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土地利用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实证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王敏  刘厚凤  郑新奇 《水土保持研究》2006,13(6):150-152,155
以济南市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例,结合环境影响评价的技术导则,对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评价程序、环境影响识别以及指标体系的建立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建立了一套根据环境影响识别并结合当地情况确定指标体系的方法,并尝试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指标的权重,为进一步开展土地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2.
目前我国正在开展新一轮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要求在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过程中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而当前我国的土地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刚刚起步,国内还没有形成公认的范例。通过对土地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影响因素的系统分析,并结合济南市的具体情况,建立了土地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指标体系,它分为三个层次,即总目标层、环境目标层和指标层,指标层共包括20个评价因子,通过类比调查、现场勘查和访问以及专家咨询等工作,利用定性排序确定出11个主要的评价指标,并利用成对比较法确定指标的相对权重。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济南市土地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对土地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指标体系的构建进行了探讨,以期对土地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土地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王敏  董金玮  郑新奇 《水土保持研究》2008,15(1):142-144,147
目前我国正在开展新一轮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要求在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过程中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而当前我国的土地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刚刚起步,国内还没有形成公认的范例.通过对土地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影响因素的系统分析,并结合济南市的具体情况,建立土地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指标体系,它分为3个层次,即总目标层、环境目标层和指标层,指标层共包括20个评价因子,通过类比调查、现场勘查和访问以及专家咨询等工作,利用定性排序确定出11个主要的评价指标,并利用成对比较法确定指标的相对权重.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济南市土地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对土地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进行探讨,以期对土地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双流县是全国100个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试点之一.该文分析了双流县土地利用规划编制背景与相关规划的相容性、协调性,土地利用现状与规划目标,双流县的环境质量现状,在此基础上,重点对土地利用的环境影响进行识别,建立双流县的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分析预测了土地利用变化包括结构和布局带来的环境影响,最后提出一系列的缓解措施,总结了双流县的土地利用规划的可行方案及替代方案.  相似文献   

5.
以延吉市为研究对象,以其自然、生态及经济等特点为依据,建立"压力—响应指标"模型结构方面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物元分析方法,探求构建区域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及其评价方法,为解决战略性环境影响评价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说明该举措的实施对本市的环境产生了中等程度的影响,进而提出了通过调整土地利用规划对环境影响的措施及建议,为土地利用规划更好地服务于社会、经济、环境、资源等方面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针对目前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系统的不确定性,在理解集对分析(SPA)原理的基础上,利用原创联系度的可展性对其进行改进,将其扩展到四级评判,并结合信息熵法,以山西省晋城市为例,建立了基于改进SPA法的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模型,并利用该模型在构建以水环境、土壤环境、大气环境与生态环境为子系统的区域自然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对晋城市土地利用规划影响自然环境质量的10项指标进行了综合评价。此外,为了验证改进SPA法对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合理性与可行性,将其评价结果与模糊综合评价结果以及多指标综合评价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自第3轮土地利用规划执行以来,晋城市从2007年的自然环境质量Ⅱ级到2009年的Ⅲ级,2011年的Ⅱ级,2013年的Ⅰ级,总体上晋城市自然环境质量呈现出由Ⅲ级向Ⅰ级转化的正向发展趋势;改进SPA法综合评价结果与模糊综合评价结果以及多指标综合评价结果基本一致。研究认为利用改进的集对势进行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跟踪评价具有一定的可行性,评价结果较接近实际情况,为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跟踪评价提供了一种科学合理且简单实用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7.
我国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研究进展及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土地利用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研究成为当前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的前沿课题.文章诠释了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并且对当前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研究的主要研究内容及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提出了在系统分析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机理的基础上,以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规划为导向的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研究体系.其中基于土地利用规划层次性和空间性的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评价方法的选择以及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在土地利用规划中的应用研究仍是未来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研究的主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8.
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境影响的评价方法进行实证研究,促进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为土地利用规划修编提供依据,提高规划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以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理论为基础,结合研究区实际确定的大庆市各种土地利用生态系统的单位面积服务功能价值,根据大庆市规划期内的各种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变化,预测大庆市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方案实施前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价值的变化,评价实施规划将产生的生态环境影响。大庆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是切实可行的,方案的实施将给大庆市带来良好的生态环境效益。研究表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理论的引入,实现了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定性分析与定量评价的结合,对正确制定土地利用决策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县域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土地利用规划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态环境都会产生深刻的影响,因此尽早地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对于保证决策的正确性是十分必要的。县域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是对县级土地利用规划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价,提出预防或缓解措施。本文以四川郫县为例,制定了县域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程序,并对郫县的土地利用开展了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还对其生态用地进行了分区。  相似文献   

10.
以干旱内陆河流域典型区域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生态安全综合指数及其评价方法,并基于GIS对研究区进行了土地利用规划前后的环境影响评价。结果表明,土地利用规划方案实施后,研究区内没有生态极不安全区分布;甘州区平均生态安全指数为2.453,处于生态较安全等级;评价结果能反映土地利用规划方案环境影响的空间特征,便于识别空间差异和主导生态环境问题,说明构建的生态安全综合指数与评价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利用陇南市2003—2008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和相关统计资料,运用景观生态学中的结构定量方法分析,计算出土地利用结构指数和生态服务价值,分析土地利用结构与生态服务价值的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2003—2008年陇南市土地利用结构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增加而优势度降低。林地提供的生态服务价值最大,土地利用生态服务价值总体呈增加趋势,土地利用生态服务价值与土地利用结构线性相关。  相似文献   

12.
土地环境性评价在中国研究较少,该文通过总结国外评价经验,以杭州市为例进行了土地环境初步的探索,以期待为中国开展土地环境性评价提供参考。该研究选取了生物多样性、地下水、土壤有机质、地形、大气环境质量等指标,通过专家咨询法确定指标权重,建立评价模型,对杭州市进行了土地环境性评价,并应用GIS技术划分了杭州市土地环境性敏感区。研究结果将杭州市划分为土地环境敏感区Ⅰ、Ⅱ、Ⅲ,对各敏感区的土地利用以及中国开展土地环境性评价时在评价因子的选取、管理政策、事前评价与复原管理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3.
陇南山地土地利用结构动态演变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为基础,借助信息熵原理分析了陇南市1996-2008年土地利用结构的时间演变规律及空间差异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经历了3个发展阶段:即缓慢增长期、显著下降期和快速回升期,熵值在波动中趋于降低,土地利用系统向低水平的有序状态发展。信息熵的区域差异显著,且变化趋势各异,除武都区与两当县的土地利用系统趋于稳定外,其余各县尚处于显著变化中。  相似文献   

14.
基于土地利用视角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质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一项全局性和战略性的工作, 其质量好坏, 不仅关系着土地资源能否得到合理利用, 还关系着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本研究从土地利用视角出发, 建立了土地利用与规划效果之间的经验联系, 提出由土地利用形态、土地利用结构、土地利用行为、土地利用程度、土地利用功能和土地利用布局6方面内容所组成的分析体系。在此基础上综合评价规划质量, 并以四川省乐山市金口河区为例, 对其新近编制完成的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质量进行了评判。结果表明, 该规划的质量等级为优, 符合土地利用目标要求, 能够促进区域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本研究旨在利用此种方法, 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管理实践提供一定的方法支撑, 切实提高规划的编制质量和实施效果。  相似文献   

15.
徐州市区的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生态环境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家慧  梁亮  黄婷  罗翔  林卉 《水土保持通报》2018,38(6):113-120,126
[目的]研究徐州市区的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生态环境效应,为土地的合理规划以及区域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平衡提供理论支持和参考依据。[方法]以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和叠加分析为工具,分析徐州市中心城区的土地利用类型的动态变化特征和空间格局演变规律,并通过NDVI和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分析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环境效应。[结果]基于多源遥感数据的分类回归树(CART)分类结果,其Kappa系数均大于0.90;整个研究区耕地面积大幅减少,建筑用地迅速增加。郊区较多土地类型转变为建筑用地,在2004—2016年期间,研究区NDVI低值区域逐步扩大,但生态环境质量先由0.323增加为0.360,后下降至0.320。[结论]2004—2016年徐州城市扩张导致耕地大面积较少,景观破碎化加剧,但城市建设过程中绿地面积增加,整体生态环境质量稍有提升。建议进一步加强徐州城区景观格局的合理规划,降低城市化进程给生态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