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铃薯炸片颜色是评价马铃薯炸片品质的主要指标, 其研究的学术价值和经济价值都是非常重大的。影响马铃薯炸片颜色的因素有很多, 其中块茎中还原糖含量是影响炸片颜色最重要的限制因素, 马铃薯炸片加工品种的选育主要围绕炸片颜色来进行, 马铃薯炸片颜色是遗传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而遗传因子起着主导作用, 并据此对控制马铃薯炸片颜色的遗传机制进行了可行性分析和前景展望。  相似文献   

2.
马铃薯炸片颜色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江杰  屈冬玉 《马铃薯杂志》1999,13(3):175-181
马铃薯炸片颜色是评价马铃薯炸片品质的主要指标,其研究的学术价值和经济价值都是非常重大的。影响马铃薯炸片颜色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块茎中还原糖含量是影响炸片颜色最重要的限制因素,马铃薯炸片加工品质的选炸片颜色来进行,马铃薯炸片颜色是遗传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而遗传因子起着主导作用,并据此对控制马铃薯炸片颜色的遗传机制进行了可行性分析和前景展望 。  相似文献   

3.
马铃薯薯片色泽是决定消费者对油炸薯片接受力的最重要因素。薯片的褐变主要是美拉尔德(Maillard)反应的结果,即在炸制过程中发生于还原糖(果糖、葡萄糖)和氨基化合物之间的反应,以还原糖的量为限制因子。马铃薯块茎中糖含量取决于诸多因素,既有遗传的又有环境的。多数用于制作薯片的品种的块  相似文献   

4.
影响马铃薯油炸品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马铃薯的炸条(片)颜色是评价其油炸品质的主要指标,炸条(片)颜色是遗传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遗传因素起主要作用,但环境的作用也不容忽视。尤其是马铃薯油炸过程中褐变受栽培、贮藏和加工工艺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乳酸发酵法改善马铃薯炸片色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采用乳酸发酵法解决马铃薯贮藏期间还原糖积累的问题。以初糖为标准 ,乳酸发酵使薯片中的还原糖降低 80 %~ 10 0 % ,使各参试材料的炸片颜色显著变轻 ,均达到商用标准。而且试验也表明可用发酵时间控制炸片颜色  相似文献   

6.
小麦面粉白度研究进展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本文综述了小麦面粉白度的变异范围、影响小麦面粉白度的遗传因素和非遗传因素、小麦面粉白度的测定及表示方法、研究小麦面粉白度的意义以及面粉白度与食品品质的关系 ,提出了小麦面粉白度改良的研究重点即加强遗传规律的研究、以白度为指标的种质资源的筛选、收集和保存、以白度为主要品质指标的品种布局的区域化和优质栽培的研究 ,同时在注意白度品质时要兼顾其它品质性状。并区别了白度、颜色和色泽 3个不同的概念  相似文献   

7.
马铃薯薯片制品的种类及加工工艺简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凤云 《中国马铃薯》2002,16(5):311-314
以鲜马铃薯为原料加工成的薯片制品有 :马铃薯虾片、烤马铃薯片、脱水马铃薯片、油炸马铃薯片、速冻薯片、真空油炸马铃薯脆片、低脂油炸薯片、马铃薯酥糖片、风味马铃薯脯 ;以马铃薯粉等为配料加工成的薯片制品有 :油炸成型马铃薯片、烘烤成型马铃薯片、酥香马铃薯片、风味马铃薯膨化薯片、中空薯片。这些薯片制品不但加工工艺简单 ,设备投资少 ,技术容易掌握 ,而且市场潜力巨大 ,非常适合中小型食品加工企业生产。本文介绍了14种马铃薯薯片制品及其加工工艺要点。  相似文献   

8.
小麦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近等基因系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延滨 《麦类作物》1999,19(5):13-16
介绍了影响小麦烘烤品质的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根据影响小麦烘烤品质的种因素对小麦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与小麦烘烤品质的各种相关性研究方法进行了分析,介绍了小麦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近等基因系在小麦烘烤品质研究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甘蓝型油菜籽色及春化遗传利用甘蓝型油菜双倍体及杂交F2研究种子颜色和春地遗传。结果表明,籽色主要由母本基因型决定,但父本的作用也能在正反交F2代中显现。种子颜色由三对基因控制,黑籽显性比黄籽强。用黑籽植株作母本,杂交F2及四个双倍体群体的分离比率显示...  相似文献   

10.
随着休闲食品的日益盛行,油炸马铃薯产品的消费日益增大。炸薯条和薯片,以其松脆可口、口味多样、食用方便、老少皆宜等特点,深受消费者喜爱。炸薯条中的主要风味物质包括吡嗪类化合物、2,4-癸二烯醛、2-癸烯醛、2-甲基丁醛、3-甲基丁醛、4-羟基-2,5-二甲基呋喃酮、甲基丙醇、甲硫醇等。薯片中的主要风味物质包括甲硫基丙醛、2,4-癸二烯醛、2-乙基-3,6-二甲基吡嗪、2,6-二乙基吡嗪、2-辛烯醛、2-苯乙醛等。其中最重要的风味物质是吡嗪类化合物,这类物质具有强烈的新鲜马铃薯、焙烤马铃薯和马铃薯泥土味等令人愉悦的气味,关键成分是2-乙基-3,5-二甲基吡嗪、3-乙基-2,5-二甲基吡嗪、2,3-二乙基-5-甲基吡嗪、2-乙基-3,6-二甲基吡嗪、2,6-二乙基吡嗪、3-异丁基-2-甲氧基吡嗪等。分别对炸薯条和薯片中风味物质的类型、非酶促褐变反应以及油炸时间、温度和光照对薯片风味的影响等方面进行综述,并对油炸马铃薯产品在生产、加工和贮藏过程中影响其风味的诸多因素进行探讨,重点分析决定油炸马铃薯风味的关键物质的含量和变化趋势,对薯条和薯片相关产业的研究和发展起到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