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为了制定1年生桢楠容器苗的分级标准,提高桢楠苗木种植成活率,采用系统聚类分析方法,建立以苗高和地径为质量分级指标的分级体系,获得3级分级标准,即Ⅰ级苗:苗高≥38 cm,地径≥0.65 cm;Ⅱ级苗:38cm苗高≥31.7 cm,0.65 cm地径≥0.56 cm;Ⅲ级苗:苗高31.7 cm,地径0.56 cm。  相似文献   

2.
露珠杜鹃容器苗苗木分级标准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光荀  冯元  王晓溪  龙秀琴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6):20584-20585,20588
[目的]探讨露珠杜鹃容器苗分级标准。[方法]采用逐步聚类分析方法,以苗高和地径为苗木分级的质量指标,用欧氏距离法对初始分级结果进行修正。[结果]Ⅰ级苗苗高≥8.5 cm,地径≥0.24 cm;Ⅱ级苗苗高≥5.3 cm,地径≥0.21 cm;Ⅲ级苗苗高<5.3 cm,地径<0.21 cm。[结论]该容器苗苗木分级标准可为露珠杜鹃的大面积培育和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了制定1年生桢楠容器苗的分级标准,提高桢楠苗木种植成活率,采用系统聚类分析方法,建立以苗高和地径为质量分级指标的分级体系,获得3级分级标准,即Ⅰ级苗:苗高≥38 cm,地径≥0.65 cm;Ⅱ级苗:38 cm>苗高≥31.7 cm,0.65 cm>地径≥0.56 cm;Ⅲ级苗:苗高<31.7 cm,地径<0.56 cm。  相似文献   

4.
铁力木苗木分级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采用逐步聚类分析方法,对铁力木容器苗苗木的分级标准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以苗高和地径作为该树种苗木分级的质量指标,并得出铁力木苗木的3级分级标准,即 Ⅰ级苗 树高≥19.4 cm,地径≥0.25 cm、Ⅱ级苗 19.4 cm>树高≥12.3 cm,0.25 cm>地径≥0.16 cm、Ⅲ级苗 树高<12.3 cm,地径<0.16 cm。西北林学院学报21卷第1期杨斌等铁力木苗木分级研究  相似文献   

5.
望天树苗木分级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望天树容器苗质量评价研究,提出了以苗高和地径作为该树种苗木分级的质量指标,采用聚类分析方法分类,结果表明:望天树半年生苗木可分为3级。Ⅰ级苗:苗高>27.5cm,地径>0.4cm;Ⅱ级苗:20.5cm<苗高≤27.5cm,0.3cm<地径≤0.4cm;Ⅲ级苗:苗高≤20.5cm,地径≤0.3cm。  相似文献   

6.
草珊瑚实生苗年生长规律和分级标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1年生草珊瑚实生苗的生长规律和形态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对苗木质量评价和分级标准进行探讨。结果表明:7~10月是地径和苗高生长旺盛期,75%遮荫度的生长量最大,50%遮荫度的地径生长呈现双峰趋势,在9月间有一个低谷;地径、苗高、根系长和根系数量能直观反映苗木质量,可作为苗木质量评价的分级指标,并以此建立了苗木分级标准,即Ⅰ级苗地径≥0.30 cm、苗高≥20.0 cm、根系长≥15.0 cm、根系数量≥10条;Ⅱ级苗地径≥0.20 cm、苗高≥15.0 cm、根系长≥10.0 cm、根系数量≥8条;达不到Ⅱ级苗标准的为不合格苗。  相似文献   

7.
连香树和榉树容器苗苗木分级标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择苗高和地径作为分级质量指标,采用逐步聚类分析方法,对连香树和榉树2树种8个月容器苗的苗木分级标准进行探讨。计算分析得出以下标准:连香树Ⅰ级苗,苗高≥34.65cm,地径≥0.38cm;Ⅱ级苗,34.65cm〉苗高≥28.35cm,0.38cm〉地径≥0.29cm;Ⅲ级苗,苗高〈28.35cm,地径〈0.29cm。榉树Ⅰ级苗,苗高≥26.0cm,地径≥0.29cm;Ⅱ级苗,26.0cm〉苗高≥19.5cm,0.29cm〉地径≥0.20cm;Ⅲ级苗,苗高〈19.5cm,地径〈0.20cm。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岑软3号苗木分级进行研究,进一步规范其出圃规格,提高苗木质量。[方法]以1年生的岑软3号嫁接苗为材料,测量其苗高、地径、叶片数等8个性状,利用主成分分析和逐步聚类分析法对苗木质量进行分级。[结果]28对性状组合中有22对存在(极)显著相关;主成分分析提取了前4个主成分,保留了82.8%的信息,地径、苗高、叶片数和上部鲜重为主要指标;逐步聚类将岑软3号苗木分成3类;确定其苗木分级:Ⅰ级苗的苗高H≥32.739 cm,地径D≥0.410 cm;Ⅱ级苗的苗高H≥20.666 cm,地径D≥0.323 cm。[结论]逐步聚类将岑软3号苗木分为3类,其中Ⅰ级苗5株,Ⅱ级苗29株,Ⅲ级苗38株。  相似文献   

9.
东北刺人参苗木分级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采用逐步聚类分析方法,探讨东北刺人参当年生容器苗苗木的分级标准,以地径和根系长度作为分级的质量指标,得出3级分级标准,即Ⅰ级苗:地径≥0.83 cm,根长≥23.67 cm;Ⅱ级苗:0.75 cm≤地径〈0.83 cm,15.10 cm≤根长〈23.67 cm;Ⅲ级苗:地径〈0.75 cm,根长〈15.10 cm.在生产中,可将地径〉0.75 cm,根系长度〉15.0 cm的苗木视为合格苗用于造林.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美国山核桃(Carya illinoensis)嫁接苗木分级标准。[方法]对美国山核桃嫁接苗进行田间生长量实测,运用聚类分析法和正态性检验对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以苗高、地径、主根长和≥5 cm的Ⅰ级侧根数作为分级的品质指标,提出了以下分级标准:Ⅰ级苗为苗高≥67 cm,地径≥1.0 cm,主根长≥35 cm,≥5 cm的Ⅰ级侧根数≥24条;Ⅱ级苗为苗高≥27 cm,地径≥0.65 cm,主根长≥30 cm,≥5 cm的Ⅰ级侧根数≥15条。[结论]该分级标准与苗木实际情况相符,可为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12.
《Science (New York, N.Y.)》1980,207(4436):1161-1162
  相似文献   

13.
壳聚糖对番茄枯萎病菌的拮抗作用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含毒介质法研究了壳聚糖对番茄枯萎病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浓度大于1 mg/mL的壳聚糖能明显抑制菌丝生长,各设定浓度均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孢子萌发,而且抑制效果随着处理浓度的增大而增强;浓度大于0.1 mg/mL的壳聚糖处理可诱导初生菌丝发生肿胀、分枝增多且茵体分隔增加及体细胞变短等形态学变化.壳聚糖的抑菌作用机制与其增加茵丝细胞膜的透性有关.  相似文献   

14.
15.
本文报道了海岛棉(Gossypium barbadense,(AD)_2)、与瑟伯氏棉(C.thurberi,D_1)、辣根棉(G.armourianum,D_(2-1))、裂片棉(C.lobatum,D_7)和松散棉(C.laxum,D_8)等4个D染色体组的杂种三倍体F_1主要形态遗传变异及其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期Ⅰ染色体配对的研究结果。这4个种间杂种F_1,有的表型象海岛棉,有的象野生二倍体棉,有的表现为中间型。每细胞染色体平均构型依次为:12.83Ⅱ+13.27Ⅰ+0.024Ⅲ;12.10Ⅱ+14.84Ⅰ;12.44Ⅱ+14.24Ⅰ+0.02Ⅲ和12.70Ⅱ+13.40Ⅰ+0.025Ⅲ+0.033Ⅳ;完全配对成13Ⅱ和13Ⅰ的细胞,其比例分别为60.3%、19.9%、42.2%和45.9%。这表明:在这4个D染色体组棉种中,以瑟伯氏棉与海岛棉的关系最为密切,其次为松散棉、裂片棉,而辣根棉的关系最远。本文还讨论了这4个D染色体组种与海岛棉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记述浙江林学院等采自莫干山的象虫总科共10种,其中象虫科9种,卷象科1种。  相似文献   

17.
竹节参脂溶性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分析竹节参脂溶性的化学成分。[方法]用索氏提取法提取竹节参的脂溶性成分,通过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分离并分析鉴定组分。[结果]共检测出27个峰,鉴定出23种化合物,占总脂溶性成分的93.41%。竹节参地上部分脂溶性成分主要为1-十八碳烯(18.06%)、3-甲基-2-丁酮(12.88%)、3-甲基丁酸(8.40%)、正己酸(6.60%)、辛酸(6.41%)、异丙基乙醚(6.08%)、2-乙氧基戊烷(5.08%)、十二烷(4.93%)、可巴烯(4.17%)。[结论]该试验检测出了竹节参脂溶性化学成分的主要类型及含量,为综合开发利用竹节参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黄果枸杞硬枝扦插繁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黄果枸杞硬枝扦插繁殖对植株成活率、结果率的影响.[方法]以一年生和二年生黄果枸杞不同部位的硬枝为插穗试验材料,采用不同浓度的生根粉及赤霉素进行处理.[结果]采用生根粉2 500 mg/L药液处理的二年生基部枝条的插穗植株其平均成活率及结果率最高,分别为63.6%和71%,植株生长状况最好;其次是赤霉素50 mg/L药液处理的二年生基部枝条的插稳,其植株生长状况较好.[结论]该研究为黄果枸杞规范化栽培提供技术服务.  相似文献   

19.
【目的】发现链格孢属新种资源,以丰富生物多样性研究,为植物病害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实地考察、分离培养和鉴定的方法,与我国和世界已经发现的链格孢属的种特征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得到的链格孢属新种沙棘链格孢不同于已发现链格孢属种之处主要在于,其孢子深褐色,长倒棒形,一些孢子近圆柱形,只在孢身与喙处才收缩。【结论】沙棘链格孢与已报道的种在孢子颜色、形状等方面均不同,是一链格孢属新种。研究的模式标本(PSNXAAFS19785)保存在宁夏农林科学院植物病害标本室。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