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7 毫秒
1.
在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中,涉农龙头企业的地域性引领能力最为突出,因此扶持发展涉农龙头企业成为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为了研究我国涉农龙头企业的空间分布特征,采用ARCGIS核密度分析、统计分析方法,以山东省涉农龙头企业为例,对山东省的涉农龙头企业的空间布局特点和影响因子进行了分析。从分布特征、点密度和空间形态对涉农龙头企业的空间分布进行了探析,并从自然环境,基础设施等方面分析其空间格局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耕地、交通、财政对企业分布存在正向影响。对此,提出了优化农业财政投入、巩固完善各县域交通基础设施、解决农村劳动力外流问题等建议。  相似文献   

2.
汪琳  李帅  刘骐珲 《安徽农学通报》2021,27(17):183-185
A级旅游景区作为旅游业发展的重要依托,其空间分布和可达性将对旅游产业发展产生直接影响.以甘孜州A级旅游景区为研究对象,采用核密度、不平衡指数、可达性研究方法分析其空间分布特征和可达性.结果表明,甘孜州A级旅游景区呈现明显空间聚集,中东部地区A级旅游景区聚集特征尤为明显,且可达性较好,研究区北部石渠县、西部白玉县及南部得荣县旅游景区可达性较差.  相似文献   

3.
通过理论分布的适合性检验、空间格局指标分析,对橘全爪螨(Panonychus citri McG)在温州蜜柑上的空间分布特征、动态与危害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橘全爪螨田间种群分布符合负二项分布,低密度下偶尔符合Neyman A分布.空间分布的基本成分为疏松的个体群,个体群内成员间的分布为随机分布,个体群间呈聚集分布,聚集强度随种群密度的变化而变化,种群低密度下的聚集主要由环境因素引起,高密度下的聚集与该螨自身生物学特性有关.当田间种群数量达到某一危害级别时,相应级别的危害空间容积不超过总体空间的30%,相应的田间药剂防治面积也不应超过总面积的30%.  相似文献   

4.
汪煜  朱振宇  刘玥 《安徽农业科学》2014,(23):8009-8013
以安徽省枞阳县为研究区,对县域土地利用格局进行了全局空间自相关和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并结合DEM进一步分析了该县各土地利用类型显著集聚特征的地形特征。结果表明,各土地利用类型都表现出空间正自相关特性,所表现的空间聚集或异常的位置及范围也各有不同,并且聚集特征的发生具备一定的地形条件,地形特征影响土地利用格局的形成和空间集聚分布。  相似文献   

5.
基于POI数据,收集新疆3463家农家乐信息,并将其分为经济型农家乐和星级农家乐,运用最邻近指数、变异系数、核密度分析等方法探究各类型农家乐空间分布特征;采用负二项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各类型农家乐分布的因素.结果表明:① 新疆经济型农家乐、星级农家乐以及农家乐总体在空间上均表现为聚集的分布态势,且聚集分布特征的显著性较强;...  相似文献   

6.
基于模糊聚类法的亚洲小车蝗种群空间格局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根据平均拥挤度、聚块性指标、Morisita扩散型指数、聚集指标和扩散系数5项聚集度指标,分析了肃南县高山草原亚洲小车蝗种群的空间分布,并运用模糊聚类法对其空间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亚洲小车蝗种群的发生初期和末期为2个特殊发育阶段,空间格局表现为聚集分布,高龄蝗蝻和成虫混合发生期为均匀分布,在蝗蝻出土和交配产卵过程中表现为聚集分布.  相似文献   

7.
为揭示我国研究的空间分布特征,对属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石窟旅游资源进行统计,并运用最邻近点指数、地理集中指数、不平衡指数、基尼系数、核密度等方法和Arc View GIS分析软件,对我国石窟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定量分析.研究表明:我国大陆31个省级行政区共有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上的石窟旅游资源316处,在空间分布类型上属于聚集型;具有集中程度高、区域间的离散度高、省际间不平衡指数高、呈线性和辐射性分布等特征;影响我国石窟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的因素主要有地质、地貌、气候、宗教和历史政治经济等.  相似文献   

8.
焦化工业是山西省重要的支柱产业,但目前针对山西省焦化企业空间分异特征及其对种植区农作物影响的研究尚未见报道。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收集法、最邻近指数、核密度指数、标准差椭圆与Pearson相关分析等方法,借助ArcGIS、SPSS与Microsoft Excel等软件,以2016年山西省规模以上焦化企业为研究对象,对其数量、产量等空间分异特征及其对种植区农作物可能存在的潜在风险进行初步分析。结果表明:山西省焦化企业具有显著的空间集聚分布特征,多数规模较大的焦化企业集中分布于中南部的孝义市、介休市、洪洞县等县(市),并在这些区域形成了明显的焦化工业集聚区,其产量占到全省焦炭总产量的70%,总体上呈非均衡分布的空间格局;焦炭产量与PM2.5、SO_2、NO_2、PM10浓度值和CO百分位数等当地空气质量监测指标呈正相关,与秋粮、谷类、薯类、豆类产量呈负相关,焦化生产会对当地的农业及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威胁。本研究结果对指导山西省焦化行业与农业的持续和谐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借鉴欧盟国家涉农企业成熟的管理经验,特别是企业战略发展的关键之处经营理念、人才、技术、资本、制度体系等方面,是目前困扰中国涉农龙头企业蓬勃发展中不可回避的问题。分析国内具有代表性涉农龙头企业,探究国内涉农企业战略发展中的实践经验以及存在的问题,并对广大涉农企业更好地开展企业战略管理工作,进而对推动企业战略发展提出有参考意义的、行之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选取山西省为研究区域,采用GIS空间分析方法及数理分析方法,从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相结合的视角,进行山西省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山西省传统村落空间分布趋于凝聚型;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呈"一带三区"的空间格局,分别是太行-王屋山极核带、汾河中游集聚区、桃河-松溪河集聚区和黄河-湫水河-三川河集聚区;传统村落空间关联显著,呈现出一定的集聚特征,且热点分布差异显著,"南热北冷";传统村落空间分布主要受地形、水文、交通的影响,呈现出低地、近水、沿路的分布特征,同时受到社会经济以及政策等因素的影响,人口因素对其影响效果不显著。  相似文献   

11.
科研人才是农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的关键,也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基于我国农业科研人才数据,使用空间统计与局部自相关分析方法探究其空间分布与收敛性,在此基础上构建回归模型检验农业科研人才空间分布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并探索影响路径。结果表明:①我国农业科研人才空间分布表现出不均衡特征,总体呈现出东部地区密集、西北地区稀疏的特点,北京、山东和广东是农业科研高水平人才的集聚区域。②我国农业科研人才分布呈现一定的空间相关性,总体来看,我国农业科研人才的冷点集中在甘肃、青海等西部地区,无明显的热点区域。博士人才的热点区域包括上海、江苏、北京、天津,冷点区域则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区;硕士人才热点区域包括江苏、上海与安徽,冷点区域集中在西部地区;本科农业科研人才未表现出明显的冷热点变化。③我国全体农业科研人才、博士及硕士人才集聚情况未表现出落后地区追赶领先地区的收敛趋势,但本科农业科研人才存在落后地区向领先地区收敛的趋势。④农业科研人才对地区农业高质量发展有显著的提升作用,且这种提升作用是基于农业科研人才空间分布带动了当地技术进步水平这一路径实现的。上述结果对于培养和引进人才战略提供参考,对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森林乡村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便于优化森林乡村的空间布局。正确认识森林乡村的形成因素,助推生态文明建设及乡村振兴。  方法  以浙江省447个森林乡村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空间基尼系数、核密度分析、空间自相关等方法分析森林乡村的空间分布特征,并采用皮尔逊(Pearson)相关性分析、地理探测器等方法探究影响其空间分布的自然及人文因素。  结果  ① 从整体空间上看,浙江省森林乡村呈现集聚型的分布状态,具有“小范围聚集,大范围分散”的多中心组团分布特点。②从区域空间上看,在五大分区及市域层面上分布不均衡,整体呈现“西多东少”的分布格局。③从整体空间密度上看,形成了双核心集聚区和双核心连绵区。④从空间分布关联上看,呈现西南部热,东北部冷的空间关联特征,次冷点区域变化较小,热点区域呈现条带状分布向条状及零星分布状转变。⑤浙江省森林乡村的空间分布受地形地貌、气候条件、河流水系、森林资源、文化资源、社会经济基础、交通通达性的综合影响。  结论  由于自然及人文的综合影响,浙江省森林乡村的空间分布差异显著。森林乡村的建设与发展中,地形、气候及河流孕育其生态环境,而交通、文化资源及社会经济基础关乎其发展的基础条件、资源优势及经济支撑。今后浙江省在森林乡村建设中,要基于资源优势、基础条件及本地发展政策,坚持科学规划、因地制宜、协同布局等举措以实现全域发展,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高质量的浙江样板。图4表2参32  相似文献   

13.
基于泰尔指数、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和空间计量模型等方法,从省域、地理区域和县域3个尺度探讨1995—2015年山东省农业化肥施用强度的区域差异、时空格局演变及主要驱动力。结果表明:1)山东省农业化肥施用总量和施用强度相对较高,变化趋势呈现出一定的阶段性特点;2)化肥施用强度最高的是鲁东地区,其次为鲁中和鲁西地区;化肥施用强度总差异呈波动性上升的态势,区域间差异是总差异的主要原因;3)山东省县域化肥施用强度空间分布不均衡,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相关性,空间集聚态势有所增强,烟台的大部分县(市)成为稳定性热点,济南、淄博、莱芜和聊城的大部分县(市)成为稳定性冷点;4)化肥施用强度受多种因素综合作用,农业纯收入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农业生产结构、农民受教育程度、种植规模和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而人口数量和化肥价格无显著影响。未来应继续推广普及科学施肥技术,因地制宜制定政策,加快土地流转,加强农民教育培训。  相似文献   

14.
对山西小杂粮产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近年来,山西省积极发展小杂粮生产,在推进区域布局、提高品质单产、开发产品、树立品牌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山西小杂粮种植效益不高,市场发育滞后,加工水平低下,制约了小杂粮产业的发展。只有加大资金投入,加强基地建设,提高科技含量,扶持龙头企业,开拓消费市场,坚持扶优打假,才能够充分发挥区域性优势,促进山西小杂粮产业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5.
采用1957—2015年气象资料,对山西省春季降水、温度及降水温度变化趋势比的时空分布及变化趋势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山西省春季降水变化趋势存在空间上的差异,其中晋南主要表现为减少趋势,晋西北和晋中部分地区表现为增多趋势,并且这种趋势会随着气候变暖逐渐加强。全省范围内的温度变化均表现为升高的趋势,其中温度升高幅度最大的2个区域分别为五台山地区和晋南的临汾、运城、晋城;晋西北的朔州、忻州、吕梁一带与晋中的太原及其他部分地区温度升幅相对较小。能够反映春季气候变化异常的降水温度变化趋势比的时空分布与降水的时空分布基本一致,仍为五台山地区和晋南最小,晋西北最大,说明未来山西地区气候变化将会变得更加不稳定。  相似文献   

16.
选取2000-2013年河北省旅游及经济数据,排除价格水平变动等因素对研究的影响,运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旅游外汇收入(TRR)、旅游收入(TR)与地区生产总值(GDP)呈线性正相关,且旅游收入与地区GDP的线性正相关更为显著;预测结果为旅游收入每增加1%,地区GDP约增长1.65%;旅游经济的增长对地区GDP的带动作用不断强化。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创造河北旅游品牌、"一带三区"布局、关注网络信息,促进入境旅游、整合旅游企业等建议,以期促进河北省旅游产业的发展,加快河北省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推动河北省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7.
陶国芳  蒋兆恒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5):8694-8697,8722
水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决定一个地区的产业布局和发展方向,定量分析水资源的空间匹配特征可为合理安排工农业生产布局、提高生产力提供科学指导。根据吉林省资源、环境和经济地域差异及自然状况,将全省划分为4个生态经济区,各生态经济区内水资源、耕地、人口数量和工农业产值存在较大差异。通过构建区域基尼曲线和计算区域基尼系数,对吉林省水土资源、水资源与人口、水资源与农业产值、水资源与工业产值的匹配状况做出客观评价。结果表明,吉林省水土资源匹配的区域基尼系数为G1=0.610 6,水土资源匹配状况不及我国(省际间)和世界(国际间)平均水平;水资源与人口数量匹配的区域基尼系数为G2=0.503 2,水资源与农业产值匹配的区域基尼系数为G3=0.573 6,水资源与工业产值匹配的区域基尼系数为G4=0.632 0。吉林省水资源与耕地、人口、农业和工业等各要素的空间匹配程度整体较差,这与吉林省生态经济区划的内容相符,建议调整产业布局。  相似文献   

18.
郭佳君  李茜 《农学学报》2021,11(1):85-90
为进一步解决农业资源分散、产业布局零乱等问题,进行增长极理论与农业产业空间布局研究,本研究基于增长极理论聚集和扩散效应,以武乡县、孝义市为研究对象,构建不同发展模式的农业产业空间布局。将农业产业空间布局划分为突出区位优势和主导产业的空间布局、以产业链为重要支撑空间布局、以产业园区或基地为载体空间布局和以农业产业强镇为载体空间布局。制定发展策略为突出区位优势和主导产业,创建区域特色典型品牌;强化特色,创建立体化产业链发展;聚力园区或基地,拓展产业提质增效空间;寻优规划,梯次推进联动发展模式。通过资源流转,推动特色产业为极点的市县内部形成优化空间布局,辐射带动周边区域发展。  相似文献   

19.
科学合理的企业空间布局有利于休闲渔业经营单位减少资源调配成本,发挥区位优势。研究以海南省799个休闲渔业经营单位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最近邻指数、变异系数、核密度分析法、聚类和异常值分析,借助ArcGIS空间分析工具,从分布形态、分布均衡程度、分布密度三个维度对海南省休闲渔业经营单位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并对其空间分布特征的影响因素进行探讨。结果表明:(1)海南省休闲渔业经营单位整体上呈现集聚型的分布形态,集聚程度由高到低排序依次是琼北区、琼南区、琼西区、琼东区、琼中区;(2)海南省休闲渔业经营单位的空间分布密度具有显著差异性,形成南北两极,零星集聚,沿海环绕内陆的密度特征,密度梯度自沿海向内陆呈现4个等级的递减差度;(3)海南省休闲渔业经营单位的空间分布受到交通、市场、景区区位因素的影响显著,符合“沿路”、“环城”、“傍景”的分布规律;同时,人口规模和经济水平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休闲渔业经营单位的空间分布。研究结果可为优化海南省休闲渔业企业选址,提高企业经营效率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山西省境内的吕梁、太行两大集中连片特困区是国家扶贫攻坚的主战场。本研究以该片区所辖4市21个国家级贫困县作为研究对象,从山西省统计局统计年鉴及国务院扶贫办获取研究区内2008—2018年共11年农业经济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区域内的农业经济发展状况进行评价,旨在探讨山西集中连片特困区农业经济发展状况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贫困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两大片区的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具有地域差异性,随着时间推移,农业经济发展有所好转,但农民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落后的农业机械削减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从而导致农业总产值降低,在农业种植中施用过多化肥造成土壤贫瘠、土壤质量下降,引起农作物产量减少,进一步导致贫困加重。因此,在集中连片特困区进行精准脱贫时,要“依地施策、依时施策”,改变该区传统落后的农业生产方式,走绿色、包容、可持续的农业经济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