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粗饲料资源丰富,价格低廉,但因其含有较多的纤维素、半纤维素及果胶等抗营养因子,影响了动物对粗饲料中营养物质的消化利用率。虽然反刍动物瘤胃内微生物自身能够合成纤维素酶,但数量有限,使粗纤维的消化吸收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有研究证实,外源酶在瘤胃内和十二指肠内都具有稳定的活性,使用酶制剂可以补充家畜内源酶的不足,添加外源酶能够增加瘤胃微生物在饲料表面的附着和建植,促进营养物质分解,提高粗饲料的消化率.  相似文献   

2.
外源纤维素酶在奶牛营养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奶牛.饲料支出在生产成本中所占比重最大。最大限度地提高饲料营养成分的利用率对生产者来说意义重大。不易降解的纤维素在奶牛粗饲料能量中占有较大比例.提高纤维素的利用率对生产者来说意味着可观的经济效益。由于瘤胃微生物能够分泌特异性的酶消化饲料中的纤维素.并且奶牛能够从这些微生物及其发酵产物中获得能量,人们对于是否需要在成年奶牛日粮中添加外源纤维素酶心存疑问,并且通常认为外源纤维素酶无法抵抗瘤胃内蛋白酶的降解。因此,外源纤维素酶制剂在奶牛(也包括其它反刍动物)中的应用曾经不受重视。然而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认识到粗饲料的消化利用效率依然限制了反刍动物可利用能量的吸收从而造成营养浪费,  相似文献   

3.
纤维素酶对奶牛生产性能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奶牛主要以粗纤维含量较高的植物茎叶等粗饲料为主要饲料,通过瘤胃微生物发酵产生的纤维素酶将纤维素降解为易吸收的低分子糖。但由于瘤胃微生物产生的纤维素酶是有限的,外源补充可提高瘤胃中纤维素酶含量,达到提高降解纤维素的目的。有试验证明,在奶牛饲粮中添加酶制剂尤其  相似文献   

4.
我国粗饲料资源丰富,价格低廉,但因其含有较多的纤维素、半纤维素及果胶等抗营养因子,影响了动物对粗饲料中营养物质的消化利用率.虽然反刍动物瘤胃内微生物自身能够合成纤维素酶,但数量有限,使粗纤维的消化吸收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  相似文献   

5.
反刍动物瘤胃发酵与合成特性和饲料原料的复杂性,决定了外源酶制剂在反刍动物日粮中使用与一般单胃动物有根本差别,有必要建立反刍动物特异的饲料酶制剂技术体系,这是源于反刍动物酶制剂作用模式的特殊性,它包括外源酶对体内酶特别是瘤胃微生物酶的补充而降低高生产水平时瘤胃功能的压力、外源酶作用日粮成分产生原位益生元维持瘤胃微生态、多种形态酶制剂的集合解决复杂饲料原料消化、大体积粗饲料酶消化预处理结合精饲料酶制剂添加、过瘤胃技术让部分酶制剂在瘤胃后段肠道发挥功效等作用模式。反刍动物酶制剂技术体系包括4个解决方案:“集合酶技术”“酶菌同构技术”“粗料酶预处理与精料添加酶结合技术”“过瘤胃酶制剂技术”等,根据饲料原料和日粮特性、动物种类、生理状况、生产水平和环境条件等,技术体系方案可单独运用,或组合实施,在高产反刍动物特别是高产奶牛产奶前期有明显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外源酶能促进反刍动物对粗饲料的利用,提高反刍动物的生产性能。本文重点探讨了外源酶制剂在反刍动物中的作用机理,综述了外源酶的饲喂前作用、瘤胃内作用、瘤胃后作用,并介绍了其在生产中的应用方法。  相似文献   

7.
<正>多年的试验研究表明,添加外源酶有助于提高单胃动物对日粮养分的利用率(特别对肉鸡日粮)和改善其生产性能;但是在反刍动物日粮中的应用很少。反刍动物瘤胃内的微生物能分泌一系列的纤维素降解酶,能将纤维素逐步降解成供宿主动物利用的单糖,所以人们认为简单地添加外源酶制剂不会提高纤维分解率;并认为,外源酶在瘤胃中能被蛋白酶或被小肠蛋白酶水解而失活。  相似文献   

8.
添加吐温80在500ml混合瘤胃微生物培养物内的浓度分别为0.00%、0.05%和0.10%时,羧甲基纤维素酶、木聚糖酶、淀粉酶和大麦葡聚糖酶等胞外酶的总产量会显著提高(P<0.05),不过胞外和胞内果胶酶的总产量不受影响。同时,木聚糖酶、蛋白酶、淀粉酶和葡聚糖酶等酶的活性由于有更多的酶从结合形式变为游离形式而升高。非离子表面活性剂(NIS)对瘤胃微生物的生长也有影响。添加吐温80能显著促进瘤胃内非纤维素分解菌的生长速度,而对纤维分解菌的生长影响不大。添加0.05%的吐温80对瘤胃微生物的生长促进最大。添加吐温80还能显著增加瘤胃内真菌和原虫的数量。灌注吐温80也能增加瘤胃pH值、氨氮和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从而提高干物质降解率及奶牛产奶量。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对瘤胃的作用机理至少可归结为两方面原因:①增加酶的释放量和(或)增强酶的活性;②促进酶和底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尽管一些报道NIS对瘤胃微生物和瘤胃发酵特征有负作用,研究表明NIS还是可能成为一种新型饲料添加剂能够安全、简便地应用于反刍动物来调控粗饲料条件下瘤胃发酵而提高饲料营养价值和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9.
纤维素分解菌在反刍动物营养代谢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北方地区仍以玉米秸秆等劣质粗饲料作为反刍动物的部分能量来源。但由于这类饲料质地粗硬、适口性差,导致反刍动物采食量降低.从而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造成生产效率低下.因此很多研究人员对如何提高劣质粗饲料的消化率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研究反刍动物对粗饲料的利用.实际上就是研究瘤胃内微生物如何利用粗纤维的过程。本文主要从瘤胃内纤维素分解菌的特性.影响其降解能力的因素及国内外研究进展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0.
用植物性饲料代替猪日粮中的谷物粉料,势必增加饲料中纤维素的含量,从而降低饲料消化率和营养物质的利用率。为了提高粗饲料的消化率,苏联科技人员在猪饲料中分别添加两种纤维素溶解酶——及纤维藜芦硷进行了试验。主要研究酶制剂对仔猪生长以及对单位增重的饲料消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作者综述了2009年在ADSA-ASAS大会和CNKI、PubMed等数据库中外源添加剂(离子载体、酶制剂、植物提取物、饲用微生物)对瘤胃发酵调控的相关文献39篇。离子载体如莫能菌素主要通过促进瘤胃丙酸的产生,抑制生物氢化菌,促进长链脂肪酸在瘤胃内发生不完全氢化等瘤胃调控作用,从而缓解反刍动物的能量负平衡,减少甲烷排放,降低乳中脂肪含量。酶制剂(包括纤溶酶和淀粉酶等)在饲喂前加入日粮中能够免受瘤胃蛋白酶的降解,并保持酶活性,促进饲料的消化。植物提取物中皂角甙通过抑制原虫生长降低甲烷的排放,动物长期采食富含单宁的植物可产生单宁耐受菌,并且单宁的植物提取物可影响瘤胃的生物氢化作用,植物精油对瘤胃的调控作用包括减少淀粉和蛋白的降解,以及通过对某种瘤胃微生物的选择性作用抑制氨氮的降解。饲用微生物(主要有酵母菌、乳酸菌、芽孢杆菌等)能增加营养物质消化率,改变瘤胃发酵模式,增加瘤胃微生物菌群,但其益生效果与泌乳阶段、日粮类型、环境条件有关。  相似文献   

12.
奶牛主要以粗纤维含量较高的植物茎叶等粗饲料为主要饲料.通过瘤胃微生物发酵产生的纤维素酶将纤维素降解为易吸收的低分子糖,但是由于瘤胃微生物产生的纤维素酶是有限的,外源补充可提高瘤胃中纤维素酶含量,达到提高降解纤维素的目的.有试验证明,在奶牛饲粮中添加酶制剂尤其是纤维素酶可明显提高饲粮中粗纤维的利用率。在奶牛饲粮中添加真菌纤维素酶,可使泌乳量提高17.5%,饲料利用率提高14.5%。日粮中粗纤维水平与瘤胃液中乙酸和丙酸的比例呈线性相关。高纤维日粮促进乙酸的生成.而低纤维日粮则促进丙酸的生成。因此乳脂含量高的牛乳,对应的奶牛日粮中纤维索的含量也高。在奶牛等反刍动物营养上,传统的观念认为。饲料中不必添加纤维素酶和其他饲用酶制剂。这种观点认为.反刍动物瘤胃内和肠道中存在大量的微生物.这些微生物足以完全降解饲料中的纤维素。但最新的研究结果以及在实际生产中Ⅲ现的问题对这一观点提卅了异议。研究发现,在日粮中添加纤维素酶能提高奶牛的生产性能。这表明,目前高产奶牛胃肠道中微生物可能不足以降解高纤维日粮中的纤维素,从而使得奶牛不能达到最佳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13.
如何充分科学地利用好秸秆资源,变废为宝,成为农村面临的重大问题.秸秆类饲料的营养特点是粗纤维含量高、消化率低.纤维素和半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如小麦秸、玉米秸、稻草秸、大豆秸、花生秸、甘蔗渣和橘子渣)的主要成分,与木质素交织在一起很难被反刍动物瘤胃微生物完全降解,增加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降解率可潜在的提高动物的生产性能.酶制剂作为新一代饲料添加剂在畜牧业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人们根据酶能促进蛋白质、脂肪、淀粉、粗纤维分解的作用,深入研究找到一种能补充瘤胃微生物消化能力的物质—外源性酶制剂,来提高饲料利用率和改善奶牛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14.
饲用酶制剂在泌乳奶牛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过去,饲用酶制剂用于提高反刍动物饲料消化率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然而,最近的许多研究表明,将饲用酶制剂添加到反刍动物日粮中,可以显著提高生产性能并减少营养物质的浪费。本文对饲用酶制剂在泌乳奶牛上的应用进行了综述,并对今后饲用酶制剂在泌乳奶牛上的应用进行了讨论。1瘤胃纤维物质利用的限制因素与饲用酶制剂的应用植物细胞壁含有40%~50%的纤维素和20%~30%的半纤维素,所有这些均靠瘤胃微生物的发酵作用,在我们研究如何提高纤维降解之前,第一步应先弄清是什么因素在影响瘤胃纤维分解,这些因素主要包括:(1)纤维的物理、化学方面的…  相似文献   

15.
饲料添加剂是本世纪40年代从国外发展起来的,我国80年代初期才开始研制工作。近年来研制生产出了一批新型饲料添加剂,饲喂试验证明效果理想。介绍如下:1 酶制剂用作添加剂的酶是由微生物(如细菌和真菌)在特定的基质中发酵产生的外源酶制剂,目前发现的饲用酶制剂有20多种,主要有淀粉酶、纤维素酶、蛋白酶、脂肪酶等。目前生产的酶制剂有单一酶和复合酶两类,复合酶效果全面显著,成为酶制剂的发展趋势。饲料中添加酶制剂,可以弥补幼畜和病畜体内消化酶分泌不足,分解饲料中的抗营养因子,提高养分的消化利用率;分解饲料中的…  相似文献   

16.
微生物和动物对粗纤维消化和利用的限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言 反刍动物的瘤胃微生物群落主要由细菌、原虫和真菌组成,这些瘤胃微生物的存在使反刍动物能适应各种生态环境。反刍动物可以将低质量的饲料转变成高质量的蛋白,并能利用在不适于生产粮食的土地上生长的饲料。这主要是由于瘤胃微生物合成和分泌β-1,4纤维素分解酶复合物,确保了对植物细胞壁的水解。实际上,纤维性粗饲料转化为肉、  相似文献   

17.
酶制剂在反刍动物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酶通常被用来提高非反刍动物饲料的营养价值(特别是对肉鸡日粮)或作为青贮添加剂,一般不应用于反刍动物日粮。因为瘤胃内的纤维分解活动很活跃.所以简单地添加外源性的酶产品不会提高纤维分解活动。一般认为,外源酶在瘤胃中容易被蛋白酶水解.同时一些研究也表明,酶处理无效果,甚至有负作用。由于饲料酶制剂成本相对较高,饲喂效果不一,  相似文献   

18.
外源纤维复合酶在反刍动物应用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纤维复合酶具有破坏植物细胞壁,补充动物内源酶不足,提高反刍动物对粗饲料利用率等作用,近年来将其应用于反刍动物饲料中。通常用来提高非反刍动物饲料的营养价值(特别是对肉鸡日粮),或作为青贮添加剂;而在反刍动物饲养上的应用研究起步较晚。一般不添加于成年反刍动物日粮中,因为瘤胃内的纤维分解活动很活跃,所以简单地添加外源酶制剂不会提高纤维分解活动;还认为,外源纤维复合酶在瘤胃中被蛋白酶所水解或受小肠蛋白酶的作用而失活。研究结果多不一致,有的有效,有的无效;甚至有的不但无效,反而有副作用。但是,最近研究发现纤维素酶、半纤维…  相似文献   

19.
《中国家禽》2001,23(16):38-38
纤维素酶作为饲料添加剂,其在动物体内的功能主要有:补充内源酶,特别是对于草食动物来说,可以补充体内微生物含纤维素酶量的不足。如同时增加其他酶制剂如半纤维素酶、淀粉酶、果胶酶和蛋白酶等,它们与纤维素酶协同作用于天然纤维素原料,可以更多的形成葡萄糖及挥发性脂肪酸为动物利用。改善胃中微生态环境。纤维素酶可促进有益微生物生长,提高微生物对饲料的分解,同时增加单细胞蛋白含量。消除抗营养因素。纤维素酶可降低因果胶、半纤维素、葡聚糖和戊聚糖溶解在水中而产生的粘性,促进内源酶的扩散。提高粗蛋白质和粗脂肪的消化…  相似文献   

20.
反刍动物能够将人类不能利用的粗饲料转化为优质蛋白质——肉和奶,这对农业以及人类社会有着重要意义。但是这种转化效率与植物细胞壁的消化率有重要关系,目前植物性原料消化率较低,影响了转化效率。在反刍动物饲粮中补充外源酶制剂具有提高植物纤维消化的潜力,从而提高饲粮的利用效率。本文总结了外源酶制剂应用现状、作用模式以及发展方向,认为目前外源酶制剂在反刍动物应用上有积极的结果,也存在效果不明显的报道,这可能与酶谱、添加水平、添加方式、底物类型以及宿主的生产水平等方面有关。同时阐述了外源酶制剂是在饲喂前、瘤胃中、瘤胃后的不同环境中起到作用,但详细机制还需要继续深入探究。综上所述,尽管酶制剂应用还存在一些问题,以提高饲料消化率为目标的酶制剂仍将会是反刍动物添加剂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