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根据二级竞争酶联免疫定量测定的原理建立了用于乳牛早期妊娠诊断的二级竞争酶免疫孕酮临界点差别分析法。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了11头奶牛在配种当日至配种后31日乳汁孕酮含量,之后对123头配种后17、19、21、23和25天的乳汁孕酮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空怀牛和妊娠牛在配种后17—25天乳汁中孕酮含量有极明显差异(P<0.01),此差异可作为奶牛早期妊娠诊断的依据。根据123头奶牛分别于配种后17、19、21、23和25天5次采样测定孕酮含量的结果,确定以小于8ng/ml乳汁为不孕,大于11ng/ml乳汁为妊娠,其间为可疑。以此标准来判断奶牛妊娠与否,诊断妊娠的为74头,不孕为47头,可疑为2头。经配种后奶牛又出现发情及不再发情的母牛则在配种后4个月摸胎核实,总确诊率为91.8%,其中诊断为不孕牛的确诊率为100%,诊断妊娠的确诊率为89.2%。按配种后单次奶样测定结果诊断,配种后第23天诊断的准确性为最高,总确诊率为89.8%,其中诊断妊娠的确诊率为86.5%,诊断不孕的确诊率为100%。  相似文献   

3.
在人工授精的409头乳牛中,选择285头于人工授精后的21~24天间,收集每天下午挤的前乳样品测定乳汁孕酮。接着,在三个牛群的人工授精的2117头牛中,选择了1483头牛的乳样进行了乳汁孕酮的测定。后者测定结果表明,在不同种群中,用乳汁孕酮RIA法预报“空怀”牛(乳汁孕酮<  相似文献   

4.
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测定了21头黑白花奶牛怀孕期间外周血浆和乳汁孕酮水平的变化和193头奶牛输精后21、24、28及56天奶桶混合乳的孕酮含量。结果表明,在妊娠期间,血浆和乳汁孕酮水平的变化呈高度正相关。分析193头母牛输精后21、24,28及56天的奶样查出。已孕和未孕母牛孕酮含量的临界值为6ng/ml;用这一数值作为诊断妊娠的标准。并以193头母牛的乳汁孕酮含量验证,其结果是输精后21、24及28天采样检查三次,诊断为妊娠的准确率为90.0%,未孕的准确率为95.0%.  相似文献   

5.
本文根据二级竞争酶联免疫定量测定的原理建立了用于乳牛早期妊娠诊断的二级竞争酶联免疫孕酮临界点判别分析法.本方法无需仪器比色和数学计算,反应结果清晰可辨、操作简便.根据对520头次配种后21d乳牛进行测试,其总正确率为83.8%,其中阴性正确率为90%,阳性正确率为79%。  相似文献   

6.
发情周期和妊娠早期牦牛乳汁中孕酮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试验采用放射免疫分析(RIA)方法对牦牛发情周期和妊娠早期乳汁中孕酮的含量进行了测定。在发情周期的1d和3d,礼汁中孕酮含量分别为0.4±0.08ng/ml和0.55±0.12ng/ml。而后开始显著升高,15d时达到峰值(21.37±6.58ng/ml)。随后出现下降,19,21d时降至发情之初的水平,分别为0.93±0.16ng/ml和0.42±0.07ng/ml。妊娠早期牦牛从发情配种开始到怀孕14d内乳汁中孕酮水平与发情周期牦牛乳汁中孕酮水平基本一致(P>0.05)。在怀孕的15d出现一短暂而明显的下降(15.47±2.68ng/ml)。而后含量继续升高。妊娠的19d,21d时,乳汁中孕酮含量分别为32.32±9.73ng/ml和36.45±7.56ng/ml,极显著的高于发情周期牛(P<0.001)随后妊娠早期的60d内呈持续上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牛奶孕酮的酶免疫分析法及其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用混合酸酐法合成孕酮-11-半琥珀酸-辣根过氧化物酶结合物(酶标物),以3,3′,5,5′-四甲基联苯胺作为酶底物,建立了一种快速简便的牛奶孕酮的固相微滴板酶免疫分析法。该法经方法学鉴定证明灵敏、可靠,适合于任何实验室和牧场应用。 采用这种方法测定101头奶牛配种期0~2天和配种后18~24天的乳汁孕酮含量,建立了牧场进行奶牛的发情检查和早期妊娠诊断的可行方案。有11头配种期乳汁孕酮含量皆大于3ng/ml,判未受孕,经配种后有无出现转发情及两个月摸胎核实,确诊率为100%。配种后第20~22天,乳汁孕酮含量皆大于3ng/ml者,为妊娠;连续两次小于3ng/ml者,为空怀;间或有一次小于3ng/ml者,为可疑;以这些为标准并结合配种期的结果进行判定,则诊断为妊娠和空怀的确诊率分别为92%和97%,可疑率为4%,总确诊率为90%。  相似文献   

8.
目前,我国对乳牛的妊娠诊断,主要依靠直肠检查法,但直检对2月龄前的早孕诊断较难掌握,按生产要求显得过迟,长期操作还易感染职业病。多年来广大牧医工作者都在寻找一种操作简便,易于掌握,诊断准确,能现场检查出早期妊娠的诊断方法。 我们自1984年以来采用DRS—Ⅰ、Ⅱ型超声动物妊娠检查仪(由河北邯郸医疗器械厂研制生产)进行乳牛早期妊娠诊断,结果较为满意。  相似文献   

9.
测定了5头贵州香猪和5头上海小型猪发情周期和妊娠早期外周血清的孕酮含量.发现两个品种发情周期血清孕酮含量有相似的变化,峰值均出现在发情周期的9~12 d.贵州香猪为26.00 ng/mL,上海小型猪为24.36 ng/mL;妊娠早期的变化也大致相同.贵州香猪和上海小型猪在妊娠-3~12 d与发情周期-2~12 d的孕酮含量变化相近,妊振第12天峰值贵州香猪为21.40 ng/mL,上海小型猪为27.78 ng/mL在妊振12 d后两品种猪孕酮含量略有下降;16~20 d后又开始回升,并维持在较高水平.发情周期和妊娠早期外周血清孕酮含量16 d后有明显差异,可供早期妊娠诊断参考.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用放射免疫分析测定了妊娠早期母驼外周血浆中孕酮、17β—雌二醇的含量,并根据本试验的资料对应用血浆孕酮浓度进行早期妊娠诊断的方法作了分析.结果表明,母驼妊娠早期孕酮水平在配种后第4天开始升高,怀孕头一个月内的峰值为10.59±8.43ng/ml;配种当天17β—雌二醇的水平为12.11±4.44pg/ml,第2天降为8.39±8.92 pg/ml(n=8),但第4天又回升到配种当天的水平,这种现象在其它动物少见。根据配种后第16天的血浆孕酮水平进行妊娠诊断,检出妊娠的准确率达100%。判定标准为1.0ng/ml,即≤1.0ng/ml 者为未孕。>1.0ng/ml 者为怀孕。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测定了5头贵州香猪和5头版纳微型猪发情周期和妊娠早期外周血清的孕酮含量。这两个品种发情周期血清孕酮含量有相似的变化,峰值均出现在发情周期的 9~12天,贵州香猪为 26.00ng/ml,版纳微型猪为24.30ng/ml。在妊娠早期的变化也大致相同。香猪和版纳微型猪在妊娠-3~12天与发情周期-2~12天的孕酮含量变化相近,妊娠 12天峰值香猪为 21.40ng/ml,版纳微型猪为 27.80ng/ml;在妊娠12天后两品种猪孕酮含量略有下降;16~20天后又开始回升,并维持在较高水平。发情周期和妊娠早期外周血清孕酮含量16天后有明显差异(P<0.01),可供早期妊娠诊断参考。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对乳牛的隐性乳腺炎的病因学、病原学 诊断及防治等的研究较多 但是、对患牛乳汁营养成分的分析国内尚未见报道,本实验以健康牛为对照,对15头患隐性乳腺炎的乳牛乳汁进行了氨基酸含量测定,並对其中所测出的7种必需氨基酸和2种婴幼儿生长期必需氨基酸做了统计学分析。  相似文献   

13.
1986~1987年间测定了奶牛、黄牛和水牛的乳汁、唾液、血清和尿液中的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的活性和孕酮(P)含量。结果表明:在排卵日和其后的8~16天NAG活性分别出现两个峰值,第一峰在奶牛乳汁和血清、黄牛和水牛唾液中分别为30.9±10.5,110.9±19.6和27.2±5.6U/L;第二峰在奶牛乳汁和血清分别为27.6±7.4和79.8±5.4U/L,受胎牛则此峰消失;其他时间内呈基础水平(乳汁:0~9.79U/L;血清:42.4±15.2U/L;唾液:0~15.33U/L)。与NAG第一、二峰相对应,奶牛乳汁孕酮含量分别达最低值和最高值(0.823±0.784和30.201±17.557ng/ml)。繁殖周期中母畜体液(除尿液外)NAG活性的测定可用于指示排卵时间和在配种后两周内进行早期妊娠诊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测定血清孕酮及CA125对早期先兆流产预后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随机抽取在医院诊治疗的早期先兆流产患者120例作为实验组,选择同期正常妊娠妇女40例作为对照组,测定其血清中孕酮和CA125浓度,分析先兆流产患者和正常妊娠者、先兆流产中保胎成功组与失败组之间血清中CA125和孕酮的含量及两者间差异。结果:先兆流产患者和正常妊娠者、先兆流产中保胎成功组与失败组之间血清中CA125和孕酮的含量均存在显著差异,并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先兆流产患者进行孕酮与CA125的测定,对其保胎治疗及其预后,均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对10头怀孕的中国荷斯坦奶牛和10头处于发情期的健康未孕同种奶牛的乳汁滤纸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乳汁中的孕酮含量,二者之间有极显著差异(P<005)。此方法,可为奶牛怀孕诊断提供1种简便、准确的新方法,并为监测卵巢功能活动及诊断、防治某些奶牛繁殖障碍疾病提供孕酮方面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乳牛配种后,早期地进行姙娠诊断检查是牧场经营管理上的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过去,乳牛的姙娠诊断多系采用直肠检查的方法,这不仅在技术的掌握上需要长的时间(至少二、二年)而且一般要在怀孕后三个月左右的时间才能确诊,所有这些都远远地满足不了我国当前乳牛业飞跃发展的要求。根据最近文献的报导,可应用姙娠母畜阴道平滑肌能对催产素产生收缩反应的这一原理来作为乳牛的早期姙娠诊断。据此。我们于1959年先后在东北农学院香坊实验农场、哈尔滨市畜牧科学研究所示范牧场以及郊区的人民公社就183头滨州乳牛试用本法  相似文献   

17.
用酶免疫分析法测定了正常母牛配种当天,配种后20、21天和患有卵巢疾病牛的脱脂乳孕酮浓度.根据配种当天脱脂乳孕酮水平进行发情鉴定,具有明显的临床意义.用20天、21天孕酮浓度判断空怀的准确率分别为86.96%和94.12%,判断妊娠的准确率分别为79.27%和89.00%,估测的早期胚胎死亡率为8.89%.15-甲基PGF_(2α)治疗黄体囊肿和持久黄体的效果与治疗的孕酮浓度呈正相关,治疗有效牛在治疗前后孕酮浓度差异极显著(P<0.001).  相似文献   

18.
自1973年Heap用放射免疫测定法(RIA)检测牛乳孕酮以来,此法已成为监控母牛繁殖活动的有效手段。但RIA需要昂贵仪器和辐射防护,难以在生产现场推广使用。为此,Arastadt等(1980)建立了牛乳孕酮的液相酶免疫测定法(EIA)。嗣后,Ven de Wiel等(1982)和Munro等(1984)成功地发展了微滴平板酶免疫测定技术。EIA不仅克服了RIA的缺点,而且快速、灵敏、重复性好。然而,至今在我国尚未建立牛乳孕酮的EIA。 本文描述的方法有可能应用于母牛的发情检查和早期妊娠诊断。  相似文献   

19.
小型猪发情周期和妊娠早期外周血清孕酮含量测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试验测定了5头贵州香猪和5头版纳微型猪发情周期和妊娠早期外周血清的孕酮含量。这两个品种发情周期血清孕酮含量有相似的变化,峰值均出现在发情周期的9-12天,贵州香猪为26.00ng/ml,版纳微型猪为24.30ng/ml。在妊娠早期的变化也大致相同。  相似文献   

20.
采用乳汁孕酮直接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了10头黑白花奶牛外周血浆和乳汁孕酮在一个发情周期中的变化。奶牛在发情时,外周血浆孕酮值为0.21±0.03ng/ml,奶桶混合乳中的孕酮值为1.28±0.22ng/ml;在发情周期的第14天,血浆孕酮值升至6.51±0.74ng/ml,奶桶混合乳中的孕酮值升至14.19±1.29ng/ml。奶桶混合乳孕酮的含量为外周血浆孕酮含量的二倍,二者之间相关性和回归关系极显著(P<0.00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