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以兴起的"水土保持型生态农业"为借鉴,通过对元谋干热河谷自然环境、生态环境特征和农村经济发展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索更为合理的开发利用干热河谷资源和使干热河谷生态环境更稳定安全的持续发展方法,从制约作物生长的限制因子-水分出发,总结干热河谷水保型生态农业建设的土壤工程技术以及技术的实用范围,促进干热河谷农村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元谋干热河谷旱坡地发展草地农业的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元谋干热河谷气候干旱炎热,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严重,长达7个月的旱(干)季和缺乏灌溉条件使得大面积旱坡地生产力极低,成为本区农业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按照农业生态学理论,科学发展草地农业,以圈养牲畜取代传统放牧,改变旱坡地利用方式,是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改善生态环境,治理水土流失的有效途径和重要战略举措。  相似文献   

3.
干热河谷光热资源充足,土地资源丰富,生物产量高,交通便利,具有特殊的区域优势,是发展热带亚热带经济林果的理想地之一。经济林果产业是云南高原特色产业之一,在干热河谷发展经济林果有利于提高区域农业农村经济和调整产业结构。本文综述了干热河谷经济林果栽培历史、栽培技术和种植模式,旨在为区域经济林果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4.
以兴起的“水土保持型生态农业”为借鉴,通过对元谋干热河谷自然环境、生态环境特征和农村经济发展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索更为合理的开发利用干热河谷资源和使干热河谷生态环境更稳定安全的持续发展方法,从制约作物生长的限制因子—水分出发,总结干热河谷水保型生态农业建设的土壤工程技术以及技术的实用范围,促进干热河谷农村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生态农业在元谋干热河谷生态旅游中的开发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元谋干热河谷生态旅游资源丰富,但缺乏对资源的总体结构组装和综合功能的发挥,生态农业在该区的兴起和完善,解决了该区发展生态旅游的这个关键问题。从元谋干热河谷的区位、旅游市场、资源等优势出发,初步提出利用生态农业对该区各种旅游资源进行组装后的多种具有生态景观结构功能、观光旅游功能、生态环境保护功能、学习参与娱乐功能的生态农业模式,探讨生态农业在该区生态旅游发展中的重要性、可行性及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6.
西南地区干热河谷生态环境问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干热河谷是横断山脉地区特殊的地理和气候类型,具有热量充足、干湿季分明、土壤瘠薄、植被稀疏、水土流失严重、生态脆弱、社会经济条件差等特点,加之自然和人为的原因,该地区的植被受到严重的破坏,这些特点决定了干热河谷生态恢复和重建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从干热河谷成因、分布、生态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分析其原因,并提出需要解决的生态与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7.
李晓丰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5):22119-22120,22122
从干热河谷地带的资源条件、生产要素结构以及社会经济环境入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经营主体、利益主体在产业组织结构中的角色和地位为重点,探索出该地区生态农业发展的集约化经营组织模式,以期对其他地区同类流域经济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干热河谷农业面源污染及其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干热河谷光热资源充足,干湿季分明,蒸发量大,适合发展热作、反季节作物和立体农业,但干热河谷地区的农业面源污染问题也需要引起足够的关注,特别是防治干热河谷地区农业面源污染的技术和方法。从这个角度出发,以我国干热河谷地区农业面源污染为讨论对象,从种植业和养殖业两方面介绍干热河谷地区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分析了干热河谷地区农业面源污染形成的一般性原因和特殊的地方性原因,并针对其污染原因,讨论了各种传统的和新兴的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技术研究进展、应用于干热河谷地区的可行性和前景,以期防治干热河谷地区的农业面源污染。  相似文献   

9.
以生态园林的理论为指导,通过园林艺术创造和园林技术手段,将元江干热河谷植物园规划为旅游综合服务区、彩色膏林保护区、干热河谷稀树灌草丛群落保护(或修复)区和干热河谷植物展示与收集区等4个功能区,收集并展示有显著特色的干热河谷植物及其景观.  相似文献   

10.
干热河谷退化山地不同立地条件种植柱花草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云南省元谋干热河谷退化山地不同立地条件下种植的柱花草(Stylosanthes guianensis)为供试植物,研究柱花草的物候期、生长速率、生物量及覆盖效应。结果表明,在本区退化山地不同立地条件下,柱花草种植在台地及坡地均能完成其生长周期,有一定的生产力及覆盖效应。总体看,台地与坡地种植样地主要物候相差不大,台地...  相似文献   

11.
针对西南干热河谷旱季休闲农田面积扩大的实际,选择旱季初和旱季末2个时段,研究24 h休闲农田温度与农田蒸发量的变化规律及协同关系。结果表明:休闲农田温度曲线和蒸发量累计曲线大致呈现波形函数曲线变化,随着土壤深度和农田覆盖物的增加,曲线依次向后推移,波幅也逐渐变小,表明农田覆盖物对土壤起到一定的稳温和保水作用,可明显降低农田土壤水分散失;休闲农田温度与农田蒸发量的协同函数均呈现正向协同关系,且协同系数普遍较大,随着土壤深度和地表覆盖物逐渐增加,协同关系逐渐减弱,而干旱却有利于协同关系加强,说明在气候干燥区,农田温度升高,农田蒸发量增大,温度与蒸发量的协同关系增强,农田温度仍然是农田蒸发的主要推动因素。故西南干热河谷地区要开发利用季节性休闲农田,就必须做好旱季农田土壤水分的保蓄,增加地表覆盖物,减少农田水分的无效蒸发,为休闲农田的开发利用奠定良好的水分基础。  相似文献   

12.
植物光合与水分生理特征是植物逆境适应能力评价的重要参考指标.极端生境下,坡位的选择有时成为造林成败的关键.探讨了元谋金沙江干热河谷9个主要造林树种光合与蒸腾作用在不同坡位间的空间差异及干热季向湿润季转换的时序差异.结果表明,低的坡位有助于树种维持相对高的净光合速率,且树种不同,由坡位引起的光合增益效应亦具有较大差别;低坡位的光合增益效应在干热季更为明显,而在湿润季,干热胁迫解除,低坡位的光合增益效应具有较大程度的降低;在不同坡位间发生的光合限制主要受非气孔因素主导.无论在干热季或湿润季,与净光合速率的变化情形一致,低的坡位均促进了树种的蒸腾速率.水分利用效率受坡位的影响较为复杂,因树种、季节而异.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为更精准地保护和修复金沙江干热河谷生态环境,明晰不同立地环境下金沙江干热河谷各区段植物多样性结构特征与差异。  方法  采用标准样地调查法调查金沙江干热河谷上段、中段和下段共47个样地的植物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等。  结果  ① 金沙江干热河谷植物丰富度、多样性和均匀度从上段到下段有增加趋势,植物丰富度从大到小依次为天然林(20.56)、人工林(12.16)、稀树灌草丛(8.00),天然林和人工林之间多样性和均匀度差异均不显著。② 随海拔上升,植物多样性有增加趋势。阴坡植物多样性显著高于阳坡(P<0.05)。③ 在海拔800~1 400 m,上段、中段和下段多样性差异不显著,而在海拔1 400~2 000 m,多样性从大到小依次为下段、中段、上段;同一坡向下段的植物多样性均高于中段和上段,且下段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Simpson多样性指数显著高于上段(P<0.05)。  结论  受海拔和坡向等立地环境的影响,金沙江干热河谷各区段植物多样性存在明显差异,局部造林可提高当地的植物多样性。图1表4参27  相似文献   

14.
通过印楝Azadirachta indica在干热河谷地区造林试验,分别研究根际土壤水分动态、植物在雨季和旱季时的生长和光合生理特性,以探讨印楝对干热气候适应性的机制。研究表明,土壤含水量与吸力成幂函数关系。当土壤含水量下降到5.9%,土壤吸力上升到1.5MPa达3个月的条件下,印楝仍然能维持生存,表明该植物具有极强的耐旱性。在旱季时,印楝受到土壤和大气干旱胁迫,生长基本停止,顶芽枯死,大部分叶片脱落,以减少水分蒸腾,保持植物体内的水分平衡;在雨季时,印楝能迅速生长,整个生长周期呈现曲折性生长规律。印楝在旱季的气孔导度、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分别为雨季的23.8%,47.1%和64.9%。在旱季时,水分利用率明显下降。在旱季时,印楝的光合生理明显下降,其主要原因是叶片的光合系统受到明显的破坏。通过生长和生理上的适应,在经过6个月旱季后,印楝的保存率达90%以上,表明印楝适应于干热河谷地区生长。图7表1参16  相似文献   

15.
以四川攀枝花市为例,基于对金沙江干热河谷土地资源特点及开发利用问题的分析,针对性地提出发展特色生态农业的途径。在农业生态建设方面,重点是水土流失的治理,建立生物(森林)、工程、土壤三大“水库”配套的综合拦洪保土和蓄水防旱体系;同时,积极发展循环农业和无污染绿色农业。在特色农业建设方面:加大种植业结构调整力度,发展烤烟等优势经济作物和蔬菜;按山地环境的垂直变化分带发展芒果、香蕉、石榴、早市枇杷等特优水果;加强草地管理与建设,促进舍饲牧业和草地牧业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6.
4个木薯优良品种在怒江干热河谷的试种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引进的4个木薯品种[KU50(Ⅱ)(由泰国引进)、南植188、华南7号、华南205]在怒江干热河谷的适应性作了研究,结果表明:南植188的多项地上部分生物量测定值是4个品种中最优的,地下部分的平均单株鲜薯重量及每667 m2理论产量比其他3品种更高。KU50(Ⅱ)的分枝数、鲜薯个数最多,干物率最大,鲜薯淀粉含量最高而且氢氰酸含量最低;而华南205的干片淀粉含量最高;华南7号理论产量居第2位。南植188最适合在怒江干热河谷种植,KU50(Ⅱ)与华南205深加工的经济效益相对较高,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华南7号推广价值一般。  相似文献   

17.
元江干热河谷太阳辐射各分量及反照率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探讨干热河谷太阳辐射的特征,本文利用元江干热河谷稀树灌草丛通量塔上连续2年(2013年5月至2015年4月)辐射数据,对元江干热河谷稀树灌草丛植被林冠上太阳辐射(总辐射(Q)、反射辐射(Qα)、有效辐射(I)、净辐射(Rn))的日变化、季节和年变化特征进行分析,探讨了反照率(α)和I变化特征及其原因。结果表明: 该区域Q、Qα、I、Rn的年均辐射值分别为6 210.2、807.9、1 822.9、3 578.7 MJ/(m2·a)。雨季各辐射总量占年总量比例分别为52.9%、56.3%、39.1%、59.2%,除雨季I占全年的比例小于干季外,其他3个辐射分量占全年的比例均是干季雨季。α由于受雨季叶面积指数(LAI)增大和林冠郁闭度增加的影响,其季节变化特征表现为干季雨季,这是生态系统为缓解该区域尖锐的水热矛盾而长期进化的结果。Qα、I和Rn年分配率分别为13.0%、29.8%、56.9%,其中Qα和Rn分配率的季节变化均表现为干季雨季,而I的分配率特征与Qα和Rn的相反。干季I分配率的增加降低了地面和林冠温度,减少了生态系统水分流失,削弱了研究区域干季时水分的胁迫效应,避免了森林植被因水力结构破坏而引发的碳饥饿所导致的死亡,有利于元江干热河谷稀树灌草丛植被在干季生存和维持该生态系统平衡。由于元江干热河谷Q和Rn都较大且该地区降雨少,故人类活动及气候变化更容易影响该地区的生态系统平衡。   相似文献   

18.
云南干热河谷微地形改造对土壤水分动态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定位观测和对比试验,对云南干热河谷典型地段改造后微地形土壤水分动态变化规律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土壤水分的季节动态变化主要取决于降水量的大小及年内分配,通常分为土壤水分缓慢失墒期、土壤水分积累期、土壤水分缓慢消耗期和土壤水分稳定期等4个时期.雨季,水平沟、水平台的土壤水分季节动态变幅较自然坡面大.改造微地形等高水平上各层次的年平均含水率比自然坡面高,变异系数比自然坡面小,各微地形土壤含水量的变幅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减小,均可分为土壤水分弱利用层、土壤水分利用层、补充调节层等3个作用层.雨季土壤水分的消退以表层最快,向下呈递减趋势.微地形改造后,雨后土壤水分的消退变缓,土壤水分在土壤中停留的时间增加,有利于植物的吸收利用.干热河谷地区微地形改造后明显改善了土壤水分环境.图3表4参1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