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鹌鹑主要免疫器官的组织学和细胞化学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鹌鹑腔上囊的中间层与鸡比较不明显,淋巴滤泡皮质RNA阳性率62.5%,比髓质高,表明淋巴滤泡的皮质区是B淋巴细胞的活化区。胸腺的被膜下及小隔周围,有生长期较大的胸腺细胞,具有细胞免疫潜能,是T淋巴细胞的先躯。脾脏内的淋巴小结及淋巴细胞组织鞘是B及T淋巴细胞的活化部位,此处RNA的阳性率较高,为61.3%。  相似文献   

2.
用核酸的组织化学方法,对东北马鹿脾脏T、B淋巴细胞及其DNA和RNA的分布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东北马鹿脾脏B-淋巴细胞主要分布在脾索中;T-淋巴细胞分布在脾小结外周、动脉周围淋巴鞘、边缘区和椭球内。DNA存在于T、B淋巴细胞核内.RNA存在于胞浆中。东北马鹿脾脏白髓不发达,脾小结未见生发中心。红髓发达,脾窦宽大。椭球数量较少,但体积较大。脾小梁丰富。  相似文献   

3.
用核酸的组织化学方法,对东北马鹿脾脏T,B淋巴细胞及其DNA和RNA的分布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东北马鹿脾脏B-淋巴细胞主要分布在脾索中;T-淋巴细胞分布在脾小结外周,动脉周围淋巴鞘,边缘区和椭球内。DNA存在于T,B淋巴细胞核内,RNA存在于胞浆中。东北马鹿脾脏白髓不发达,脾小结未见生发中心。红髓发达,脾窦宽大。椭球数量较少,但体积较大。脾小梁丰富。  相似文献   

4.
用直接荧光抗体法对鲤血液中淋巴细胞类型的初步鉴定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用荧光素标记的兔抗鲤IgM和胸腺淋巴细胞表面抗原(CATLC)抗体,对从鲤血液中分离的淋巴细菌类型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正常鲤血液淋巴细胞中B淋巴细胞样细胞约占(25.3±7.24)%,T淋巴细胞样细胞约占(31.6±9.48)%。  相似文献   

5.
南宁市郊区某饲养场内的鸡群发生传染性法氏囊病后第3天,该场的600只5周龄鸭也相继发病,发病率高达90%,死亡率58%,发病后用抗菌药治疗无效,剖检12例发现肌肉有出血斑、法氏囊肿大、出血或萎缩,组织学检查法氏囊、淋巴滤泡的淋巴细胞变性坏死,间质充血,粘膜上皮坏死脱落。用IBD-EELISA检测,8例法氏囊抗原阳性率为100%,用高免蛋白抗体治疗效果良好。证明该鸭为自然感染IBDV引起发病。  相似文献   

6.
ABT处理棉种最佳剂型剂量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ABT4及清水作对照,采用不同浓度浸种的方法,进行了新型ABT6,ABT7,ABT8,ABT10棉花区域化试验,结果表明,ABT7,ABT8,ABT10,ABT4不同浓度均比清水浸种有极显的增产效果,其中以20,g/kg ABT7浸种处理增幅度最大,平均较清水增产16.2%,较20,g/kgABT4处理半产7.6%。  相似文献   

7.
增蛋宝对蛋鸡生产性能及安全性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132只455日龄尼克红蛋鸡随机分成A,B,C,D4组(n=33),A组喂基础日粮,B,C,D3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1%、2%、4%的中药“增蛋宝”,结果表明:B,C,D3组的产蛋率和饲料报酬分别比A组提高14.48%,16.89%,17.15%和19.27%,20.48%,20.53%,以B组的经济效益最为明显;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除T淋巴细胞E花环百分率,血清总蛋白(TP),血清球蛋白(F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道ABT附加于康乃馨生根培养基和直接用于试管苗瓶外生根的效果.结果显示,附加ABT培养基培养的康乃馨试管苗与附加NAA,IBA和对照培养基培养的试管苗相比,其生根率及移栽存活率均有显著或极显著的提高,ABT诱导试管苗生根的适用范围与IBA一致,适宜浓度为0.25~1mg/L,抑制浓度为4mg/L以上。诱导康乃馨试管苗瓶外生根,以100mg/LABT处理1h效果最好,生根率达90.7%,显著高于IBA、NAA处理的试管苗生根率,极显著高于对照试管苗生根率。  相似文献   

9.
应用胶原酶消化脾脏、 B S A 梯度离心富集低浮密度细胞和 F A C S分选细胞法,自小鼠脾脏中分离出高纯度树突细胞、吞噬细胞和 B淋巴细胞。分离的 3 种细胞样品中分别含 97% 树突细胞、96% 吞噬细胞和 99% B淋巴细胞。而纯化前,树突细胞和吞噬细胞在低浮密度细胞中仅分别占 65% 和 35% , B 淋巴细胞占脾细胞的 42% 左右。该程序简便、快速、准确,在一个工作日内可制备大量细胞, 并适用于其他淋巴组织中抗原提呈细胞的纯化。  相似文献   

10.
鸡T细胞特异性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鸡胸腺细胞免疫BLAB/c小鼠,进行细胞融合,获得了15株杂交瘤克隆株,其中有5株(1B6、1C5、3E4、9H6、5E10)杂交瘤克隆抗体(McAbs)只对鸡胸腺细胞和外周血T细胞发生特异性反应。WcsternBlot分析表明,这组McAbs反应的膜抗原分子量为60~65KD,该抗原分布于633~724%的胸腺细胞、173%~245%的脾细胞,23%~27%的外周血淋巴细胞,而法氏襄细胞的反应性不超过13%。以此McAbs作诊断试剂,对禽类T细胞分离、纯化及T细胞亚类鉴定提供了重要的研究手段。  相似文献   

11.
禽法氏囊的结构发育与其免疫功能密切相关,二者直接关系到禽养殖业的健康发展.为了解法氏囊发育与免疫功能的研究近况,采用文献综述和归纳总结的方法,阐述现阶段法氏囊发育与免疫功能的研究新进展.结果表明:1)法氏囊发育始于原基发生,最新研究发现该过程与内外胚层均相关;影响造血干细胞向法氏囊定向迁移的具体因素尚未完全理清,但趋化...  相似文献   

12.
为建立传染性法氏囊病的动物模型,将法氏囊病病毒(IBDV)BC6/85毒株人工感染5周龄的SPF鸡,采用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用打分的形式研究攻毒后2~432h,感染鸡法氏囊中病毒的定位以及法氏囊组织病变和IBDV免疫反应阳性细胞的变化过程。结果显示感染鸡的法氏囊与法氏囊腔中都能检测出病毒和有病理损伤的现象,且IBDV检出的时间迟于损伤出现的时间。法氏囊小结中IBDV免疫反应阳性细胞密度和损伤程度的变化趋势有一定的规律性,表现出先协同增长后有所不同的变化趋势。并在感染后期发现感染鸡法氏囊中仍能检测出病毒且有少量新生的淋巴小结。通过详细记录鸡感染IBDV BC6/85后的整个病程,初步建立了该毒株的动物模型,并通过打分的形式,将感染鸡法氏囊中的病毒增殖与炎症损伤两者联系起来分析,进一步探讨了该病的致病机制并为其今后的研究提供基础数据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讨热应激下中草药对鸡中枢免疫器官的作用机制,进行了鸡法氏囊、胸腺内淋巴细胞数量的动态观察。选择88日龄健康伊莎褐商品代蛋用雏鸡120只,随机分成6个组:3个试验组为中草药高(7.5mg/d)、中(5mg/d)、低(2.5mg/d)剂量组和3个对照组〔高温对照组、正常室温对照组、维生素C(5mg/d)对照组〕。运用组织学常规切片技术和HE染色法,观察了试验组和对照组在88、91、95、97日龄的鸡法氏囊、胸腺中淋巴细胞的数量。结果显示:在400μm×300μm的观察面积内,97日龄时,中草药高剂量组与高温对照组鸡法氏囊淋巴细胞数分别为84.33、69.81个,二者差异达极显著水平(P<0.01),中剂量组淋巴细胞数为81.61个,与高温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97日龄时,中草药高剂量组、中剂量组胸腺淋巴细胞数分别为95.85、91.40个,与高温对照组的淋巴细胞数(72.65个)差异达极显著水平(P<0.01)。表明在热应激状态下,中草药可增加鸡法氏囊、胸腺内淋巴细胞数量,且剂量越高效果越好,由此说明该中草药对于缓解蛋鸡的热应激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用新城疫I系苗肌肉注射 2周龄健康雏鸡 ,剂量是 2头份 /只 ,复制免疫应激模型。通过对免疫应激后第 1、 3、 5、 1 0、 1 5、 2 0d的法氏囊、胸腺、脾脏和盲肠扁桃体各器官组织病理学、活性B淋巴细胞和IgG、IgM抗体生成细胞的动态变化研究 ,结果发现 :(a)与对照组相比 ,各器官中浆细胞、巨噬细胞 (MΦ)、淋巴细胞数量增多 ,而且脾脏、盲肠扁桃体中的淋巴小结数增多。 (b)各免疫器官中活性B淋巴细胞在第 5天开始显著增多 ,并且在第 1 0天达到高峰 (P <0 0 1 )。 (c)各免疫器官中IgG抗体生成细胞在应激第 1 5天达到高峰 ,呈持续增长趋势 ;IgM抗体生成细胞法氏囊在第 5天 ,脾脏和盲肠、扁桃体在第 1 0天达到高峰 ,以后缓慢下降 ,且仍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 1 )。这表明在本试验的免疫应激条件下体液免疫功能未被抑制。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69只,6—21日龄鸡胚的胸腺和腔上囊的位置、形态大小、分叶、重量进行观察。对14—21日龄鸡胚的胸腺作II.E染色切片进行组织学观察,主要结果:1,胸腺和腔上囊在胚胎期生长发育迅速,17日胚龄以后的胸腺生长发育更快。从生长倍数看,每日增重倍数为两倍以上,大于同期胚重的生长倍数,但在出壳前夕,胚重的生长发育相对的增高。2,15日胚龄鸡的胸腺小叶已出现,16—17日胚龄时,皮质和髓质能明显区分开,19日胚龄时,髓质中出现胸腺小体。  相似文献   

16.
黄炎坤  王涛  姬正国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735-735,757
在7、14、21、28日龄分别从同批次同舍相同饲养环境下饲养的AA肉仔鸡中随机抽出20只健康鸡只.先进行活体称重,再分别解剖,摘取其心脏、脾脏、法氏囊进行称重,研究不同周龄末肉仔鸡心脏、脾脏和法氏囊的生长发育规律及其与体重之间比例关系.结果表明:心脏、脾脏、法氏囊重量随着日龄和体重的增加呈现递增趋势;而其与体重的比值与日龄和体重的增加呈不规律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17.
本实验用免疫酶组化法分析雏鸡接种IBDV后,病毒在体内分布和病理变化,接种后6,12,24,48,72,96,120,144,168,192,216,240小时扑杀,每次扑杀5只。对照组雏鸡与实验组同步扑杀,每次扑杀3只。结果表明:雏鸡感染IBDV后,要从其法氏囊,胸腺,脾脏,盲肠扁桃体,哈德氏腺,肝脏,肾脏,腺胃,小肠,盲肠和肺脏等器官检出IBDV。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中草药抗球散超微粉防治鸡柔嫩艾美耳球虫(E.tenella)的作用机制,将150只20日龄供试鸡随机均分为Ⅰ组(感染给中草药组)、Ⅱ组(感染不给药组)和Ⅲ组(不感染不给药组)。Ⅰ组、Ⅱ组人工感染柔嫩艾美耳球虫,Ⅰ组于感染前1 d在饲料中添加1%的中草药抗球散超微粉,分别测定供试鸡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M、IgA含量和外周血T淋巴细胞百分率,试验结束时测定脾脏和法氏囊指数。结果显示:与Ⅱ组相比,Ⅰ组的IgG、IgM、IgA抗体水平整体上呈上升趋势,IgG抗体水平于感染后13、17、21 d分别显著提高10.06%、14.78%、10.63%,IgM抗体水平于感染后13 d显著提高18.18%,IgA抗体水平于感染后17 d显著提高17.95%;Ⅰ组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百分率于感染后14、21 d分别显著提高7.20、6.20个百分点;试验结束时,Ⅰ组的脾脏指数和法氏囊指数分别极显著提高46.72%和43.82%。以上结果表明,中草药抗球散超微粉能够促进柔嫩艾美耳球虫感染鸡免疫器官发育、增强机体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了建立鸭源出血性大肠杆菌(Enterohaemorrhagic E. coli, EHEC)O46分离株的实验病理模型并观察其在雏鸭体内的动态分布及组织病理学和超微病理学变化。【方法】本研究以 O46分离株通过口服、肌肉和皮下注射3种途径感染10日龄健康雏鸭,感染剂量均为0.5 mL/只 (2×108CFU•mL-1),感染后2、4、6、12、24h剖杀、取样,以后每隔12h剖杀、取样并对剖解变化进行详细观察,在每个安排的时间点平行采集2只雏鸭的心、肝、脾、肺、肾、脑、食道、胸腺、十二指肠、空肠、盲肠、直肠、法氏囊、胰腺和气管等组织制备组织切片和超薄切片,通过H.E染色、醋酸铀、柠檬酸铅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对感染雏鸭的组织病理学变化及超微病理变化、细菌抗原定位进行观察。【结果】实验病理模型能复制出与自然感染相同的病例,除气管未检测到细菌抗原外,其余的组织均检测到细菌抗原,心、肺、脾、肾和肠道是感染的主要靶器官,抗原主要存在其感染细胞的细胞质中,阳性信号最早出现于心脏。尸体剖解、组织病理学及超微病理学观察表明,雏鸭人工感染鸭源EHEC O46分离株后主要病理学损害为浆膜广泛性纤维素性炎症,心、肝、脾、肺、肾、法氏囊、小肠、胰腺、脑等器官充血、出血、炎性细胞浸润,肾小管上皮细胞、肝细胞、心肌细胞、肠上皮细胞等实质细胞变性、坏死或凋亡,法氏囊淋巴细胞减少。超薄切片电镜观察可在心、肺、脾、肝和小肠中观察到大肠杆菌,其侵害的主要靶细胞包括淋巴细胞、巨噬细胞、肠道上皮细胞、心肌纤维细胞。【结论】鸭源EHEC O46分离株能使雏鸭发病和死亡,实验病理模型能复制出EHEC引起的出血性肠炎和溶血性尿毒症等病理变化,该分离株能在鸭体内进行大面积的侵嗜,心脏、肺脏、脾脏、肾脏和肠道是O46分离株感染的主要靶器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