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赤霉素的生物学功能在果树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赤霉素是日本科学家黑泽英一于1926年在研究水稻恶苗病时发现的一种物质,它会引起水稻的徒长。本文分析了赤霉素的生物学功能在果树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由中国微生物学会真菌学专业委员会和日本医真菌学会联合主办的第二届国际真菌学会议于1992年7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皇苑大酒店召开。到会代表共达300多人(中方代表260人,日方代表100多人),会议交流论文130篇,我国著名的真菌学家、学部委员裘维蕃教授到会并讲了话。会议期间,中日真菌学科学家围绕着真菌生态学、真菌系统学、  相似文献   

3.
葡萄无核化首创于日本,1958年岸光夫和团崎在日本赤霉素研究会第二次大会上发表了用赤霉素处理玫瑰露获得了无核葡萄的报告,从而开始了葡萄无核化生产技术。葡萄无核化的生产技术是通过良好的栽培技术与葡萄无核化处理的结合,使有籽葡萄的种子软化或败育,达到无核、稳产、优质、早熟的目的。现将葡萄无核化生产技术及无核化栽培注意事项综述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正> 1971年,日本广岛果树试验场桃园喷布链霉素,落在邻接的葡萄园,使葡萄变成小粒无核果,从而发现链霉素具有促成葡萄无核的效果。此后,对链霉素的效果,在广岛果树试验场、滋贺农业试验场等,详细地进行了试验,并与应用过的赤霉素处理相比较,发现处理适期可由花前2~3天提早到第7~8天,因而更有利于操作;并弄清了链霉素与赤霉素混用,产生无核果率明显增加。因此,对链霉  相似文献   

5.
草莓黄萎病是草莓多发病中特别难防治的一种病害。该病于1967年首先在澳大利亚发现,继之1970年在日本发现。草莓黄蒌病是真菌病害。学名为 FusariumOxysporum f.sp.fragariae。形成小型分生孢子、  相似文献   

6.
1 GA处理葡萄无核技术的历史利用GA(赤霉素 )处理使葡萄无核化是日本最早试验成功并广泛应用的提高葡萄果实品质的技术。GA的作用在日本最先报道的是促进葡萄果穗伸长。为解决日本的主栽品种底拉洼果穗过紧而造成裂果的问题 ,于 1 95 8年开始进行了GA处理试验研究。结果发现 ,  相似文献   

7.
《上海蔬菜》1989,(4):23-23
赤霉素(920)在蔬菜作物上早有应用报导。蔬菜喷施赤霉素,能提高蔬菜的品质和产量,对某些蔬菜种子能打破休眠,增强某些蔬菜的抗逆能力。近年来,由于杂交稻制种,大量应用赤霉素,晶粉供不应求,货源紧张。上海市农科院园艺所和上海华康生化公司鉴于在赤霉素的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的发酵料即渣粉  相似文献   

8.
正据日媒报道,近日,日本科学家培植从海底深层发现的远古时代的真菌,成功复活了2 000万年前的菇类。该菌是在日本青森县八户市海底发现的。2012年,日本的海洋地球勘查船"地球号"在海底进行了钻探,在2 500米的地球深处发现了69种菌类。日本国立海洋研究开发机构对其进行培植,予以复活。研究小组认为,菌类处于地球深处的碳化层中,这一碳化层属于远古时代的欧亚大陆森林带,因此也可以证明,以前的日本列岛应该与是  相似文献   

9.
裂果是脐橙生产上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往往通过综合栽培措施及应用赤霉素为主的植物生长调节剂来防治。以赤霉素等植物生长调节剂使用后存在着诸如果实脐部硬化、转色难等问题,筛选有效减少脐橙裂果药剂仍是十分必要的。MCPB乳剂具有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作用,在日本主要用来防止采前落果,减轻伊予柑等果实黑腐病的发生等。本试验应用日本产20.0%MCPB乳剂和赤霉素进行防治裂果比较试验,效果较为明显。现将1999年试验初报如下:1材料与方法 试验设在浙江省黄岩区长潭水库大坝下脐橙园,供试品种为高接在温州蜜柑上的大三…  相似文献   

10.
日本的枇杷生产与科研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枇杷不是日本的大宗水果,却是日本南部的特种果树之一,因而较受重视。从本世纪初至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曾是世界上最大的枇杷生产国。1生理学研究日本对枇杷生理学方面的研究侧重于枇杷的化学成分及其代谢。包括蛋白质、糖类(总糖、还原糖等)、粗纤维、单宁、挥发油及药物成分等。现择要介绍赤霉素(GA)和山梨醇的研究。关于GA及其应用,研究者们从幼果中取出未成熟种子(以盛花期后90天的幼果为主要材料,也有采用其他时期的),通过色谱分析等方法,已检出了一系列的赤霉素类物质,包括GA9、GA15、GA19、GA20、GA24、GA25、G…  相似文献   

11.
1992年我们在际投柑桔场的7年生芦柑上进行赤霉素和增果灵(本所研制生产)配合轮换使用试验,并连续3年把这种方法在果农中推广,反映良好。试验设3个处理,处理①全部落花后第一次喷赤霉素40X10-‘,第H次(9天后)和第三次(幼果横径约2cm时)均喷增果灵;处理②第一次和第二次均喷赤霉素,第三次喷清水;处理③三次均喷清水。处理①即赤霉素和增果灵配合使用的处理,平均株产42.8ho,比单喷赤霉素的增产1巳4%,比喷清水的增产2人8%;座果率为9.4%,单喷赤霉素的为8.7%,喷清水的为7.2%。赤霉素和增果灵配合使用能改善果实品…  相似文献   

12.
赤霉素对高尾葡萄的无核作用乔敬图,王会欣,孙全乐(河北农业技术师范学院)高尾葡萄是从巨峰实生苗中选育出来的少核品种。据耿玉韬认为,在开花始期后的4~5天,能看清幼果时,用赤霉素处理花穗,能促进无籽果正常生长发育。据日本曾报道在盛花期用75mg/kg的...  相似文献   

13.
三十烷醇和赤霉素对金针菇的生长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十烷醇和赤霉素都是植物生长调节剂,低浓度的三十烷醇和赤霉素对多种食用菌均有较明显的生长效应。本文主要报道三十烷醇和赤霉素对金针菇的生长效应。1试验材料 菌种为金针菇杂交21,引自江苏高邮食用真菌研究所。培养基配方:棉子壳80%,麸皮18%,蔗糖1%,石膏粉1%。料液比1:1.3,pH值自然。栽培袋为17 ×33cm聚丙烯塑料袋。三十烷醇和赤霉素均为常州市东风化学品研究所生产。2试验方法 装袋后的培养料在1.5kg/cm2下灭菌2小时,取出待料温降至25℃左右即可接种。接种后移至恒温箱内21~23…  相似文献   

14.
1 块菌及食用 在欧洲和北美一些国家中,蘑菇消费也很普遍,但美食家们对块菌则更是偏爱有加,块菌价格通常要高出蘑菇许多倍,鲜菇的价格既可达数百美元。块菌是另一类真菌的子实体,外观类似于马铃薯,通常生长于地下。这类真菌叫做菌根真菌,是它们常常同植株一起共生。植物可以利用菌根真菌扩大根系生长范围,更有效地吸收营养物质;真菌则在那里找到了一个栖身之所,能舒适、安然的生活,既有充分的营养,又有安全的保障,所以此类真菌通常称为菌根真菌(Mycorrhiza)。也正是这二者之间的紧密关系,所以人工栽培便有相当大的难度,恐怕也是价格高的另一个原因。 2 菌根真菌 菌根真菌能同植物形成一种共生的或相互有益的关系。它们围绕着树根形成菌套(mantal),主要以三种方式协助植株:(1)帮助根吸收营养和水分:由于外生菌根都有菌套,其直径比未形成菌根的营养根大得多,加上菌套上存在一些外延菌丝,使菌根同土壤的接触面大大增加,扩大了寄主植物的吸收面;(2)保护植株免于其它真菌的伤害(类似于免疫作用);菌根的微生物群落起着防御病菌侵袭的作用,菌根的菌套有着机械防御作用,寄主细胞产生抑制病菌的物质,菌根真菌产生一些抗生素;(3)菌根真菌大多数能形成多种生长刺激素:它们包括植物生长素、赤霉素和细胞分裂素等,起生长调节剂的作用,促进幼根的生长,延长根系的生命。对松树、落叶松、云杉、桦树、山毛榉等树种的菌根上分离培养的23种外生菌根真菌的测定,发现它们都能产生某种吲哚类化合物,其中最多的是吲哚乙酸。  相似文献   

15.
<正>1赤霉素目前生产上应用较多的是GA3,也叫九二○,对人畜安全,未见突变及致癌变作用。商品有85%结晶粉、4%乳油、40%水溶性粉剂等。赤霉素是促进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激素。在植物体内,赤霉素由萌发的种子、幼芽、生长的叶、花、果实合成,人工生产的赤霉素主要经由叶、花、种子、果实和嫩枝吸收。其作用是促进植物细胞分裂、伸长,植株叶片增长、单性结实、  相似文献   

16.
(上接第2期)3微生物源农药 它包括农用抗生素和活体微生物农药两大类。(1)农用抗生素是由抗生菌发酵所产生的具有农药功能的次生代谢物质,它是有明确分子结构的化学物质。是生物源农药的重要大类,如阿维菌素、链霉素和赤霉素等。(2)活体微生物农药是利用有害生物的病原微生物活体作为农药,它依病原微生物的种类又可分为:真菌杀虫剂如白僵菌和绿僵菌;  相似文献   

17.
灰树花又名贝叶多孔菌,俗名云蕈,日本称舞菇,是亚热带至温带的森林中的大型真菌。日本、俄罗斯、北美、中国的长白山区和四川、云南及浙江、福建等都有分布。1988年笔者在长白山发现了灰树花具有菌核的特征,之后在浙江、福建等地采集多次证明这是灰树花的生理特征之一,而前人无此记述。  相似文献   

18.
6-苄基腺嘌呤与赤霉素对白玉葡萄果实生长发育的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生长调节剂在葡萄上的应用,一直是研究者十分关注的问题之一。日本岸光夫(1959)等曾用赤霉素在底拉洼葡萄上首次获得了无核大粒、早熟的果实,然而赤霉素在  相似文献   

19.
自1958年日本人用赤霉素处理玫瑰露获得无核葡萄以来,用药剂处理有核葡萄品种以获得无核早熟果实的无核化栽培技术得到了很快发展。在我国,除李世诚等在先锋葡萄上进行了成功的试验,韩其谦、肖华平等的研究表明,无核化栽培对巨峰等大粒品种的产量有不利影响,并存在着无核  相似文献   

20.
以晚清报刊上刊载的真菌和大型真菌栽培的40份(专篇、专著或章节)文献为依据,梳理分析后发现:1890年西方双孢蘑菇栽培技术经傅兰雅在《格致汇编》撰写的《西国名菜嘉花论》一文传入我国,该文首次在食用菌栽培文献中使用了"菌种"一词。1903年连载在《农学报》上的《农作物病理学》一书中首先使用了"真菌"一词,并介绍真菌在植物学上的分类地位、本质特征、大型真菌的形态结构、营养和繁殖等。晚清时期西方栽培的大型真菌只有双孢蘑菇1种。晚清文献报告日本栽培的有香菇、双孢蘑菇和松口蘑3种。报告晚清时期我国传统栽培的大型真菌有茯苓、木耳、香菇、草菇、银耳5种,还有口蘑等多种食用菌及数种毒菌。晚清时期的真菌及大型真菌栽培的文献,具有真菌学萌芽的学术价值,对大型真菌栽培技术发展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