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氯虫苯甲酰胺对甘蔗白蚁的田间防治效果。【方法】于2018年和2019年采用拌肥料撒施法进行两种不同含量氯虫苯甲酰胺对甘蔗白蚁的田间防治试验。在收获前(11月)调查甘蔗白蚁为害株,收获时调查白蚁为害株、甘蔗有效茎数和测定产量,计算甘蔗白蚁防治效果与经济效益。【结果】在板麦村试验点5%氯虫苯甲酰胺7.5 kg/hm~2和4%氯虫苯甲酰胺7.5 kg/hm~2对甘蔗白蚁为害株率差异不显著,但显著低于对照药剂15%吡虫啉7.5 kg/ hm~2的白蚁为害株率;而在渠凹村3种药剂处理白蚁为害株率差异不显著。总体而言,以5%氯虫苯甲酰胺7.5 kg/hm~2防治甘蔗白蚁效果较好,可将白蚁为害株率控制在3%以内,防治效果达80%以上;甘蔗产量比空白对照增加19.2~31.5 t/hm~2,纯收入增加8 784~15 180元/hm~2,增产增收明显。【结论】5%氯虫苯甲酰胺(桂中2号)7.5 kg/hm~2对甘蔗白蚁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效益显著,可在甘蔗白蚁为害较严重的蔗区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甘蔗长蝽平时群集隐匿于甘蔗叶鞘缝内和心叶里,主要为害叶鞘,其次为害心叶,吸食汁液而导致叶片黄化,蔗苗生长缓慢,重则叶片枯死。该虫在我县一年发生三代,世代重叠。四月上旬至六月份的第一、二代若虫为害最猖獗。由于该虫隐蔽为害,易使人忽略防治。待为害加重而出现为害状才施药,施药后不久蔗叶(因原来已受重害)则很快就出现黄化。因此,农民误认为甘蔗长蝽难防治。实践证明:从四月下旬开始用水胺硫磷、安绿宝、氧化乐果、敌敌畏、敌杀死、攻夫等农药中的一种,稀释喷心叶,防治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3.
甘蔗是沙岗镇的主要经济作物之一,但是螟虫为害已经影响了甘蔗的产量,导致经济效益受损。20%氯虫苯甲酰胺以其低毒高效的优点逐渐受到蔗农的青睐。本文介绍了20%氯虫苯甲酰胺的药理作用,通过实验对比得出20%氯虫苯甲酰胺较5%甲拌磷有更大的优势,对甘蔗螟虫的防治有更好的效果,并且对甘蔗还有促长增产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正> 二化螟别名蛀秆虫、蛀心虫。在我国各稻区都有分布。除为害水稻外,还为害茭白、玉米、甘蔗、芦苇和取食其他禾本科杂草。越冬后,部分幼虫还为害麦子、油菜、蚕豆和紫云英等。水稻被幼虫为害,在其分蘖期,造成枯鞘和枯心苗;在孕穗抽穗期造成枯孕穗和白穗;在灌浆乳熟期造成半枯穗和虫伤株。  相似文献   

5.
彭进 《河南农业》2019,(16):36-36
一、形态特征稻纵卷叶螟又名稻纵卷叶虫,别名刮青虫、小扯苞虫、苞叶虫,属鳞翅目螟蛾科。该虫主要为害水稻,也为害小麦、甘蔗、禾本科等杂草,以幼虫吐丝,卷住水稻叶片成虫苞,幼虫隐居其中,并取食水稻叶片的叶肉,最后叶片只剩下表皮,剩下表皮呈透明白条斑状。每个虫苞只食一叶片,成纵卷,管状。  相似文献   

6.
广西崇左蔗田草地贪夜蛾发生为害调查及其药剂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蔗是草地贪夜蛾的主要为害作物之一。2020年6月,作者调查了我国重要糖料蔗生产基地崇左市蔗田草地贪夜蛾的为害情况,并进行了药剂防治试验。调查发现,草地贪夜蛾主要在甘蔗苗期至拔节初期为害,并可为害蔗田禾本科杂草筒轴茅和象草。药剂防治试验结果表明:12%甲维·虫螨腈悬浮剂900 mL/hm~2、2%虱螨脲微乳剂900 mL/hm~2+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微乳剂900 mL/hm~2对草地贪夜蛾有较好的防治效果。调查结果可为广西甘蔗草地贪夜蛾田间危害监测预警及化学防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玉米铁甲虫(?)鞘翅目叶(虫甲)科,近年来在玉米产区迅速蔓延,已成为玉米主要害虫之一。分怖范围在百色专区主要有德保、靖西、隆林、田林、田东和平果等县。寄生植物现已查明的有玉米、甘蔗、水稻、小麦、高粱、粟、罗氏草、白茅、竹叶草、菅、芒、石芒草和孝顺草等十多种禾本科植物,而以为害玉米、甘蔗、小麦、粟等为主。这种虫发生严重时对玉米为害是有毁灭性的。如德保县龙光区1962年早中玉米受害面积达142,000多亩,占种植面积73.1%,平均亩产比1961年减少37.3%,共掼失玉米60多万斤。  相似文献   

8.
甘蔗条螟的预测预报及其综合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甘蔗条螟分布广泛、发生普遍、为害严重,是甘蔗生长中后期最主要的一种钻蛀性害虫。根据甘蔗条螟的发生规律与为害特点,对甘蔗条螟的预测预报技术进行了系统总结,提出了利用性引诱剂进行综合防治技术,旨在为更有效的防控甘蔗条螟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9.
[目的]减少甘蔗害虫杀虫剂使用量和使用次数。[方法]选用10%噻虫胺·杀虫单颗粒剂、40%溴酰·噻虫嗪悬浮种衣剂、8%氟虫腈悬浮种衣剂和75%乙酰甲胺磷可溶性粉剂等4种杀虫剂,在甘蔗种植时一次性施用防治甘蔗螟虫、绵蚜和粉蚧。通过调查、计算各处理的为害株率、防效和农艺性状表现,比较4种杀虫剂的田间药效和增产增糖效果。[结果]一次性施30 kg·hm~(-2) 10%噻虫胺·杀虫单颗粒剂、750 mL·hm~(-2) 40%溴酰·噻虫嗪悬浮种衣剂对甘蔗螟虫、绵蚜和粉蚧有较好的防治效果,甘蔗产量分别为73 845、70 732 kg·hm~(-2),比不施药(CK)分别增产14.17%、9.35%;产糖量分别为13 885、13 388 kg·hm~(-2),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比CK分别增糖28.13%、23.54%。750 mL·hm~(-2) 8%氟虫腈悬浮种衣剂、2 700 g·hm~(-2) 75%乙酰甲胺磷可溶性粉剂对甘蔗螟虫、绵蚜和粉蚧的综合防治效果不理想,且对甘蔗的增产增糖效果也不明显。[结论]生产上在种植甘蔗时一次性施用30 kg·hm~(-2) 10%噻虫胺·杀虫单颗粒剂、750 mL·hm~(-2) 40%溴酰·噻虫嗪悬浮种衣剂对甘蔗螟虫、绵蚜和粉蚧具有良好的综合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0.
草地贪夜蛾自入侵我国以来,松阳县多种禾本科作物受害,但为害规律有所不同。在玉米、高粱、甘蔗上的为害症状高度相似,最易为害玉米,为害期持续时间长,一季玉米至少发生2代;高粱和甘蔗为害期短,生长后期基本无为害。  相似文献   

11.
<正>一、草地贪夜蛾从哪里来草地贪夜蛾原产于美洲地区,是重要的农业害虫。该虫从东南亚迁飞入侵我国,2019年1月首次在我国云南出现,之后迅速蔓延到17个省份。该虫对我国粮食生产构成严重威胁,目前侵入我国的玉米型草地贪夜蛾主要为害玉米,也为害高粱、甘蔗、薏苡等作物。二、草地贪夜蛾为什么危害重草地贪夜蛾具有能生、能吃、能飞  相似文献   

12.
危险性害虫褐纹甘蔗象的识别及风险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棕榈科植物和甘蔗(Sacchrum sinensis)的重要害虫--褐纹甘蔗象(Rhabdosceluslineaticollis(Heller))的形态及为害特征进行了简要介绍,并运用有害生物危险性分析(Pest Risk Analysis,PRA)的方法,从国内分布状况、潜在危害性、寄主植物经济重要性、传播扩散的可能性以及危险性的管理难度等方面综合评价了该虫的危险性.结果表明,褐纹甘蔗象对我国是具高度危险性的有害生物.  相似文献   

13.
稻赤斑黑沫蝉俗称雷火虫、泡沫虫,属同翅目沫蝉科,主要为害水稻,还为害高粱、玉米、甘蔗等作物.成虫以针状口器插入水稻叶片组织吸取汁液,尤以上部叶片特别是剑叶受害最重,被害植株不能正常抽穗扬花,空壳率增加,千粒重下降.一般减产15%~37%,严重的达50%以上.为此,笔者于1994~1998年对该虫进行了研究,初步掌握了此虫在本地的发生规律,探索出一套综合防治措施,在防治工作中发挥了较好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
甘蔗螟虫是现阶段甘蔗种植过程中最主要的害虫,为了探究吡虫啉、噻虫嗪和噻虫胺等3种新烟碱类杀虫剂颗粒剂对甘蔗螟虫的防治效果,采用玻片浸渍法和沟施法测定3种药剂对甘蔗螟虫的室内毒力和田间防效。室内毒力测定结果显示:3种颗粒剂对螟虫都有很好的活性,吡虫啉、噻虫嗪和噻虫胺对条螟的LC50值分别为0.3239、0.2003、0.1056 μg/m L,对照药剂克百威的LC50值为0.1477 μg/m L,噻虫胺对甘蔗条螟的生物活性高于克百威。2年2地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药后45 d,3种新烟碱类杀虫剂对甘蔗螟虫的防治效果均好于呋喃丹,噻虫胺的防治效果好于吡虫啉和噻虫嗪,噻虫嗪略好于吡虫啉,防治效果与施用剂量正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广西灵山县蔗区甘蔗木蠹蛾发生及为害情况,为防治甘蔗木蠹蛾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田间调查方法,结合文献资料及实践经验,分析灵山县甘蔗木蠹蛾发生为害特点及发生原因。【结果】灵山县甘蔗平均虫害株率达25.63%,其中木蠹蛾平均为害株率占总虫害株率的58.94%。【结论】灵山县蔗区甘蔗木蠹蛾为害比较严重,已给当地甘蔗生产造成严重威胁。应采取蔗种调运检疫、农业防治、灯光诱杀、人工捕蛾和药剂防治等综合措施加以防治。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广西灵山县蔗区甘蔗木蠹蛾发生及为害情况,为防治甘蔗木蠹蛾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田间调查方法,结合文献资料及实践经验,分析灵山县甘蔗木蠹蛾发生为害特点及发生原因。【结果】灵山县甘蔗平均虫害株率达25.63%,其中木蠹蛾平均为害株率占总虫害株率的58.94%。【结论】灵山县蔗区甘蔗木蠹蛾为害比较严重,已给当地甘蔗生产造成严重威胁。应采取蔗种调运检疫、农业防治、灯光诱杀、人工捕蛾和药剂防治等综合措施加以防治。  相似文献   

17.
甘蔗地下害虫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实用技术》2009,(4):39-41
甘蔗地下害虫是严重危害云南甘蔗生产的一类重要害虫,主要有蔗龟、蔗头象虫、蛀茎象虫、甘蔗白蚁、甘蔗刺根蚜等,其中又以蔗龟、蔗头象虫、蛀茎象虫发生最为普遍,危害最为严重,现将甘蔗虫害的防治方法介绍如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广西烟粉虱发生情况及综合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调查烟粉虱对广西各地蔬菜、果树、甘蔗、茶叶、烟叶、花卉等农作物的发生、危害情况,初步了解到5月、9月是该虫发生为害高峰期,提出了合理轮作、加装防虫网、烟熏、黄板诱杀、保护和释放天敌、合理用药等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9.
甘蔗绵蚜虫属同翅目,蚜虫科,俗称蔗。学名CeratovacunalanigeraZehatner。甘蔗绵蚜虫除为害甘蔗外,还为害野生大芒草、芦苇等植物。在雷州半岛蔗区终年发生,普遍分布。绵蚜虫主要以成、若虫群集叶片中脉两侧,吸食蔗叶内汁液为害,并分泌蜜露,招致煤烟病,影响光合作用,致使甘蔗生长萎缩,影响甘蔗生长,产量降低,糖分减少,糖质变劣,甚至不能制成片糖。如作种苗或留作宿根,发芽率低。绵蚜虫多严重发生于下半年,是甘蔗中后期的重要害虫之一。一般受害后损失5%-10%,严重的达30%-40%。1形态特征绵蚜虫成虫分有翅和无翅二种。…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广西崇左蔗区甘蔗白蚁的发生为害程度,为甘蔗白蚁防治提供参考.[方法]在崇左市江洲区新和镇、驮卢镇及扶绥县蔗区选择有代表性的蔗地进行甘蔗白蚁为害株率调查;在广西驮卢东亚糖业有限公司糖厂随机调查61车原料蔗,调查原料蔗白蚁为害株率.[结果]崇左市蔗区甘蔗白蚁平均为害株率达26.32%,部分高达41.71%;原料蔗白蚁为害株率在20%以上的占13.11%,在10%以上的占27.86%.[结论]崇左蔗区甘蔗白蚁为害较重、发生较普遍,应加强对甘蔗白蚁的防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