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正>近日,由中国食品业诚信联盟和中国工商大学共同主办、在北京召开的2014~2015年粮食安全评估高层研讨会发布《中国粮食安全发展报告(2013—2014)》(以下简称发展报告),这是我国第一部关于粮食安全评估的发展报告。发展报告根据粮食安全保障体系指标,对我国粮食安全保障体系进行了评价。报告显示,我国现阶段粮食安全总体级别为比较安全。发展报告创新性思路是将粮食安全概念扩展延伸至粮食的生产安全、流通安全、消费安全和进出口  相似文献   

2.
新中国建立5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农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但是目前仍然面临诸多新的挑战,应该进一步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进程。中国2003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首次超过1000美元,面临着加强食物与营养工作的战略机遇。食物安全涉及到食物的数量、质量、营养、资源以及食品工业等多方面内容,应该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和科学发展观。14年来,中国绿色食品事业的发展为食物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但在绿色食品的发展规模、技术支撑、管理体制等方面还要进一步扎实工作,促进绿色食品事业的更大发展,为新时期的食物安全、为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3.
行业动态     
<正>《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2014年-2020年)》发布2月10日,国务院发布了《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2014年-2020年)》。《纲要》明确了到2020年食物与营养发展目标,从食物生产、食品加工业发展、食物消费、营养素摄入、营养性疾病控制等5个方面,细化了21个具体的考核指标。从食物与营养发展的数量保障、质量保障、营养改善等3个关键环节入手,提出了事关全局的3项主要任务:构建供给稳定、运转高效、监控有力的食物数量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4.
<正>《中国粮食安全发展报告(2013-2014)》近日正式发布。这是我国首部粮食安全评估报告。报告认为,2013年我国粮食生产整体比较安全,大豆生产存在风险。报告从评估角度对我国粮食安全进行分析,初步建立起了粮食安全评估体系,将粮食安全等级划分为"粮食安全"、"粮食比较安全"、"粮食不安全"和"粮食危机"。经评估,2013年我国粮食生产整体状况为"比较安全",粮食流通、消费、宏观调控的等级也为"比较安全"。  相似文献   

5.
从现在到2020年,中国的粮食正在进入一个重要的发展时期。人口继续增长,耕地继续减少,农民人均收入翻一番,人民生活将由初步小康进入到全面小康的食物消费阶段。中国的粮食安全状况如何,是国内外广泛关注的重大问题。为此,我们必须认清当前粮食总体形势和未来粮食消费、生产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作为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粮食安全是关系到国家安全的头等大事。因此,建立粮食安全评价指标意义重大。分析了粮食安全评价指标的构建过程,并给出粮食安全评价指标和指标权重确定方法。根据粮食安全评价过程中的不确定性,提出一种基于区间数的粮食安全评价方法,以完善粮食评价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7.
《保鲜与加工》2012,(6):I0003-I0003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农业核心期刊《中国食物与营养》创办于1995年,由农业部主管,中国农业科学院、国家食物与营养咨询委员会主办的食物与营养领域相结合的综合性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办刊宗旨:立足于农业、食物、营养领域的结合,报道国家在食物与营养相关领域的方针、政策、法规、标准等;刊登食物生产、食物消费、食品工业、食物营养等方面的发展动态和科技成果;普及宣传营养保健、膳食指南  相似文献   

8.
《作物学报》2013,(11):1951
《中国食物与营养》创办于1995年,由农业部主管,中国农业科学院、国家食物与营养咨询委员会主办的食物与营养领域相结合的综合性月刊,入选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和中国农业核心期刊。办刊宗旨为立足于农业、食物、营养领域的结合,报道国家在食物与营养相关领域的方针、政策、法规、标准,主要刊登食物生产、食物消费、食品工业、食物营养等方面的发展动态和科技成果,普及宣传营养保健、膳食指南等方面  相似文献   

9.
当前粮食安全问题的战略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从“食物安全”的高度分析了“粮食安全”问题 ,强调要全面加强食物质量安全体系的建设。并提出了实现我国今年粮食生产目标应采取的6项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0.
<正>《中国食物与营养》创办于1995年,由农业部主管,中国农业科学院、国家食物与营养咨询委员会主办的食物与营养领域相结合的综合性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农业核心期刊。办刊宗旨:立足于农业、食物、营养领域的结合,报道国家在食物与营养相关领域的方针、政策、法规、标准等;刊登食物生产、食物消费、食品工业、食物营养等方面的发展动态和科技成果;普及宣传营养保健、膳食  相似文献   

11.
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仅占世界耕地总量的10%,却必须保障世界22%人口的温饱,粮食供应十分紧张,粮食安全必须得到充分的重视。为缓解粮食供应压力,以蛋白牧草代替粮食。试用黄花草木樨进行栽培,通过测得其蛋白质、氨基酸、脂肪和多糖含量与粮食营养含量进行当量计算,同时将进行栽种试验的初期和末期的土壤采样,对比两次测得的土壤理化特征值。测得结果如下,黄花草木樨粗蛋白质含量达到鲜重的17.5%,且营养配比合理,可以替代粮食作物,替代率可达35%左右;另外,栽培黄花草木樨的退化土壤的盐、碱含量、pH和钠离子交换率明显下降,土壤有机质和土壤全氮含量明显升高。基于此,开发蛋白质牧草可提高中国的粮食安全水平,并且对其栽种的土壤环境并无毒害污染且具有明显的改良效果。。  相似文献   

12.
随着中国农产品消费从能量消费转入营养消费的新阶段,能量过剩和营养素有效供给不足已成为中国现代农业发展的主要矛盾之一。功能农业通过生物营养强化等技术手段生产出含有特定微量营养素和其他有益功效的农产品(食品),实现农产品(食品)优质化、营养化、功能化和安全性。加快发展功能农业,强化农产品营养功能,是提高城乡居民健康水平的重要举措,也是推动现代农业供给侧改革的客观要求。本研究概述了中国功能农业发展的必要性、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解决的主要途径,为中国城乡居民营养强化和功能农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保障粮食安全是中国农业的头等要务。多年来,政府有关部门及农业专家一再宣称,中国成功地实现了粮食自给,守住了"粮食自给率不低于95%"这条底线。然而,就在连续8年丰收之际,粮食及食品价格却持续大幅上涨。这种矛盾现象表明,粮食安全领域一定存在某种深层次问题有待去探索。为了揭示中国粮食安全的真相,通过对多年粮食生产及消费的大量数据进行分析、对比后发现:2010年粮食自给率还不到65%,进口的粮油食品要用5948万hm2耕地才能生产出来。"耕地赤字"超过"三北"地区13省(区、市)耕地总和。研究表明:(1)粮食安全的底线已经失守,粮食危机业已显现,形势严峻,绝不可掉以轻心;(2)根据对粮食形势新的判断,政府部门应重新制定(或修改)粮食安全规划、方针和政策;(3)应对粮食危机,除经常提到的那些措施(如保护耕地、兴修水利、科技兴农等)外,严格控制人口和发展节粮型畜牧业是最根本、最具战略意义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Recent research has promoted the idea that political struggles over food systems can be understood through the concepts of food security (the right to access food) and food sovereignty (the right to exercise control over food systems). These concepts emphasise different political priorities in the social relations of food: for the former, the promotion of decent work and the strengthening of the social safety net to enhance people's abilities to put food on their plates; for the latter, the defence of land, water and resource rights, to underpin capabilities for food own‐provisioning. The question we pose in this paper is how these priorities are articulated by grassroots non‐government organisations working at the frontline of global food poverty? Interviews with 22 representatives of food‐related non‐government organisations in Myanmar were used to elicit narratives about how they understood their challenges. The paper finds that narratives did not cohere exclusively to either the food security or food sovereignty concept, but blended ideas associated with the political priorities of both in complex and contradictory ways. These insights lend important firsthand evidence to the argument that supports a multi‐dimensional framing of the politics of food that is inclusive of the diverse struggles highlighted by food security and food sovereignty concepts.  相似文献   

15.
食品安全及其与施肥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关系到个人、家庭、社会及国家的发展。本文综述了有关食品安全的概念、危害等方面的研究成果,着重概述和分析了引起食品安全的原因及其与施肥的关系,并提出相应的观点和对策。文中指出:目前我国食品数量安全和食品质量安全问题并存;食品安全事件频繁发生最根本的原因是利益的驱动,要减少食品安全问题的出现,就必须严厉打击违规违法行为;科学施肥对食品安全的影响利大于弊,如何提高化肥的利用率是施用化肥重点关心的方面。  相似文献   

16.
通过构建一般均衡金融模型,分析了汇率变化对中国粮食安全的影响。模拟结果显示,现有中国经济增长条件下,人民币升值5%、10%、20%,对中国经济增长产生了较为持久的负面影响。与工业部门一样,人民币升值对农业部门也产生了产出、就业、投资及产出价格下降的严重影响,这种影响关系到农产品生产和供给,与中国的粮食安全息息相关,自2005年以来,人民币实际升值22%,过去的几年中,除粮食生产外,中国农产品生产遭受诸多价格风险,理论上,隐藏在农产品价格风险背后的因素,人民币升值有一定的作用。所以,人民币升值进程中,必须密切关注中国的农产品生产特别是粮食生产的安全。  相似文献   

17.
为使蔬果的食用不受季节限制且符合当下绿色健康的食品理念,蔬菜脆片应运而生,但不同蔬菜脆片的研制过程中所用的指标不尽相同。为了给蔬菜脆片研究与相关食品开发提供更科学、精准的评价指标,以蒲公英脆片研制为例,对蒲公英脆片生产工艺中膨化时间、膨化功率、马铃薯淀粉用量与物料厚度等因素对脆片品质影响进行研究。首先,利用变异系数法分析脆片的膨化率、硬度、脆度、模糊数学法感官评分等指标在脆片品质评价所占的权重。结果表明,对蒲公英山野菜脆片品质影响从大到小的指标依次为脆度>模糊数学感官评分>硬度>膨化率;再经过标准化并结合权重进行计算,得到对蒲公英脆片品质影响从大到小的因素依次为膨化时间>膨化功率>脆片厚度>马铃薯淀粉用量。  相似文献   

18.
随着人们对食品营养与安全问题重视程度的提高,高校对食品微生物实验教学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而综合设计性实验为这种高要求提供了实现平台。探讨了综合设计性实验在食品微生物实验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分析了综合设计性实验实施过程中体现的优势和出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为综合设计性实验的广泛开展提供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19.
Fishing constitutes a key source of income and food for rural communities worldwide. This is the case in predominantly rural Myanmar (World Fish, 2019), particularly in the Ayeyarwady (Irrawaddy) River Delta. Fishing has long been a central livelihood strategy and valuable source of food security in the Delta, and now also generates a substantial contribution to the gross domestic product. However, the livelihood practices of the fishers, particularly small‐scale fishers, are largely ‘invisible’ in the literature and policy. In this article, we advance understanding of the significant but understudied livelihoods of small‐scale fishers through interviews with fishers and a range of other actors in 2018. Taking a careful examination of the challenges, practices and responses of fishers in the Delta, our research underlines that fishers are important actors in the ‘making’ of the Delta as a geographical scale and concept, yet they are being pushed out of the very landscape they have helped co‐create and have lived in for generations. At this crucial point in Myanmar's development and change, we contend that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livelihoods of fishing households, as some of the nation's most vulnerable, is important for inclusive policy development, economic reforms and research strategy going forwar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