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为了解高海拔农牧民收入状况,2009—2014年通过实地走访,对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当雄县郭庆村179户牧民进行跟踪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当雄县郭庆村牧民牲畜养殖情况、家庭劳动力人数及人均年收入等。结果表明,整体上牧民收入和牲畜存栏量在不断增加,但从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分布可知中低收入群体占比较重。根据这些收入现状问题,提出促进草原畜牧业的提质增效以及增加低收入人群的劳动就业率等建议。  相似文献   

2.
为进一步了解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政策实施以来对中国牧区半牧区的作用影响,本研究分析了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政策前后,中国牧区半牧区的牧业生产、牧民收入的变动情况。结果显示,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政策实施后,牧区半牧区的牛出栏量及牛肉产量基本稳定,羊存栏量、羊出栏量、羊肉产量、奶产量均有不同程度增加;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牧业收入、牧业收入比重呈持续增加态势。最后提出要进一步转变牧区牧业生产方式,逐步提高牧民收入水平,完善草原生态保护补奖的配套政策等建议。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五大牧区草原区草原资源现状及其分布、草原生产力及载畜能力以及水资源现状及开发利用潜力分析,按照国民经济发展和增加农牧民收入要求,预测2010年五大牧区草原区草业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研究结果表明,2010年五大牧区草原区农牧民人均纯收入为3400元,其中人均畜牧业纯收入2584元,需要养殖牲畜总数16413万羊单位,饲草料需求量1198.2亿kg。牧区产草总量可达1003亿kg,载畜能力13705万羊单位。尚有2708万羊单位,年需要饲料约195亿kg,需要发展灌溉饲草料地来解决,对水资源的需求量将达到  相似文献   

4.
气候变暖和人类活动导致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生态系统面临空前挑战,为增强青藏牧区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合理利用高寒草地资源,减少天然畜牧业温室气体排放,增加牧民收入和生计韧性。本研究团队承担实施了农业农村部(MARA)-世界银行(WB)-全球环境基金(GEF)气候智慧型草地管理技术研究,在青海省祁连县默勒镇实施牧民参与式的春季休牧和免耕补播等天然草地管理技术,监测草地植被多样性和生产力,通过卫星影像计算了研究区植被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并对气候智慧型草地管理产生的社会影响、满意度和牧民经济情况进行调查的任务。气候智慧型草地管理技术试点和调查在默勒镇取得了丰富成果,草地生产力在春季休牧和免耕补播下分别提高了34.1%和50.0%,2种恢复措施均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草地植被多样性,NDVI显示恢复措施下的植被长势要好于对照地,此外,牧民对气候智慧型草地管理技术的满意程度达88.6%,实施管理技术直接或间接的增加了项目户牧民的收入,当地约80.0%的牧民的科学素养都有所提高。气候智慧型草地管理技术可以提高草地植被多样性、生产力和绿度覆盖,并且可以增加牧民收入,改善牧民生活环境,提高牧民科学素质,增强牧民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从而助力牧区振兴。  相似文献   

5.
雷电灾害事故分析有助于更好地掌握雷击途径和方式,认识雷电致灾规律,从而采取更有效的防护措施。针对2014年7月1日北京市密云县西田各庄镇某养殖场发生的雷电灾害事故,统计分析雷击时间段内该区域闪电定位资料;根据滚球法判断养殖场是否在直击雷保护范围内,计算牲畜位置处跨步电压和养殖棚雷电静电感应电压。通过逐项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牲畜遭旁侧闪络和接触电压致死。雷电的静电感应在金属棚上产生高电压,由于金属棚的支撑钢架结构未做接地,感应电荷释放通道不顺畅,与地面存在电位差,发生旁侧闪络,以及当牲畜接触到钢结构后,高电位通过牲畜向地面释放,致使牲畜死亡。最后提出了对应的防护措施和方法,减少或避免以后类似雷电灾害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五大牧区草原区草原资源现状及其分布、草原生产力及载畜能力以及水资源现状及开发利用潜力分析,按照国民经济发展和增加农牧民收入要求,预测2010年五大牧区草原区草业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研究结果表明,2010年五大牧区草原区农牧民人均纯收入为3400元,其中人均畜牧业纯收入2584元,需要养殖牲畜总数16413万羊单位,饲草料需求量1198.2亿kg。牧区产草总量可达1003亿kg,载畜能力13705万羊单位。尚有2708万羊单位,年需要饲料约195亿kg,需要发展灌溉饲草料地来解决,对水资源的需求量将达到  相似文献   

7.
基于三江源生态功能区21个县级行政区2012—2019年农牧民收入相关数据,通过构建地形-气温优劣度指标,综合运用探索性空间分析和空间计量模型等方法研究该区域自然地理特征对农牧民收入的影响。研究发现:(1)研究区域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4567.92元上升至10417.56元,空间上呈现“东高西低,北高南低”的分布特征,局部区域存在空间聚集现象。(2)自然地理特征通过影响农牧民生产生活、区域经济发展、城乡资源配置及政府经济政策全面作用于农牧民收入。(3)空间杜宾模型表明某一区域农牧民收入增长会对相邻区域产生带动作用,地形-气温优劣度越差,区域间农牧民收入水平越低;GDP增长有利于增加相邻区域农牧民收入,产业结构改善有利于增加本地区农牧民收入,农牧业现代化发展对农牧民收入增长作用不显著;政府财政支出增加能同时促进区域间农牧民收入增长。  相似文献   

8.
上海市水产品消费需求的双对数模型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研究上海市水产品消费需求的影响因素以及不同因素贡献度的大小,以上海市1999—2010年城市居民家庭人均水产品消费量、城市化水平、水产品价格指数、替代品价格指数、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等相关数据作为研究对象,采用Eviews软件对上海市水产品消费需求进行回归分析。建立了包括城市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总人口数这些影响因素在内的上海市水产品消费需求模型。另外,通过建立关于城市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居民价格指数、总人口数的模型,对这些影响因素进行预测,从而可以对上海市水产品消费进行预测。最终认为,要增加上海市水产品的消费需求,必须从提高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控制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发展水产品深加工业、加强物流体系建设以及加强水产品市场质量管理等方面入手,推动上海水产业持续稳定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四、我国牧草加工业 牧草必须经过加工、储藏、运输和销售等环节,才便于饲养牲畜、增加产值、提高农民的收入。这将以市场为导向,根据国内外市场的需要,来安排生产和加工。首先看国内市场。草产品的需求主要是配合饲料的生产厂家和规模较大的草食牲畜饲养企业等。我国1998年配合饲料产量为5600万吨,据此推算,我国草产品的潜在市场在650—  相似文献   

10.
收入对中国城镇居民奶类消费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聂迎利 《中国农学通报》2009,25(16):332-337
本文在总结现阶段城镇居民奶类消费特点的基础上,研究了收入对城镇居民奶类消费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收入是影响城镇居民奶类消费的主要因素,随着收入的增加,城镇居民奶类消费逐步增长;同时,奶类消费支出随着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加而增加;在动物性食物中,奶类是需求收入弹性最高的食品。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牧户生计资本对生计策略影响,识别牧户生计策略转化的关键生计资本和生计资本指标,以便引导牧民调整生计结构,提高草原治理能力。以内蒙古自治区5种草原类型15个旗(县)848户牧户为样本,运用熵值法评估牧户生计资本,建立多项Logit回归模型,识别影响牧户生计策略转化的关键生计资本。研究区牧户生计资本值为1.428;4类生计策略牧户生计资本存量为纯牧性>牧兼性>兼牧性>非牧性,P< 0.01;5种草原类型牧户生计资本存量为草甸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沙地草原>草原化荒漠,P<0.01。牧户以牧业收入和政府转移收入为主,纯牧性生计策略为首选的策略;金融资本存量是影响生计策略转化的关键生计资本,对牧户由纯牧性向牧兼性、兼牧性和非牧性生计策略转化均具有显著负向影响。牧户家庭承包草地资源、使用草地资源和家庭总收入是影响生计策略转化的关键生计资本指标。  相似文献   

12.
This research note presents an analysis of the development impacts of Australia's Pacific Seasonal Worker Pilot Scheme. We estimate the gain per participating household to be approximately A$2600, which is a 39% increase in per‐capita annual income in participating households. The aggregate impact to date is small, but the experience of New Zealand's larger programme shows that seasonal worker programmes can potentially have large aggregate effects.  相似文献   

13.
构建科学有效的宅基地流转机制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基础性课题。笔者利用江西省456户农户的实际调查数据,运用Logit回归模型研究家庭经济禀赋、政策认知对农户宅基地流转意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家庭经济禀赋中非农收入比重、家庭存款、家庭人均年收入对农户宅基地流转意愿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政策认知中“一户一宅”认知、流转规定认知程度对农户宅基地流转意愿具有显著负向影响。为此,应进一步提高农户非农就业机会,改善农民务工经商的就业环境、应加快制定“一户一宅”的配套制度,构建更加合理和更具有操作性的宅基地流转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14.
福建省农民人均纯收入的组合预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彭婵娟 《中国农学通报》2013,29(35):152-157
利用福建省1978-2011年的农民人均纯收入数据,在建立ARMA模型、Holt-Winters非季节模型、二次曲线模型、灰色GM(1,1)模型的基础上,以各个模型预测的MAPE调和平均数为权重建立组合预测模型,对福建省2012-2015年的农民人均纯收入进行预测。结果表明,组合预测的MAPE值为0.1821%,高于各个单项预测模型。且在2012-2015年期间,年均增长率达到10.85%。  相似文献   

15.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sources of regional convergence in per capita incomes over the last four decades. Growth in per capita income is decomposed into two major components: (1) growth in employment rates and (2) growth in wage rates per worker. Using annual data from the Bureau of Economic Analysis and the Bureau of Labor Statistics, the paper finds that the observed convergence in per capita incomes of sates was largely due to convergence in employment rates; wage rates either did not converge or did so weakly. Employing an instrumental variables technique, the paper finds that rapid growth in the work force with relatively low levels of human capital in initially poor states was a depressing influence on wage rate growth in these states, and was a major reason for the relatively slow convergence in per capita incomes.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影响农民人均经济纯收入倍增的主要产业,以保山典型欠发达山区洼子田村的各产业农民人均经济纯收入与农民人均经济纯收入的数据为材料,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研究粮食、畜牧、烤烟、核桃、长期劳务输出和季节劳务输出农民人均经济纯收入与农民人均经济纯收入增长的关系,确定影响农民人均经济纯收入倍增的主要产业。各产业与农民人均经济纯收入的关联度大小顺序是长期劳务输出>季节劳务输出>核桃>粮食>畜牧>烤烟,长期劳务输出、季节劳务输出和核桃成为影响农民人均经济纯收入倍增的支柱产业。该研究为保山市乃至类似保山市的低纬高原山区农民人均经济纯收入倍增提供了科学理论和方法支撑。  相似文献   

17.
从民族地区农牧民不具备增产的现实条件和农牧民小农意识严重、市场发育程度低,劳务输出困难,经济结构单一、不具备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农业产业化程度低等方面说明了增加收入的难度。针对以上问题,同时提出了:加大对民族地区的财政扶持力度,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符合民族地区发展的政策;强化培训工作、提高全民素质,积极促进劳务输出;建基地育龙头,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等增加民族地区农牧民收入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以近6年西藏自治区农村居民人均收入为研究对象,应用灰色系统建立了人均纯收入发展趋势的灰色GM(1,1)预测模型,运用关联度分析方法确定了反映农村居民不同收入来源的4项主要指标因素相对于纯收入的关联程度.分析得出:在未来5年中西藏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平均年增长率达到24.695%,农村居民纯收入数量性状与4项指标之间关联度第一位的是第一产业收入,第二位的是第三产业收入,第三产业位居第四。  相似文献   

19.
为揭示桑园经营面积对中国西部地区蚕农年收益的影响,于2015—2018年间,对涪城区13个乡镇的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农村劳动力转移情况、和蚕农的生产经营情况进行跟踪调查。通过建立计量经济模型对获得的554份样本数据进行分析,以确定中国西部地区桑园经营的适度规模。结果显示:(1)蚕农每户自有产权土地面积极小,为0.04 hm2/户。(2)蚕农自主经营的平均桑园面积为2.05 hm2/户。(3)区域桑园集约经营的适度规模阈值范围为1.51~12.08 hm2。(4)蚕农人均纯收入与桑园经营规模的函数关系为y=-2491.8x2+33201x,即人均纯收入最大时的土地经营规模为6.66 hm2。由此可见,当前蚕农在确定自身土地经营规模上是理性和合理的,未来经济条件较好的情况下仍有一定的土地需求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