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马传贫已逐渐趋向于隐性感染。本文主要叙述马传贫病毒(EIAV)及其自然媒介传播、马传贫的发病机理、临床表现和马传贫传播的防制等内容。病毒由于EIAV在体外细胞培养上的增殖明显受限(马白细胞培养例外),所以难以在实验室开展EIAV工作。病毒增殖技术的困难迫使应用马匹进行马传贫琼脂扩散(AGID)试验抗元的生产和为了验证马传贫感染进行的马匹接种试验。近年来,通过在马成纤维细胞培养上的持续增  相似文献   

2.
马传贫病毒(EIAV)和人免疫缺陷病毒(HIV)同属于反转录病毒科的慢病毒属成员。目前,反转录病毒科包括七个属:哺乳动物B型肿瘤病毒属;哺乳动物C型反转录病毒属;禽C型反转录病毒属;D型反转录病毒属;泡沫病毒属;HTLV-BLV属和慢病毒属。在慢病毒属中主要包括有:梅地-维斯纳病毒、马传贫病毒、牛免疫缺陷病毒、山羊关节炎-脑炎病毒、人免疫缺陷病毒和猴免疫缺陷病毒等。它们是一组形态结构相关的病毒群。EIAV与HIV在病毒分类学上具有特殊的亲缘性。  相似文献   

3.
对流免疫电泳快速诊断马传贫的试验,我们曾在几年前进行过尝试,认为不是理想的方法,其关键在于马传贫病毒抗原的等电点。贵刊1986年第3期刊登的“马传贫快速诊断试验”一文(作者孙汉民等)。其试验材  相似文献   

4.
马传染性贫血简称马传贫,是由马传贫病毒引起的马属动物的一种传染病,该病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定为B类传染病,我国将其列入二类动物疫病。该病1843年在法国发现,随后流行至世界各地。1931年日本侵华时把此病带进我国东北、华北等地,后来由前苏联进口马匹时又将该病传入我国,造成该病疫情严重。1965年,解放军兽医大学首次分离到马传贫病毒,随后成功研制了马传贫补体结合反应和琼脂扩散反应两种特异诊断方法。1975年哈尔滨兽医研究所有成功研制了马传贫驴白细胞弱毒疫苗,该疫苗的推广应用,结合采取“养、检、隔、封、消、处”等综合性防控措施,是我国的疫情得到控制。按照《国家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2012-2020年)》要求,我国将于2020年达到消灭标准。  相似文献   

5.
马传染性贫血病(以下简称马传贫)弱毒疫苗的问世,为研究马传贫工作带来许多新的任务。尤其是免疫机制问题,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科学工作者从各自不同的角度进行着深入的探索。我们为了解决马传贫病毒抗原定位和免疫发生,从病理形态学角度应用荧光抗体法进行了试验。  相似文献   

6.
马传染性贫血(以下简称马传贫)是由马传贫病毒引起的一种马属动物的严重疫病。被国际兽医局列为重点疫病之一。马传贫曾于1959年和20世纪60年代初分别在我区贵港市(原贵县)和武宣县发生过军马的马传贫疫情,由于当时及时采取隔离扑灭病马(骡)和疑似病马、严格消毒等措施,本病在当地未引起扩散流行。“七五”期间进行的全国动物疫病普查中,我区曾查出2匹马血清为马传贫阳性(未见临床症状)。此后,我区再未见有该病的发生,也从未用过马传贫疫苗。  相似文献   

7.
前言 1961年小林和夫首次报导,用原代马白细胞和幼驹骨髓细胞培养马传染性贫血(简称马传贫)病毒成功。1968年甲野雄次和小林和夫证实马传贫病毒在原代马肾细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通过基因工程技术生产了受滋病毒的P24抗原,并且运用于马传贫病毒的血清学检查,与传统方法所制备的马传贫抗原对照检测军马2524匹以及本实验室保留的各种马传贫阳性血清224份。结果显示马传贫血清能够免疫沉淀爱滋病毒(HIV)的P24,表明它们之间有着共同的抗原决定簇,且P24检测法检测率高,检测周期仅3 ̄4h,明显优于传统法,可用于马传贫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9.
自1976年 Howardp 等人建议将马传贫病毒(EIAV)划归反录病毒科的慢病毒亚科以来,人们对该病毒的形态结构、基因组成和蛋白序列分析都进行了大量研究。这些结果表明:EIAV 同慢病毒亚科的其它成员,如人的免疫缺陷综合症病毒(HIV)和维斯纳病毒之间,无论在形态学、血清学关系、基因组成和序列同源性等方面都有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10.
根据立体计量学原理,对病毒粒子在细胞内的计数公式进行了推导和计算,并且在马传贫病毒收毒期试验中做了应用。结果表明:该公式在理论上成立,实践中可行。使应用电镜技术对病毒的形态定性观察,步入定量分析,为揭示病毒粒子在细胞培养物中的消长规律提供了新的手段。  相似文献   

11.
根据立体计量学原理,对病毒粒子在细胞内的计数公式进行了推导和计算,并且在马传贫病毒收毒期试验中做了应用。结果表明:该公式在理论上成立,实践中可行。使应用电镜技术对病毒的形态定性观察,步入到定量分析,为揭示病毒粒子在细胞培养物中的消长规律提供了新的手段。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通过基因工程技术生产了爱滋病毒的P24抗原,并且运用于马传贫病毒的血清学检查,与传统方法所制备的马传贫抗原对照检测军马2524匹以及本实验室保留的各种马传贫阳性血清224份。结果显示马传贫血清能够免疫沉淀爱滋病毒(HIV)的P24,表明它们之间有着共同的抗原决定簇,且P24检测法检测率高,检测周期仅3~4h,明显优于传统法,可用于马传贫的快迅检测。  相似文献   

13.
本项研究以马传贫驴白细胞弱毒疫苗毒感染细胞总DNA和驴强毒感染驴外周血病毒RNA为起始材料,应用PCR和RTPCR的方法,分段扩增出马传贫弱毒疫苗毒前病毒和驴强毒各基因,并将各基因克隆后进行测序。根据与国外发表的马传贫病毒核苷酸序列比较,推导出马传贫疫苗毒和马传贫驴强毒全基因组核苷酸序列。  相似文献   

14.
马传染性贫血简称马传贫(equine infectious anemia,EIA)是严重危害马属动物的一种传染病,是由反转录病毒科慢病毒属的马传贫病毒(缩写EIAV)引起的马、骡、驴的一  相似文献   

15.
马传染性贫血病(简称马传贫)是由马传贫病毒引起的一种马属动物传染病.勃利县曾于50年代暴发本病,导致大批马属动物死亡而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6.
马传染性贫血病(以下简称马传贫)是由马传贫病毒引发的,严重危害马属动物健康的急性、亚急性和慢性致死性传染病。多年来,我省马传贫防治工作,科学地总结并落实了"养、防、检、隔、封、消、处"七字综合性防控措施,取得了显著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7.
马传贫驴白细胞弱毒疫苗毒和驴强毒基因核苷酸序列测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项研究马传贫驴白细胞弱毒疫苗病毒感染后总DNA和驴强毒感染驴中血病毒RNA为起始材料,应用PCR和RT-PCR的方法,分段扩增马传贫弱毒疫苗病毒和驴毒各基因,并将各基因克隆后进行测序列,根据与国外马传贫病毒核苷酸序列比较,推导出马传贫疫苗毒和马传贫驴强毒全基因组核苷酸序列。  相似文献   

18.
1986年12月29日吉林省畜牧局组织省内、外有关专家对吉林省兽药厂的“马传贫驴白细胞弱毒疫苗生产方法的改革”和延边农学院的“试产副结核菌素及其应用的研究”两项科研成果进行了鉴定。“马传贫驴白细胞弱毒苗生产方法的改革”是将原制造马传贫驴白细胞弱毒苗  相似文献   

19.
马传染性贫血(简称马传贫)是由马传贫病毒引起的,是马、骡、驴的一种慢性传染病.病的特征主要是以发热(稽留热或间歇热)为主的贫血、出血、黄疸、心脏衰弱、浮肿和消瘦等特征.在发作期(有热期)症状明显;在间歇期(无热期)则症状逐渐减轻或暂时消失.马传贫病毒是RNA性病毒,但在增殖的初期(12h以内),尚有一段时间依赖于DNA.对外界的抵抗力较强,在-20℃时,可保持病毒力6个月到2年,日光照射经1~4h死亡.2%-4%氢氧化钠溶液和福尔马林溶液,均可在5min内杀死,煮沸立即死亡.在动物中只有马属动物对马传贫具有易感性.  相似文献   

20.
1概述 马传染性贫血病简称马传贫,由反录病毒科慢病毒雌科巾的马传染性贫血病病毒引起的马、骡、驴传染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