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粳塑盘抛秧旱育保姆应用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解决塑盘湿润育秧秧龄弹性小、秧苗素质低、操作工序多等技术难点,采用旱育保姆种衣剂种子包衣,研究其在塑盘湿润育秧上的应用效应。结果表明:包衣处理可加大塑盘抛秧的秧龄弹性,提高秧苗素质,简化育苗工序,增加产量。与未包衣对照相比,包衣处理的出苗率提高,立枯病、稻蓟马病虫危害率减轻,株高降低,秧苗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单株带蘖数、假茎粗、总根数、根冠比明显增加;剪根水培发根速度快、发根条数多、根长增加,立苗速度提早3d,抛后各生育期叶面积指数高、干物质积累多,增产显著。应用旱育保姆种衣剂种子包衣,可解决塑盘湿润育秧目前存在的技术难点,促进抛秧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水稻塑盘育秧抛栽”轻型栽培,具有省工、省本、高产高效的优点,目前已在我国单季稻和双季稻的早稻上推广应用,取得了很大效果。由于适宜抛栽的水稻秧苗不能过大,秧龄不能过长,而塑盘育秧播种密度大对于晚稻应用该技术是一个制约因素。为了能在晚稻使用该技术,晚稻...  相似文献   

3.
为探明杂交晚稻可降解秧盘育秧所需的适宜播种量,以杂交晚稻品种‘天优华9’为材料,设置每盘干种60、70、80 g 3个播种量水平,展开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的播种量对可降解秧盘育秧的秧苗素质具有显著影响,供试水稻的叶龄、单株根数、倒二叶SPAD值、苗茎基宽、苗干重等随着播种量的增加均降低,株高增加,叶、茎、穗的干物质量和收获指数减小。播种量越少,根系生长速度越快,分蘖早发,70 g/盘最高分蘖数和有效分蘖最多;不同播种量育秧下,水稻的穗粒数、千粒重和结实率的差异较小,播种量为60 g/盘和70 g/盘的实际产量分别比80 g/盘增产237.75 kg/hm~2和228.15 kg/hm~2,增产率分别为2.97%和2.85%。综上,杂交晚稻可降解秧盘育秧的最适播种量为60 g/盘。  相似文献   

4.
为明确影响晚稻秧苗素质及产量性状的因素,以湖南省优质晚稻玉针香为材料,研究不同播种量、基质和药剂处理对水稻秧苗素质及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⑴播种量150g/盘与125g/盘和175g/盘相比,其苗高适中,秧苗茎基宽和地上部鲜重较大,单株平均分蘖数相对较多,且秧苗移栽后的结实率最高,单株产量最大,具有高产、稳产的潜力;湘晖基质的壮秧、增穗、增产效果优于田土。⑵整体而言,配方I药剂(30L水对1包25%有效成分含量的咪鲜胺和3包5%有效成分含量的烯效唑混合)浸种后不清洗种子,以及播种前于秧盘内的麻育秧膜上喷施配方II药剂(配方I药剂和40g尿素混合),秧苗健壮度较高,分蘖能力较强,且秧苗移栽后的单株有效穗数和结实率高于其他药剂处理育秧方式,单株产量最大。  相似文献   

5.
为探明杂交晚稻可降解秧盘育秧所需的适宜播种量,以杂交晚稻品种‘天优华9’为材料,设置每盘干种60,70,80 g 3个播种量水平,展开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的播种量对可降解秧盘育秧的秧苗素质具有显著影响,供试水稻的叶龄、单株根数、倒二叶SPAD值、苗茎基宽、苗干重等随着播种量的增加均降低,株高增加,叶、茎、穗的干物质量和收获指数减小;播种量越少,根系生长速度越快,分蘖早发,70 g/盘最高分蘖数和有效分蘖多;不同播种量育秧对水稻的穗粒数、千粒重和结实率各处理间差异较小,播种量为60 g/盘和70 g/盘的实际产量分别比80 g/盘增产237.75 kg/hm2和228.15 kg/hm2,增产率分别为2.97%和2.85%。综合考虑各指标结果,杂交晚稻可降解秧盘育秧的最适播种量为60 g/盘。该研究结果可为南方双季杂交稻机插育秧技术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6.
不同育秧方式的秧苗素质及免耕抛栽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田间试验比较了4种育秧方式的秧苗素质以及免耕抛栽效果。结果表明,无盘旱育有利于提高出苗率和成秧率,提高秧苗素质,延长秧龄弹性,从省工省力和节本增效出发,采用无盘旱育替代塑盘旱育是今后水稻抛秧育秧方式发展的主要趋势;4种育秧方式产量水平均较高,但苗床免少耕+旱育保姆秧苗素质好,根系带土量大,发根力强,抛栽后易于物理立苗和生理立苗,本田早生快发,既省工节本,又增产增效,是在试验条件下效果最好的一种育秧方式;苗床免少耕+旱育保姆+纱窗垫底秧苗起秧方便、植伤轻、发根力强,但根系带土少,免耕抛栽后部分秧苗立苗困难,对产量有一定影响,有待探索完善。  相似文献   

7.
塑盘育秧抛栽高产制种技术是一项省秧田、省工、省肥、增产、增效益的制种技术.实践证明,塑盘育秧抛栽高产制种技术比湿润育秧移栽制种技术一般每亩增产20~40kg,增加经济效益100~200元,并且有利于制种专业户大面积承包.现将塑盘育秧抛栽制种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育秧组合技术对机插秧秧苗素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杂交稻组合Ⅱ优838为材料,采用三因素再裂区试验,研究了育秧组合技术对机插秧秧苗素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秧苗素质以塑盘旱育秧最优,编织布育秧秧苗素质较差,但其育秧成本最低。浸种处理的秧苗在秧龄、茎基宽和干物重等方面显著高于对照。壮秧剂对秧苗生长的促进作用大于"旱育秧姆",在培养适龄机插秧壮秧剂更加有利。但在培育超秧龄的大苗机插秧方面,旱育保姆更能控制苗高。在中小秧龄下,以塑盘旱育秧+浸种处理+0.75kg壮秧剂拌80kg土的组合技术最优;在长秧龄下,以塑盘旱育秧或编织布旱育秧+短时间浸种+旱育保姆保衣或壮秧剂结全旱育保姆包衣技术组合最适宜。  相似文献   

9.
不同因素对塑盘育秧抛栽立苗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世宏 《耕作与栽培》2000,(4):18-18,57
1998年利用Ⅱ优838,设置不同水层深度抛栽、不同秧苗高度抛栽、不同秧苗带蘖数抛栽、不同苗龄抛栽4个试验,来研究塑盘育秧抛后立苗技术,结果表明:塑盘育秧抛栽适宜水层1 ̄1.5cm、抛了佳苗高15 ̄18cm,秧苗带蘖越多,立苗速度越快,苗龄越少,立苗时间越短。  相似文献   

10.
水稻塑盘育秧抛栽立苗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世宏 《耕作与栽培》2000,(5):21-21,40
1998年早稻利用Ⅱ优838,主设置不同水层深度抛栽、不同秧苗高度抛栽、不同秧苗带蘖数抛栽、不同苗龄抛栽等4个试验,研究塑盘育秧抛后立苗技术,结果表明:塑盘育秧抛栽适宜水层1 ̄1.5cm,抛载最佳苗高15 ̄18cm,秧苗带蘖越多,立苗速度越快,苗龄越少,立苗时间越短。  相似文献   

11.
育秧方式和壮秧剂对抛栽早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杂交水稻桂两优2号为试材,设土床旱育秧(A1)、编织布旱育秧(A2)、塑盘旱育秧(A3)、编织布湿润育秧(A4)、塑盘湿润育秧(A5)5种育秧方式及壮秧剂处理2个因素,研究育秧方式对抛栽早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抛栽后立苗最快的是A2,其次是A3和A5,A1和A4最慢;分蘖最快、数量最多的是A2,其次是A1,A4分蘖最慢、数量最少;干物质积累A2具有明显优势,其次是A3、A5和A1,A4积累最少;A2的产量最高、产量性状较好,A4产量最低、产量性状较差,其他处理的产量及性状介于A2与A4之间。施用壮秧剂可促进早稻生长,改善产量性状,提高产量。育秧方式与壮秧剂交互作用对早稻产量及主要性状有显著影响。综合早稻生长和产量及性状看,本试验条件下最适合的育秧方式是编织布与施壮秧剂组合旱育秧。  相似文献   

12.
晚稻塑料软盘育秧免耕抛栽,是水稻秧苗抛栽前大田不经犁耙的一种栽培新技术,具有省时、省工、省成本、抢季节、增产、操作简便的特点,在我县已推广应用6年,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  相似文献   

13.
通过田间试验探讨了4种旱育秧方式对水稻出苗时间、出苗率、成秧率、整齐度和秧苗素质的影响,同时还探讨了苗床免少耕 旱育保姆抛秧型、塑盘旱育两种育秧方式在本田免耕和翻耕条件下对抛秧立苗、经济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苗床免少耕条件下,旱育保姆能明显提高水稻出苗率、成秧率和整齐度,提高秧苗素质和延长秧龄弹性,并可用旱育保姆旱育秧型替代抛秧型培育无盘抛秧;本田翻耕比免耕更易于抛秧立苗,但立苗时间基本无差异,用旱育保姆抛秧型培育的秧苗立苗速度显著快于塑盘旱育秧;无论是本田免耕还是翻耕,无盘旱育抛秧均比塑盘旱育抛秧增产,增产幅度为3.29%~4.95%;水稻苗床本田全程免少耕无盘旱育抛栽产量最高,技术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14.
免耕高留茬抛秧稻的产量及若干生理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与常耕插秧和抛秧的比较,分析了免耕高留茬抛秧分蘖消长、根系生长、籽粒灌浆和产量特性;同时研究了不同育秧方式和秧龄对免耕高留茬抛秧稻产量及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免耕高留茬抛秧分蘖缓慢,有效穗数较少。抽穗前植株发根力较低,但抽穗后10 d植株发根力高于其他种植方式,抽穗后30 d根系伤流强度显著高于常耕插秧和抛秧,后期植株衰老延缓。强势粒灌浆过程差异较小,但免耕高留茬抛秧延长了弱势粒灌浆时间,增加了弱势粒重,提高了单穗颖花数、籽粒充实率和千粒重。产量与其他处理差异不显著。在免耕与前作秸秆高留茬还田条件下,旱育带泥抛栽根多活力高,促进了水稻分蘖早生快发,比塑盘育秧抛栽极显著增产;3个抛栽秧龄中,以秧龄40 d处理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5.
通过试验示范表明,烟后稻塑盘旱育秧,具有出苗成秧率高,秧苗素质好,抛栽后表现发根力强,分蘖发生早,成穗率高,增产增收的优势特点。在育秧技术上应掌握培肥、精播、细管、化控等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6.
以H优518、中嘉早17为材料,采用传统育秧手栽(手栽)、机插秧苗手栽(机手)、机插秧苗机插(机插)和抛秧4种种植方式,研究机插对晚稻栽后秧苗生长及生育期的影响。结果表明:传统育秧手栽秧苗素质最好,抛秧次之,机插育秧最差;机插对秧苗的损伤程度大于手栽;抛秧、机手和机插生育期分别较手栽延迟1~2、3~5和4~6d;秧苗移栽至幼穗分化期,单株茎叶干质量、单株根干质量和单株根数都随时间呈指数模型增加;最终产量表现为手栽>抛秧>机手>机插;秧苗素质差,地上部分干物质积累量少,植伤重及群体根系活力较弱是晚稻机插生育期推迟的主要原因。生产上可通过培育适龄壮秧,提高机插质量等措施缓解生育期延长,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17.
水稻旱育稀植和抛秧技术是“九五”期间被国家科委和农业部列为重点推广的农业增产措施。水稻免盘旱育抛秧是云南省麻栗坡县的科技人员在水稻旱育稀植浅插技术和塑盘育秧抛秧的基础上,经过试验、示范获得成功的一项水稻栽培新技术。该项技术的实质就是不需塑料软盘,直接利用肥床旱育秧,单株拔秧,秧苗根系带土直接抛秧。  相似文献   

18.
水稻塑盘旱育抛秧应注意的几个重要环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德新 《耕作与栽培》1998,(1):21-21,40
水稻塑盘旱育抛秧栽培,是集水稻塑盘湿润育秧和肥床旱育稀植这两项技术之长,充分发挥肥床旱育壮秧和塑盘抛栽的优势,克服塑盘湿润育秧秧龄弹性短等弱点,寻求两项技术最佳结合的一项农业适用新技术。通过我市近两年的实践证明,塑盘旱育抛秧表现出秧苗素质高、秧龄弹性大、抛秧用工省、活秧快、发苗早、颖花总量多、穗粒重、产量高等优点。但在技术上应注意几个主要环节。1注意床土培肥和秧床制作型式塑盘旱育秧床的选择培肥标准与肥床旱育秧相同。首先应按1:60的床田比,选择背风向阳、土层深厚、肥沃疏松、管理方便、保水保肥、排透性…  相似文献   

19.
水稻生态旱育秧沼肥不同用量培肥床土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水稻生态旱育秧沼肥不同用量培肥苗床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用沼肥培肥旱育秧苗床,出苗较对照提早2d;出苗率、成秧率平均提高7.4、6.7个百分点;单株绿叶数、白根数、分蘖数平均增加1.43叶、3.62根、1.58个;单株鲜、干重平均提高0.51g和38.7mg,秧苗素质显著提高。大田结果表明:用20kg/m2沼肥培肥苗床产量最高,平均单产达588.9kg/667m2,较对照增产7.07%,增产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0.
不同直播方式对晚稻生长发育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究不同直播方式对晚稻生长特性及产量形成的影响,以杂交稻五丰优T025和常规稻黄华占为试验材料,比较湿润直播和旱直播水稻秧苗素质、出苗率、茎蘖动态、干物质积累总量和产量及其构成的差异。结果表明,与旱直播相比,湿润直播提高水稻产量,增幅达6.4%~24.1%,其中五丰优T025差异达显著水平,产量提高主要与有效穗数显著增加有关。从生长发育特性来看,湿润直播有利于增加秧苗株高,维持较好的秧苗素质;同时,还有利于提高植株茎蘖成穗、生育中后期叶面积指数与植株干物质积累量,为水稻增产奠定了基础。总体来说,在南方双季稻区采用湿润直播方式有利于晚稻生长发育及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