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随着城镇化脚步的加快和劳动力成本的增加,我国农村土地集约化流转加速,农业机械化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目前,我国玉米生产虽在多地已实现全程机械化,但机械粒收还鲜有报道。本研究以高产、耐密、多抗、宜机械化粒收为选育目标,通过多年、多生态区筛选和鉴定,选育出适合山西春播早熟和中晚熟区域种植宜机械粒收新品种LT5918,并于2018年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较对照品种平均产量增产5%以上,且茎秆粗壮、抗倒伏、脱水快、宜机械粒收,为提高玉米机械化收割程度降低劳动成本和保障粮食安全奠定材料基础。  相似文献   

2.
鲁中地区属于黄淮海夏播玉米区,主要种植模式为"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熟。目前玉米收获以机械收穗为主,在空地或路边晾晒后再脱粒,玉米籽粒直收是本地区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的最后一个环节。为筛选适合籽粒直收的玉米品种,确定合适的收获日期,在2019年夏播9个玉米品种、2020年夏播8个玉米品种,开展籽粒直收试验。通过分析灌浆程度、籽粒含水量、收获后籽粒破碎率、产量等指标,发现在本地区以种植中熟品种为主改为种植早熟品种、适当增加种植密度,从目前的9月20日左右收获改为10月10日左右收获,可在产量提高的同时实现籽粒直收。  相似文献   

3.
通过玉米籽粒直收,分析影响机械化直收的因素,筛选出适合机械收获籽粒的玉米品种,并在冀西北地区推广应用,为冀西北地区玉米籽粒直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该文介绍了宁夏石嘴山市惠农区玉米农机农艺融合籽粒型收获示范园区的基本建设情况及各生产环节的技术路线。设置了三种对比试验,确定适合惠农区土壤种植并适合籽粒型收获机械重点推广机械化植保技术和机械化籽粒直收,形成标准化机械作业操作规范。  相似文献   

5.
桥玉8号是河南省利奇种子有限公司和沈阳雷奥现代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联合选育的玉米杂交种.品种来源La619158×Lx9801,2011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编号为“豫审玉2011010”.该品种株型优良,耐密高产,广适多抗,夏播生育期96-98d,适合河南省各地种植.该品种后期脱水速率快,适合田间机械籽粒直收,是河南省玉米区域试验机收组对照品种,推广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6.
中国玉米机械化收获发展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玉米机械化收获率低严重制约了中国玉米种植的收益和市场竞争力。适宜机械化收获的玉米品种缺乏、栽培措施不当和玉米收获机械不能与我国玉米生产形势相适应是我国玉米机械化收获率低的主要原因。综述了选育适宜机械化收获且具有不同生态适应性的玉米品种;研发适应中国不同种植区的机械化收获及烘干设备;进行适宜玉米籽粒收获种植制度、栽培技术和物化产品研发;探索土地流转制度适度增加玉米种植的经营规模,降低农民玉米收获机械的购买、持有和使用成本,提升农机人员作业水平将有助于提高我国玉米机械化收获的质量和比例等建议。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玉米机械化籽粒直收技术在全国逐步推广,在宁夏石嘴山市也只是起步阶段。而玉米作为石嘴山市种植面积最大的粮食作物,解决玉米籽粒直接入仓问题显得极为紧迫。为了降低玉米收获劳动强度,保证玉米生产效率与经济效益的切实提升,技术人员对适宜机械化直接收获籽粒的玉米品种展开了深入研究。本文将以宁夏石嘴山市为例,对适宜机械化直接收获的玉米品种筛选方式进行明确,期望能够为玉米机械化籽粒直收技术发展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8.
进一步提高玉米籽粒机械化收获水平,探索完善的籽粒收获机械化技术模式,形成适合南阳市乃至河南省推广的机械化生产模式,示范带动周边玉米生产机械化水平的提高,为河南省玉米籽粒直收机械化技术全面提升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9.
为筛选出适合陇东旱塬区机械籽粒直收的优质丰产玉米新品种,采用DA7200型近红外品质分析仪对平凉市泾川县高平玉米籽粒机械直收试验的20个玉米品种的籽粒进行了蛋白质、脂肪和淀粉含量测定。结果表明,有13个品种的蛋白质、脂肪和淀粉含量都达到了国家级玉米品种审定标准,其中MC703、新玉108、瑞普909、联创825、先玉698、MC618和京科999在淀粉和蛋白质含量较高的同时,脂肪含量也比较高,淀粉、蛋白质和脂肪含量3个指标比国家级玉米品种审定标准分别高1.45%~3.33%、7.50%~21.25%和16.67~43.33%。结合产量和籽粒机械粒收指标数据,从参试品种中筛选出3个品质指标均较高且适宜旱塬区机械粒收的丰产优质玉米新品种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河北农业科技》2022,(1):71-73
玉米是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实现玉米籽粒田间机械直接收获,是提高我国玉米竞争力,促进玉米生产方式转变的关键环节。但是目前在豫西地区,夏玉米籽粒直收的占比面积还是很低,除了机械、配套设施以外,品种亦是主要因素。为了鉴定出适宜豫西地区的机械粒收玉米新品种,以国家玉米体系黄淮海区2020年易机收玉米品种展示与鉴定的9个品种为研究对象,对其田间性状、生育期、抗倒性、籽粒含水率等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登海111、丰德存玉10号、 MC812和郑单309等4个品种产量高,籽粒含水率和籽粒破碎率低,机收综合表现良好,适合在当地作为机械粒收夏玉米品种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1.
抗逆丰产宜机收夏玉米品种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集了14个近几年通过国审、省审的宜机收夏玉米新品种、新组合,对其生育期、抗性、收获时籽粒含水量及产量等多项指标进行研究。结果显示,符合宜机收要求的品种有万盛106、联创808、炬丰1718、迪卡517、京农科728和郑原玉432。该研究为筛选出适合河北省中南部夏播区种植的适宜籽粒直收的玉米品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适于机械化粒收玉米新品种育种策略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随着山东省玉米生产的发展,玉米机械化收获水平越来越高。从人工收获到机械收穗,再到机械粒收,是玉米收获的重要变革。收获方式的转变对玉米品种选育提出了新的要求,结合山东省玉米机械化收获发展状况,探讨了适宜机械化粒收的玉米自交系和杂交种选育目标,以期为育种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作为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玉米的产量问题一直是国家重点关注的问题。淮海夏玉米 收获籽粒含水量高严重影响了玉米籽粒机械化的直收。本文从玉米籽粒机械化直收技术、玉米 籽粒直收机机具实验验证、实验结果相关评价以及玉米籽粒直收的发展建议四个方面进行详细 阐述,为提高玉米产量提供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4.
迪卡517是新审定的机械直接收获玉米籽粒的新品种,该品种产量高,较郑单958增产8%左右;抗倒性好,成熟后立秆时间长,有利于机械收获;籽粒脱水快,适收期籽粒含水量26%,特别适合适度规模经营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大规模种植,既节省人工成本,还有不错的经济效益。本文阐述了迪卡517的特征特性,介绍了其高产栽培技术,以期为该品种的推广种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玉米作为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不论种植面积还是年产量,都居首位。随着经济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农作物加工的要求也随之提高,为供应粮食、饲料和工业原料的需求,玉米需求量也将不断增加。但是,玉米收获机械化也随之面临很大的问题。到2013年,我国玉米机械化收获水平仅为49%,直接脱粒的水平更低。所以,为了解决我国这一难题,需要在玉米籽粒直收机械化上做进一步研究。本文通过实验得出适合脱粒的籽粒含水率为13.9%~27.6%,适合脱粒的脱粒速度为2.99m/s~7.77m/s,为我国下一步发展籽粒型玉米收割机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6.
杨红玲 《河南农业》2019,(25):46-46
一、品种选择(一)选用适合当地光热资源和栽培条件的玉米品种因地制宜选用经国家或省审定通过的优质、高产、紧凑耐密、抗逆性强、丰产性好、增产潜力大的优良品种。适宜周口市种植的玉米品种有先玉335、登海605、伟科702、浚单29等(二)选用适合机械化要求的玉米品种目前,植株高矮不均、籽粒含水量高、成熟期不一致是制约玉米机械收获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目的】筛选适宜贵州机械粒收的春玉米品种,并明确玉米机械粒收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为贵州春玉米机械粒收技术的推广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撑。【方法】以32个玉米品种为研究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设计,于2017—2019年在贵州遵义和安顺进行玉米适宜机械粒收的品种筛选试验,收获时测定籽粒含水率、破碎率、杂质率、损失率和产量等指标,利用相关分析和双向平均作图法进行宜机收玉米品种筛选。【结果】贵州春玉米机收时籽粒含水率、破碎率、杂质率和总损失率均值分别为30.45%、11.71%、1.79%和12.58%,产量均值为8251.49 kg/ha,且品种间差异明显。当前贵州春玉米机械粒收存在收获时籽粒含水率高、破碎率高、损失率大的问题。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籽粒含水率偏高是引起机械粒收破碎率偏高的主要原因,通过降低收获时籽粒含水率可降低破碎率、杂质率和损失率,提高机收质量。以籽粒含水率和产量为指标进行筛选,其中11个品种收获时籽粒含水率较低、产量高,比较适宜机械粒收;进一步以籽粒破碎率与总损失率进行筛选,结果表明先玉1171、新中玉801和兴玉3号具有收获时籽粒含水率低、破碎率低、产量高和总损失率低的特点,适宜机械粒收。选择生育期稍短的品种,同时适当推迟收获期,可有效降低收获时籽粒含水率,提高机收质量。【结论】籽粒破碎率高和总损失率大是贵州春玉米机械粒收存在的主要质量问题,籽粒含水率高是导致机收质量差的主要原因,适当延迟收获时间可降低收获时籽粒含水率,提高机收质量。筛选出先玉1171、新中玉801和兴玉3号可作为贵州春玉米适宜机械粒收品种。  相似文献   

18.
渭单6000是陕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2013年审定的玉米新品种,具有抗倒耐病、优质高产、早熟脱水快、耐密易脱粒等特点,通过对该品种籽粒机械收获的研究,探讨夏玉米籽粒机械收获的技术难点及解决途径,逐步推动夏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促进玉米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玉米机械粒收是利用联合收获机摘穗、脱粒一次完成的收获方式,由于减少了果穗储运、晾晒、脱粒等作业环节,不仅大大降低劳动强度、节约人力成本,还可降低晾晒、脱粒过程中的籽粒霉烂与损失,是我国玉米机械收获的发展方向和今后玉米生产转方式的重点[1]。美、德等国20世纪50年代玉米收获作业也以机械穗收为主,70年代全面采用田间机械粒收[2-4]。目前我国玉米机械播种率已超过80%,但机械收获率仍较低,2015年统计为63%,且以穗收为主;粒收主要分布在新疆、黑龙江3—5积温带和内蒙古东北部等玉米产区[5],占比不足5%。玉米机械收获、特别是粒收水平低是制约我国玉米全程机械化发展的瓶颈。 国外有关玉米机械粒收技术、相关基础理论研究及适合粒收品种选育的转型主要集中于20世纪60—90年代,为机械粒收技术的全面普及提供了支撑。20世纪60年代,随着能够实现田间籽粒直接收获的玉米割台被广泛接受,粒收技术才迅速发展起来[6]。在美国玉米带的Iowa,Illinois,Indiana,Minnesota等州,玉米籽粒联合收获的面积从1964年的24%增加到1968年的48%[7-9] ,从此机械粒收技术在美国全面铺开。美国在刚推广机械粒收技术时,籽粒水分一般在20%以下,机械损伤问题并不突出。但烘干技术被广泛采用后,20%—35%之间水分的玉米都能收获,因水分高导致的籽粒机械损伤过大、烘干成本高等问题出现[2-3],使得农民遭受巨大损失[10],并严重威胁到了美国玉米在国际市场的地位[11]。为此,美国和一些玉米生产技术先进国家开展了大量相关研究,通过品种改良、提早成熟延长脱水时间、改进粒收机械等措施,逐步解决了籽粒含水率高、机械粒收质量不佳的问题。 推广机械粒收是玉米生产方式的一次重大变革,涉及农机、品种、栽培、收储、烘干、销售、加工等多个环节,是一项系统工程。以往我国玉米生产以人工收获和机械穗收为主,在玉米品种籽粒脱水特征和影响因素、生理成熟后田间站秆晾晒、收获机械及其作业质量、籽粒烘干收储等与机械粒收相关领域的研究较为薄弱,制约了粒收技术的应用推广。其中,品种是当前影响我国该技术推广的主要制约因素。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玉米育种以高产为目标,在传统人工收获条件下,采取了高秆稀植大穗、延长生育期获取高产的育种路线,加之脱水性状的复杂性,相关籽粒脱水研究进展较慢,后期脱水快的种质资源严重不足。目前,我国许多玉米产区种植的品种生育期偏长,收获时籽粒含水量通常在30%—40%,活秆成熟现象还较为普遍,不仅难以实现机械粒收,而且堆积晾晒过程中霉变严重,影响玉米商用品质。培育早熟、籽粒脱水快、收获时含水量低的品种应成为各产区机械粒收技术推广的前提。此外,籽粒破碎率作为评价玉米机械粒收质量的主要指标,据本团队在全国16个省市区194个地块获得2 450组机械粒收田间测试样本[5,12-19]统计分析表明,当前玉米机械粒收破碎率均值为8.56%,高于≤5%的要求[5]。籽粒破碎不仅造成玉米收获损失、降低玉米等级和销售价格,而且增大烘干成本、增加安全贮藏的难度,成为我国玉米机械粒收技术推广的重要限制因素。鉴于破碎率受品种遗传因素、收获机械及其作业质量、天气因素、栽培措施等多因素综合影响[2,4-5,20-22],深入研究这些因素对破碎率影响的定量关系,才能为制定高质量的收获措施提供依据。为推动玉米机械粒收技术的应用,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栽培与生理创新团队自2010年起开展宜机收品种的筛选、影响收获质量关键因素的研究与技术集成示范,取得较大进展。《中国农业科学》50卷11期“玉米栽培研究”专刊中曾集中发表了6篇团队在玉米机械粒收方面的研究论文,本栏目又以“玉米机械粒收专题”形式发表5篇文章,其中,《玉米生长后期倒伏研究进展》针对倒伏这一制约玉米种植密度进一步提高和机械粒收技术发展的重要因素,从玉米生育后期植株的衰老生理及其影响因素角度进行综述分析,提出提高玉米后期抗倒伏能力的措施与建议。《玉米品种穗部性状差异及其对籽粒脱水的影响》测定了苞叶、籽粒、穗轴、穗柄等4个部位共计41项穗部性状指标,剖析了这些性状在品种间的差异及其对籽粒脱水的影响,发现苞叶短、穗轴生理成熟期含水率低、果穗夹角大、穗粒数少、籽粒小等穗部特征有利于籽粒脱水。《玉米穗轴机械强度及其对机械粒收籽粒破碎率的影响》一文研究了玉米生育后期穗轴机械强度的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提出玉米穗轴机械强度是影响机械粒收籽粒破碎的重要因素之一,生育后期穗轴干物质积累和含水率是影响穗轴机械强度的重要因素。《夏玉米籽粒脱水特征及与灌浆特性的关系研究》通过系统观测玉米籽粒灌浆和脱水动态,建立了玉米籽粒含水率与授粉后积温(>0℃)的预测模型,分析了夏玉米籽粒脱水和灌浆特征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提出灌浆期积温和生理成熟期籽粒含水率两个参数作为粒收品种筛选指标的建议。《基于品种熟期和籽粒脱水特性的机收粒玉米适宜播期与收获期分析》利用籽粒含水率预测模型,分析了西北灌溉春玉米籽粒含水率变化动态及其适宜机械粒收收获期,以规模化生产的大农场为研究对象,提出了高产高效协同生产目标下的品种和播期的配置原则,为规模化生产条件下基于粒收品种的搭配提供了依据。希望这些论文的发表,能抛砖引玉,带动更多科技工作者开展玉米机械粒收相关理论与技术研究,促进以机械粒收为核心的现代玉米生产技术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玉米籽粒机械收获破碎率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王克如  李少昆 《中国农业科学》2017,50(11):2018-2026
机械粒收是玉米收获技术发展的方向,是玉米实现全程机械化、转变生产方式的关键。当前,籽粒收获过程中破碎率高的问题不仅降低玉米等级和销售价格,而且导致收获产量下降,并增大烘干成本、增加安全贮藏的难度,是推广机械粒收技术面临的重要问题。玉米不同基因型间籽粒破碎率存在显著差异,抗破碎特性是可遗传的性状,可通过育种培育抗破碎率的品种;不同收获机械和作业参数对籽粒破碎率有显著影响,选择轴流式收获机,并根据玉米生长、成熟和籽粒含水率状况及时检查与调试收获机参数是保证低破碎率的有效措施;生态环境因素对破碎率也有显著的影响,籽粒形成、自然干燥和收获期的光照、温度、湿度等因素均会影响到籽粒硬度、容重、含水率和质地等与籽粒破碎相关的特性;种植密度、水肥管理、收获时期等栽培管理措施对籽粒破碎率也会产生明显的影响。因此,针对不同区域生态环境条件,应选择适宜生育期内能与当地光温资源匹配的品种以及确定品种适宜的种植区域。合理种植密度、优化氮肥管理和适量灌溉有利于降低破碎率,而选择在最佳收获期收获是降低籽粒破碎率的最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