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有限结荚习性的小粒豆材料V97-9003为试材,在固定盆钵容积的情况下,改变盆钵规格(直径和深度),或者在固定盆钵规格的情况下,改变种植株数,考察盆栽大豆农艺性状的变化。结果表明,①在固定盆钵容积的情况下,管径变大(即管高缩短),大豆有效分枝数显著增加;不同管高对有效分枝数的影响不显著,大豆有效分枝数主要受盆径大小(即单株种植面积)的影响。②大豆株高在容积相同的不同盆钵间差异未达到统计显著水平,而在同一管径的盆钵中,盆钵深度增加则株高显著降低,大豆株高主要受盆钵深度影响。③在固定盆钵规格的情况下,株高、无效结荚数和百粒质量对种植密度反应不敏感。其他测定农艺性状对大豆栽植密度反应敏感。以盆栽植株数为自变量(x),拟合的回归方程为结荚高度y=0.852 1 x+7.373 3(r2=0.732 6),主茎节数y=-0.336 4 x+14.88(r2=0.931 5),有效分枝数y=10.889x-0.636 4(r2=0.848 4),单株有效荚数y=270.45x-0.759(r2=0.828 8),单株粒质量y=70.464x-0.798 6(r2=0.863 6),单株根质量y=7.154 9x-0.642 5(r2=0.763 3)。在盆栽株数低于8株或7株时,每盆总粒数、总粒质量和总根质量与盆栽株数的关系可以用直线方程进行拟合,即每盆总粒数y=90.921 x+453(r2=0.798 3),每盆总粒质量y=9.621 4 x+57.804(r2=0.716 5),每盆总根质量y=1.329 6 x+6(r2=0.904 9)。  相似文献   

2.
施肥对多花黑麦草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基肥(过磷酸钙3g/盆、复合肥(W(N)=0.15,W(P205)=0.15,W(K2O)=0.1 5)3g/盆)和追施尿素(0、1、2、3g/盆)对多花黑麦草(Lolium multiflorum Lam.)幼苗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肥作基肥较好,可促进幼苗生长,分蘖早,植株较高,叶片较长且宽,叶片叶绿素含量高,可溶性糖含量低;过磷酸钙作基肥追施尿素增产;过量追施尿素,导致减产.  相似文献   

3.
《吉林农业科学》2015,(2):53-56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磷肥用量对吉林省东、中、西部不同类型土壤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磷肥可显著提高玉米产量,且随着施磷量的增加呈先增后降的趋势,依据玉米产量(y)和施磷量(x)拟合得出一元二次关系式:其中东部地区为y=-0.2830x2+47.632x+9097.4,R2=0.9509;中部地区为y=-0.1997x2+26.881x+9172.3,R2=0.9573;西部地区为y=-0.2202x2+38.357x+7341.5,R2=0.9549。结合当年玉米价格和肥料投入,得出吉林省东、中、西部最高产量磷肥用量和最佳经济产量磷肥用量分别为84.2 kg/hm2、67.3 kg/hm2、87.1kg/hm2和80.1 kg/hm2、61.6 kg/hm2、81.9 kg/hm2。土壤有效磷含量与最佳经济产量磷肥用量和最高产量磷肥用量存在极显著的负相关。  相似文献   

4.
为探明蕹菜高产、优质的合理氮肥施用量,采用盆栽试验与^15N标记示踪技术,分析了氮肥施用量与蕹菜产量、品质及氮肥利用率的关系.结果表明,将每1kg的氮肥施用量x(g)与每盆的产量y(g)拟合成回归方程为y=14.81+1208.60x-2959.52x^2(F=46.85),表明产量随氮肥施用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下降的变化趋势;每1kg土的合理氮肥施用量为0.140-0.170g;氮肥利用率y(%)和每1k土氮肥用量x(g)之间的一元一次方程为:y=48.93x+45.88(r=0.984).适宜的氮肥用量能提高可食部分维生素C,可溶性糖和蛋白质含量,降低蕹菜可食部分硝酸盐含量.  相似文献   

5.
复合基质在大棚番茄无土栽培上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初步探讨发酵后的部分农业有机废弃物替代草炭在大棚番茄无土栽培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番茄品种"金棚朝冠"为试材,采用金宝贝基质营养土发酵助剂发酵玉米秸秆、玉米芯、稻壳,与自然腐熟的牛粪和河沙按体积比组配成4种复合基质(基质A:60%玉米秸秆+20%河沙+20%牛粪;基质B:50%玉米秸秆+10%玉米芯+20%河沙+20%牛粪;基质C:50%玉米秸秆+10%稻壳+20%河沙+20%牛粪;基质D:40%玉米秸秆+10%玉米芯+10%稻壳+20%河沙+20%牛粪,以上均为体积分数),并配施烘干鸡粪和三元复合肥,以50%草炭+25%珍珠岩+25%蛭石(CK1)、常规土壤栽培(CK2)为对照,研究不同基质对春夏季大棚番茄生长特性、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栽培前,已添加等量基肥的4种复合基质,其容重、总孔隙度、pH值和EC值都在番茄无土栽培适宜的理想基质范围之内;在番茄定植后的整个生育期内,4种复合基质中只有基质B番茄的株高和茎粗接近于CK1和CK2;拉秧时基质B中番茄的根冠比最大;基质B的栽培效果在4种复合基质中最优,番茄产量仅比CK1和CK2分别减少1.1%和1.9%,番茄果实糖酸比和维生素C含量与CK2相比分别提高72.3%和13.0%,番茄果实硝酸盐含量与CK2相比极显著降低26.1%。【结论】复合基质B可以代替草炭用于大棚番茄的无土栽培,从而达到资源化利用农业废弃物,解决设施蔬菜生产过程中土壤盐渍化和连作障碍问题及提高果实品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以大棚盆栽番茄为试验对象,在施入高氮基肥条件下,增施钾肥,研究钾肥用量对番茄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氮基肥条件下配施钾肥对番茄有增产潜力,N∶K2O在1∶2范围内,番茄产量随着施钾量的增加而提高,N∶K2O大于1∶2,番茄产量呈下降趋势;增施钾肥,可提高番茄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改善番茄食用品质,同时维生素C含量也有所增加,但维生素C的增加量与钾肥增施量之间无明显的线性关系。实际生产中,因地制宜选择氮水平,配施适宜比例的钾肥,是获取番茄高产优质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了研究有机发酵液灌溉下的不同基质栽培对番茄生育和品质影响,筛选出较好番茄生长的基质类型。[方法]以岩棉基质、复合基质(草炭:珍珠岩的体积比1∶1)及椰糠基质为处理,通过测定番茄的株高、茎粗、叶片数,叶片叶绿素含量(SPAD)和气孔导度,及果实品质和产量等,分析了有机发酵液灌溉下3种不同栽培基质对番茄生长、品质和产量的影响。[结果]有机发酵液灌溉下,不同基质栽培番茄的生长、品质和产量存在差异。其中,椰糠栽培下番茄的株高、茎粗、叶片数均高于岩棉栽培和复合基质栽培;复合基质栽培的番茄新生叶片扩展速率较快,并且形成功能叶片(完全展开叶片)面积最大;3种基质栽培的番茄叶片叶绿素含量(SPAD)、叶片气孔导度及果实品质差异不明显。以椰糠为栽培基质番茄的产量显著高于岩棉栽培和复合基质栽培,其产量达80 262.00kg·hm~(-2),比岩棉栽培和复合型基质栽培提高了9.26%和12.35%。[结论]灌溉有机发酵液进行番茄无土栽培的,椰糠作为栽培基质相比岩棉和复合型基质更有利于番茄生长和产量形成。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适宜西北地区日光温室番茄高效优质栽培的营养供给模式,设置了4个处理,T1:N+P2O5+K2O=24.56 kg,T2:N+P2O5+K2O=35.97 kg,T3:N+P2O5+K2O=35 kg,T4:N+P2O5+K2O+Ca O=34 kg,研究番茄品质、产量、土壤养分和酶活性对不同营养液供给模式的响应。结果表明:在2个茬口的栽培中,T3处理能增加秋冬茬叶片光合色素含量,降低土壤碱性(p H值),增加盐分含量(EC值),提升有机质含量,增强磷酸酶、蔗糖酶及脲酶活性,改善番茄品质,显著降低硝酸盐含量,增加产量,促进植株全N含量的吸收;T2处理促进冬春茬叶片光合色素积累,增加土壤有效磷、全氮及有机质含量,促进果实可溶性蛋白和番红色素形成,硝酸盐含量降低19.46%~25.98%;T4处理利于土壤有效钾的累积,并增强冬春茬土壤蔗糖酶和脲酶活性。综合考虑认为,在一年不同茬口栽培中,T3处理利于秋冬茬番茄生长发育,而T2处理更利于冬春茬番茄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9.
以麻风树栽培品种FD-8号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方式,研究复合肥3种施用方式(100%作基肥、50%作基肥+50%作追肥、25%作基肥+50%作第1次追肥+25%作第2次追肥)对秋播麻风树幼苗生长及肥料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复合肥能加快麻风树幼苗出土,促进幼苗生长,提高苗木氮、磷、钾含量和积累量;随施肥次数的增加,麻风树苗木根系生长量明显增加,苗木地径、茎高、干物质积累量、苗木质量指数及植株氮、磷、钾积累量、肥料氮、磷、钾养分利用率均先增加后降低。其中复合肥(N∶P2O5∶K2O=28∶6∶6)以50%作基肥+50%作追肥的综合效应较好,复合肥全部作基肥施用则有利于简化施肥作业。  相似文献   

10.
小白菜肥料运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上海市宝山区月浦镇的露地菜田设置以直播小白菜为代表的叶菜田间施肥试验,对施氮量、施磷量、施钾量、基肥施用量、氮追肥运筹、叶菜相对产量等一系列试验数据进行相关统计分析,求取相应的数学模型,初步建立露地直播小白菜的推荐施肥量指标。结果表明:(1)建立露地直播小白菜推荐氮肥效应函数为y=-0.270 3x2+104.19x+1 588.4,相关系数R2=0.909 1。磷肥效应函数为y=-3.386 7x2+420.89x-744.05,相关系数R2=0.873 0。钾肥效应函数为y=-1.729 5x2+205.51x+5 859.6,相关系数R2=0.874 3。(2)推荐每公顷小白菜基肥施用NPK复混肥应不少于300kg/hm2,当小白菜长出3~4片真叶后,应及时追施氮肥,7~10d之后再追施1次,共折合尿素320kg/hm2。2次氮追肥配比为2∶1时较有利于生物产量的形成。整个生产过程总施纯N 195kg/hm2,P2O560~75kg/hm2,K2O 60kg/hm2。  相似文献   

11.
以碎工业岩棉、珍珠岩:草炭(体积比)=3:2、炉渣:草炭=3:2、花生壳:蛭石:珍珠岩=5:3:2、玉米芯:蛭石:珍珠岩=5:3:2等5种复合基质进行番茄无土栽培的研究。结果表明:在栽培过程中,基质容重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大;不同复合基质所栽培番茄的营养生长、生理活性、产量分布、总产均有显著差异,在结果初期,复合基质(花生壳:蛭石:珍珠岩=5:3:2)栽培的番茄的鲜质量(705.24g/株)、干质量(73.871g/株)和叶面积(7654.5cm2/株)均为最大,与对照有显著性差异。5个处理番茄前期的产量都低于对照,其中以炉渣:草炭=3:2的前期产量较高,达到23859.0kg/hm2,总产以花生壳为主的复合基质最高,折合78210.0kg/hm2,比对照高出23.9%,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糖酸比以炉渣:草炭=3:2处理的最高,达7.58,而以花生壳为主的复合基质Vc含量最高,达0.1015mg/g。  相似文献   

12.
刘伟明  王日照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4):1396-1397,1513
[目的]探究种植密度和施肥技术对一年生盾叶薯蓣产量和效益的影响。[方法]选择盾叶薯蓣种植密度、氮肥用量和钾肥用量3个因素,采用二次饱和D-最优设计,布置田间参数试验,针对鲜盾叶薯蓣产量和净产值2个目标函数,分别研究、建立相应的回归数学模型,并据此进行综合分析,提出该试验条件下3个供试农艺因子的取值方案。[结果]种植密度(x1)、尿素用量(x2)、硫酸钾用量(x3)与鲜盾叶薯蓣产量(y1)的回归方程为:y1=5 692.95-176.85x1+1.05x2+158.70x3+121.95x12-332.40x22-449.40x32-238.50x1x2+24.45x1x3-390.75x2x3;种植密度(x1)、尿素用量(x2)、硫酸钾用量(x3)与鲜盾叶薯蓣净产值(y2)的回归方程为:y2=2 524.35+1 422.15x1-635.85x2-421.95x3+183.00x12-498.60x22-673.95x32-357.75x1x2+36.60x1x3-586.05x2x3。[结论]提高盾叶薯蓣种植密度,以及中等或中等偏上水平的氮肥和钾肥用量,有利于增产;而降低盾叶薯蓣种植密度、氮肥用量和钾肥用量却有利于净产值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硅、磷不同配比对广西赤红壤区甘蔗出苗率、生长速率及产量的影响,寻求适合甘蔗生长的最佳硅、磷配比。【方法】采取二次回归D-最优设计在广西农业科学院网室进行盆栽试验,运用SAS统计分析软件对试验结果进行回归分析,建立多项式回归模型,并通过计算机程序对模型进行仿真寻优。【结果】施磷有较好的甘蔗产量收益,而合适的磷、硅配施,有利于甘蔗出苗及生长,并可获得较高的甘蔗产量。甘蔗产量水平与磷素(x1)、硅素(x2)间的回归模型为:y=4.080+0.254x1-0.068x2+0.077x1x2-0.315x12-0.207x22。磷和硅最佳施用量分别为7.5 g/盆(P2O5) 和7.2 g/盆(SiO2),磷与硅最佳配施比例为7.5∶7.2,甘蔗产量为4.12 kg/盆,经济效益为1.82元/盆。【结论】建立的甘蔗产量与硅、磷肥用量的回归模型可用作同类甘蔗地土壤的施肥决策和预报,磷(P2O5)和硅(SiO2)的最佳比例为7.5∶7.2。  相似文献   

14.
氮肥用量对不同小麦品种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采用2因素裂区试验设计,进行了主区为小麦品种、副区为氮用量水平,设置不施肥对照、5个氮素用量水平的6处理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在不同氮水平条件下,小麦籽粒的产量、蛋白质和淀粉含量以及加工品质指标均存在显著性差异.3个小麦品种的土壤基础肥力产量、最高产量及其施氮量的差异显著,但氮肥能提高的最高绝对产量都相当.同时,依据施氮水平与产量试验数据,用二次多项式模拟得到小麦氮肥产量效应方程和复相关系数.鄂麦18:y=-0.059x~2+30.209x+3165.7,R~2=0.965 8~(**);鄂麦23∶y=-0.069 x~2+32.856x+2 321.7,R~2=0.9963~(**)和郑麦9023∶y=-0.070x~2+31.912x+3 947.4,R~2=0.965 8~(**).  相似文献   

15.
袋鼠花(Anigozanthos flavidus)是重要的盆栽花卉,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为了实现盆栽袋鼠花生产中对可再生基质椰糠的利用,以盆栽袋鼠花为研究对象,采用不同椰糠配比基质添加不同基肥对盆栽袋鼠花进行栽培,探究不同椰糠配比基质对盆栽袋鼠花成活率、营养生长以及生殖生长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椰糠配比过高会导致盆栽袋鼠花成活率降低;未添加基肥的不同椰糠配比基质均不同程度的出现叶片缺绿和黄斑等氮素缺乏症状;与对照草炭∶珍珠岩=4∶1 (V/V)的基质相比,椰糠∶珍珠岩=3∶1 (V/V)添加2 kg/m3缓释肥获得相近的盆栽袋鼠花成活率、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状况。因此,椰糠∶珍珠岩=3∶1 (V/V)添加2 kg/m~3缓释肥可以应用于盆栽袋鼠花生产中,替代不可再生的草炭基质。  相似文献   

16.
马铃薯叶片SPAD值与叶绿素含量及产量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21  
以马铃薯杂交种组合实生薯1代群体为材料,测定现蕾期叶片的SPAD值、叶绿素含量,进而分析了叶片SPAD值和叶绿素含量及单株产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SPAD值与叶绿素a、叶绿素b、总叶绿素含量和单株产量相关性达到了极显著水平,回归方程依次为:y=0.0472x-0.8102(r=0.8304**);y=0.013x-0.1848(r=0.7424**);y=0.0601x-0.9948(r=0.8221**);y=23.22x-736.76(r=0.496**)。表明叶片SPAD值可以很好的反映植株叶绿素含量和单株产量水平,而且测定SPAD值方法简便快捷,还不破坏叶片生长,可作为早期进行马铃薯产量选择的指标。  相似文献   

17.
健宝是近年来引入中国适于农田种植的新型牧草。在内蒙古西辽河平原种植株高可达35 0cm~ 36 0cm ,株高增长速率最大达 5 5 0cm/d ,单株干物质积累速率最大值为 5 3g/d ,最大LAI达 14 72 ,LAI >5的持续日数长达 90d之多。粗蛋白质含量与株高负相关达极显著水平(r=- 0 9894 ) ,粗蛋白质含量 (% )与株高 (cm )线性回归方程为 :y =2 1 985 3- 0 0 5 43x ;粗纤维含量与株高正相关达极显著水平 (r =0 976 5 ) ,粗纤维含量 (% )与株高 (cm )线性回归方程为 :y =16 1915 0 0 4 0 4x。生长季内干草产量持续增加 ,鲜草产量及粗蛋白质产量后期略有下降  相似文献   

18.
《吉林农业科学》2014,(3):67-70
为了探讨西葫芦叶片SPAD值与叶绿素含量之间的相关性,采用SPAD叶绿素仪和酒精-丙酮浸提法对西葫芦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及SPAD值进行测定。结果表明,4种西葫芦叶片的叶绿素a、叶绿素b和总叶绿素含量与SPAD值的相关性均为极显著。就SPAD值与叶绿素a的相关性而言,板栗西葫芦的最佳数学模型为y=0.8252e0.0109x(r=0.8057**),盛玉306的最佳数学模型为y=0.2719e0.0344x(r=0.8854**);丰抗早的最佳数学模型为y=0.6186e0.0173x(0.7831**);香蕉西葫芦的最佳数学模型为y=0.9181 ln(x)-2.1481(r=0.7901**)。就SPAD值与叶绿素b的相关性而言,板栗西葫芦的最佳数学模型为y=0.6069e0.0081x(r=0.7845**);盛玉306的最佳数学模型为y=0.6069e0.0081x(r=0.6473**);丰抗早的最佳数学模型为y=0.4712e0.0129x(r=0.7868**);香蕉西葫芦的最佳数学模型为y=0.7384 ln(x)-1.886 9(r=0.8357**)。就SPAD值与叶绿素总含量的相关性而言,板栗西葫芦的最佳数学模型为y=1.4989e0.009x(r=0.8095**);盛玉306的最佳数学模型为y=0.5225e0.0309x(r=0.8200**);丰抗早的最佳数学模型为y=1.0843e0.0156x(r=0.7989**);香蕉西葫芦最佳数学模型为对数函数y=1.6565 ln(x)-4.0349(r=0.8154**)。  相似文献   

19.
在灌溉条件下开展了水地燕麦品种银燕6号的播种量与产量及其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性分析,建立了播种量(x)与产量(y)的一元二次回归方程(y=-0.013 6 x2+13.427x+2 163.5),通过对方程求解,当播种量x=493.63万粒/hm~2 (即127.5 kg/hm~2)时,理论产量达到最大值y=5 477.55 kg/hm~2。相关性分析表明,银燕6号的播种量与基本苗(r=0.968 6)、成穗数(r=0.973 4)、株高(r=0.978 4)呈正相关,播种量与穗粒数(r=-0.973 7)、千粒重(r=-0.755 5)、生育期(r=-0.935 4)呈负相关;从产量构成三要素来看,成穗数(r=0.689 5)与产量呈正相关,穗粒数(r=-0.646 8)、千粒重(r=-0.277 2)与产量呈负相关,说明要实现水地燕麦高产,应主攻成穗数、保持千粒重、控制穗粒数。  相似文献   

20.
<正> 复合肥料种类繁多,养分含量各不相同。如果选肥正确,施用方法和施用期合理,因施用量不当,也会影响施用效果,怎样计算复合肥合适的用量,下面就复合肥做基肥的正确施用量,举例说明。 例:根据某田肥料配方要求,基肥亩施氮(N)6公斤,五氧化磷(P_2O_5)3.6公斤,氧化钾(K_2O)2.4公斤。选用某三元复合肥它们的含量分别为18%、18%、12%。按配方要求每0.067公顷用这样的复合肥多少公斤? 计算分别用需施人某种养分的数量除以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