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放牧对松辽黑猪生长肥育及胴体肉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择松辽黑生长育成猪200头,分成舍饲组和林地放牧组,进行饲养育肥性能测定。舍饲组按常规全期饲喂全价配合精饲料;放牧组则先在舍内育成至体重达40kg后,白天林地放牧,早晚各补饲一次精饲料,直至达到育肥体重。饲养试验结束,各饲养组选取4头(2公2母)体重100kg左右的试验猪,进行屠宰做胴体肉质测定。结果表明:日增重舍饲组为736.5g,放牧组为467.5g,差异极显著(<0.01),而放牧组则每增重1kg比舍饲组少耗精饲料730g,差异显著(<0.05)。屠宰率放牧组为70.71%,比舍饲组的69.21%高,差异显著(<0.05),肌内脂肪含量放牧组为4.92%,舍饲组为3.60%,差异显著(<0.05),其它胴体肉质指标如眼肌面积、背膘厚、瘦肉率及肉色、pH、失水率、嫩度等,两种饲养方式,差异均不明显,但放牧饲养组要比舍饲组有改善和提高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选择6月龄左右努比亚山羊公羊30只,随机分成舍饲育肥组和放牧补饲组,进行65d的短期育肥试验,研究不同养殖方式对当年出生当年出栏山羊的育肥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育肥前期(35d)2组日增重无显著性差异(P>0.05),放牧补饲组较舍饲组提高3.62%;育肥后期(30d)2组日增重差异不显著(P>0.05),放牧补饲组较舍饲组提高10.89%;2组全期育肥日增重差异不显著(P>0.05),放牧补饲组较舍饲育肥组提高7.63%。舍饲组精粗料比为41.6:58.4,日采食干物质占体重4.76%。试验羊血液生理指标均在山羊血液生理指标正常范围内,差异均不显著(P>0.05);2种育肥方式血液生化指标差异均不显著(P>0.05),但放牧补饲组总蛋白、白蛋白低于正常值,在育肥日粮中要提高粗蛋白水平,这样有可能进一步提高育肥效果。2种育肥方式增重成本舍饲组(18.89元/kg)较放牧补饲组(13.64元/kg)增加5.32元/kg,放牧补饲组育肥收益(391.4元/只)较全舍饲组(311.1元/只)高80.3元/只。选择适宜季节和放牧场地,小群放牧补饲育肥效果要优于全舍饲育肥。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放牧对松辽黑猪生长性能、血液指标和肌肉品质的影响,试验选择25 kg左右的松辽黑猪30头,随机分为2组,分别采用舍饲和放牧的方式进行生长育肥试验,在松辽黑猪体重达到100 kg时屠宰测定其各项指标。结果表明:放牧组松辽黑猪日增重、料重比显著低于舍饲组(P0.05),血清中三酰甘油含量显著低于舍饲组(P0.05),其他血液生化指标稍有降低,但差异不显著(P0.05);屠宰后背最长肌肌内脂肪含量、熟肉率、滴水损失、失水率、嫩度值等指标放牧组与舍饲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说明放牧能提高育肥猪的生产性能,增强免疫功能,提高猪肉品质。  相似文献   

4.
通过舍饲养殖,研究不同饲养方式下合作猪的生长性能。结果显示:1~6月龄舍饲组合作猪体重、体高、体长、胸围均极显著高于放牧组(P<0.01);头长和管围差异不显著(P>0.05)。合作猪初生~1月龄、3~6月龄日增重,放牧组显著低于舍饲组(P<0.05);1月龄到3月龄日增重,2组差异不显著(P>0.05)。2组合作猪绝对生长在6月龄为最大,放牧组为103.00 g,舍饲组为150.67 g。2组合作猪相对生长系数随日龄的增加而下降,体重的生长强度随月龄的增加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5.
选择生长发育良好25 kg左右的松辽黑猪60头,随机分为两组,进行放牧与舍饲饲养。当体重达到100 kg左右时进行屠宰,测定两种饲养条件下的胴体性能和肉质品质。结果表明:放牧组背膘厚与板油率低于舍饲组,差异显著(P0.05)。放牧组肌纤维直径与肌纤维间隙高于舍饲组,差异显著(P0.05)。放牧组大理石纹评分、熟肉率、肌内脂肪、失水率、滴水损失、剪切力与舍饲组差异显著(P0.05)。放牧可显著影响松辽黑猪的肌肉品质。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添加亚麻籽对生长育肥猪生长性能、胴体性状、肉质和脂肪酸组成的影响。试验选用(52.31±2.28) kg的生长猪72头,按体重随机分为3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6头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5%和10%亚麻籽的饲粮。试验分2个阶段(50~80 kg和81~110 kg),每个阶段结束时对猪进行称重,试验结束后每栏选2头接近平均体重猪进行麻醉屠宰。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饲粮添加5%和10%亚麻籽显著降低了生长育肥猪50~80 kg阶段平均日采食量、料重比及50~110 kg阶段料重比(P<0.05),并且10%添加量还显著提高了50~80 kg阶段平均日增重(P<0.05)。2)饲粮添加亚麻籽能显著增加生长育肥猪眼肌面积(P<0.05),但对胴体长、屠宰率、平均背膘厚等胴体性状无显著影响(P>0.05)。3)饲粮添加5%和10%亚麻籽能显著降低生长育肥猪背最长肌n-6/n-3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值(P<0.05),显著提高α-亚麻酸、二十二碳烯酸、二十二碳二烯酸含量及PUFA总含量(P<0.05),且当添加量达到10%时,还能显著提高背最长肌中油酸和亚油酸含量(P<0.05)。结果提示,亚麻籽能一定程度提高生长育肥猪生长性能,增加背最长肌中n-3PUFA含量,降低n-6/n-3 PUFA值,且对胴体性状及肉质无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7.
选用断奶仔猪40头,按窝别分成舍饲组和放牧组,体重均达50 kg后两组饲喂相同的日粮。在达到80 kg体重时,两组增重效果没有明显差异(P>0.05);在胴体品质方面尤其是花板油以及瘦肉率,两组差异显著(P<0.05);氨基酸总量以及必需氨基酸总量两组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舍饲育肥对阿什旦牦牛胴体性状和肉品质的影响,选择24头4周岁的阿什旦牦牛,分为舍饲育肥组和放牧组,每组12头(公母各半),饲养170 d后测定胴体性状和肉品质。结果表明:①育肥组公牛和母牛的宰前活重、日增重、胴体重、屠宰率、净肉重、肉骨比和眼肌面积均极显著高于放牧组(P0.01);②与放牧组相比,舍饲育肥组公牛和母牛背最长肌的p H45 min值、亮度L*24 h、黄度b*24 h、熟肉率和剪切力均显著降低(P0.05)。综上所述,通过舍饲育肥可提高阿什旦牦牛的胴体性状,并改善牦牛肉的品质。  相似文献   

9.
肌糖原含量与猪生产性能、胴体品质及肉质性状间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比较2个不同基因型猪肌糖原含量、生长性能、胴体品质和肉质的差异,并分析肌糖原含量与生长性能、胴体品质及肉质之间的相关关系。将7头纯种汉普夏阉公猪体重为(19.48±1.1)kg和6头长撒公猪体重为(20.5±1.5)kg在相同条件下进行单圈饲养,到体重达100kg左右时屠宰,并测定肌糖原、胴体品质和肉质。结果表明:汉普夏猪比长撒猪有较高的日增重(P>0.05),较高的肌糖原含量(P<0.05);长撒猪有较高的背膘厚(P<0.01),较低的屠宰率(P<0.05)、眼肌面积和瘦肉率(P<0.01);汉普夏猪有较低的pH2(P<0.05)、剪切力(P<0.05)和b值(P<0.01),但滴水损失和失水率(P<0.05)高于长撒猪。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肌糖原含量与眼肌面积和瘦肉率呈正相关,与剪切力、滴水损失、平均日增重、b值、pH1和pH2呈负相关,而与平均日增重、屠宰率和胴体长相关性不大。这表明肌糖原含量是影响猪胴体品质和肉质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柯乐猪在不同养殖条件下的屠宰性能及肉质性能,本研究选取圈养组(6头)和放牧组(6头)共12头38日龄保育小猪(公母各半),每头体重均在10 kg左右。圈养组舍饲育肥,饲养期间任其自由采食;放牧组日常补饲日粮,补料营养水平与圈养组相同。2个处理组饲养至10月龄,且体重在100 kg左右屠宰,进行胴体性能及肉品质测定。结果表明:放牧组小肠(翻后)重、小排部肉重占小排比例显著高于圈养组,左胴体重、前颈部皮重占前颈比例显著低于圈养组,背腰部骨重极显著高于圈养组,右胴体重、脾重方面极显著低于圈养组;放牧组的肉色L*值、滴水损失方面显著低于圈养组;其他指标差异不显著;活重与瘦肉率呈显著正相关,瘦肉率与pH呈极显著负相关;2组柯乐猪肉质均为优质猪肉,无PSE肉和DFD肉。综上表明,圈养可以提高柯乐猪脾重、前颈部皮重占前颈比例、个体体重和胴体重,提高屠宰率。  相似文献   

11.
试验采用不同饲料配方对放牧合作猪进行生长后期舍饲育肥,研究不同饲料对合作猪育肥性能及其屠宰指标的影响。试验选择45头10月龄放牧的合作猪,分为3组。试验1组和2组分别饲喂45%、35%的正大肥猪料和当地饲料组成的配合饲料,试验3组只饲喂当地饲料。试验末,试验1组日增重分别比试验2组和试验3组提高62.54%、108.64%;试验2组比试验3组日增重提高28.40%。试验1组的胴体重、胴体长、眼肌面积、膘厚、脂率显著高于和试验2组和试验3组(P0.05),试验2组显著高于试验3组(P0.05),试验1组的屠宰率和试验2组差异不显著,但显著高于试验3组。试验1组和试验2组的育肥效益显著高于试验3组(P0.05),试验1组高于试验2组,但差异不显著。添加一定比例的正大饲料育肥合作猪有效提高了其增重性能、屠宰性能、经济效益,育肥厂可根据增重需求、增重效益及膘厚、脂率等要求添加一定比例正大饲料与当地精粗饲料配合育肥合作猪,育肥期总添加比例应控制在35%~54%。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研究了饲料中添加莱可多巴胺(Ractopamine,RAC)对育肥猪(60-90kg体重)生长性能、胴体品质和肉质的影响.试验动物为30头(公母各半)DVI系的二元杂交商品猪,随机分为3组,RAC的添加水平分别为0、10和20mg/kg.试验猪单栏饲养,自由采食和自由饮水.基础日粮含DE13.08MJ/kg、CP16.3%、赖氨酸0.94%.试验结果表明:RAC对猪的日增重、料肉比和胴体瘦肉率有显著改进.随着RAC添加水平的增加,改进幅度增大,以添加20mg/kg效果最佳,日增重比对照组提高15.7%(P<0.05),饲料转化效率提高17.7%(P<0.05),胴体瘦肉率提高5、5%(P<0.05).RAC的使用对肉质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为了提高环县绒山羊冬季饲养效果,把6月龄的子午岭黑山羊羔羊和辽宁绒山羊(♂)×子午岭黑山羊(♀)杂种一代羔羊(简称F1代羔羊)作为试验对象,以环县农民群众传统采用的饲养模式——放牧加少量补饲(简称"放牧+补饲")作为对照,采用全舍饲方式对两个试验群体进行60d的育肥试验,综合测定绒山羊羔羊的生长结果、屠宰性能和肉品质指标,计算经济效益。结果表明,在两个试验群体内,全舍饲组的育肥末重、育肥期增重、平均日增重、胴体重和屠宰率均极显著高于"放牧+补饲"组(P0.01)。子午岭黑山羊羔羊全舍饲组的平均日增重、胴体重和屠宰率分别是102.5g、10.75kg和47.66%,分别较"放牧+补饲"组提高了87.2g、3.46kg和12.54%。F1代羔羊全舍饲组的平均日增重、胴体重和屠宰率分别是117.2g、11.71kg和49.62%,分别较"放牧+补饲"组提高了96.7g、4.16kg和13.83%。全舍饲组的失水率和嫩度显著低于"放牧+补饲"组(P0.05),其它肉品质指标在全舍饲和"放牧+补饲"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子午岭黑山羊羔羊和F1代羔羊全舍饲组的纯收入较"放牧+补饲"组同类型羔羊分别提高了110.2和75元。因此,较传统饲养模式,全舍饲育肥能够明显增加环县绒山羊羔羊冬季生长效果和产肉性能,改善部分肉品质,显著提高养殖效益。  相似文献   

14.
大河乌猪在不同饲养条件下的生产性能观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对大河乌猪在农村和猪场两种不同的饲养条件下的生长发育、繁殖性能、杂交育肥和猪肉胴体品质及肉质进行观测研究。结果显示,在农村粗放型饲养条件下,2~3岁经产母猪体重(130.9±6.35)kg,胎均产仔数(10.47±2.31)头,窝均育成仔猪(9.36±3.20)头;大×大乌(大约克×大河乌)育肥猪日增重(779±51)g,料重比3.3,瘦肉率58.1%±2.41%,与大河种猪场标准化饲养条件下的生产性能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5.
选用70 kg左右健康无病的杜长大三元杂交育肥猪32头,随机分到2个组中,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4头。对照组饲喂常规日粮,试验组在对照组日粮基础上添加450 mg/kg复合肉质改良剂,研究复合肉质改良剂对肥育猪生产性能、肉质的影响。生长试验从70 kg左右开始,100 kg左右结束,测定猪只的生产性能;试验结束时从每个重复中选1头体重接近100 kg的猪只进行屠宰,测定猪只的胴体、肉质指标。试验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猪只的日增重、日采食量以及料重比均未达到显著差异(P>0.05),但试验组较对照组的饲料利用效率提高了5.50%;日粮中添加复合肉质改良剂显著降低猪肉滴水损失、失水率(P<0.05),分别较对照组低11.19和2.06个百分点,其余胴体品质和肉质指标也不同程度地提高。结果表明,肥育猪日粮添加由茶多酚、牛至油组成的复合肉质改良剂不仅具有提高肥育猪饲料利用效率的趋势,而且可改善猪肉胴体品质和肉质。  相似文献   

16.
该文旨在研究利用净能体系配制低蛋白质日粮对商业条件下生长和育肥猪生长性能和胴体品质及肉品质的影响.生长阶段(试验1)与育肥阶段(试验2)分别选择杜洛克×长白×大约克三元杂交生长猪(30~55 kg)和育肥猪(50~100 kg)各216头,随机分为正常蛋白质组和低蛋白质组2个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8头,试验2结束后每组选30头育肥猪进行屠宰.结果表明,低蛋白质组生长猪和育肥猪的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和料重比与正常蛋白质组相比差异均不显著(P>0.05),生长猪增重成本降低6.80%/kg(P<0.05),育肥猪增重成本降低9.49%/kg(P<0.05);除失水率显著高于正常蛋白质组外(P<0.05),低蛋白质组育肥猪胴体品质和肌肉品质与正常蛋白质组相比,差异均不显著(P>0.05).综上所述,商业化条件下,利用净能体系配制生长和育肥猪低蛋白质日粮可获得与传统日粮相近的生产性能、胴体品质和肌肉品质,增重成本能够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掌握猪肠道微生物对育肥猪增重效果的影响,为提高育肥猪增重提供有效的方法,为猪肠道微生物在育肥猪饲料添加剂中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依据。将60头育肥猪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1%的肠道微生物。试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的平均末体重提高了4.41 kg(P<0.05),平均日增重提高了70g(P<0.05),料重比降低了0.08(P<0.05),表明猪肠道微生物可显著提高育肥猪的增重。  相似文献   

18.
旨在研究不同饲养方式(放牧和舍饲)对苏尼特羊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肉品质和瘤胃菌群的影响。选取健康的3月龄苏尼特羊24只,平均体重为(20.16±1.56)kg,随机分为2组,每组12只羊。对照组(舍饲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放牧组)采食天然牧草。预试期7 d,正试期90 d。结果表明:1)舍饲组苏尼特羊终末体重、平均日增重和胸围显著高于放牧组(P<0.05)。2)舍饲组苏尼特羊胴体重、净肉重、屠宰率和肉骨比显著高于放牧组(P<0.05)。3)舍饲组的背最长肌亮度(L*)值、蒸煮损失率和剪切力值显著高于放牧组(P<0.05),背最长肌pH24 h显著低于放牧组(P<0.05)。4)与放牧饲养相比,舍饲组的Shannon指数显著降低(P<0.05),门水平上,舍饲显著提高了瘤胃中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的相对丰度,显著降低了瘤胃中厚壁菌门(Firmicutes)的相对丰度(P<0.05)。在属水平上,舍饲显著提高了瘤胃中普雷沃氏菌属_1(Prevotel...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斯格猪及斯八级进杂交猪育肥性能、胴体性状及肉质品质分析。结果表明,斯格猪生长速度显著高于斯八级进杂交猪(P<0.05),全期增重与平均日增重分别比斯八级进杂交猪高9.39%和9.30%;瘦肉率、后腿比例、眼肌面积、三点平均背膘厚等胴体性状方面,斯格猪差异显著高于斯八级进杂交猪(P<0.05);在肉质品质方面,斯格猪在肉色、大理石纹、失水率方面亦显著高于斯八级进杂交猪(P<0.05),在熟肉率与剪切力方面两者无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20.
靳洁 《饲料研究》2023,(9):29-33
试验旨在研究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的木聚糖酶对育肥猪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和养殖经济效益的影响。选取192头“杜×长×大”三元杂交育肥猪随机分为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8头猪。对照组为基础日粮,试验组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100、200、400 mg/kg木聚糖酶。试验期50 d。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各试验组育肥猪的平均日增重分别提高了7.37%、13.17%、15.88%(P<0.05),平均日采食量分别提高了5.40%、10.39%、13.03%(P<0.05),料重比均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200 mg/kg组、400 mg/kg组育肥猪的胴体重显著提高(P<0.05),试验组育肥猪的屠宰率显著提高(P<0.05);200 mg/kg组、400 mg/kg组猪背最长肌的肌内脂肪含量均显著提高(P<0.05),试验组育肥猪背最长肌剪切力均显著降低(P<0.05)。试验组育肥猪血清中尿素氮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200 mg/kg组、400 mg/kg组育肥猪血清谷丙转氨酶活性显著降低(P<0.05)。400 mg/kg组育肥猪的粗脂肪表观消化率显著提高(P<0.05),试验组育肥猪血清中钙和磷的表观消化率均显著提高(P<0.05)。试验组养殖利润分别提高19.94、32.24、36.19元/头。研究表明,木聚糖酶可以提高育肥猪的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和肉品质,建议在育肥猪日粮中添加400 mg/kg木聚糖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