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施万喜 《农学学报》2021,11(10):9-15
分析国审 ‘陇育5号’小麦丰产性、抗逆性、广适机理及推广策略,以期为北部旱地小麦高效育种和品种推广提供借鉴。利用多年多点国家北部旱地、甘肃省陇东片区域试验及高产示范资料,对冬小麦新品种‘陇育5号’的性状进行比较分析。‘陇育5号’多点区域试验、生产试验产量平均为4922.54 kg/hm2,比对照品种平均增产13.28%,增产点(次)率89.97%。有效穗数597.0万/hm2,收获指数39.6%,旱地产量潜力达6399.0 kg/hm2。成穗多与收获指数较高是实现‘陇育5号’高产潜力的基础,抗寒抗旱抗病、耐生育后期高温、粒重变异小是其广适性和大面积推广的重要保障。‘陇育5号’丰产性强,抗寒抗旱、综合抗逆性好,品质优良,适应范围广。在推广应用中,应采取项目推广方式,订单式原种生产,合同式良种繁育,“科研单位+地方政府+种业企业+示范农户”四位一体的推广模式。  相似文献   

2.
为了选育食用大豆品种,采用简单回交与分子设计育种结合的方法,以‘黑农43’为母本,与(‘黑农54’ב黑农43’)F1为父本,育成了既高蛋白又高产的新品种‘合农78’,2019年由黑龙江省审定推广。该品种百粒重22~23 g,蛋白质含量41.75%,油分含量20.42%;区域试验平均产量2726.8 kg/hm2,较对照品种‘绥农26’增产9.6%,生产试验平均产量3009.1 kg/hm2,较对照品种‘绥农26’增产11.5%;中抗SCSH,抗SMVⅠ号株系;生育日数120天,需≥10℃活动积温2450℃,适宜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及省外相同条件的地区种植;以该品种为核心,集成了高产与提质保优栽培技术。该品种的育成解决了发展食用大豆生产的瓶颈问题,同时也为食用大豆品种选育提供了方法与经验。  相似文献   

3.
为了筛选出高产、优质、抗性强、生育期适中,适宜在江苏省推广的鲜食大豆,以‘辽鲜2号’和‘苏早1号’为试验材料进行杂交,其杂交后代经过多年多点的试验鉴定,最终选育出高产、抗大豆花叶病毒(SMV)鲜食春大豆新品种‘苏奎3号’。2016—2017年参加江苏省区试,‘苏奎3号’年平均鲜荚产量较对照品种‘台湾292’增产18.92%。2018年参加江苏省春播鲜食大豆生产试验,‘苏奎3号’平均每公顷产鲜荚较对照增产16.58%。2019年6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苏审豆20190006)。‘苏奎3号’具有高产以及抗SMV等特点,适宜在江苏各地作春播鲜食大豆种植使用。本文对该品种的特征特性、高产栽培技术作一阐述,供相关研究单位及农技推广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4.
为了培育烤烟新品种,提高烟叶产量和质量,满足烟草生产对烤烟新品种的需求,本研究从贵州省石阡县栽种多年的地方烟草品种中系统选育出了优良烤烟新品系‘狮柳烟’。以烤烟主栽品种‘K326’和‘云烟87’作为对照,通过连续三年田间试验和实验室品质测试,对‘狮柳烟’的植物学性状、农艺性状、经济性状、烟叶外观质量、物理指标、化学成分、感官评吸质量进行评价,并建立其SSR分子标记。结果表明,‘狮柳烟’平均单株留叶数24片/株,分别比‘K326’、‘云烟87’多3片/株、5片/株;平均单产2233.4 kg/hm2,均价24.47元/kg,产值54434.2元/hm2,上等烟率51.11%,上中等烟率94.81%,经济指标优于‘K326’和‘云烟87’;烟叶颜色为柠檬黄,外观品质较好,化学成分协调性好,感官评吸品质优于对照;SSR分子标记引物PT3024、PT40021可以稳定地在‘狮柳烟’与‘K326’和‘云烟87’之间扩增出特异性条带。因此,‘狮柳烟’产量高、质量优,是一个高产优质烤烟新品系。  相似文献   

5.
韩晓  杨航宇  陈为凯  王军  何非 《中国农业科学》2022,55(10):2013-2025
【目的】类黄酮物质是酿酒葡萄的重要代谢产物,对葡萄果实及其葡萄酒的品质有重要影响。研究不同砧木对‘丹娜’(Vitis vinifera L. cv. Tannat)葡萄基本理化指标和类黄酮物质的影响,为砧木的选择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丹娜’葡萄新梢为接穗,绿枝嫁接‘1103P’‘101-14’‘SO4’和‘贝达’(‘Beta’)等4种不同砧木,在分析不同嫁接苗商业采收期(2016、2017和2019年)葡萄果实基本理化指标(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pH、百粒重)的基础上,利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HPLC-MS)技术,检测‘丹娜’葡萄不同砧穗组合和自根苗的类黄酮物质组成和含量。【结果】砧木对‘丹娜’葡萄果实百粒重影响较小,自根苗和‘101-14’嫁接的‘丹娜’葡萄可溶性固形物较高;Tannat/1103P、Tannat/101-14和Tannat/Beta组合果汁可滴定酸浓度高于自根苗;Tannat/SO4组合的花色苷和黄酮醇含量最低,Tannat/101-14组合与自根苗花色苷和黄酮醇含量较高;Tannat/101-14组合果皮中的黄烷醇含量较高,Tannat/1103P组合果皮中花色苷、黄酮醇含量较低,但黄烷醇含量较高。通过OPLS-DA模型,发现与自根苗相比,Tannat/101-14组合差异化合物主要是二甲花翠素类花色苷;Tannat/Beta组合主要差异化合物为二甲花翠素类、花翠素类和乙酰化类花色苷、槲皮素类黄酮醇以及总黄烷醇;而Tannat/SO4组合与自根苗差异化合物二甲花翠素类、花翠素类、花青素类和乙酰化类花色苷及槲皮素类黄酮醇;Tannat/1103P组合的差异化合物则主要为乙酰化类和二甲花翠素类花色苷、槲皮素类黄酮醇。【结论】在北京地区,4种砧木嫁接都有降低‘丹娜’葡萄果实中甲基花青素类、甲基花翠素类、花青素类、非酰化类、乙酰化类、香豆酰化类花色苷以及梅酮类和西伯利亚落叶松黄酮类黄酮醇物质的趋势。‘101-14’嫁接的‘丹娜’葡萄果皮中花色苷、黄酮醇、黄烷醇等类黄酮物质积累较多,有利于酿酒品质的提升,推荐使用;而‘SO4’嫁接的‘丹娜’葡萄类黄酮物质积累较少,不推荐使用。  相似文献   

6.
抗逆优质丰产棉花新品种的培育及应用是当前棉花生产节水提质增效的关键。‘衡棉1670’是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旱作农业研究所以中早熟陆地棉品种资源材料‘衡棉210’为母本,以‘衡棉4号’为父本杂交,后代多年南繁北育,经旱棚盐池鉴定选择,在枯黄萎病混生重病地、不防治棉铃虫的高压胁迫下,经过多年连续定向选择育成。其突出表现为抗枯黄萎病、丰产优质、耐盐抗旱节水,适宜在河北省及黄河流域同类生态春播棉区推广种植,2019年8月通过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冀审棉20190013)。  相似文献   

7.
为了培育高产稳产、抗旱节水、多抗广适的突破性小麦品种,以高产品种‘临麦2号’为母本,以高产抗旱品种‘烟农19’为父本,采用系谱法聚合二者优异农艺性状,通过多点多生态鉴定与评价,育成小麦新品种‘济麦262’。该品种产量高,品质优良,抗病抗逆性好,农艺性状优异,水旱兼用。在2010—2011年度济南和蒙阴水浇地品比试验中,平均产量较对照‘济麦22’增产2.87%和9.41%,均居第一位;在2012—2013年度山东省旱地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较对照‘鲁麦21’增产9.74%,是近10年来增产幅度最大的旱地小麦。该品种籽大饱满,籽粒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和面粉白度等品质指标优于对照品种‘鲁麦21’;抗干热风,中抗条锈病;株高67.2 cm,后期叶片功能期长,落黄佳,长方形穗,穗粒数37.5粒,千粒重44.7 g,白粒,粉质。‘济麦262’于2016年2通过山东省审定,适宜在无浇灌条件的旱肥地及水资源匮乏地区种植应用。  相似文献   

8.
刘鑫  张亚红  袁苗  党仕卓  周娟 《中国农业科学》2022,55(20):4020-4035
【目的】 葡萄是我国重要的果树树种,花芽分化直接影响葡萄的质量和数量。对‘红地球’葡萄花芽分化过程中的花芽进行比较分析,探索‘红地球’葡萄花芽分化机制,挖掘关键基因,为了解‘红地球’葡萄花芽分化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对‘红地球’葡萄花芽分化过程中4个发育阶段:S1(未分化期)、S2(花原始体发育期)、S3(花序主轴发育期)和S4(花序二级轴发育期)的芽进行形态学观察和植物激素测定,并进行转录组测序分析及验证。【结果】 ‘红地球’葡萄花芽分化过程中共发现13 729个差异基因,其中S1-S2、S2-S3、S3-S4和S1-S4分别有4 158、2 050、3 425和7 652个差异基因。在S1-S4差异基因的富集调控网络中发现差异基因在激素介导的信号通路、脱落酸代谢过程、对酸性化学物质的反应和植物细胞壁组织或生物发生等通路富集。在激素介导的信号通路中发现大量与生长素、赤霉素和脱落酸等相关基因,测定表明,生长素在S2时期含量最高,而在S3和S4时期含量最低;赤霉素含量在花芽分化过程中不断降低,在S4时期为S1时期的80%;脱落酸含量在S1和S4时期较高,而在S2时期最低。此外,S1-S4差异基因来自转录因子家族(MYB、ERF、bHLH和MADS-box等),表明这些转录因子家族基因参与了‘红地球’葡萄花芽分化。对差异表达的13个MADS-box家族基因进一步分析表明,MADS8AGL65AGL15AGL12MADS2在花芽分化进程中表达上调,而AGL30LeMADSFBP24AGL14MADS3表达下调。对这些MADS-box基因进行qRT-PCR验证,基因表达趋势与转录组数据一致且相关系数较高,表明数据分析结果可靠。【结论】 ‘红地球’葡萄花芽分化是一个复杂的生物过程,其中,植物激素介导的信号通路以及MADS-box家族基因在花芽分化中发挥重要作用。研究结果提供了一个关于转录因子、基因和激素的信息,有助于揭开这一复杂的发育过程,并为‘红地球’葡萄花芽分化综合模型的建立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目的】金柑是带皮食用的柑橘类水果,果皮性状不仅关系到消费者口感,也对金柑采后贮藏保鲜产生一定影响。同一遗传背景下的3个金柑品种—‘融安金柑’‘滑皮金柑’及‘脆蜜金柑’果皮差异大。比较3个品种贮藏过程中的内在品质和贮藏特性,并对其果皮进行转录组分析,探讨3个品种金柑果皮差异对其采后特性的影响,旨在为金柑品质调控及采后贮藏保鲜提供新思路新方法。【方法】在商业成熟度采收‘融安金柑’‘滑皮金柑’及‘脆蜜金柑’果实进行贮藏试验,测定贮藏期间果实失水率、可溶性固形物、酸、硬度、剪切力、果皮木质素及纤维素,并对3个品种成熟果皮组织材料进行转录组测序并验证。【结果】采后贮藏分析表明,‘滑皮金柑’失水率高于‘融安金柑’及‘脆蜜金柑’,最早出现果皮皱缩现象,贮藏第99天时,滑皮金柑失水率达38.6%,显著高于‘融安金柑’的5.8%和‘脆蜜金柑’的14.3%。3个品种可溶性固形物和酸含量在贮藏期总体呈上升趋势,‘脆蜜金柑’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始终高于其他两者,贮藏22 d后,‘滑皮金柑’酸含量迅速下降并持续低于‘脆蜜金柑’和‘融安金柑’。‘脆蜜金柑’和‘滑皮金柑’内在品质优于‘融安金柑’。从结构上来看,‘融安金柑’贮藏过程中变化较大,贮藏第44天时细胞已破损明显。‘滑皮金柑’‘脆蜜金柑’果实硬度、剪切力显著强于‘融安金柑’;‘滑皮金柑’‘脆蜜金柑’果皮木质素含量(A280·g-1)分别为1.41和1.31,显著高于‘融安金柑’木质素含量(1.12),两者在纤维素含量上也显著高于‘融安金柑’。针对果皮的转录组分析表明,‘融安金柑’‘滑皮金柑’及‘脆蜜金柑’果皮在苯丙烷生物合成途径上存在显著差异,‘滑皮金柑’与‘脆蜜金柑’差异较小,‘融安金柑’与二者差异均较大。基因表达分析显示,‘滑皮金柑’及‘脆蜜金柑’9个木质素合成相关基因表达量均显著高于‘融安金柑’。【结论】3个金柑品种常温条件下可短期贮藏,采后一个月内销售完较为适宜。采后贮藏过程中‘滑皮金柑’因水分散失过快最早失去商品价值,‘脆蜜金柑’外观和内在品质最好。‘脆蜜金柑’果实硬度、剪切力、贮藏性较强与果皮木质素和纤维素含量较高、有色层和白皮层细胞排列紧密密切相关。苯丙烷生物合成代谢较弱引起木质素含量差异与‘融安金柑’果皮韧性差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张伟强 《农学学报》2021,11(8):48-52
以福建特色水果‘油㮈’为试材,在等肥料成本条件下,进行水肥一体化施肥和常规施肥下‘油㮈’树枝梢生长长度和粗度、果实品质、产量表现及施肥成本的比较研究,以期为山地水肥一体化施肥提供参考。结果表明,水肥一体化施肥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当年枝梢长度和粗度的增长,提高果实可溶性糖、可溶性固形物及Vc含量,降低可滴定酸含量,提高果实平均单果重、可食率、产量。等价施肥条件下,水肥一体化施肥节省人工成本1104.0元/hm2。建议结合降水量等气候条件及山地土壤特点、生态环境等对水肥一体化施肥技术进行优化。  相似文献   

11.
刘艳  王薇  吕阳  刘军  刘新生 《农学学报》2023,13(4):66-70
利用咸阳各地1991—2020年日平均气温、日平均最低气温,结合2020年旬邑、渭城大田生产数据和甘蓝、萝卜、白菜营养生长所需气象条件,规划甘蓝—萝卜—白菜一年三收生产模式,为充分利用气候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率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适宜甘蓝营养生长的日平均气温为15~24℃,且该时段内逐日平均最低气温≤12℃的天数不超过16天;适宜萝卜营养生长的日平均气温11~25℃,日相对湿度>47%;适宜白菜营养生长的日平均气温为5~25℃,日最低气温≥-2℃。咸阳北部县(市)甘蓝—萝卜—白菜一年三收可以实现。咸阳南部各县(市、区)由于夏季气温偏高不适宜冷凉蔬菜生长。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内蒙古东北部区3个大豆品种5个播期下农艺性状和品质的比较分析,得出3个品种丰产优质的最佳播期:高脂肪品种‘蒙豆-12’的最佳播期为5月15日,产量和品质均为最优;高蛋白品种‘蒙豆-13’的最佳播期为4月27日,理论产量、粗蛋白、粗脂肪和蛋脂总和均高于正常播期;高产品种‘蒙豆-15’最佳播期为4月27日和5月5日,早播一周和早播两周产量基本相同,不宜晚播,籽粒品质早播优于晚播;3个品种综合表现为在多雨的年份均可以适时早播。对比分析了最佳播期下各生育期的气温、降水量及气温日较差与正常播期的差别,进而分析了不同播期气候条件对不同品种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播种—结荚期气温偏低、气温日较差增大以及全生育期降水的偏少均不利于‘蒙豆-12’产量形成,但利于蒙‘豆-13’和‘蒙豆-15’产量的形成;播种—结荚期气温低于正常播期、全生育期气温日较差大于正常播期利于提高粗脂肪、粗蛋白含量和蛋脂总和。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大豆“症青”的现象在鲁西南大豆产区时有发生,个别年份发生较重,为了探索该现象发生的原因,试验于2019—2020年在济宁市的2个县进行,通过对大豆同一品种不同播期试验和同一品种同一播期不同防治处理试验,来探索温度和点蜂缘蝽对大豆“症青”的影响。结果表明,2019—2020年的不同播期试验,不同的大豆品种都取得较好的产量;而同一品种同一播期不同的防治处理试验,除产量之间有差异,但也未出现大面积“症青”现象,试验地块的“症青”发生率在0~2%之间。研究结果初步证明:2018年鲁西南地区大豆的“症青”现象的发生与当年开花结荚期的高温重合有关,与点蜂缘蝽的关系不大。建议广大大豆种植户适当推迟夏大豆的播种时间并加强田间管理对大豆的正常生产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王改改  周军  宋云 《农学学报》2021,11(9):64-67
筛选出适宜延安种植的菊芋品种,解决延安菊芋品种单一的问题,促进延安菊芋产业化发展。对引进的6个菊芋品种和1个当地品种进行田间比较试验,调查各品种田间的生育期、农艺性状和经济性状。试验结果表明,‘廊芋1号’和‘廊芋2号’2个品种的综合性状表现较好,其产量分别为57378.68、56228.10 kg/hm2,较对照增产分别为5.11%、3.00%。其余品种表现一般,产量均低于对照品种,需继续试种观察。 ‘廊芋1号’和‘廊芋2号’较适合在延安种植,可进行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