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采用回归最优饱和设计法对1年生山苍子实生苗进行了施肥试验,运用DRIS诊断法对其叶片营养元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以6~11月份山苍子叶片N、P、K元素浓度测定值为依据,成功制定了DRIS指数法的营养诊断标准,经检验取得了较高的诊断正确率。山苍子叶片N、P、K三元素浓度最佳比值范围为N/P=10.21±1.30,K/P=2.11±0.08,N/K=5.29±0.64;实验结果表明N、K肥对山苍子苗影响较P肥更大。运用DRIS法诊断得到的山苍子叶片养分浓度最佳比值范围将为山苍子的合理施肥,提高苗木生长量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四川巨桉人工林大中量营养元素DRIS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有效管理四川巨桉人工林养分,在四川巨桉人工林分布区设立了60个标准地,采用DRIS法对巨桉人工林叶片大中量养分进行诊断,筛选出P/N、P/K、P/Ca、K/N、Ca/N、Mg/N、Mg/P、Mg/K、S/N、S/Mg等10个叶片养分浓度比值诊断指标,并分别采用高产组叶片养分浓度等级、DRIS诊断指数、DRIS诊断指数等级建立叶片养分诊断标准,诊断结果表明,四川巨桉人工林具有N、K缺乏,Ca、Mg相对过量,N、Ca、S养分供应地区变异较大的特点,针对不同立地条件和现有施肥习惯,应以N、K肥为主,适量施用P肥,降低Ca、Mg肥用量,控制S素的流失或富集。  相似文献   

3.
研究闽楠基于2种不同岩性土壤上造林后的施肥响应,通过诊断施肥综合法(DRIS)为造林后闽楠养分管理和平衡施肥提供参考依据。 以2年生闽楠苗作为试验材料,在板岩(B)、煤系砂页岩(M)发育形成的土壤上设置N、P、K 3因素二次回归正交施肥试验,并采用DRIS图解法和指数法对2种不同的岩性土壤各处理组的闽楠叶片进行营养诊断以及养分临界值范围划分。结果表明,在板岩(B)土壤上,闽楠叶片元素的最佳比值范围分别为N/P=17.713±2.522,N/K=2.939±0.406,P/K=6.088±0.656;煤系砂页岩(M)土壤上,叶片元素的最佳比值范围为P/N=0.048±0.004、K/N=0.356±0.044、P/K=0.138±0.006。板岩土壤上,闽楠各处理对养分的需求次序均表现为P>K>N,低产组养分不平衡指数(NII)最大且不平衡程度更大,但其中以B10处理更趋于平衡;煤系砂页岩土壤上,闽楠各处理对养分需求次序表现为N>K>P,同板岩一样其低产组不平衡程度也最大,以M12的养分更趋于平衡状态。通过DRIS指数临界标准划分,板岩上闽楠叶片各元素的适宜质量分数范围为:N=18.961~26.010 g/kg,P=1.032~1.577 g/kg,K=6.046~9.709 g/kg;煤系砂页岩上为:N=20.050~29.730 g/kg,P=1.152~1.218 g/kg,K=8.167~9.073 g/kg。对2种岩性土壤上闽楠施肥后的营养诊断结果表明,板岩土壤上以B10处理即施用N:0 g·株-1、P:6 g·株-1、K:5 g·株-1时对闽楠生长更有利;煤系砂页岩土壤上以M12施用N:12.5 g·株-1、P:0 g·株-1、K:5 g·株-1时更适宜闽楠生长,但培育过程中应多注意根据闽楠生长养分的适宜范围对缺乏和过剩的养分及时调整以更好达到平衡养分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以芳樟1年生苗为对象,用N、P、K三元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试验,对芳樟不同器官的N、P、K元素含量进行测定,计算相应系数并用诊断施肥综合法(DRIS)、图解法和指数法对N、P、K需求关系进行分析。通过DRIS图解法得出:N、P、K三元素最佳比值范围P/N=0.141 4~0.094 8、K/N=0.174 4~0.153 0、P/K=0.836 7~0.597 9,在所有处理中处理19、20的养分处于平衡状态;通过DRIS指数法得出,处理15~20的各营养指数与0最为接近,表明这6个处理的养分比较平衡,与图解法的结果一致。图解法与指数法均说明芳樟对N的需求量相对较大,对P的需求次之,对K的需求相对较弱。  相似文献   

5.
柳杉苗木综合营养诊断I.田间DRIS图解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应用N、P、K三元二次旋转回归法,根据1年生柳杉苗木现实生物量的差异,划分2种不同的产量类型,以高产量类型作为最适值,结合DR IS诊断图的绘制和应用,研究氮、磷、钾肥不同施肥配比条件下苗木体内氮、磷、钾的养分含量及其需求程度,对柳杉苗期进行营养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柳杉苗期叶片3元素浓度最佳比值范围为:N/P=9.439 8±1.345 7,N/K=3.263 9±0.178 7,P/K=0.359 2±0.045 6.以三元二次旋转回归法设计的各处理苗木为例,列出各元素的DR IS诊断相对需肥次序,证实了营养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6.
广东地区果用银杏林的叶片营养诊断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位于广东省梅州市的果用银杏基地的银杏Ginkgo biloba叶片进行营养诊断,以期为该地区果用银杏园的营养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挂果量对调查的9个果园进行聚类,得出高、中、低产园。采用诊断施肥综合法(DRIS指数法)求得9个果园银杏叶片N、P、K、Ca、Mg、B、Zn、Mn的需肥紧迫程度及养分不平衡指数(NII),并初步制定果用银杏营养元素DRIS指数的初级分级标准。【结果】果用银杏高产园与低产园的平均NII分别为90.92和206.08,高产园的平均需肥紧迫程度为NMnKPZnBCaMg,而低产园的平均需肥紧迫程度为MgNCaKMnPZnB。DRIS指数法初步分级结果显示,养分指数的平衡区N=-5.98±2.13、P=-0.97±4.43、 K=-1.44±2.17、 Mn=-1.70±11.82、 Zn=-0.74±17.61、 Ca=3.99±0.47、 Mg=33.12±58.39、 B=1.82±20.07。【结论】梅州市银杏果园中,银杏叶片的N、K、Ca、Mg缺乏严重,P、Mn含量偏低,而Zn、B含量过剩。通过需肥紧迫程度排序及制定的DRIS指数分级能直观地判断银杏各营养元素的平衡状况,可作为银杏平衡施肥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温州蜜柑矿质营养综合诊断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诊断施肥综合法(DRIS)研究了四川简阳县成年温州蜜柑3要素的营养状况。结果表明:DRIS法与传统的适宜诊断法相比,不仅可诊断营养元素的高低水平。还具有衡量养分平衡的能力。试验发现,尽管两低产果园的氮、磷、钾含量都在适宜范围之下,但其限制产量的养分顺序分别是P、K、N和K、P、N。这为配方施肥、平衡施肥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用营养诊断与施肥建议综合法(DRIS)对陕西省富平县杏树的N、P、K、Ca和Mg等5种矿质营养元素的营养状况进行了叶片营养诊断。结果表明,富平地区养分适宜值范围为:N 2.163%~2.773%、P 0.352%~0.428%、K 2.218%~2.804%、Ca 3.340%~3.994%、Mg 0.535~0.645%。DRIS诊断参数确定为P/N、N/K、N/Ca、Mg/K、P/K、P/Ca、P/Mg、K/Ca、Mg/K、和Mg/Ca等10种比例关系,其变异系数均表现出高产园(CV范围为9.344%~12.356%)明显低于低产园(CV范围为20.193%~27.770%);根据DRIS指数制定了DRIS指数分级指标,得出了N、P、K、Ca、Mg的DRIS适宜指数范围分别为-5.864~6.009、-6.742~5.210、-5.656~6.894、-3.381~4.209、-5.869~5.190。  相似文献   

9.
三峡重庆库区甜橙叶片营养诊断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诊断施肥综合法对低产园和高产园甜橙进行叶片营养诊断研究,结果表明:三峡重庆库区甜橙叶片N、P、K、Mg、Fe、Mn、Cu、Zn、B含量适宜范围分别为:N 25.17±2.62g/kg、P 1.59±0.20g/kg、K 14.08±3.2g/kg、Mg 5.50±0.68g/kg及Fe 86.97±6.96mg/kg、Mn 29.44±4.66mg/kg、Cu 5.62±0.66mg/kg、Zn36.06±5.31mg/kg、B 67.53±14.71mg/kg.甜橙叶片N∶P∶K的适宜比例为1∶0.05~0.07∶0.43~0.68.通过F检验,N/K、N/Mg、Fe/N、N/B、Fe/P、P/B、Mn/K、Zn/K、K/B、Fe/Mg、Mn/Mg、Mg/B、Fe/Zn、Fe/B、Mn/B、Cu/Zn、Cu/B和Zn/B 18种比值形式的方差比达到显著性水平,确定为DRIS参数,进而计算出各个供试橘园的需肥顺序.总体而言,三峡库区甜橙园需求较大的元素是B、Mg、K、Zn和P,需要补充上述元素的果园分别占供试果园的70%,56.7%,43.3%,33.3%和33.3%.  相似文献   

10.
应用DRIS法评价哈密大枣营养状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初步评价枣树的营养状况,探索哈密大枣营养诊断与科学施肥的依据,研究通过在叶片营养诊断期采样,运用诊断施肥综合法(DRIS)对不同产量水平哈密大枣进行了叶片矿质营养诊断。结果表明:哈密大枣叶片N、P、K的适宜值分别为27.58+1.19g·kg-1,1.21+0.09g·kg-1,18.22+0.26g·kg-1。选择的DRIS诊断参数中,N/P,N/K,K/P等表示形式的变异系数均表现出低产组大于高产组,相对于高产组,低产组元素间关系更不平衡。研究地区哈密大枣对N、P、K三种养分含量需求依次为PKN。  相似文献   

11.
在田间试验条件下,采用N、P、K三元二次旋转回归施肥设计,建立三元二次旋转回归产量模型,将1年生柳杉苗木按现实生物量的差异,划分2种不同的产量类型,同时结合室内养分含量分析,建立柳杉苗期DR IS指数诊断体系.结果表明,配比施肥对田间柳杉苗木的生物量积累有很大影响,柳杉苗木产量最优解为8.88 g.株-1,对应最佳施肥配方为氮、磷、钾施肥量(养分量)为94.60,44.48,57.50 kg.hm-2.DR IS指数分析表明柳杉苗期对氮、磷、钾各营养元素的需要次序和程度,结果不受柳杉苗龄、叶位的限制.  相似文献   

12.
[目的]开展基于诊断施肥综合法(DRIS)的樟树人工林营养诊断,为培育高效樟树人工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依据DRIS图解法求得樟树叶片各营养元素诊断参数最适比范围及低产组需肥紧迫程度排序,依据DRIS指数法求得各样地樟树需肥紧迫程度排序及养分不平衡指数(NII),初步制定樟树营养元素DRIS指数分级标准.[结果]樟树人工林营养诊断的各营养元素比最适范围:氮/磷为3.795~5.689,钾/磷为1.761~2.405,钾/氮为0.396~0.510,氮/钙为0.677~0.856,镁/氮为1.022~1.306,钙/磷为5.255~7.167,镁/磷为4.516~6.222,钾/钙为0.305~0.373,镁/钾为2.371~2.819,镁/钙为0.788~0.957.根据低产组各营养元素比偏离最适范围的程度,得出樟树人工林低产组需肥紧迫程度排序为磷>钙>氮>钾>镁,其中磷、钙和氮养分处于缺乏状态,镁含量相对过剩;高产组和低产组樟树的平均NII分别为3.748和7.540,高产组樟树各营养元素相对平衡.DRIS指数初步分级结果表明,樟树的氮、磷、钾、钙和镁DRIS指数最适范围分别为-0.838~0.185、-0.903~0.602、-0.154~0.941、-0.790~0.329和-0.357~0.985.[结论]根据DRIS诊断,江西省丰城市樟树人工林的氮、磷和钙养分含量均呈缺乏状态,镁含量相对过剩,且以诊断的需肥紧迫程度排序及制定的指数分级标准能直观判断樟树树体各营养元素的平衡状况,可用于生产上指导樟树人工林进行及时合理施肥.  相似文献   

13.
设立不同的肥料梯度,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的方法进行侧柏容器苗的田间试验,对一年生苗进行了综合诊断研究。结果表明:例柏一年生苗的综合诊断重要参数为P/N、K/N、K/P,它们的最佳值分别为:0.1508、0.9044、6.00l3。  相似文献   

14.
韩世忠  郑雄  马红亮  高人 《安徽农业科学》2013,(25):10319-10322,10355
[目的]研究8种亚热带常见园林树种叶片N、P、K内吸收率及其季节变化.[方法]分别采用扩散法、钼锑抗比色法和火焰光度计法对采集叶片N、P、K含量进行测定.[结果]各树种成熟叶养分含量都高于新鲜凋落叶,且大部分呈显著性差异,N、P、K的内吸收率(平均值±标准差)分别为(9.11±3.89)%~ (68.42±2.44)%、(9.94±5.31)%~(60.54±13.74)%和(24.66±12.14)% ~ (77.15±5.21)%.N和K的内吸收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N和P以及P和K之间差异并不显著;N和P的内吸收率春季低于秋季,K的内吸收率春季高于秋季;常绿树种和落叶树种的养分内吸收率无显著差异;固氮树种(羊蹄甲和黄槐)与非固氮树种的N内吸收率也未出现显著差异.[结论]植物叶片在凋落前发生内吸收作用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季节变化只是影响植物叶片养分内吸收的主要因素之一,不同的生活型并没有显著影响植物的内吸收率,固氮作用对植物在N养分供给上作用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15.
杉木苗期氮素营养诊断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正>营养诊断作为农业生产现代化的技术之一从出现发展到现在已经给合理的营养管理带来极大的方便,为农业的高产、稳产提供了有力保证。但该技术进入林业生产领域却只是近二十年来的事情。目前林木的营养研究多停留在肥料试验和对林木体内养分动态变化规律的探讨上。营养诊断的新技术—综合诊断施肥法(Diagnosis andRecomendation Integrated System,DRIS)在林业生产上尚无成功的尝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