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以豇豆为材料,探索紫外线处理对鲜切菜品质的影响,并为我国鲜切蔬菜的保鲜技术提供参考依据。实验用紫外线照射鲜切菜不同时间(0,20,30,40,50,60min),并测定细菌、乳酸菌、大肠杆菌、真菌的菌落总数,以及亚硝酸盐含量、VC含量和失质量率。结果表明,照射时间为30min,可有效控制鲜切豇豆中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并能有效杀灭(甚至彻底清除)大肠杆菌,对真菌、乳酸菌、肠杆菌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鲜切菜中亚硝酸盐含量最低,VC含量与其他处理相比保存最好,感官品质良好。  相似文献   

2.
正问:用60克/升戊唑醇种子处理悬浮剂10毫升、爱多收1.8%复硝酚钠12克,加水200毫升拌20公斤麦种,请问对小麦出苗有没有影响?答:用戊唑醇拌麦种主要防治小麦黑穗病、全蚀病和苗期纹枯病,一般每100公斤种子用纯药1.8~2.7克种子包衣防治黑穗病,用纯药3~4克种子包衣防治纹枯病。用爱多收复硝酚钠拌麦种,可以促进发芽和生根,一般用爱多收1.8%复硝酚钠4000倍液拌种。戊唑醇为唑类杀菌剂,对小麦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用药量过大或施药后短期内遇低温,容易对小麦生长造成过度抑制。用戊唑醇拌麦种对小麦出苗有抑制作用,一般  相似文献   

3.
臭氧对两种主要储粮真菌的抑制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常温下不同浓度臭氧、不同处理时间对两种主要储粮霉菌黄曲霉、黑曲霉的生长抑制作用(菌落生长法),以及臭氧对两种霉菌的菌落形态、菌丝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臭氧对两种霉菌菌落生长均表现出抑制作用,并且随着臭氧浓度的提高、处理时间的延长,抑制效果愈加显著;臭氧处理可使两种霉菌菌落褪色,菌丝发生弯曲、断裂或局部膨大,甚至使细胞发生胞溶。分析可知,在本实验条件下臭氧浓度170mg/m^3~190mg/m^3、处理6h对两种霉菌的抑制效果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4.
为了提高出口速冻青刀豆产品的安全卫生质量,验证HACPP体系对产品微生物的控制效果,在青刀豆产品生产过程中运用HACCP原理,确定关键控制点及其控制措施,建立了完整的HACCP体系;并对执行该体系后的产品进行菌落总数、大肠菌群和大肠杆菌的检测,数据用数学建模方式分析。结果显示,产品菌落总数符合维布尔分布,以104cfu/g为标准,菌落总数指标的合格率达到99.22%;大肠菌群指标的合格率为98.33%;大肠杆菌(致病菌)指标的合格率为100%;证明HACCP体系在产品微生物总数的控制方面具有很好的效果,值得在速冻蔬菜产品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外源水杨酸对玉米大斑病菌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玉米大斑病菌野生型菌株01-23为供试菌株,观测不同浓度水杨酸处理对病菌分生孢子萌发、菌落生长速度及形态、菌丝发育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30μg/mL水杨酸处理对病菌分生孢子萌发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处理后24h孢子萌发率是对照的1.53倍。不同浓度水杨酸处理对病菌菌落生长速度也有明显促进作用:15μg/mL水杨酸处理,第8天菌落的生长速度提高了86%;30μg/mL水杨酸处理,第8天菌落的生长速度提高了61%;60μg/mL水杨酸处理,第10天菌落生长速度提高了59%。不同浓度水杨酸处理对菌丝发育也有显著影响:水杨酸浓度为15μg/mL时,菌丝发育没有明显变化;水杨酸浓度为30μg/mL和60μg/mL时,菌丝直径及菌丝形态也无明显变化,但部分菌丝中致密的内含物减少,出现了较分散的空泡状结构,且畸形菌丝的数目增多。水杨酸处理对分生孢子的形态、产生时间及菌落颜色均无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本实验利用固体平板和液体摇瓶培养的方法,研究了柠檬酸、酒石酸、琥珀酸三种有机酸和丙氨酸、酪氨酸、精氨酸三种氨基酸在不同浓度下对双孢蘑菇菌丝生长的影响。通过测定各处理组的菌丝菌落直径、胞外蛋白含量、菌丝干重、胞内多糖、过氧化物酶活性和还原糖含量等生长参数,结果表明,外源加入0.04%的柠檬酸、琥珀酸、酒石酸和精氨酸能够促进双孢蘑菇的生长,其中琥珀酸组的菌丝干重最高,比对照组增加了131%;精氨酸组的胞外蛋白含量最高,比对照组增加了151%;柠檬酸组的胞内多糖含量和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值最高,分别比对照增加了21%和146%。但过高浓度的有机酸和氨基酸,则抑制双孢蘑菇菌丝的生长。  相似文献   

7.
贾祥  王艳琳  陈盼盼  苗彦军 《种子》2020,(2):21-25,31
为探究不同预处理对西藏固沙草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寻求合理的西藏固沙草种子预处理方法,以西藏固沙草为研究对象,采用不同浓度的KMnO 4、H 2O 2、CuSO 4溶液对西藏固沙草进行不同时间的浸种处理,分析各处理对西藏固沙草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KMnO 4、H 2O 2溶液在适当浓度和浸种时间处理下皆能促进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在低浓度处理下各发芽指标随着浸种时间的增加而上升。用0.1%浓度KMnO 4浸种3 h和5%浓度H 2O 2浸种0.75 h,可使各萌发指标均达到峰值,并且对其根长和芽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随着CuSO 4溶液浓度的增加,西藏固沙草各发芽指标呈现出逐渐下降的趋势,浓度达到1%时,发芽率和发芽势显著低于对照。研究表明,高浓度的CuSO 4溶液对西藏固沙草早期幼苗的生长具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而适当浓度的KMnO 4、H 2O 2、CuSO 4溶液浸种一定时间则均可促进西藏固沙草种子萌发,达到齐苗、壮苗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正>问:小麦长势较弱,根系不发达,新根少,能否每亩用43%戊唑醇30克防治纹枯病,同时加用芸薹素内酯促进生长?答:戊唑醇等三唑类药,对小麦纹枯病有较好的防效,对小麦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戊唑醇对小麦生长的抑制作用相对较大,每亩用43%戊唑醇30克,对小麦生长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在麦苗长势弱的情况下不宜这样用药。噻呋酰胺具有较强的内吸作用,对小麦  相似文献   

9.
【研究目的】不同的中草药在杀死病菌的同时也会对人体及体内有益菌产生抑制作用,不同的中草药对不同细菌抑菌作用均不同,要合理用药,以达到最佳期的治疗效果。【方法】在实验中利用滤纸条法测定了问荆等四种中草药醇提取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等三种细菌生长抑制作用的强弱,其抑菌作用的强弱可以通过测量抑菌带的长度而得知。【结果】不同的中草药对不同的菌种有不同的抑制作用,四种中草药提取液中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抑制作用最强的是水问荆,对大肠杆菌抑制作用最强的草问荆,是对枯草芽孢杆菌抑制作用最强的是林问荆。草问荆,林问荆,问荆,水问荆四种中草药的醇提液都是对大肠杆菌生长的抑制作用最弱,其次是枯草杆菌,对金黄色芽孢葡萄球菌生长的抑制作用最强。【结论】在水问荆,草问荆,林问荆,问荆的醇提液中含黄酮类、三萜及甾体类、生物碱及大量硅的化合物,不同的化学物质对细菌生长抑制作用的机理不同,使得不同的中草药对不同细菌抑菌作用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0.
 对来自新疆的5个抗黄萎病性不同的棉花品种根系分泌物进行收集分析,测定其对黄萎病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抗病品种的根系分泌物能抑制黄萎病菌生长,与对照相比,其处理菌落直径减少2%~40.00%;耐病品种根系分泌物前期促进菌丝生长,后期表现为抑制作用;感病品种根系分泌物能促进病菌生长。HPLC检测棉花根系分泌物的酚酸有没食子酸、绿原酸、香草酸和对-香豆酸,不同品种其含量有一定差异。在PDA培养基中加入外源酚酸测定其对黄萎病菌生长的影响,发现绿原酸和对-香豆酸在各浓度均抑制病菌生长;香草酸在低浓度(<400 mg·L-1)时前期促进,后期抑制,高浓度时始终抑制病菌生长;浓度小于800 mg·L-1时没食子酸对菌丝有明显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为进一步明确引起马铃薯晚疫病的致病因子,通过克隆马铃薯晚疫病致病疫霉菌分泌蛋白中的半胱氨酸蛋白酶家族基因,构建该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在大肠杆菌BL21中诱导表达。本试验采用TA克隆法,提取来自云南马铃薯产区的致病疫霉菌XH05-5-4的总RNA,反转录cDNA,PCR扩增后将该基因片段连接到载体,转化大肠杆菌BL21并诱导表达。克隆获得半胱氨酸蛋白酶家族基因全长为1176 bp,包含1个最大的开放阅读框1077 bp,编码387个氨基酸。推测蛋白相对分子量41.671 kD,理论等电点4.88;经IPTG诱导和SDS-PAGE检测,所构建的原核表达载体表达的蛋白与预期蛋白相符合。生物活性测定表明:马铃薯叶片出现坏死,类似于晚疫病症状。利用TA克隆技术从致病疫霉菌XH05-5-4中克隆得到了1个半胱氨酸蛋白酶家族基因(登录号:KP938956命名:C1A-PH-SCH1),通过同源性比对发现C1A-PH-SCH1为木瓜蛋白酶亚家族基因,成功构建了原核表达载体,并使其在大肠杆菌中得到了表达,对生物活性测定结果显示出现了类似于晚疫病症状的水渍坏死斑症状,推测C1A-PH-SCH1参与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12.
荣华  刘龙  郭庆元 《中国农学通报》2022,38(24):118-123
研究茶叶活性成分对梨火疫病菌的抑菌活性及其稳定性,旨在为田间病害防治提供依据。采用打孔法测定茶叶活性成分对梨火疫病菌的抑菌活性及最小抑菌浓度(MIC),并进一步探讨温度、pH和紫外线照射对绿茶提取物茶多酚抑菌活性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抑菌活性绿茶提取物茶多酚>壳寡糖,茶皂素没有抑菌活性;绿茶提取物茶多酚MIC为40 mg/mL。绿茶提取物茶多酚10~60℃时抑菌活性保持稳定,但经高温80~100℃处理后,抑菌活性略有下降;在pH 2时抑菌活性增强,碱性条件下抑菌活性减弱;经紫外处理10~50 min后,抑菌活性随着照射时间的增加而减弱。茶叶活性物质对梨火疫病菌有一定的抑菌活性,且绿茶提取物茶多酚具有较稳定的抑菌活性,为其作为天然的农药防治梨火疫病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于2014?2015年对60份不同地理来源、生育期组为MGIII的大豆品种进行生育期结构分析和E基因型鉴定表明, 不同地理来源的MGIII大豆品种生育期相近, 但生育期结构差异较大。来自中国北方和美国的MGIII组春大豆品种营养生长期(V期)较短(开花较早), 生殖生长期(R期)较长, R期与V期的比值(R/V)较高; 黄淮海品种和南方MGIII组品种V期较长(开花较晚), R期较短, R期与V期的比值(R/V)较低。北方春大豆MGIII组品种的开花期受播期影响较其他地区同生育期组品种更为明显。中国MGIII组大豆品种存在6种E基因型, 其中E1e2E3E4e1-asE2E3E4分布区域广, 覆盖播季类型多, 而在8个美国MGIII组品种中只鉴定出1种E基因型(e1-asE2E3E4), 表明中国大豆品种在生育期结构性状上存在更为丰富的遗传变异。通过比较不同播期下MGIII大豆品种E基因在生育期性状上的平均效应值发现, 含显性位点越多的材料, 其V期越长, R期越短, R/V值越小。反之亦然。不同E基因对开花、成熟期的增强效果不尽相同, 且春播时各显性基因的效应值均比夏播时大。不同地理来源MGIII组大豆品种农艺性状存在明显差异, 且与生育期结构存在显著相关性。中国北方春大豆品种底荚高度与R/V值负相关, 但单株荚数与R/V值正相关; 黄淮海大豆品种的分枝数、单株荚数、百粒重与R/V间无显著相关性; 南方大豆品种分枝数与V期呈显著负相关。试验结果可为大豆品种生育期结构的改良及适应不同环境的品种选育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旨在为促进当年生大果沙枣(Elaeagnus mooraroftii)扦插育苗生长提供基础材料,为进一步开展大果沙枣扦插育苗相关研究奠定基础。以当年生大果沙枣扦插苗为试材,共设3个样区,12个处理,分别追施尿素、复合肥及对照,确定最佳施肥量。在3个样区中,样区二的大果沙枣株高最高、地径最粗、最长和最短枝条的长度最长、最长和最短枝条的基径最粗,分别为212 cm、16.26 mm、99 cm, 33 cm,6.28 mm,3.51 mm;样区二各个生长指标的隶属函数平均值为最大0.390,样区三的为最小0.189,综合评价为样区二>样区一>样区三,在样区二的土壤条件下,840 kg/hm2为最佳施肥量。本研究评价了促进大果沙枣扦插育苗生长的最佳施肥量,为大果沙枣扦插育苗栽培技术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探索野生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 Griseb.)种子萌发与幼苗生长对干旱胁迫的生理响应,为西藏乡土植物耐旱性鉴定和育种提供依据。以西藏那曲市班戈县和索县2个地区的2份野生垂穗披碱草(Ⅰ号和Ⅱ号)为试验材料,以驯化品种巴青垂穗披碱草(E. nutans G. cv. Baqing)为对照材料,使用聚乙二醇(PEG-6000)溶液和盆栽后自然干旱法分别模拟垂穗披碱草在萌发期和幼苗期的干旱胁迫环境,并测定相关生理指标。结果表明,PEG-6000抑制了Ⅰ号和Ⅱ号种子萌发,低浓度(-0.10MPa)的PEG-6000处理有利于巴青垂穗披碱草种子萌发;PEG-6000抑制了垂穗披碱草根和芽的生长,其中对于芽的抑制作用尤为明显。干旱胁迫下,幼苗叶片相对电导率值和丙二醛含量不断上升,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呈先升后降的趋势。经隶属函数分析,供试的3份垂穗披碱草在种子萌发期和幼苗期生理耐旱性较强,均属于Ⅱ级(较抗),其耐旱性为巴青垂穗披碱草>垂穗披碱草Ⅰ号>垂穗披碱草Ⅱ号。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甘草超声提取液的抑菌和抗氧化效果,寻找安全的食品保鲜剂,本实验以大肠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为受试菌株,采用琼脂扩散法测定抑菌圈半径,探究甘草超声提取液抑菌活性;测定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的自由基清除能力、抗邻苯三酚的自氧化效果,检测甘草超声提取液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甘草提取液对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的抑菌圈半径在培养18 h后分别可以达到1.01±0.08 cm、0.96±0.03 cm;对DPPH的自由基清除能力可达到93.1%,显著高于对照组(0.1 mg/mL维生素C);抗邻苯三酚的自氧化效果最高可达到87.57%。甘草提取物对以上两种受试菌具有良好的抑菌作用,对DPPH与邻苯三酚也有一定的抗氧化效果。  相似文献   

17.
3种植物提取物对稻瘟病菌的抑菌活性及其抑菌机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探讨黄连、甘草和肉桂提取物对稻瘟病菌的抑制效果及作用机理,为开发新型稻瘟病菌抑制剂奠定基础。以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抑菌活性,室内常规分析方法观测菌丝细胞膜通透性、物质合成与代谢和超显微形态。结果表明,3种提取物对稻瘟病菌菌丝生长均具有较强的抑制活性,黄连、甘草、肉桂的半抑菌浓度依次为4.17 mg/mL、4.48 mg/mL和5.22 mg/mL;经3种提取物作用后,稻瘟病菌菌丝的丙二醛含量和外渗电导率升高、丙酮酸和可溶性蛋白含量降低,菌丝出现畸形等生长异常现象。由此可见,3种提取物抑制稻瘟病菌效果突出,可破坏菌丝细胞膜和超显微形态,干扰物质合成与代谢,有望开发为稻瘟病菌抑制剂。  相似文献   

18.
19.
旨在应用自杀质粒重组技术,构建阴沟肠杆菌乳酸脱氢酶突变株,为进一步提高乙偶姻的产量和扩大菌株选择范围奠定基础。利用双酶切的方法将同源片段插入到自杀质粒pKR6K中,构建出ldh基因敲除质粒,然后利用细菌接合的方法敲除E. cloacaeldh基因。成功克隆出两段E. cloacae乳酸脱氢酶基因的同源序列,长度分别为526 bp,通过序列比对分析,E. cloacae乳酸脱氢酶基因序列相似性为100%。通过对E. cloacae进行乳酸脱氢酶基因的敲除,成功构建一株ldh缺失重组菌株E. cloacaeldh,同时2,3-丁二醇提高6.8%,乙酸提高了24.3%。E. cloacae乳酸脱氢酶缺失工程菌株构建成功,对利用微生物法工业化生产乙偶姻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氮磷浓度变化下粉绿狐尾藻的生长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旨在为采用生物方法净化养殖废水,管理植物培养模式提供理论依据。以氯化铵(NH4Cl)、硝酸钾(KNO3)、磷酸二氢钾(KH2PO4)提供氨氮、硝氮、总磷,采用室外完全随机试验,研究粉绿狐尾藻在氨氮、硝氮、总磷三因素作用下的生长规律。培养30天的粉绿狐尾藻植株长度和鲜重随氨氮浓度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氨氮浓度为25 mg/L时最适宜其生长。硝氮浓度从5 mg/L变化到35 mg/L时,其鲜重和长度总体呈现先增后减规律,最适宜其生长的硝氮浓度为15 mg/L。总磷浓度在5 mg/L至35 mg/L变化时,其生长状况与浓度呈正相关,适宜其生长的浓度阈值仍需进一步设计试验研究。粉绿狐尾藻生长受氨氮、总磷浓度变化影响显著,受硝氮浓度变化影响较前两个因素小。研究成果可为利用粉绿狐尾藻净化污水中氮磷元素、管理维护粉绿狐尾藻生态净水系统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