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3 毫秒
1.
我国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研究进展及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土地利用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研究成为当前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的前沿课题.文章诠释了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并且对当前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研究的主要研究内容及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提出了在系统分析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机理的基础上,以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规划为导向的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研究体系.其中基于土地利用规划层次性和空间性的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评价方法的选择以及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在土地利用规划中的应用研究仍是未来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研究的主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
土地利用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实证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王敏  刘厚凤  郑新奇 《水土保持研究》2006,13(6):150-152,155
以济南市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例,结合环境影响评价的技术导则,对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评价程序、环境影响识别以及指标体系的建立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建立了一套根据环境影响识别并结合当地情况确定指标体系的方法,并尝试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指标的权重,为进一步开展土地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3.
基于DPSIR陇南市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甘肃省陇南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出发,列出了规划目标,分析了陇南市土地利用现状,同时采用灰色预测法、趋势外推法、平均增长率法对陇南市各类土地利用类型规划面积进行了预测,来评价本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实施效果,结合环境影响评价的技术导则,对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评价程序、环境影响识别以及指标体系的建立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建立了一套根据环境影响识别,并结合陇南市的具体情况确定的指标体系,划分为3个层次,即目标层A、准则层B和指标层C,其中指标层共包括20个评价因子,并在此基础上采用改进的熵值法确定了各指标的权重,为进一步开展土地利用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4.
构建农业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介绍了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发展及应用,提出农业规划的环境目标。根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及农业规划的特点,对农业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及特点进行研究,为完善我国农业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区域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Ⅰ)——理论篇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土地利用规划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态环境都会产生深刻的影响,因此尽早地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对于保证决策的正确性是十分必要的。区域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是对土地利用规划实施后可能造成的区域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价,提出预防或缓解措施。目前,区域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本文提出了一系列的评价原则,分析了与其他环境影响评价的关系,介绍了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程序和内容。  相似文献   

6.
县域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土地利用规划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态环境都会产生深刻的影响,因此尽早地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对于保证决策的正确性是十分必要的。县域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是对县级土地利用规划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价,提出预防或缓解措施。本文以四川郫县为例,制定了县域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程序,并对郫县的土地利用开展了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还对其生态用地进行了分区。  相似文献   

7.
针对目前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系统的不确定性,在理解集对分析(SPA)原理的基础上,利用原创联系度的可展性对其进行改进,将其扩展到四级评判,并结合信息熵法,以山西省晋城市为例,建立了基于改进SPA法的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模型,并利用该模型在构建以水环境、土壤环境、大气环境与生态环境为子系统的区域自然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对晋城市土地利用规划影响自然环境质量的10项指标进行了综合评价。此外,为了验证改进SPA法对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合理性与可行性,将其评价结果与模糊综合评价结果以及多指标综合评价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自第3轮土地利用规划执行以来,晋城市从2007年的自然环境质量Ⅱ级到2009年的Ⅲ级,2011年的Ⅱ级,2013年的Ⅰ级,总体上晋城市自然环境质量呈现出由Ⅲ级向Ⅰ级转化的正向发展趋势;改进SPA法综合评价结果与模糊综合评价结果以及多指标综合评价结果基本一致。研究认为利用改进的集对势进行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跟踪评价具有一定的可行性,评价结果较接近实际情况,为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跟踪评价提供了一种科学合理且简单实用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前我国正在开展新一轮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要求在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过程中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而当前我国的土地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刚刚起步,国内还没有形成公认的范例。通过对土地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影响因素的系统分析,并结合济南市的具体情况,建立了土地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指标体系,它分为三个层次,即总目标层、环境目标层和指标层,指标层共包括20个评价因子,通过类比调查、现场勘查和访问以及专家咨询等工作,利用定性排序确定出11个主要的评价指标,并利用成对比较法确定指标的相对权重。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济南市土地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对土地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指标体系的构建进行了探讨,以期对土地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土地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王敏  董金玮  郑新奇 《水土保持研究》2008,15(1):142-144,147
目前我国正在开展新一轮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要求在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过程中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而当前我国的土地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刚刚起步,国内还没有形成公认的范例.通过对土地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影响因素的系统分析,并结合济南市的具体情况,建立土地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指标体系,它分为3个层次,即总目标层、环境目标层和指标层,指标层共包括20个评价因子,通过类比调查、现场勘查和访问以及专家咨询等工作,利用定性排序确定出11个主要的评价指标,并利用成对比较法确定指标的相对权重.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济南市土地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对土地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进行探讨,以期对土地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中国农业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建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当前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资源约束趋紧和环境污染加剧的双重压力。农业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是从源头上控制农业污染、协调环境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农业规划环境影响评价适用范围划分和指标体系构建是开展农业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在系统梳理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采用基本指标体系模式法、专家咨询法和实例验证法,确定了环境影响评价的适用范围及指标体系,提出了将占比最大、影响最直接的县级农业规划纳入到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范围的建议;构建了种植业和畜牧业两大产业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大大简化了农业规划环评的指标体系,提高了农业规划环评的可操作性,将为推进中国农业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1.
农业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应重点关注的若干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我国农业规划环评工作现处于起步阶段,可借鉴的案例和经验比较少。由于农业规划涉及的地域广、影响面宽,对生态、环境、资源、社会稳定性及经济结构变化的影响具有累积性和潜在性,使得农业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具有复杂性。本文根据我国农业规划的实际情况并结合其他领域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实践经验,对农业规划环评的定位、评价指标体系的特殊性、公众参与的特点、评价的有效性等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以贵州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现状数据及规划数据为依据,构建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应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采用指数分析法对水土保持效益进行测算评价。研究结果表明,贵州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的水土保持效益显著。该规划的实施将对贵州省生态环境、社会环境及社会经济建设的协调发展起到较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土地生态经济适宜性评价的内涵、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必要性及基本原则,并以黄土高原为例,按照生态指标、社会指标、经济指标3个方面4个层次对土地资源的生态经济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进行了初步研究。克服了传统的土地资源利用研究工作中忽视社会因素和经济因素的价值和作用的缺陷,可为提供更科学、可行的土地评价方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以干旱内陆河流域典型区域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生态安全综合指数及其评价方法,并基于GIS对研究区进行了土地利用规划前后的环境影响评价。结果表明,土地利用规划方案实施后,研究区内没有生态极不安全区分布;甘州区平均生态安全指数为2.453,处于生态较安全等级;评价结果能反映土地利用规划方案环境影响的空间特征,便于识别空间差异和主导生态环境问题,说明构建的生态安全综合指数与评价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为了全面掌握土地集约利用状况,更准确地对土地集约利用合理程度进行评价,从经济、空间、生态3个方面建立土地集约利用合理度评价指标体系,应用FAHP法确定指标权重,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和综合指数法建立土地集约利用合理度的复合评价模型,对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合理度进行定量计算、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合理度综合分值为78.67,土地集约利用总体上较为合理,经济效益和空间效益集约合理度水平一般,生态效益集约合理度很好。最后根据评价结论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该研究结果可为定量评价土地集约利用合理程度提供参考,为区域土地利用、发展定位、规划决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双流县是全国100个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试点之一.该文分析了双流县土地利用规划编制背景与相关规划的相容性、协调性,土地利用现状与规划目标,双流县的环境质量现状,在此基础上,重点对土地利用的环境影响进行识别,建立双流县的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分析预测了土地利用变化包括结构和布局带来的环境影响,最后提出一系列的缓解措施,总结了双流县的土地利用规划的可行方案及替代方案.  相似文献   

17.
刘兆军  高翔群 《水土保持通报》2017,37(2):183-187,192
[目的]对资源型城市土地利用系统进行健康评价,为资源型城市协调土地利用,推进社会经济稳定发展提供借鉴。[方法]运用的中心点混合白化权函数的灰色聚类模型,从系统的结构、功能、效益三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分析黑龙江省大庆市2005—2014年土地利用系统健康水平及趋势。[结果](1)大庆市土地利用系统健康水平逐步由"不健康"向"较健康"演变。(2)建设用地比例、人均水资源量、地均石油工业产值、土地市场化程度等成为制约大庆市土地利用系统健康水平提升的关键因素。[结论]混合中心点白化权函数的灰色聚类模型为土地利用系统健康评价提供新的评价标准,克服单指标评价与综合结果的不相容性,适用于土地利用系统健康评价。大庆市应进一步挖掘建设用地利用潜力,优化土地利用布局,积极涵养水源,深化土地市场改革,不断提升土地利用系统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8.
重庆市黔江区土地生态安全评价及时空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揭示重庆市黔江区土地生态安全的时空变化特征,为黔江区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生态负荷、生态保护、生态功能及生态经济4个方面构建黔江区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主客观组合赋权和综合指数法对该区土地生态安全状况进行分析。[结果](1)研究区土地生态安全水平呈上升趋势,但总体水平不高,有待进一步改善;(2)黔江区土地生态安全空间差异显著,呈现"区中心土地生态安全水平低,四周土地生态安全水平较高"的土地生态安全格局。[结论]主客观组合赋权有助于克服单一的主观赋权及单一客观赋权的不足;将"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和"自然—经济—社会"模型有机结合构建的基于生态负荷、生态保护、生态功能及生态经济的评价指标体系较好地反映了黔江区土地生态安全的时间变化及空间差异状况。  相似文献   

19.
综述了我国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体系建设、评价技术方法以及评价实践现状的概况。针对当前开展农业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所面临的问题,从建立农业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相关政策措施体系及配套管理办法、研究突破评价方法及关键技术、制定颁布农业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导则与技术规范等方面,提出了推进我国农业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东北农牧交错区土地可持续利用水平及主要障碍因子,从经济可行性、资源环境可持续性和社会可接受性3个方面,选取21个指标构建了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应用基于组合权重法和灰色关联分析法改进的TOPSIS法和障碍度模型对2005-2014年白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水平进行了评价和分析。结果表明:(1) 2005-2014年白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总体水平不断提高,综合贴近度由0.335 5增加到0.632 0,可持续利用水平由"较低水平"上升为"较高水平"。(2) 从长远分析,经济可行性障碍度总体呈下降态势,资源环境可持续性障碍度和社会可接受性障碍度总体呈上升态势。(3) 影响白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的主要障碍因子包括人口自然增长率、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草原覆盖率、第三产业产值占GDP比例等。为了促进白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水平不断提高,需要在控制人口增速的基础上,进一步调整经济结构,加强土地利用管理,有效控制草原退化速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