供试寄主植物上均可完成世代循环,但不同龄期若虫的发育历期与存活率、5龄若虫体重及成虫寿命与产卵量等差异显著。不同供试寄主饲养的绿盲蝽种群趋势指数值依次为:四季豆(16.56)﹥Bt棉-鄂杂棉10号(3.23)﹥常规棉-苏棉9号(2.14)﹥豇豆(1.67)﹥绿豆(1.31)。不同供试寄主饲养的绿盲蝽成虫体内的几种酶活性也存在较大差异。转基因棉(鄂杂棉10号)种群的海藻糖酶活性最高(3.74 μg•mg-1•min-1),而海藻糖含量最低(3.03 μg/adult)。【结论】绿盲蝽由四季豆转换到其它4种寄主后,其生长发育速率与种群趋势增殖指数等生命参数均有所下降,成虫体内的蛋白酶、淀粉酶、海藻糖酶活性及海藻糖含量也有显著差异。总体相对比较而言,绿盲蝽对棉花具有较高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3.
棉花营养物质和单宁含量与其对绿盲蝽抗性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系统研究不同棉花品种对绿盲蝽的抗性水平,并在室内测定不同棉花品种不同生育期以及不同组织的蛋白质、可溶性糖和单宁物质的含量,旨在明确棉花体内这些物质与品种抗性的关系。【方法】以12个棉花品种为材料,通过连续2年田间抗性鉴定确定这些棉花品种的抗性水平;然后分别采用Bradford法、蒽酮-硫酸法和香草醛法通过室内试验测定不同棉花品种各生育期不同组织蛋白质、可溶性糖和单宁的含量;最后进行12个棉花品种蛋白质、可溶性糖和单宁含量与其对绿盲蝽抗性的相关性分析。【结果】不同棉花品种对绿盲蝽抗性水平存在明显差异,其中云南黄绒土棉和美中棉为高抗品种(综合抗性指数<1),AH-510、苏联棉、荆7516-1和池州红叶棉为高感品种(综合抗性指数>3)。棉蕾和棉铃中蛋白质含量随着棉花对绿盲蝽抗性的增强而降低;可溶性糖含量在苗期顶叶中随着棉花对绿盲蝽抗性的增强而增加,但在棉蕾中随着棉花对绿盲蝽抗性的增强而降低;单宁含量在棉蕾中随着棉花对绿盲蝽抗性的增强而降低,但在铃期顶叶中随着棉花对绿盲蝽抗性的增强而增加。【结论】12个棉花品种中云南黄绒土棉对绿盲蝽抗性最强,池州红叶棉对绿盲蝽抗性最弱。蕾期棉蕾及铃期棉铃中蛋白质含量与其对绿盲蝽抗性存在显著负相关;苗期顶叶中可溶性糖含量和其对绿盲蝽抗性呈显著正相关,而蕾期棉蕾中可溶性糖含量和其对绿盲蝽抗性呈显著负相关;蕾期棉蕾中单宁含量和其对绿盲蝽抗性呈显著负相关,而铃期顶叶中单宁含量和其对绿盲蝽抗性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时期棉花叶片中蛋白质、可溶性糖和花青素含量与绿盲蝽抗性的关系,为深入研究棉花对绿盲蝽的抗性机制及组建绿盲蝽综合治理技术体系提供依据。【方法】以田间筛选出的31个棉花品种(系)为材料,通过网室抗性鉴定和室内测定分析,系统研究了不同棉花品种(系)对绿盲蝽的抗性水平及棉花叶片蛋白质、可溶性糖和花青素含量与绿盲蝽抗性的关系。【结果】不同棉花品种(系)在苗期、蕾期和花铃期叶片中蛋白质、可溶性糖和花青素含量存在差异;苗期棉花叶片中蛋白质含量和蕾期可溶性糖含量均随着棉花对绿盲蝽抗性的增强而降低,蕾期棉花叶片中花青素含量随着棉花对绿盲蝽抗性的增强而增加。【结论】棉花叶片中蛋白质含量和蕾期叶片中可溶性糖含量与绿盲蝽抗性呈负相关,而蕾期棉花叶片中花青素含量与绿盲蝽抗性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中华蜜蜂和意大利蜜蜂耐寒性能差异比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简称中蜂)和意大利蜜蜂(Apis mellifera ligustica,简称意蜂)体内抗寒系统的组成,为探究中蜂和意蜂耐寒性能的差异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试验选取室外相同环境条件越冬的中蜂和意蜂各5群,于2015年12月20日每群随机选取蜜蜂立即测定两者的过冷却点、冰点,比较其耐寒性能差异。然后分别测定蜂体游离水、结合水、脂肪、糖原和蛋白质含量以及海藻糖酶的活性。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血淋巴中山梨醇、海藻糖、甘露醇的含量。在海藻糖的生物合成通路中确定4个重要调控基因,选择β-action和β-肌动蛋白分别作为中蜂和意蜂的内参基因,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中蜂和意蜂海藻糖4个相关调控基因在越冬期时m RNA相对表达量的差异。【结果】越冬期中蜂和意蜂过冷却点差异显著,中蜂的过冷却点显著低于意蜂(P0.05),但二者冰点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越冬期中蜂和意蜂蜂体含水量存在显著差异,中蜂体内游离水含量显著低于意蜂(P0.05),而结合水含量显著高于意蜂(P0.05);越冬中期蜂体脂肪含量在两蜂种间差异不显著(P0.05);中蜂和意蜂蜂体和血淋巴蛋白质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意蜂在越冬期时体内糖原含量明显低于中蜂,并且差异显著(P0.05);中蜂血淋巴中甘露醇、山梨醇含量接近于意蜂的两倍,海藻糖含量也相对高于意蜂,差异显著(P0.05);中蜂蜂体和血淋巴的海藻糖酶活性均显著低于意蜂(P0.05);以中蜂为对照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意蜂的海藻糖酶基因(Tre-2)和尿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基因(UGP)表达量明显高于中蜂(P0.05);而基因Tre-1表达情况相反;海藻糖合成酶基因(TPS)表达量在中蜂和意蜂体内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与意蜂相比,中蜂能够通过降低体内游离水含量,提高糖原和小分子糖含量,调节海藻糖酶活性和相关基因表达等方式降低体内过冷却点,提高自身耐寒性能。  相似文献   

6.
【研究目的】研究不同播期条件下冬油菜越冬率及其叶片中SOD活性、可溶糖含量、可溶蛋白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以便分析不同播期对冬油菜越冬率及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方法】调查了不同播期条件下冬油菜的越冬率,并对不同播期条件下冬油菜叶片中SOD活性、可溶糖含量、可溶蛋白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播期对SOD活性、可溶糖含量、可溶蛋白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有一定影响。在8月16日、8月23日、8月30日、9月6日4个不同播期处理中,播期1和播期2具有较高的SOD活性、可溶糖含量、可溶蛋白含量和游离脯氨酸含量,播期3和4的SOD活性、可溶糖含量、可溶蛋白含量和游离脯氨酸含量较低,这与其越冬率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结论】适期早播可提高冬油菜的越冬率,而播期影响冬油菜的越冬率主要是不同播期条件下生理生化特性变化所致。  相似文献   

7.
牧草盲蝽对5种寄主植物的行为反应及其种群动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牧草盲蝽成虫对5种寄主植物选择行为反应,分析其在寄主植物上的种群发生动态,为筛选棉田牧草盲蝽诱集植物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Y-型嗅觉仪,测定牧草盲蝽成虫(雌虫和雄虫)对红花、龙葵、木地肤、反枝苋和棉花的选择行为反应,并利用目测法对5种寄主植物上的牧草盲蝽种群数量进行调查。【结果】牧草盲蝽雌、雄成虫偏好选择木地肤、红花和棉花。5种寄主植物牧草盲蝽(成虫和若虫)种群平均密度差异显著。其中,木地肤中牧草盲蝽(成虫和若虫)种群平均数量最多,显著高于红花、龙葵、反枝苋和棉花;其次为红花。调查时间、寄主植物种类以及调查时间与寄主植物种类的密度交互作用均显著影响牧草盲蝽(成虫和若虫)种群密度。【结论】红花可作为棉田牧草盲蝽潜在的诱集植物。  相似文献   

8.
大草蛉预蛹耐寒性的季节性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大草蛉自然种群预蛹耐寒性的季节性变化及机制。【方法】测定大草蛉自然种群预蛹的蛹重、过冷却点(SCP)和结冰点(FP)、体内含水量、脂肪含量、蛋白质和可溶性糖含量等耐寒性指标。【结果】大草蛉预蛹的SCP和FP在2010年1月(越冬中期)达到最低值为-17.53和-7.14℃,在2010年7月(生长期)达到最高值为-8.21和-3.65℃;2009年9、10月(越冬前期)的SCP和FP均低于2010年4、5月(越冬后期),SCP和FP值在2009年9月至2010年7月间呈先减后增的趋势。体内水分、蛋白质和可溶性糖含量变化与SCP的变化相似,也呈先减后增的趋势,而脂肪含量在越冬初期即达到最高,为46.81%,越冬期间逐渐减少,但仍高于其它时期,2010年7月(生长期)降到最低,为31.07 %。【结论】大草蛉预蛹的耐寒性呈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变化特点,越冬预蛹的耐寒性显著高于夏季和越冬后预蛹,自然种群预蛹耐寒能力的变化规律与预蛹体内的水分和主要生化物质的含量变化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高勇  门兴元  于毅  周洪旭 《中国农业科学》2012,45(22):4627-4634
【目的】探讨北方果树(枣、桃、樱桃、葡萄)叶片内生理代谢指标变化与绿盲蝽对其偏好度之间的关系,分析各种果树在虫害胁迫下自身生理防卫机制及耐害补偿机制的差异,为绿盲蝽综合防治提供依据。【方法】田间调查受绿盲蝽危害的不同果树的被害指数并确定偏好度,生物化学方法研究受绿盲蝽危害后果树叶片内生理代谢指标的变化。【结果】受害后除桃树叶片内可溶性糖含量明显下降外,其它果树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均增加,以枣树叶片增加最显著,增加率达87.83%;各果树叶片内蛋白质含量均呈下降趋势,除偏好程度较高的桃树叶片内蛋白质显著下降外,其它果树受害叶片内蛋白质含量与对照间均无显著差异;受绿盲蝽危害后,4种果树叶片游离氨基酸含量均增加,增加率与绿盲蝽危害指数之间存在一定的正相关性;受害后4种果树叶片内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均有增加趋势,其中枣树叶片增加最显著,增加率达112.92%;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仅樱桃树叶片内有所下降,其它果树叶片受害后SOD活性均有增加,枣树叶片增加最显著,增加率达40.95%;4种果树受害叶片内CAT活性均与对照间无显著差异。【结论】受绿盲蝽危害后4种果树叶片内不同生理代谢指标变化规律存在差异。4种果树叶片内可溶性糖含量、游离氨基酸含量、POD和SOD活性变化率与绿盲蝽偏好程度之间存在一定的正相关性;蛋白质含量和CAT活性与绿盲蝽对其偏好程度之间无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的低温耐受机制,对采集于大连市金石滩体质量为(15.45±1.00)g的越冬期蛤仔生理生化物质(结合水、糖原、甘油、脂肪、脂肪酸和氨基酸)含量的变化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与越冬前相比,越冬期后菲律宾蛤仔的糖原和脂肪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甘油含量则显著升高(P0.05);脂肪酸C18∶0、C20∶4n-6、C22∶5n-6和C22∶5n-3含量显著降低(P0.05),C20∶5n-3(EPA)含量显著升高(P0.05);异亮氨酸、谷氨酸和赖氨酸含量显著升高(P0.05)。研究表明,蛤仔体成分的变化与其低温耐受能力存在密切联系,该研究可为菲律宾蛤仔越冬期管理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1.
对平欧杂种榛子果实生长发育期及采收期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对于三个榛子品系,果实生长发育分为三个时期,即前期,中期和后期,果实鲜重生长可分为三个阶段:初始缓慢生长期,快速生长期,第二次缓慢生长期,榛子果实发育共有两个迅速生长期,即幼果迅速发育期和果仁发育期。果实发育后期重量的增加主要是由果仁的迅速增长引起的,此期果仁中营养物质大量积累。果仁成熟后,应密切关注果仁营养物质的含量变化,当各营养指标达最大值时进行采收,有利于提高榛果品质,从而获得商品性较高的产品。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不同时期追施氮肥对谷子穗分化时期农艺性状的影响,以晋谷21号为材料,随机区组设计,等行种植,定期调查谷子株高、茎粗、全展叶数和穗分化时期的根系、叶片、茎秆干质量及产量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不同处理之间对谷子的株高、茎粗、全展叶数以及幼穗分化时期的根系干质量、叶片干质量、茎秆干质量有显著影响;不同时期追施尿素对谷子产量有显著差异;不同时期追肥对谷子田的高产稳产也会产生显著影响,其中,三叶期追施氮肥有助于实现谷子田的高产稳产。因此,不同时期追施氮肥会显著影响谷子的生长,山西晋中地区种植晋谷21号应该在三叶期到分蘖期追施氮肥。  相似文献   

13.
通过测定甜玉米鲜果穗水分及糖分含量,探讨甜玉米适采期及采后保鲜技术。结果表明:甜玉米的适采期为授粉后18~21d,包装方式和贮藏温度对鲜棒采后品质影响很大,最好采用真空包装后低温贮藏,以延长保鲜时间。  相似文献   

14.
棉花生育期、铃期与比强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统计1998~2000年新疆参加棉花品比区试资料,得出地区之间棉花比强差异与各地生育期、铃期呈反相关。内地各品种在南疆种植生育期、铃期延长,比强下降;各品种在吐鲁番种植生育期缩短,比强增大。同一地区同样品种,铃期、生育期短的比强大。  相似文献   

15.
晚香玉切花花期调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不同温度(低温、高温)、赤霉素处理打破种球休眠,调控晚香玉花期,达到周年生产的目的。结果表明:10月栽植的晚香玉,种球经低温和激素处理可解除休眠的抑制作用,提前花期28~40天,开花率达86%以上。高温和低温处理晚香玉种球可使11月栽植的晚香玉花期提前22天。高温处理可使12月栽植的晚香玉花期提前18天,提高开花率43%。并提出了晚香玉切花淡季生产日历,分析了不同栽植时期晚香玉切花品质的变化。  相似文献   

16.
采用寿命周期费用计算公式计算年当量费用,并以此作为研究运材汽车最佳更新周期的理论基础,研究其最佳数学模型。通过实验验证这种方法有效可行。从效益分析可知,运材汽车若能做到适时更新。不仅可以解决设备老化问题,而且还能了取得可观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劳动合同的试用期是合同双方当事人在契约中约定的试用工作的期限,即是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为了相互选择、了解、熟悉而约定的一段考验期限。我国的劳动合同法及其实施条例虽然对试用期作出了规定,但仍然有一些不足,应从其适用范围、次数、期限、中断、变更等多方面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18.
辣椒授粉时期和天气及时间段对杂交制种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辣椒杂交种甘科5号的双亲为试验材料,设置杂交中期和后期2个不同时期、晴天和阴天2种不同天气、上午和午后延迟及下午3个不同时间段,进行杂交授粉3因素(2×2×3)组合设计。试验结果表明,杂交中期和后期授粉处理的座果率(分别为65.3%和35.0%)、单果种子数量和质量(分别为56粒和76粒、0.534 g和0.727 g)均存在极显著差异。晴天和阴天杂交授粉处理的座果率、单果种子数量和质量没有显著差异。上午授粉(8:00—11:00时授粉)和午后延迟授粉(12:00—15:00时授粉)处理的座果率(分别为61.3%和64.0%)、单果种子数量和质量(分别为74粒和81粒,0.731 g和0.726 g)均较高,下午授粉(16:00—19:30时授粉)处理的座果率(为40.0%)、单果种子数量和质量(分别为33粒和0.328 g)均较低,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各不同处理的种子千粒质量、种子发芽率差异不显著。杂交授粉不同时期、天气和时间段3因素之间还存在极显著的互作效应。  相似文献   

19.
山麻鸭开产期和产蛋高峰期卵巢组织转录组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探明山麻鸭开产期和产蛋高峰期卵巢组织的转录组差异,丰富蛋鸭转录组数据信息。【方法】选取6份山麻鸭卵巢组织样品(开产期和产蛋高峰期各3份),利用Illumina HiSeqTM 2000进行高通量测序,构建山麻鸭开产期和产蛋高峰期卵巢组织转录组文库,并用测序评估、基因功能注释等生物信息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经过测序获得质量不低于20的碱基比例(Q20)均高于93%;开产期获得了43 489 798条reads,4 380 847 061 bp数据量;高峰期获得了42 782 676条reads,4 307 499 083 bp数据量;分别有70.92%和72.70%的reads能比对到鸭参考基因组序列上。对开产期与产蛋高峰期转录组进行比较,发现开产期有26 808个表达基因,产蛋高峰期有27 013个表达基因,与开产期为参考,在高峰期卵巢组织中共获得1 929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上调基因989个,下调基因940个;进一步将这些差异基因在Nr数据库进行注释,发现获得注释的基因有1 423个,其中上调基因695个,下调基因728个;COG功能注释分析发现这些差异表达基因共获得663个功能注释,涉及25个功能分类;GO 功能注释分析表明,有1 122个基因获得GO 功能注释,可以分为61个功能分类,这些分类主要涉及到分子绑定、催化活性、细胞过程、生物调节等诸多生理生化过程,其中涉及到发育繁殖生物学过程的相关注释基因有406个;KEGG分析发现共有425个基因注释到160个代谢通路中,其中GnRH信号通路、GPI-anchor生物合成、TGF-β信号通路、核糖体生物合成等通路显著富集。GnRH信号通路和TGF-β信号通路在卵巢的生理生殖活动发挥了重要作用,而GPI-anchor生物合成和核糖体生物合成,这两类代谢通路在卵巢生理生殖活动的作用尚不明确。【结论】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山麻鸭开产期和产蛋高峰期卵巢组织的转录组进行测序和分析,揭示了山麻鸭不同生理状态下卵巢组织差异表达基因的数量,获得了差异表达基因的功能、分类和代谢通路。为丰富蛋鸭卵巢组织转录组信息,为开展蛋鸭产蛋性状相关基因的研究及分子调控机制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