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平菇新品种"冀杂26"是以广温品种"科佳1号"和低温品种"2026"为亲本,经单孢杂交选育而获得的优良菌株,从接种到采收30~38 d,子实体叠生,菌盖圆形,低温深灰色,高温变灰白色,菌柄长约11.39 mm,菌盖厚度约4.77 mm,菌柄长度约31.77 mm。出菇整齐,转茬快。2017—2018年区域试验表明,平均100 kg干料产鲜菇114.58 kg,比对照品种增产17.07%;适于在河北省及类似气候条件的广大地区进行栽培。  相似文献   

2.
于娅  姚方杰  张友民 《园艺学报》2016,43(5):1013-1014
榆耳新品种‘吉肉1号’是由地方品种‘yrzp-1’与野生榆耳菌株经“单—单”杂交选育而成。菌丝生长势强,子实体粉红色,覆瓦状叠生,单朵直径7.3 ~ 11.6 cm,鲜质量112 ~ 205 g,从接种到采收93 ~ 108 d,中早熟品种,每100 kg干料产鲜菇59 kg。  相似文献   

3.
元蘑新品种‘旗冻1号’是从吉林省白河林业局二道林场采集的野生元蘑Y3中经多代系统选育而成。从接种到采收110~120 d,子实体丛生,深黄色,边缘内卷至平展,抗杂菌能力较强。单个子实体大小为6~9 cm×7~11 cm,菌盖厚1.0~1.5 cm,产量为每100 kg干料产鲜菇83.8 kg,子实体干湿比为1.4~2.2︰10。  相似文献   

4.
猴头菇新品种‘黑威9910’是从大兴安岭野生猴头菇中采用组织分离获得,经系统选育而成。子实体呈单体球形,乳白色。单个子实体质量150~250 g,直径7~15 cm,菇形圆整,菌肉致密。每100 kg干料可产鲜菇110 kg。子实体商品性好,产量高,适应性强,易于管理。  相似文献   

5.
金顶侧耳新品种‘旗金1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友民  姚方杰 《园艺学报》2011,38(9):1829-1830
 名贵食用菌金顶侧耳新品种‘旗金1号’,菌丝生长势强,子实体金黄色、丛生、喇叭形,商品性好。单个子实体直径3. 5 ~ 7.8 cm,菌盖厚0.45 ~ 0.75 cm。从接种到第一潮菇采收55 ~ 75 d。每100 kg干料鲜菇产量为85.4 kg。对绿色木霉等杂菌抗性较强。  相似文献   

6.
元蘑新品种"旗冻1号"来源于吉林省白河林业局二道林场采集的野生元蘑Y3,经多年系统选育而得到。从接种到采收110~120d,菌丝洁白浓密、生长速度快,子实体扇贝形、深黄色、边缘内卷至平展,商品性状好、产量高,且抗杂能力较强。生产试验平均产量为每100kg干料产鲜菇83.8kg,比对照品种增产5.3%。适宜在吉林省栽培推广。  相似文献   

7.
通过野生木耳菌株与地方品种"单-单"杂交后再经系统选育,选育出黑木耳新品种"吉黑3号",其菌丝体洁白浓密,菌落边缘整齐、均匀,子实体簇生,"小孔"栽培单片耳率高达90%以上,属于中熟品种,生产试验平均产量为每100kg干料产鲜耳81.7kg,比对照品种("延特5号")平均增产9.2%。  相似文献   

8.
史红鸽  魏银初  班新河  李九英 《北方园艺》2021,(8):177-180,封2
平菇新品种“驻研1号”是由河南省主栽品种“CCEF89”和野生驯化菌株“4195”为亲本,通过单孢杂交育种选育而获得的优良菌株,生产周期45~50 d,中低温型品种,子实体叠生,菌盖扇形,颜色受温度影响,低温下呈深黑色,高温下呈深灰色.菌柄长约5 cm,直径1.5 cm,六七成熟时菌盖直径5.5 cm,厚约1 cm.出菇整齐,菇厚韧性强,商品性状好.2017-2018年区域试验结果表明,生物学效率高达84.2%,比对照品种“黑抗650”生物学效率高6.65%.生产试验结果表明,生物学效率高达89.7%,比对照品种“黑抗650”增产9.5%.适宜河南省大部分地区秋冬季栽培.  相似文献   

9.
秦巴山区位于北亚热带向暖温带的过渡地带,境内黑木耳种质资源十分丰富,是我国黑木耳主产区之一。充分利用当地黑木耳种质资源,选育出抗逆性强、遗传稳定性好、产量高的优良菌株,以改善黑木耳品质和提高产量。从秦巴山区采集分离野生黑木耳(Auricularia auricula)菌株8个,经过系统选育,选育出优良菌株A91#,命名为"森盛1号"。森盛1号菌丝体洁白浓密,菌落边缘整齐、均匀,子实体单片簇生,抗绿霉等杂菌能力强,属中早熟品种。栽培试验表明,袋料栽培每100千克干料平均产鲜耳82.166 kg,比对照菌株(A268)增产15.35%;段木栽培试验每架平均产量为5.716 kg,比对照品种提高16.49%。  相似文献   

10.
康定灵芝属于白肉灵芝(Ganoderma leucocontextum),其菌丝体生长温度8℃~34℃,最适生长温度22℃~25℃;子实体形成和发育温度18℃~30℃,最适温度23℃~25℃,发菌期153 d左右。该菌株出芝整齐、农艺性状稳定,每100千克菌材干芝单产达4.04 kg,比对照川芝6号增产10.7%。同时,该菌株功能成分含量较高,不同于现有栽培品种的灵芝新菌株。  相似文献   

11.
以榆耳(Gloeostereum incarnatum)野生菌株 GY027和栽培品种 yrzp-1为亲本,选取 GY027孢子单核体17个和yrzp-1孢子单核体6个进行单单杂交,筛选出菌丝生长势强、生育期短、产量高的优良杂交子YZ24并进行品种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结果表明 YZ24达到新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为‘吉肉1号’。‘吉肉1号’菌丝生长势强,每百公斤干料产鲜菇59.0 kg,子实体商品性好,属中早熟的高产榆耳新品种。  相似文献   

12.
近两年来我们与县内有关部门一起,在利用柑桔园套栽平菇项目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柑桔比对照平均增产20%,每亩桔园内投料2000kg栽培平菇,年产鲜菇2500—3000kg,平均亩产增收5000—6000元。现将套栽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木耳新品种‘吉黑2号’是用从大兴安岭采集的野生木耳菌株与地方品种“单-单”杂交,再经系统选育而成,从接种到采收115 ~ 125 d,子实体单片簇生,黑色,单个耳片直径3.5 ~ 6.3 cm,厚0.12 ~ 0.14 cm,“小孔”栽培单片耳率比对照‘延特5号’高27.8%,产量为每100 kg干料产鲜耳80.9 kg。  相似文献   

14.
平菇新品种"唐平0332"是以平菇"抗病265"单核菌丝和鲍鱼菇单核菌丝为亲本,经原生质体融合获得的菌株。该菌株从接种到采收45~55 d,子实体覆瓦状,黑色或黑褐色,菌盖直径9.23 cm,菌盖厚度1.67 cm;菌柄直径1.67 cm,菌柄长度3.57 cm,出菇整齐,转潮快。2019年区域试验表明,"唐平0332"单棒平均产量为1 195 g,生物学效率平均为108.63%,平均增产率为11.86%。2020年生产试验表明,"唐平0332"的单棒平均产量为1 396 g,生物学效率为107.38%,较对照"4195"提高11.23%。适合在河北、河南等平菇产区种植。  相似文献   

15.
通过用系统选育对9个野生黑木耳菌株进行筛选,通过初筛、复筛,菌株AU5—23号具有所有目标性状,暂定名旗黑1号。旗黑1号菌丝洁白浓密,菌落边缘整齐、均匀,气生菌丝发达呈绒毛状。子实体单片簇生,商品性状好,抗绿霉等杂菌能力强。2年的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表明,每100千克干料鲜耳平均产量为78.7kg,比对照品种延特5号平均增产5.9%。  相似文献   

16.
戴肖东  马银鹏  张丕奇  陈鹤  张介驰 《园艺学报》2016,43(Z2):2767-2768
木耳新品种‘黑威10号’是从大兴安岭野生木耳中采用组织分离获得,经系统选育而成。子实体单片聚生,黑灰色,单朵子实体直径12.0 ~ 14.0 cm,单个耳片直径7.0 ~ 10.0 cm,厚0.10 ~ 0.14 cm。中熟品种,开口后55 ~ 65 d采收。每100 kg干料产鲜耳120 ~ 165 kg。  相似文献   

17.
花椰菜新品种‘津品50’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津品50’为春早熟花椰菜一代杂种, 成熟期约50 d,花球紧实、洁白,细嫩,平均单球质量 0.73~0.82 kg,产量36 000~42 000 kg .hm-2,比对照品种‘津雪88’增产24.2%~28.1%,比‘雪山’早熟5~7 d,增产21.7%~24.2%,综合性状优良,是理想的春保护地专用品种 。  相似文献   

18.
猴头菇新品种‘晋猴头96’是从山西省历山自然保护区采集的野生猴头菇中采用组织分离获得,经系统选育而成。子实体呈单体球形,乳白色。单个子实体质量 150 ~ 250 g,直径8 ~ 15 cm,菇形圆整,菌肉致密。每450 g 干料可产鲜菇316.5 g左右。子实体商品性好,产量高,适应性强,易于管理。  相似文献   

19.
 木耳新品种‘吉黑1 号’,菌丝体洁白浓密,菌落边缘整齐,气生菌丝发达呈绒毛状。子实 体单片簇生,单个耳片直径3.2 ~ 5.8 cm,厚0.11 ~ 0.13 cm,“小孔”栽培单片耳率最高可达90%以上。 为中晚熟品种,从接种到采收118 ~ 130 d。每100 kg 干料产鲜木耳79.8 kg。对绿色木霉等杂菌抗性较强。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6个辣椒品种的抗病性、抗逆性和产量因素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各品种生育期162~166 d,参试品种均比对照增产明显,增产幅度315~584 kg/667 m~2。其中,‘辣丰3号’和‘香辣美玉’品种的产量分别为1 464 kg/667 m~2、1 383 kg/667 m~2,分别比对照增产65.8%、56.7%,且抗病性和抗逆性较强,适宜在余庆县示范推广;‘卓香27号’和‘长辣7号’品种间产量差异不显著,其余品种间产量差异极显著;对照品种‘三棵树贡椒’产量最低,为883 kg/667 m~2,且不抗疫病;‘卓香27号’品种抗性较差,不宜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