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9 毫秒
1.
高生物量反映了林木保存量和生长量的综合信息,是评价飞播造林成效和效益的重要指标。采用林地油松保存量与平均苗高乘积为高生物量指标,利用ANOVA-LSD均值检验法和模型分析法,研究了施用RPA的14年生飞播油松林和对照油松林高生物量差异及其时序动态。结果表明:采用RPA拌种进行飞播造林,不仅能提高飞播油松林分的高生物量,而且能消弱油松高生物量生长的抑制周期。其高生物量可用Exponential-模型和Logistic-模型预测和分析。  相似文献   

2.
彭诚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6):14308-14309
[目的]研究胡颓子1年生播种苗苗高、地径的年生长规律。[方法]通过定期观测胡颓子苗高、地径生长,用数学模型Logistic方程拟合苗高、地径的生长过程。[结果]胡颓子苗木的生长时期可划分为4个阶段:出苗期(4月23日以前);生长初期(4月24日~5月23日);生长盛期(5月23日~9月23日);生长后期(9月23日以后)。苗高、地径生长规律符合"S"型生长曲线,实测值与模型计算值基本吻合,可用Logistic方程预测生长期内苗高、地径生长量。[结论]研究结果可为胡颓子的栽培、引种驯化及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多效抗旱驱鼠剂(RPA)拌种是提高飞播造林成效的重要措施。为了正确评价RPA拌种飞播造林成效,为制定科学的飞播造林技术方案和飞播林营林方案提供依据,采用ANOVA-LSD均值检验法和模型分析法,利用陕西4个地区14 a油松高生长资料,分析了RPA和对照飞播油松高生长的差异和年动态。结果表明,各地飞播油松的高生长表现为汉中>安康>淳化>商州。RPA处理区14 a生油松高比对照分别提高了(33.0±1.6)%、(26.9±2.3)%、(29.5±3.6)%和(31.7±6.3)%;RPA处理与对照间树高差异十分明显(p<0.01),且差距逐年增大;年际间高生长量均值变异较大,增益作用有波动。理论上可将飞播油松林生活周期分为幼苗生长期、个体林木生长期和群体林木生长期。其中,幼苗生长期决定飞播造林的成败,个体林木生长期决定林木能否成林。汉中、安康和淳化RPA和对照油松林的理论更新周期分别为42 a和44 a,商州的为43 a和45 a。  相似文献   

4.
飞播造林成效播期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研究,总结出飞播造林与自然条件的相关关系,自然界的降水因子是决定飞播造林成效的关键.在一年的四季气候变化中:植物生长季节在3~11月,根据其气候变化规律,绘出雨热曲线图,从中找出飞播造林的最佳播种时间是春秋两个季节.近几年商洛市的飞播造林根据播区的自然气候环境条件、立地条件、雨热曲线图综合分析,来确定飞播播种造林是适应在春播还是秋播,采用这种方法飞播造林,大大提高了飞机播种出苗率、保存率、飞播造林的质量和成效.  相似文献   

5.
飞播造林成效低的原因及改进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飞机播种造林是一种省劳力,速度快,成本低,效果好的现代化的造林技术,特别是在人烟稀少,交通不便的边远山区,是加快造林速度、扩大森林资源的有效途径。为提高飞播造林成效,现就飞播造林成效低的原因及改进措施浅述如后: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杉木种子进行飞播造林试验研究,得出如下结论:(1)杉木飞播适宜的最佳区域在我省陕南地区。(2)杉木种子用于飞播造林设计时必须注意和应该解决的几个问题。这些试验结论为提高杉木种子飞播造林技术提供了可靠技术依据及宝贵技术参数。  相似文献   

7.
本文依据秦巴山区降水特点,分析降水条件对飞播造林成效的影响,确定最佳飞播造林的季节和播期;并分析研究了飞播造林成效与降水量、降水次数和天数的相关关系及各地历年降水量与飞播造林成效的保证概率  相似文献   

8.
飞播造林是一项先进的造林方式,列入宜林地造林绿化工程项目,本文通过大量的数据,阐述了秦巴山区安康各县区实施飞播造林成效、经验和作用,结合多年工作实践,分析了飞播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并从五个方面就秦巴山区当前和今后如何改进提高飞播造林工作效率和飞播造林成效,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9.
结合我国飞播造林的进程和相关飞播造林数据,得出影响飞播造林成效的因素有以下方面:造林区地类、植被盖度、坡向、树种、降水量、海拔等,重点研究了树种、混播技术对飞播造林成效的影响,为飞播造林的发展提出了合理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提高飞播后造林成效的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健全组织机构,加大管护力度;加强宣传,广泛动员,不断增强播区群众的护林爱林意识;重视播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飞播封护效果;管好飞播资金,保证有足够播后的管护资金4个方面阐述了商洛市提高飞播后造林成效的行政措施,从大力开展补植补播;及时进行幼林抚育,促进林分生长;加强病虫情测报,防治病虫害;抓好护林防火工作;加强播区管护5个方面阐述了商洛市提高飞播后造林成效的技术措施。利用提高飞播后造林成效的行政和技术措施,实施后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1.
保留密度对油松飞播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以丹凤县流岭林场的标准地调查资料为依据,采用测树学方法,研究了不同保留密度和不同坡向对油松飞播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保留密度的变化对树高生长影响不大,对林分胸径和单株材积的生长影响显著.在阳坡,当保留密度为2 800~6 300株/hm2时,胸径年均生长量为0.36~0.28 cm,单株材积生长量为0.001 24~0.000 62 m3;在阴坡,当保留密度为1 125~5 306株/hm2时,胸径年均生长量为0.54~0.33 cm,单株材积生长量为0.003 6~0.000 98 m3,呈现出随保留  相似文献   

12.
基于高光谱的油菜叶面积指数估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冬油菜为研究对象,2014-2015年度设计了不同施氮水平直播油菜小区试验,在不同生育时期测量冠层光谱、土壤背景光谱以及叶面积指数(leaf area index,LAI),通过相关分析选取了12个光谱特征参数和11个植被指数,建立6叶期至角果期LAI的5种线性和非线性定量反演模型。结果表明:二次多项式反演模型比较适合估算油菜LAI苗期时以红边参数为代表的光谱特征参数,可准确估算出LAI;6叶期时红边幅值预测模型R~2为0.81,RMSEP为0.39,RPD为1.62;8叶期时红蓝边面积比归一化预测模型R~2为0.79,RMSEP为0.60,RPD为2.30;10叶期时红边幅值预测模型R~2为0.92,RMSEP为0.47,RPD为2.36;盛花期时蓝边面积预测模型R~2为0.87,RMSEP为0.34,RPD为2.57;角果期时以RDVI为代表的植被指数也可准确估算出LAI,预测模型R~2为0.74,RMSEP为0.57,RPD为1.36。油菜全生育期采用相同光谱特征参数、植被指数建模估计LAI精度明显降低,预测R~2远小于0.75,RMSEP大于0.65,RPD值均小于1.40,表明难以采用统一参数建模准确估计油菜全生育期LAI,不同生长时期需选择合适的光谱参数、植被指数分段建模估计LAI。  相似文献   

13.
外槽轮排种器结构的改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结构上从3个方面对现有外槽轮排种器进行了改进,并选取了3种排种器参照对比,通过室内和田间性能测试,各行排量一致性变异系数、总排量稳定性变异系数、种子破损率和田间出苗均匀性变异系数以及断条率等性能指标均优于其它同类型的排种器。  相似文献   

14.
柠条生物量分配格局及可加性估测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灌木生物量的分配反映了植株对周围环境条件的适应,而灌木生物量模型是估算灌木生物量的重要方法。基于对宁夏灵武市柠条灌木各类生物量及因子的测定,分析了立地条件(SI)对灌木生物量分配的影响,建立了各器官(茎、叶、根)及总生物量的估测模型,并用SI改进,在改进基础上,构建可加性生物量模型。结果表明:1)立地条件对灌木生物量的分配影响显著,坡向的影响大于坡度的影响;2)以W=axb为基础,以体积(V、冠幅与株高的乘积)为自变量建立的生物量模型,拟合精度最高,且除叶生物量外,基于SI改进的生物量模型较原模型在精度上有显著提高;3)灌木的可加性生物量模型较改进后的基础模型在拟合效果上表现更优,预测值与实测值拟合率在58.99%~86.23%。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杨树是我国栽培数量最多的阔叶树种,其生长快、易繁殖、适应性强、轮伐期短等特点对解决木材供需平衡、促进碳汇、实现碳循环等方面至关重要,探究杨树生长环境影响机制对实现森林资源高效管理、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方法  本研究利用全国森林资源连续清查部分固定样地杨树实测数据,构建未考虑环境因素和考虑环境因素的杨树胸径生长率多元回归模型,结合随机森林(RF)、梯度提升机(GBM)和支持向量机(SVM)算法,对RF、GBM和SVM算法以RMSE最小完成模型最优参数确定,并通过平均绝对误差(MAE)、均方根误差(RMSE)和决定系数(R2)进行模型评价,实现环境因子对杨树生长的重要性程度知识挖掘。  结果  杨树胸径生长率主要受其自身胸径大小的影响,且随着胸径的增大而减小,呈现反“J”型趋势;考虑环境因素的回归模型较未考虑环境因素的回归模型R2从0.066提高到了0.403;机器学习算法预测效果明显优于回归模型算法,其中以RF算法精度最高,R2达0.730,预测结果和实际值基本一致;多元回归模型、RF和GBM对模型重要性解释程度规律基本一致,SVM存在微小差异。  结论  回归模型精度虽略低于机器学习算法,但其“白箱”优势可为未来森林资源调查工作中判定其胸径是否存在异常提供依据;杨树生长受环境影响,与地理空间位置关系紧密,温度适宜、降水充沛的低海拔地区以及坡度平缓、坡位较低的北坡区域更适宜杨树生长,密度越大越不利于其生长;在杨树林的营造过程中,应首先考虑造林地理位置、气象气候等因素;其次,考虑林分结构,特别是林分密度合理性;最后,考虑地形结构是否适宜进行杨树林营造工程建设。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半阴坡、半阳坡、阳坡11龄人工刺槐林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土壤含水量和刺槐的株高、冠幅、胸径、新枝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1)该区土壤肥力水平偏低,有效养分缺乏。(2)整个生长季内,三个立地条件的土壤养分含量是:生长初期>生长中期>生长末期,说明林地自肥能力弱,地力在逐渐的衰退;(3)不同立地类型之间,土壤养分含量差异不显著,三个立地条件下的人工刺槐林土壤含水量差异显著,而三个立地条件下的刺槐生长量却有差异,因此认为,引起刺槐林生产力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土壤含水量,土壤养分的缺乏,更加恶化了刺槐的生长条件。要想彻底改变刺槐生长“小老树”的局面,必须从根本上改变人工刺槐林的水肥条件;(4)三个立地条件之间,刺槐的生长量、土壤养分含量和土壤含水量大小均为:半阴坡>半阳坡>阳坡,所以,在建造人工刺槐林时,在半阴坡、半阳坡、阳坡三个立地类型之中,宜选择在立地条件好的半阴坡进行。基于上述分析,在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进行林草植被建设时,必须慎重考虑不同立地条件下的土壤水分生态环境和土壤养分背景。  相似文献   

17.
选择陕西汉中市、安康市、商州市和淳化县播区1997年飞播油松为对象,1998年-2003年10月,在各播区的多效抗旱驱鼠剂(RPA)处理区和对照区随机抽取50块1 m×2 m样方调查苗木数量,以有苗样方频度、成苗量和增益指数为指标,采用ANOVA-LSD均值检验法和模型分析法,分析RPA和对照油松有苗样方频度和成苗量差异和动态,评价成苗效果,衡量RPA增益效果。按国标判定,RPA处理区第1年有苗样方频度全优,5年后均不合格;对照区第1年,汉中试验区4优、1良,安康试验区3优、2良,商州试验区1优、4良,淳化试验区1优、2良、2合格,3年后均不合格。飞播后第1年RPA和对照的苗木保存量均评定为优;第5年,RPA为优,而对照区汉中试验区的判定为合格,安康、商州和淳化试验区的为不合格。有苗样方频度和和苗木保存量与飞播年限关系均符合Inverse-模型,且RPA模型值明显大于对照;飞播后第1年至第3年有苗样方频度和和苗木保存量减少量占总减少量的85.0%,不宜进行飞播造林成效评估。RPA对有苗样方增益作用淳化最高,地区整体差异极显著(p=0.005);而对有效苗增益作用相对稳定,地区差异不显著(p=0.395)。  相似文献   

18.
油菜精量集中排种器电驱控制系统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适应丘陵区油菜机械化精量播种要求,针对地轮驱动致使传动系统复杂或滑移影响播种精度的问题,设计了一种油菜电驱排种控制系统。该系统集成无线蓝牙传输模块、单片机模块和Android终端平台开发,采用优化PID算法,实现集排器转速随作业速度的同步控制和自动调节播种穴距。台架试验研究了油菜电驱排种控制系统的控制精度和排种性能,当集排器转速为10~55 r·min~(-1)时,实际转速与理论转速的平均偏差均小于1.5%,且转速的变异系数均小于2.0%,稳定性较好;当穴距和作业速度分别为60~180 mm和1.6~3.2 km·h~(-1)时,穴距均匀性变异系数均低于15.0%。该系统实现了集排器电驱条件下播种穴距的同步调节,为油菜轻简化精量播种机的排种控制系统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