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用壮丰安与大豆种衣剂混合拌种,研究壮丰安对大豆生育及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初步表明:(1)壮大安延迟大豆出苗期;(2)壮丰安可以降低株高,增加分枝;(3)壮丰安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倒伏;(4)壮丰安可以提高大豆产量。  相似文献   

2.
以中熟中粳连粳7号作为试验品种,探求了20%壮丰安在直播水稻上的应用效果。结果显示:苗期使用壮丰安,促蘖增穗的效果较好,且随着壮丰安用量的增加,促蘖增穗的效果越来越好,并以1650ml/hm2用量效果最好;随着壮丰安用量的增加,每穗总粒数迅速下降,但均显著高于对照;壮丰安苗期用量750、1 050ml/hm2及拔节前用量3 000ml/hm2,颖花结实率较高;拔节前使用壮丰安的处理千粒重均高于对照,并以用量1 650ml/hm2千粒重最高;壮丰安苗期使用的处理增产效果较好,并以用量1 350ml/hm2增产效果最好,拔节前使用壮丰安,以3 000ml/hm2增产效果最好;应用壮丰安的处理,茎秆第1、2节间长度最短,占茎秆长度的比例最小,粗度及单位长度重量最大,第3、4、5节间长度最长,占茎秆长度的比例最大,茎秆粗度及单位长度重量较小,壮丰安用量750ml/hm2茎秆抗倒伏力较强。从增产与茎秆抗倒伏能力两方面考虑,壮丰安宜在秧苗期(2叶1心)使用750~1 350ml/hm2或在拔节前使用750~1 050ml/hm2,对水30kg喷雾。  相似文献   

3.
壮丰安是北京壮丰安集团推广的新型植物生长调节剂,经全国20多省市多年试验,防倒增产效果显著.近年全国每年应用近1 050多万亩,被广大农民和技术人员誉为小麦倒伏的克星、小麦高产的"护航舰”.为了探索壮丰安对春小麦的防倒增产效果,1999~2000年在黑龙江九三管局荣军农场进行了多点试验.  相似文献   

4.
1997年~1998年两年在黑龙江省八五三田农场用不同剂量的壮丰安对大豆(合丰35)进行种衣剂混用拌种或初花期叶面喷施,田间试验结果表明:1)壮丰安延迟大豆出苗期,但不延迟大豆熟期;2)壮丰安可以增加大豆分枝,提高分枝产量;3)壮丰安可以提高主茎荚数和主茎粒数;4)壮丰安可以显著提高大豆产量。  相似文献   

5.
矮壮丰·壮丰安化控对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孟庆堂  王素霞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4):6548-6548
进行了小麦起身期喷施矮壮丰、壮丰安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小麦起身(期倒5叶)喷施矮壮丰750ml/hm2、壮丰安525ml/hm2,均可有效地抑制基部节间伸长,使植株矮化,茎基部粗硬,增强抗倒伏能力。喷施矮壮丰和壮丰安均有增产效应,其中喷施矮壮丰750 ml/hm2增产效果最好,增产达6.2%。揭示了矮壮丰、壮丰安对小麦群体质量的调控效应及防倒增产机理。  相似文献   

6.
在冬小麦绿体春化中以不同浓度的壮丰安溶液浸根,并于春化40后移栽于温室,试验结果表明,壮丰安可以调控植株的发育,表现为延迟植株的发育进程,且随壮丰安使用的浓度的升高而加重,壮丰安能够改善穗部性状,使穗长变短,使小穗数,小穗密度,穗粒数及可育率大大增加或提高;并且能够缩短节间特别是第一二节间的长度,明显降低株高,增加茎粗和抗倒状能力,还能够减少叶片长度,增加叶片宽度和叶面积,壮丰安能使叶色加深并白粉  相似文献   

7.
4年多对壮丰安在小麦上的应用研究表明:冬小麦单棱期喷施壮丰安的适宜剂量为450-535ml/hm^2,施用壮丰安后,小 在部3节节间长度缩短,单位长度干重增加;上部3节节间长度略有增加,单位长度干重下降;小麦的抗倒伏能力增强,增产5%-15%,在产量构成三因素中,群体增加3%-5%,千粒重增加3.4%,穗粒数增加4.0%。壮丰安可显著提高小麦灌浆后期的灌浆速度。  相似文献   

8.
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济麦21号的化控效果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树念 《现代农业科技》2010,(1):164-164,168
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济麦21号的化控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多效唑、长城壮丰安、北农大壮丰安3种化学调节剂防倒和提高千粒重效果较好,其中以多效唑最好,喷施时间以3月10日和3月20日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壮丰安的不同使用方法对小麦株高、茎粗、分蘖、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应用壮丰安对小麦进行化控,可以明显降低株高,增加茎粗、穗数和穗粒数,增强抗逆性,显著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10.
以盆栽小麦为材料,在控制低温条件下研究了苗期低温胁迫对冬小麦根系内源激素系统的影响及调节剂壮丰安对其的调控作用,结果表明:在低温胁迫条件下,冬小麦根系的 IAA,CTKs 含量略有提高,ABA 含量急剧上升,GAs 含量则下降;壮丰安显著影响冬小麦根系内源激素系统的变化过程,有效提高小麦幼苗的抗冻性。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两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壮丰安和表油菜素内酯对灌浆期高温胁迫条件下冬小麦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壮丰安可以有效减轻高温胁迫对冬小麦灌浆过程的不利影响,显著抑制高温胁迫条件下冬小麦旗叶光合性能的下降。提高光合产物由源器官向库器官的分配比例,减少籽粒的退化,提高穗粒数;表油菜素内酯浸种可以提高冬小麦灌浆强度和穗粒数,但不能有效抑制高温危害。应用壮丰安是减轻灌浆期高温胁迫危害,实现小麦安全高产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2.
小麦化学控制技术体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小麦拔节期喷施壮丰安和抽穗期喷施增粒增重剂的初步研究表明:壮丰安具有缩短基部伸长节间、调节植株形态和促进幼穗生长的作用,但不影响幼穗的发育进程;壮丰实对籽粒发育的影响为灌浆初期速度较慢,中期以后速度较快;增粒增重剂除能增加单德结实粒数外,更能提高籽粒灌浆初期的灌浆速度,从而明显提高位重。壮丰安和增粒增重剂表现出一定的配合效应。因此,根据作物生长发育的特点和拟解决的问题,研究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相互作用和配合方式,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冀南太行山区涉县境内漳河两岸的河滩地已有十多年栽培麦茬稻的历史,但由于麦茬稻育苗后期气温高,易造成秧苗徒长、苗弱,致使麦茬稻产量较低.壮丰安是中国农业大学研制的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新型植物生长调节剂,经在全国小麦主产区大规模试验示范,取得了良好的防倒伏、抗干热风和增产效果.试验中应用的水稻育秧专用型壮丰安不仅能延缓植物生长、促进花芽分化、增强抗逆性、培育壮苗,而且在土壤、作物中极少残留,对人畜毒副作用小,对生物和环境高度安全.邯郸农专稻麦两熟课题组于1997~1998年研究了壮丰安对麦茬稻秧苗素质与产量的影响,旨在培育壮苗,增加产量.  相似文献   

14.
壮丰安是一种新型的植物生长延缓剂,在荸荠封行期前应用,表现出较好的增产、抗倒、提高品质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为验证小麦化学生长调节剂即丰比灵、壮丰安在不同时期喷洒对小麦生长的调控效应及增产效果,特安排本试验。  相似文献   

16.
化学调控剂对马铃薯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结果表明,3种化学调控剂均能促进马铃薯横向生长,抑制纵向生长,且能提高其光合速率和叶绿素含量,作用效果依次为稀效唑、多效唑、壮丰安。3种调控剂可大幅度提高马铃薯产量,稀效唑提高幅度最大,为3012%;多效唑次之,为2400%;壮丰安为1542%。考虑到多效唑的残留问题以及对后茬作物的影响,马铃薯栽培中首选化学调控剂应为稀效唑。  相似文献   

17.
玉米种植模式生态经济效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试验结果表明:“早玉米/红薯/晚玉米”的产量、产能、经济系数、经济效益、辅助转化效益、生态效益等均显优于“早玉米││早大豆-晚玉米”、“早玉米││花生/晚玉米”和“纯玉米-纯玉米”。  相似文献   

18.
以两个冬小麦品种京冬6号和农大142为材料,研究了新型植物生长调节剂-壮丰安对小麦产量器官的调控效应。结果表明:壮丰安处理调节了小麦穗的乙烯释放量和籽粒中 IAA,Z+ZR 等内源激素水平;加快了小麦籽粒乳熟中期以后的灌浆速度,可使穗数、结实小穗、穗粒数和穗粒重不同程度增加,表现一定的增产作用;收获后的种子经生物学方法测定,药效残留很少,正常施用对环境和产品安全。  相似文献   

19.
我市中高产麦田返青至拔节期通过施用中国农业大学研制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壮丰安的结果显示,壮丰安可有效地抑制小麦基部茎节的伸长,降低株高,增加茎杆各节间单位长度和干重,提高小麦茎杆的弹性和韧性,显著增强小麦的抗倒伏能力,同时也改善了产量构成因素,增产效果明显。综合效果优于其它防倒措施。  相似文献   

20.
“三高”玉米的研究开发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所谓“三高”玉米是指高赖氨酸玉米、高油玉米、高淀粉玉米。其中高淀粉玉米又依碳水化合物的结构和比例分为高支链淀粉玉米 (又称糯玉米、蜡玉米、粘玉米 )和高直链淀粉玉米。我国是世界玉米生产大国 ,年播种面积 2 0 0 0多万hm2 ,总产量 80 0 0万t以上。我国的“三高”玉米研究开发工作起步较晚、基础差 ,由于种质资源相对匮乏、生产销售市场不完善等原因 ,限制了“三高”玉米的充分发展。近年来 ,以中国农业科学院为代表的各科研院所开始了“三高”玉米的攻关研究 ,许多畜牧业、加工业、食品业的有识之士也开始尝试“三高”玉米的开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