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农村清洁工程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载体和有效实施途径,是实现"农村节能减排、防治农业面源污染"的有效措施,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切入点。重庆市涪陵区麻磊村按照"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再利用"的循环理念,实施以清洁田园、清洁家园、清洁水源、公共清洁设施和长效运行管理机制为重点的农村清洁工程,基本实现居民环境清洁化、资源利用高效化和农业生产清洁化。  相似文献   

2.
湖南省乡村清洁工程建设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乡村清洁工程是解决当前我国农业资源浪费严重、农村环境污染日益加剧的治本之策,是建立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务实之举,惠及了广大农村,是事关农民贴身利益的“德政工程”、“民心工程”和“鱼水工程”。湖南省农业厅2004年初将“农产品产地环境质量评价和清洁生产技术开发”列为“十一五”全省农业科技攻关的重中之重项目,2005年4月,农业部将湖南列入了全国首批8个乡村清洁工程建设试点之一。到目前为止,湖南全省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与清洁生产技术开发取得了较大成就,受到了农村广大群众的热烈欢迎和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与大力支持。  相似文献   

3.
以房山区乡村清洁工程示范点窦店镇河口村为例,着重介绍河口村从转变生产、生活方式入手,以发展循环农业、实施清洁生产方式、减少农业面源污染为重点,采取源头预防、过程控制、末端治理相结合的综合措施,把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生活垃圾和污水等农业生产的废弃物,经一系列技术手段,变为村民日常生活用能、农业生产的原料、肥料,既解决了农业废弃物污染问题,又实现了农业资源循环利用的全过程,探索出适合房山区乡村清洁工程建设的模式。  相似文献   

4.
如何破解农业资源与环境约束、防治农业面源污染、统筹城乡发展,是建设"两型社会",推进新农村建设面临的重大而又紧迫的现实课题。2005年以来,湖南省先后在120个村开展了乡村清洁工程试点,产生了生态、经济、社会等多重积极效应。本文从湖南乡村清洁工程试点实践出发,研究探讨了乡村清洁工程标准化技术模式,并总结提出了如何构建长效机制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实施乡村清洁工程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载体和有效途径,是实现"农村节能减排"的有效措施,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切入点.邹平县东尉村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循环理念,实施了以田园清洁、家园清洁、水源清洁为重点的乡村清洁工程,基本实现了家居环境清洁化、资源利用高效化和农业生产无害化.  相似文献   

6.
辽宁省乡村清洁工程建设探讨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乡村清洁工程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是提高农村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农业生产与农民生活条件的重要途径。2007年辽宁省在抚顺市新宾县下房子村、海城市王家堡村、本溪市碱厂堡村等5个示范村参加农业部乡村清洁工程示范村项目建设,摸索出了一套适合北方自身条件的开展乡村清洁工程建设的路子。  相似文献   

7.
根据当前农村存在的“脏、乱、差”环境问题,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为建设“清洁水源、清洁家园、清洁田园”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提出了切合实际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8.
农村能源在丘陵山区新农村建设中的利用模式与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新农村建设中实施"地下建设沼气池,屋顶安装太阳能"的农村能源模式,因地制宜推广农村户用沼气池、安装太阳能热水器,建设沼气环境工程、学校改厕治污工程,完善农村能源服务体系,在尤溪新农村建设中对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增加农民收入、降低农业面源污染、促进资源循环利用具有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江苏乡村清洁工程与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了江苏乡村清洁工程建设情况,阐述了该工程在推进“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总结了做法与经验,对正在全国开展的乡村清洁工程和新农村建设具有一定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0.
巫溪县退耕还林地区农村能源建设调查与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志泉 《南方农业》2008,2(3):92-93
加快退耕还林地区农村沼气建设,实施乡村清洁工程、农村面源污染防治工程,建设生态家园,符合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也符合巫溪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要求,对开发农村能源,解决农民生活用能、改善农村卫生条件、保护生态环境、推动巫溪农业及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长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1.
农业面源污染是指农村的化肥、农药使用,畜禽养殖业、水产养殖业造成的污染,以及农膜、农作物秸秆、人粪尿、农村生活污水和农村生活垃圾等农业废弃物的污染。主要对临沂市河东区2006—2008年农业面源污染状况进行了调查,并提出了防治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洱海流域农业面源污染控制对策建议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洱海流域农业面源污染源主要包括农业、农村生活废弃物,农田氮磷流失、水土流失及畜禽粪便。随着人口增长,农牧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生活水平提高,生活方式改变,化肥农药过量不当使用,生活垃圾、人畜粪便及污水排放,农田氮、磷流失随之大幅增长,农业面源污染负荷增加突出,已成为地表水和地下水污染的首要因素,只有长治不懈,并随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强化长效控制力度,方能确保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在浅析洱海流域农业面源污染情况基础上,依据多年的控制研究应用结果,提出污染控制的6个方面建议。  相似文献   

1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创建宜居秀山,应着重解决农村面源污染。文章分析了重庆市秀山县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及其对环境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4.
<正>SHUITU BAOCHI ZHULI SHANGYOU MEILI XIANGCUN JIANSHE江西省上犹县不断推进以生态修复、水土资源保护、防治面源污染和生活污水、垃圾处理为主要内容的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全力改善村容村貌和人居环境。一是实施"三清洁"工程。通过开展清洁家园、清洁田园、清洁水源活动,建设洁净有序、和谐宜居的美丽乡村。二是实施"森林添彩"工程。在中轻度水土流失山地、  相似文献   

15.
江西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及控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西农业面源污染正成为江西农村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因子之一,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不合理使用化肥、农药,畜禽(水产)养殖废弃物、农膜残留、农作物秸秆、城镇居民生活垃圾、污水等造成的水体、土壤、生物和大气的污染已严重制约了当地农业和农村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该文简要阐述了江西农业面源污染物的主要来源、现状、影响和控制对策。  相似文献   

16.
乡村清洁工程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举措,是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具体行动。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在着重研究推进农村改革发展问题上提出《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要求,"实施乡村清洁工程,加快改水、改厨、改厕、改圈,开展垃圾集中处理,不断改善农村卫生条件和人居环境"。  相似文献   

17.
我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66,自引:4,他引:62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农业面源污染已经成为造成我国环境污染尤其是水环境污染的主要因素,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技术的研究也越来越得到政府和科技工作者的重视。本文重点介绍了当前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的状况、农业面源污染的成因及特征,并从农村生活污水的治理技术、农村生活垃圾的处理处置技术、农田径流生态拦截技术以及包括化肥减量化技术和农药减量化与残留控制技术为主的农业化学品减量使用技术等方面介绍了我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研究的发展现状,提出未来我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系统控制思想和相关技术研究的趋势,包括系统控制与区域治理结合、技术研发与工程示范结合、面源污染控制与管理结合及建立健全国家级农业面源污染监测评价与预警体系等。  相似文献   

18.
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及其防治措施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农业面源污染已成为我国农村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之一,严重制约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全面阐述了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现状,指出农业面源污染主要污染源是农药化肥、畜禽养殖、农膜、秸秆和居民生活污水以及固体废弃物,分析了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危害,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9.
云南省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云南省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存在乡村生产生活污水污染严重,分布分散难以集中处理,乡村垃圾、农户有机肥污染大,治污工程管护力度不足,水源区开发建设污染源尚存等问题,及坡面水土流失数量大、强度高,农业生产污染量大,现有治理投资标准偏低等制约因素。针对这一具体情况,提出雨污分流,污水集中处理,垃圾规范处理,加强工程管护,提高预防监督力度等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发展沼气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为控制农业面源污染,截至今年9月底,河南省全省农村户用沼气池累计发展已突破170万户.占总农户的8.5%,占目前适宜发展农户的14%。我省重点开展了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的大中型沼气工程建设,切实解决好养殖粪水的无害化处理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