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华农温氏Ⅰ号猪配套系的选育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项目采用配套系育种理念,利用数量遗传方法结合分子标记技术,培育出由4个专门化品系组成的华农温氏配套系猪Ⅰ号。以四系配套生产的HN401肉猪肌肉发达,生长快、瘦肉率高、肉质优良、综合经济效益好;达100kg体重日龄154d,活体背膘厚13.4mm,饲料转化率2.49∶1;100kg体重胴体瘦肉率67.2%,变异系数在10%以下。该配套系肉猪可以在规模化养猪生产中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2.
为探索瘦肉型猪组合配套杂交方法和效果而进行试验。试验采用HN121(温氏杜洛克猪)、HN212(法系皮特兰♂×温氏杜洛克♀)为父本,以HN204(温氏大白♂×美系长白♀)为母本,对HN323(HN121×HN204)和HN424(HN212×HN204)两个组合配套进行研究。结果表明,HN424组合与HN323组合相比母猪的窝产仔数、窝产活仔数、仔猪初生窝重、21日龄仔猪成活率、21日龄窝重等繁殖性状差异不显著(P>0.05);HN424组合仔猪的体重、背膘厚降低5.63%(P<0.05),瘦肉率提高4.95%(P<0.05),眼肌面积增大33.08%(P<0.01),肉色评分降低7.19%(P<0.05),大理石纹评分降低11.30%(P<0.01),滴水损失率提高10.63%(P<0.01),其他遗传性状差异不显著;HN424组合与HN204二元母系相比,日增重提高9.26%(P<0.05),背膘厚减少16.41%(P<0.01),料肉比减少8.02%(P<0.05);HN323组合与HN204二元杂交母系相比,日增重提高7.20%(P<0.05),背膘厚减少11.43%(P<0.01),料肉比降低5.35%(P<0.05)。说明采取四元杂组合和三元杂交组合均对“大×长”(HN204)二元杂交有显著的遗传改良作用,“皮×杜×长×大”四元杂组合可显著提高猪的瘦肉率、眼肌面积,但肉色、大理石纹、滴水损失率等肉质指标变差,建议在“皮×杜×长×大”四系组合配套杂交中加入能改良肉质基因的猪种。  相似文献   

3.
永新加系种猪选育与配套组合的研究报告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经6世代选育,大约克体重达100kg背膘厚为12.7mm,30~100kg平均日增重841g,料重比2.4,体重达100kg的校正日龄为159d,经产母猪窝均产仔数11.4头,窝均产活仔数10.8头;长白体重达100kg的背膘厚为12.5mm,30~100kg的平均日增重为821g,料重比2.4,体重达100kg的校正日龄为161d,经产母猪窝均产仔数10.3头,窝均产活仔数9.9头;杜洛克体重达100kg的背膘厚12.5mm,30~100kg平均日增重844g,料重比2.3,体重达100kg的校正日龄为162d,经产母猪窝均产仔数10.2头,窝均产活仔数8.5头。3个品种胴体瘦肉率在65%以上。加系种猪适应强,在广西高温高湿条件下具有较强优势,其体形好,四肢粗壮,后躯丰满,繁殖力强,生长快,耗料低,健康程度高,肉质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黄淮海黑猪(淮猪),属古老的华北型猪种,是我国新淮猪、沂蒙黑猪等培育猪种的亲本,是培育杂交改良品种的良好育种素材.淮猪被毛黑色,体形紧凑,四肢粗壮,适应性强,耐粗饲,抗病力强,性成熟早,产仔率高,在中国猪系中属多产品系.淮猪生产性能良好,纯繁情况下,6月龄平均体重75千克,背膘厚3厘米,屠宰率65.0%,瘦肉率44.5%.  相似文献   

5.
湘黄猪     
湘黄猪是湖南省科委下达的“八五”重点攻关课题,由湖南省畜牧兽医研究所养猪研究中心于1998年开始主持筛选的我国目前唯一自己培育的瘦肉型父系猪.其瘦肉率比引进的杜洛克、长白猪、大约克猪平均高5个百分点以上.1品种特征湘黄猪全身被毛以黄褐色为主,色泽深浅稍有差异,有暗红、浅红、金黄等色.被毛、皮肤无花斑.额心有少许白毛.头大小适中,耳根竖立稍向前倾.四肢粗壮结实,蹄直立,身长适中,胸围较大.前舱宽阔,后躯开张,背腰宽平,臀部丰满,体形紧凑,体躯呈方往形.具有瘦肉型标准特征;性情温驯,母性强,生长快,饲料报…  相似文献   

6.
一、配套系育种的概念 70年代养猪业发达的国家开始专门化品系培育,通过选育、杂交检验、配合力测定,育成了许多杂种优势明显,生产性能高且能稳定遗传的杂优猪。杂优猪比杂种猪具有更高的杂种优势,一般平均日增重800克以上,瘦肉率65%以上,饲料转化率2.4:1,背膘厚15-20毫米,并特别重视氟烷基因的排除和肥育猪的整齐度,产品的标  相似文献   

7.
为开展新美系猪的持续选育,本研究应用全同胞组内相关法估计新美系杜洛克、长白和大白猪共计4 117个测定记录的校正114 kg天数、背膘厚和眼肌面积的遗传力。结果表明,杜洛克、长白、大白校正114 kg天数遗传力分别是0.92、0.59和0.60,校正背膘厚的遗传力分别为0.36、0.58和0.60,校正眼肌面积遗传力分别为0.54、0.27和0.43。  相似文献   

8.
利用MUC13抗病基因育种新技术,培育出三个抗大肠杆菌(ETEC)F4ac仔猪断奶前腹泻猪专门化新品系.在此基础上,通过配合力杂交试验,筛选出最佳杂交组合方式,形成邦农Ⅰ号(BN Ⅰ号)猪配套系.BN Ⅰ号猪配套系商品肉猪不仅具有高效的抗仔猪断奶前ETEC F4ac腹泻特性,且表现出优异的生长和产肉性能,商品猪BN301达100 kg体重校正日龄为157.56 d,100 kg体重活体校正背膘厚为11.17 mm,30~100 kg日增重为892.59 g,料肉比为2.37,屠宰率为76.68%,胴体瘦肉率为65.83%,肌内脂肪含量2.39%,变异系数在10%以内,群体整齐度好,具备较高的综合经济效益和推广价值,在前期已得到较大面积示范推广,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9.
《养猪》2017,(4)
试验以南阳黑猪与大白猪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活体背膘厚差异。结果表明,南阳黑猪与大白猪3点校正达100 kg活体背膘厚平均值分别为(34.38±0.57)mm、(11.69±0.28)mm,南阳黑猪3点校正达100 kg活体背膘厚平均值极显著高于大白猪(P0.01),在品种的筛选上南阳黑猪比大白猪更占优势。  相似文献   

10.
本实验选择新疆某种猪场出生日期为2015年3月—2015年12月的加系杜洛克、加系长白和加系大白母猪共3 017头,探究不同品种头胎母猪的生长性能和繁殖性能对其终生产仔性能的影响,为后备母猪早期选留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大白完成第6胎生产母猪占比仍在30%以上,长白占比25.79%,杜洛克占比16.36%,大白母猪利用年限最长,其次为长白,杜洛克利用年限最短;头胎产仔数越多,下一胎继续产仔母猪数占比越大,利用年限越长;随着母猪校正达100 kg体重日龄增加,母猪终生总产仔数不断减少(P<0.05);校正达100 kg体重背膘越厚,终生产仔数越多(P<0.05),但当大白、长白背膘厚超过20 mm、杜洛克背膘厚超过14 mm时终生产仔性能下降;母猪生长性能和头胎繁殖性能与终生产仔性能具有一定相关性(P<0.05),校正100 kg体重日龄、校正100 kg眼肌高度、头胎死胎数、头胎断奶配种间隔(WEI)与终生产仔性能呈负相关(P<0.05),校正100 kg日增重、校正100 kg背膘厚、头胎总仔数、头胎活仔数与终生产仔性能呈正相关(P<0.05),大白母...  相似文献   

11.
经过4个世代的选育,淮猪新品系Ⅰ系生长性状均达到或超过了选育目标,日增重、活体背膘及料肉比基本达到稳定状态.25~90 kg日增重四世代(699.66 g/d)比零世代(670.00 g/d)提高了近30 g;达90 kg体重活体校正背膘厚,四世代(12.64 mm)比零世代(13.77 mm)降低1.13 mm:料肉比四世代(2.97:1)与零世代(3.06:1)差异不显著,但基本稳定在3.00:1左右.淮猪新品系Ⅰ系在生长性能方面的选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相似文献   

12.
资料来自杭州市种猪试验场性能测定站2004-2006年116头杜洛克后备猪生长发育性能测定成绩,包括:达100 kg体重校正日龄、校正背膘厚、体长、体高.用前两个性状的综合指数值作为分类适合性的判断依据.结果表明,用达100 kg体重校正日龄和校正背膘厚两个性状进行快速聚类,分类结果与该类的指数范围有十分一致的对应关系.在采用综合指数选择的同时进行聚类分析,能使选择效果更准确、更一致.多性状聚类分析可作为大群体、多性状表型值选择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3.
本文针对2009年测定指标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大约克仔猪0~28日龄时体重、体长的相对生长速度随着周龄增加逐步变慢;同期相比,体重的相对生长速度要大于体长。育肥猪50~80kg体重阶段日增重较25~50kg及80~100kg两个阶段要大。后备种猪校正达100kg体重日龄、活体背膘厚的大小顺序均为:大约克猪杜洛克猪长白猪。母猪分娩前背膘厚、哺乳期背膘损失与其胎次、繁殖性能存在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4.
瘦肉型种猪中心测定及其性能分析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经 6年分 10批对 2 1个种猪场的 10 83头长白、大白和杜洛克后备公猪进行集中中心测定 ,测定性状包括日增重、校正背膘厚和饲料转化率等 3个生产性状 ;同时分析了测定季节对生产性能的影响 ,比较了各品种及不同年度的生产性能 ,结果表明日增重无显著差异 ,杜洛克的校正背膘厚在秋季极显著地高于春季 (P <0 .0 1) ,并且长白猪和大白猪也都有春季比秋季测定猪校正背膘厚较薄的现象 ,饲料转化率则杜洛克猪和长白猪在秋季极显著地优于春季 (P <0 .0 1) ,大白猪也是秋季显著优于春季 (P <0 .0 5 ) ;3个品种中以大白猪的性能最好 ,长白次之 ,杜洛克最差 ;各年度测定结果整体上以 2 0 0 0年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15.
牡丹江银龙种猪场于1998~1999年先后从北京引进皮特兰猪30头,其中后备公猪4头,后备母猪26头。这些猪一是来自八十年代上海市畜牧兽医研究所从比利时引进的皮特兰品种,另一是年代北京顺义县小店等种猪场从比利时引进的皮特兰,前者白毛多,黑毛少,后者黑白毛相间。我场购入这两种皮特兰的目的,是进行系间杂交,以提高皮特兰种猪的生命力、适应性及生产性能。1 皮特兰猪的体形外貌特征及其生产性能1.1 体形外貌皮特兰猪体形小,四肢短而粗壮,后躯特别丰满,又称为双肌臀猪,背腰平直,两耳起立,其被毛有的黑白毛相间,有的毛色白毛多,黑毛少,也有出…  相似文献   

16.
湘沙猪配套系以地方良种沙子岭猪和引进品种巴克夏、大白猪为育种素材,经过5个世代的持续选育,分别育成XS1系(终端父本)、XS2系(母系父本)、XS3系(母系母本)3个专门化品系。各专门化品系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达到或超过育种目标,遗传稳定。XS1系初产总仔数10.7头,产活仔数10.3头;经产总产仔数11.8头,产活仔数11.4头;公猪达100 kg日龄165.4 d,背膘厚9.9 mm;母猪达100 kg日龄166.5 d,背膘厚10.8 mm。XS2系初产总仔数10.0头,产活仔数9.5头;经产总产仔数10.2头,产活仔数9.8头;公猪达100 kg日龄168.8 d,背膘厚12.5 mm;母猪达100 kg日龄169.7 d,背膘厚13.5 mm。XS3系初产总仔数10.2头,产活仔数9.4头;经产总产仔数11.1头,产活仔数10.3头;公猪达50 kg日龄193.9 d,背膘厚15.6 mm;母猪达50 kg日龄185.7 d,背膘厚17.9 mm。配套系父母代总产仔数12.4头,产活仔数11.9头。配套系商品猪30~100 kg期间平均日增重832.44 g,料重比3.16;100.6 kg屠宰,屠宰率73.0%,胴体瘦肉率58.2%,系水力93.26%,肌内脂肪含量2.9%,肉质优良,市场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7.
《养猪》2019,(3)
为比较三元猪不同体重阶段背膘厚和眼肌面积,试验通过B超测定4种三元猪80~115 kg活体背膘厚和眼肌面积。结果表明,三元猪背膘厚和眼肌面积随体重增加而增加。杜洛克猪(新美系)×[托佩克猪(N系)×托佩克猪(A系)(]QN)组、杜洛克猪(台系)×[长白猪(美系)×大白猪(法系)](MZ)组背膘厚在80~90 kg缓慢增加(P0.05),90~100 kg显著增加(P0.05),100 kg后趋于稳定(P0.05)。杜洛克猪(美系)×[长白猪(美系)×大白猪(法系)(]MX)组背膘厚在100 kg前显著增加(P0.05),100 kg后趋于稳定(P0.05)。杜洛克猪(新美系)×[长白猪(法系)×大白猪(法系)(]GA)组背膘厚在110 kg前缓慢增加(P0.05),110 kg后显著增加(P0.05)。4种三元猪眼肌面积在110 kg前显著增加(P0.05),110 kg后趋于稳定(P0.05)。三元猪背膘厚和眼肌面积因杂交组合方式不同而异。背膘厚方面,除80 kg时MX组显著低于其余3组(P0.05)外,其余体重阶段各组间背膘厚差异均不显著(P0.05)。眼肌面积方面,除100 kg时,MX、GA高于MZ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外,MX、GA组在其余体重阶段均显著高于QN、MZ组(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三元猪活体背膘厚、眼肌面积与体重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该试验结果表明,4种三元猪适宜上市体重均为110 kg,MX、GA组眼肌面积高于QN、MZ组,建议推广MX、GA三元猪的生产。  相似文献   

18.
吴义师 《养猪》2000,(3):23-24
集约化猪场实行均衡流水式生产 ,几乎每天都要配种 ,公猪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母猪的受胎率。现将种公猪的饲养管理总结如下。1 后备公猪的选留与调教1 .1 选留标准 在集约化猪场种公猪一般都选择外来纯种如大白、长白、杜洛克等 ,在商品场大多以杜洛克作终端父本。但近年来 ,杂种公猪也逐渐应用于配套系的生产。选留公猪应在兄弟姐妹中无阴囊疝、隐睾等遗传缺陷的窝中挑选初生重和断奶重较大的健康仔猪 ,在 6月龄时通过日增重、饲料转化率、背膘厚等性能测定 ,精选生长速度快、饲料报酬高、体形优美、肢蹄结实、睾丸饱满整齐的优秀个体 …  相似文献   

19.
<正>2014年初,福建一春核心种猪场对进口的大白猪、长白猪、杜洛克猪进行生长性能测定。大白猪校正背膘:10.03±1.51厘米。校正100kg日龄:152.39±15.02天。通过不间断的遗传改良,一春进口的加裕大白猪繁殖力强、产仔多、瘦肉率高、增重快、料肉比高。用纯种大白母猪进行杂交,后代具有使用年限长、母性好、产仔多等优点。长白猪校正背膘:10.94±1.51厘米。校正100kg日龄:147.98±9.76天。经过严格选育,一春加裕长白的肢蹄更加结实,可以适应不同的生产环境和气候条件,具有产仔数高、日增重快、料肉比高、胴体瘦肉率高等特点。  相似文献   

20.
李家骅  程国彬 《养猪》1997,(2):33-34
江西东乡良友畜牧有限公司于1994年从美国引进的长白猪,经过两年多的观察,与80年代初从丹麦引进长白猪进行比较,在体质外形上有一定差异,生产性能也有不同。美系体质更为健壮、结实,前躯更宽深,四肢较粗壮,肢蹄病和繁殖障碍发生串要低得多。产仔数美系和丹系分别为10.03头和9.3头,美系要多0.73头,同时泌乳性能也要好些。肥育猪美系和丹系日增重分别为722克和684克,料室比分别为2.86和3.02美系日增重要高5.7%,料重比要低5.2%。两品系胴体品质都很理想,胴位瘦肉率都在65%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