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生物种群空间分布型测定方法,对池州沿江低丘的钉螺空间分布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钉螺平均密度为每0.11m2 0.77只,密度分布规律为河滩﹥沟渠﹥水田﹥荒地﹥旱地﹥滩地杨树林地,河滩与其他5种土地利用类型的钉螺密度间存在极显著差异;另外,钉螺分布的变异系数(CV)大小规律为滩地杨树林地﹥旱地﹥荒地﹥水田﹥沟渠﹥河滩。(2)滩地杨树林地、河滩、荒地和沟渠中的钉螺空间分布型为聚集分布,旱地和水田则分别为均匀分布和随机分布,而钉螺在整个研究区域呈聚集分布中的负二项分布,其公共K值为2.1964。(3)钉螺聚集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某些环境因素所引起,且个体间相互排斥,密度(m)为每0.11 m2 2.8505只可以作为判别钉螺聚集原因的临界值。(4)建立了允许误差分别为0.1、0.2及0.3时的Iwao理论抽样数模型和估计种群密度的零频率模型。  相似文献   

2.
对低丘区6种土地利用类型的钉螺分布特征以及不同土地利用类型钉螺分布与草本特征的关系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滩地杨树林地、旱地、河滩、荒地、沟渠、水田均有钉螺分布,而其他林地类型中并未发现钉螺,有螺框出现率与钉螺密度的大小规律一致,为河滩﹥沟渠﹥水田﹥旱地﹥荒地﹥滩地杨树林地;(2)最适于钉螺孳生的草本高度、盖度、物种丰富度分别为16~20 cm、80%~90%、6~7;(3)滩地杨树林地、旱地、河滩、荒地、沟渠的钉螺密度与草本高度分别呈现y =-0.0248x2+0.2209x - 0.2352、y =-0.1725x2 + 0.9595x -0.8075、y = - 0.0902x2+0.4055x+1.7143、y =-0.0667x2+0.4583x-0.0743、y = -0.2850x2+1.5490x-0.9550的关系,旱地、荒地的钉螺密度与草本盖度分别呈现y =-0.0950x2 + 0.3650x + 0.1550、y =-0.3350x2+1.9210x-1.7050的关系,滩地杨树林地、旱地、河滩、荒地、沟渠、水田的钉螺密度与草本物种丰富度分别呈现y =-0.0212x2+0.2057x- 0.1781、 y =-0.0581x2+0.4248x-0.3000、y =-0.4793x2+3.0607x-2.4560、y =-0.0436x2+0.2704x+0.2080、y =-0.0675x2+ 0.7788x- 0.9420、y = -0.1282x2+0.8186x-0.4240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岷江上游土壤侵蚀与土地利用的耦合关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岷江上游地区2005年土地利用数据和土壤侵蚀数据,在GIS技术支持下,研究了该地区土壤侵蚀强度与土地利用类型之间的耦合关系.结果表明,土壤侵蚀与土地利用具有很大的关系,土地利用直接影响着土壤侵蚀强度及空间分布.岷江上游土地利用以林地和草地为主,裸岩和建设用地侵蚀面积仅占0.11.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侵蚀强度指数不同,依次为:旱地﹥低盖度草地﹥其他林地﹥中盖度草地﹥水域﹥高盖度草地﹥建设用地﹥疏林地﹥灌木林地﹥有林地﹥水田﹥裸岩.土壤侵蚀以微度水蚀为主,占35.43,主要发生在有林地和灌木林地,分别占研究区总面积14.24和11.70;轻度及中强度水蚀则多发生在中盖度草地;随着土壤侵蚀强度增加,旱地侵蚀面积逐渐增大,且远远大于水田;冻融侵蚀占研究区总面积26.96,多分布在中盖度草地,为20.89.因此,合理土地利用方式的选择,土地利用格局的优化,对于减轻水土流失,控制土壤侵蚀,提高土地利用效益至关重要,也对促进该流域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在果实生长发育期,通过测定金太阳杏果实纵、横、侧径、体积、鲜重及干重,建立金太阳杏果实生长模型.结果表明,金太阳杏果实纵、横、侧径、体积与鲜重生长曲线呈"双S"型,生长模型曲线分别为:y=-2.7119+0.3528x-0.007x2+5×10- 5x 3(R2=0.989),y=-2.7518+0.3033x-0.0052x2+3.4×10-5x3(R2= 0.990),y=-2 .5068+0.2767x-0.0048x2+3.2×10-6x3(R2=0.988),y=-22.756+1. 9784x-0.351x2+0.0003x3(R2=0.991),y=-15.344+1.1932x-0.01x2+8.8 ×10-5x3(R2=0 .994);果实干重生长曲线呈"单S"型,生长模型曲线为y=1/(1/7+56.1212×0.880 5x)(R2=0.995).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分析造林密度对3年生黄梁木Anthocephalus chinensis幼林的树高、冠幅、枝下高、胸径、单株材积和林分蓄积等的影响,探究造林密度与黄梁木人工幼林生长的关系。【方法】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共设5个造林密度,分别为625、667、833、1 667和2 500株·hm~(-2)。采用每木检尺法,测量每个小区内9株试验树主要生长指标。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Duncan’s多重极差检验法比较不同造林密度间的差异,采用相关性分析对不同数据组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造林密度对黄梁木的树高、冠幅、枝下高和林分蓄积生长有极显著影响(P0.01)。树高(y)与密度(x)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回归方程为y=-4.000 0×10~(-7)x~2+0.001 6x+8.270 3;林分蓄积(y)与密度(x)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回归方程为y=-1.000 0×10~(-5)x~2+0.112 7x-12.664 0;冠幅(y)与密度(x)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回归方程为y=15.942 5~(-4.000 0×10~(-5)x)。研究还发现,胸径(y)与冠幅(x)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回归方程为y=9.661 3x~2-103.950 0x+293.870 0。【结论】就黄梁木幼林而言,造林密度为2 500株·hm~(-2)幼林的树高和林分蓄积最大。  相似文献   

6.
灌草对胖大海种群更新幼树幼苗密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越南同奈天然文化自然保护区天然阔叶和半落叶林中灌木高度和盖度以及草本盖度对胖大海幼树幼苗密度大小影响的研究,探讨灌木草本对胖大海种群更新及其可持续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灌木盖度对胖大海幼树幼苗更新密度有显著影响,在3个优势度等级林分随着灌木盖度的逐渐增加,胖大海幼树幼苗更新密度呈单调下降,灌木高度与胖大海幼树幼苗密度的回归关系符合模型:y=a+bx+cx~2;不同灌木盖度和高度等级与胖大海更新幼树幼苗密度呈显著相关,优势度一级和二级林分中灌木高度在300~400 cm且盖度40%,胖大海幼树幼苗密度为2 500~3 000株/hm~2;当灌木高度200 cm且其盖度在70%以上时,胖大海幼树幼苗密度为500~1 000株/hm~2;优势度三级林分中灌木高度300~400 cm和盖度40%时,胖大海幼树幼苗密度为3 000~4 000株/hm2;胖大海幼树幼苗密度随着草本盖度的增加而逐渐下降,3个优势度等级林分胖大海幼树幼苗密度和草本盖度的回归模型为:y=a×exp(-bx);胖大海幼树幼苗更新密度受草本盖度和灌木盖度因素综合作用影响,回归关系符合模型:y=a+b_1x_1+b_2x_2+c_1x_1~2+c_2x_2~2+dx_1x_2,灌木盖度低等级和草本盖度30%,幼树幼苗密度最高值为2 500~3 000株/hm~2,灌木盖度增高和草本盖度为80%以上,密度为500株/hm~2以下,灌木草本盖度增加以及灌木高度较低不利于胖大海幼树幼苗的更新。因此,胖大海天然更新培育或人工林经营中,应注意清除灌木、草本,为胖大海幼树幼苗生长提供适宜的环境,促进胖大海幼树幼苗存活与生长。  相似文献   

7.
包东娥  刘遵春  宋林森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8):4515-4515,4526
在果实生长发育期,通过测定金太阳杏果实纵、横、侧径、体积、鲜重及干重,建立起金太阳杏果实生长模型。金太阳杏果实纵、横、侧径、鲜重与体积生长曲线呈“双S”型,生长模型曲线分别为:y=-2.711 9+0.352 8x-0.007x2+5×10-5x3,R2=0.989;y=-2.751 8+0.303 3x-0.005 2x2+3.4×10-5x3,R2=0.990;y=-2.506 8+0.276 7x-0.004 8x2+3.2×10-6x3,R2=0.988;y=-22.756+1.978 4x-0.351x2+0.000 3x3,R2=0.991;y=-15.344+1.193 2x-0.01x2+8.8×10-5x3,R2=0.994。果实干重生长曲线呈“单S”型,生长模型曲线为y=1/(1/7+56.121 2×0.880 5x),R2=0.995。  相似文献   

8.
以新疆博斯腾湖小湖区为研究区,在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通过野外实地补充调查,分析了小湖区1958-2010年芦苇(Pragmites australis)产量、面积及质量的变化特点及主要影响因子.结果表明,近50年博斯腾湖小湖区芦苇产量呈现先下降后缓慢增加的趋势,芦苇分布面积也经历了先变小后变大的过程;总体上芦苇资源呈现衰退趋势,一、二、三类芦苇面积减少,四类芦苇面积增加;水位(x)与芦苇产量(y)呈极显著相关关系,1958-1982年,芦苇产量与水位的回归方程为y=-4.9526x2+10379x-5E+06 (R=0.88),1983-2010年,芦苇产量与水位的回归方程为y=-0.507x2+1062.8x-556910 (R=0.78);地下水埋深与芦苇生长关系密切,地下水埋深为1.97 m时,芦苇生长最快.矿化度(x)和芦苇产量(y)呈极显著相关关系,其回归方程为y=-12.39x2+32.033x-5.6795(R=-0.84).  相似文献   

9.
滩地地下水位对钉螺分布密度和I—72杨生长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滩地地下水位在动态情况下对钉螺的分布密度和I-72杨生长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地下水位的不同,钉螺密度呈五带分布,即一条密螺带、两条螺带和两条稀螺带。建立了地下水位与钉螺分布密度的回归方程y=-1.9686 0.251147x-0.004013x^2,r=0.86098,有明显的相关。地下水位30cm深时,地表钉螺分布密度最大,20、40cm次之,10、50cm最小。地下水位也影响I-72杨年平均胸径和树高的生长量,经方差分析和Q检验差异显著。为今后滩地发展I-72杨提供高效的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10.
通过在旱地旧膜免耕再利用下种植不同密度的蓖麻,研究了干旱区旱地种植蓖麻的最适密度。结果显示,当播种密度为15000株/hm2时,蓖麻产量最高,为4072.5kg/hm2。回归分析表明,蓖麻种植密度与产量之间存在着显著的二次函数关系。函数方程为y=-2.0778x2+44.549x+26.447,得到最高籽粒产量的密度16050株/hm2。  相似文献   

11.
以洞庭湖退田还湖区杨树林地、园地、旱地(包括棉花地、甘蔗地及玉米地)、水田、荒地等为研究对象,考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重金属(Cu、Zn、Mn、Pb、CA、As、Hg)的分布、污染及其影响因子.结果表明:0~25 cm土层中Cu、Zn、Pb、As和Hg含量以9a杨树人工林地最高,Mn、Cd含量分别以2a杨树人工林地...  相似文献   

12.
草履蚧预测预报与防治指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草履蚧 (Drosicha corpulenta (Kuwana) )预测预报和防治指标的研究 ,总结出发生期预测法、危害程度预测法和天敌控制能力预测法等测报技术。得出了平均虫口密度 (x)与平均萌芽率 (y1 )间的关系模型y1 =95 .36 - 39.18x、平均虫口密度 (x)与平均枝枯率 (y2 )间的关系模型 y2 =0 .0 8+2 1.71x、树干表面平均虫口密度 (x)和材积损失率 (y3)间的关系模型 y3=0 .737+2 5 .4 6 x。确定了草履蚧的防治指标为树干表面有虫 0 .16头 / cm2 ,制定了草履蚧危害程度分级标准和综合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13.
以荣昌县2005年和2012年两期土地利用数据库为数据源,通过地类转换获取县域土地利用与覆被变化信息,并利用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和区域土地利用与覆被类型转换生态贡献率模型,对产生的生态环境效应进行定量分析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 2005-2012年间,在退耕还林、工业化、城镇化以及产业结构调整多重因素驱动下,研究区以往较为稳定的土地利用与覆被类型转换频繁,突出表现在水田、旱地、林地、园地及建设用地间的转换;2 2005-2012年,研究区生态环境质量指数从0.358 2上升至0.382 2,总体呈现好转趋势,其中旱地向林地、建设用地向林地、水田向林地转换的贡献率最为突出;3仍然存在对生态环境不利的负效应转换,尤其应注意林地向旱地、林地向水田、林地向建设用地的逆向转换.研究认为,实施"人退林进",加强林地抚育,严格耕地保护,控制建设用地空间蔓延,强化集约利用,是今后改善和提升传统农区生态环境质量的重要策略.  相似文献   

14.
为了找出通州区设施农业主栽作物芹菜的施肥模型,2008年北京市通州区农业技术推广站选择潞城镇小营高肥力地区和展示基地中肥力、八各庄中肥力的保护地进行了芹菜氮磷钾肥不同施肥量的研究。试验结果:1)在高肥力小营地区的芹菜氮肥肥料效应函数y=3814.4+106.75x-2.8524x2,R2=0.7308。最高施肥量x=18.71kg/667m2,最佳施肥量x=18.26kg/667m2;磷肥效应函数y=4209.5+99.992x-3.2527x2,R2=0.7704。最高施肥量x=15.37kg/667m2,最佳施肥量x=14.87kg/667m2;钾肥效应函数y=4222.6+69.77x-4.4996x2,R2=0.3688。最高施肥量x=7.75kg/667m2,最佳施肥量x=7.31kg/667m2。2)在中等肥力八各庄的芹菜氮肥肥料效应函数y=3318.7+136.67x-3.2955x2,R2=0.7368。最高施肥量x=20.74kg/667m2,最佳施肥量x=20.34kg/667m2;磷肥效应函数y=3873.8+197.13x-9.5952x2,R2=0.8509。最高施肥量x=10.27kg/667m2,最佳施肥量x=10.10kg/667m2;钾肥效应函数y=4058.7+97.69x-6.1234x2,R2=0.4462。最高施肥量x=7.98kg/667m2,最佳施肥量x=7.65kg/667m2。  相似文献   

15.
以有限结荚习性的小粒豆材料V97-9003为试材,在固定盆钵容积的情况下,改变盆钵规格(直径和深度),或者在固定盆钵规格的情况下,改变种植株数,考察盆栽大豆农艺性状的变化。结果表明,①在固定盆钵容积的情况下,管径变大(即管高缩短),大豆有效分枝数显著增加;不同管高对有效分枝数的影响不显著,大豆有效分枝数主要受盆径大小(即单株种植面积)的影响。②大豆株高在容积相同的不同盆钵间差异未达到统计显著水平,而在同一管径的盆钵中,盆钵深度增加则株高显著降低,大豆株高主要受盆钵深度影响。③在固定盆钵规格的情况下,株高、无效结荚数和百粒质量对种植密度反应不敏感。其他测定农艺性状对大豆栽植密度反应敏感。以盆栽植株数为自变量(x),拟合的回归方程为结荚高度y=0.852 1 x+7.373 3(r2=0.732 6),主茎节数y=-0.336 4 x+14.88(r2=0.931 5),有效分枝数y=10.889x-0.636 4(r2=0.848 4),单株有效荚数y=270.45x-0.759(r2=0.828 8),单株粒质量y=70.464x-0.798 6(r2=0.863 6),单株根质量y=7.154 9x-0.642 5(r2=0.763 3)。在盆栽株数低于8株或7株时,每盆总粒数、总粒质量和总根质量与盆栽株数的关系可以用直线方程进行拟合,即每盆总粒数y=90.921 x+453(r2=0.798 3),每盆总粒质量y=9.621 4 x+57.804(r2=0.716 5),每盆总根质量y=1.329 6 x+6(r2=0.904 9)。  相似文献   

16.
模拟降雨条件下坡度对茶园红壤氮素流失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新安江流域茶园红壤为研究对象,采用人工模拟降雨方法,研究其在五种不同坡度(0°、5°、10°、15°、20°)下的产流和氮素流失的特征。结果显示,径流以壤中流为主,地表径流中的氮素在流失过程中表现出了很强的初期冲刷效应,壤中流的氮素流失量随着降雨的持续而逐渐增大;在各种坡度下,氮素均以壤中流流失为主;地表径流中总氮、硝态氮、氨氮的流失量y与坡度x的回归方程分别为y=1.03e0.06x-0.88(R2=0.99**)、y=0.37e0.06x-0.36(R2=0.98**)、y=0.002x+0.004(R2=0.94**),壤中流中总氮、硝态氮、氨氮的流失量y与坡度x的回归方程分别为y=-5.65e0.06x+30.49(R2=0.91**)、y=-0.17e0.16x+14.92(R2=0.98*)、y=0.77e-0.18x+0.13(R2=0.92*)。随着坡度的增大,地表径流中氮素的流失呈增大趋势,壤中流中氮素的流失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7.
喀斯特森林优势树种罗伞生物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准确评估喀斯特森林生物量,以青冈栎黄樟群落中罗伞为研究对象,采用回归模型估测法,从含水率、生物量时空异质性、生物量模型拟合3个方面进行生物量研究。结果表明:罗伞树叶和树干的含水率明显大于林木其他各组分,各组分含水率的大小为树叶树干干材树枝树皮;各组分生物量在空间上分配关系为干材树枝树叶树皮,并且各个组分生物量均随着胸径增大而增大。通过对解析木生物量的回归分析,得出罗伞各组分生物量的最优回归模型:Y树干=-1 664.800 0x2+299.630 0x-1.276 5(R2=0.926 9),Y树皮=11.543 0x2+19.985 0x+0.032 1(R2=0.939 5),Y树枝=-567.560 0x2+98.880 0x-0.994 6(R2=0.943 9),Y树叶=-121.690 0x2+48.549 0x-0.399 9(R2=0.937 0),Y干材=-1 624.700 0x2+274.240 0x-1.190 9(R2=0.912 0),Y地上部分=-2 302.400 0x2+441.650 0x-2.553 2(R2=0.953 9)。  相似文献   

18.
水稻二化螟性诱蛾量与测报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2003年在吉林省柳河县,采用水盆诱捕器,对越冬代水稻二化螟的累计诱蛾量与水稻受害率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6月5日至7月1日每块稻田二化螟累计诱蛾量与相应稻田田间卵块密度、稻株受害率之间存在显著线性相关关系。二化螟卵块密度y1与诱捕器累计诱蛾量z的回归方程为y1=0.0022x-0.1877;水稻枯鞘株率y2和枯鞘穴率y3与诱捕器累计诱蛾量x的回归方程分别为Y2=0.0023x-0.2907,Y,=0.0114z-1.0918;水稻白穗株率y1与诱捕器累计诱蛾量x的回归方程为y1=0.0015x-0.2718。由二化螟发蛾高峰日前的性诱捕器累计诱蛾量,可以准确预测田间二化螟的卵块密度和水稻受害水平。提前1~2周指导大田防治,  相似文献   

19.
利用同余、Legendre符号、Pell方程的解的性质等证明了椭圆曲线y2= x3+21x+148与y2=x3+21x-148无正整数点.  相似文献   

20.
不同水分处理方式对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制定玉米节水高效灌溉制度,推动节水农业的发展,采用试验测桶研究了黔中地区玉米产量与水分的关系。结果表明,玉米生育期内平均水分利用效率为1.32 kg/m3,产量和灌溉水量之间的函数式y=-0.000 3x2+3.794x-2 792.7,产量与耗水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式y=-0.000 6x2+7.215 4x-13 286;水分亏缺的敏感指数以抽穗-灌浆期最高,为0.178,其次是拔节-抽穗期,为0.16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