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玉米机械化籽粒直收可大大节省劳动成本,对于提高种植玉米的经济效益有着重要意义,但目前适合机械化收获籽粒的品种报道较少。本研究以耐密、多抗、宜机械化籽粒直收为选育目标,通过多年多生态区域筛选和鉴定,选育出适合山东、河南区域种植的宜机械籽粒直收新品种‘浚单1668’,并分别于2019、2020年通过山东省、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较对照品种,平均产量增产5%以上,且抗倒伏、脱水快、宜机械籽粒收获,为提高玉米机械化收获程度降低劳动成本和保障粮食安全提供材料基础。  相似文献   

2.
适于机械化粒收玉米新品种育种策略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随着山东省玉米生产的发展,玉米机械化收获水平越来越高。从人工收获到机械收穗,再到机械粒收,是玉米收获的重要变革。收获方式的转变对玉米品种选育提出了新的要求,结合山东省玉米机械化收获发展状况,探讨了适宜机械化粒收的玉米自交系和杂交种选育目标,以期为育种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农业生产机械化已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玉米机械收获特别是粒收水平低是制约我国玉米全程机械化的瓶颈。筛选熟期早、脱水快的品种尤为重要,通过对13个品种机械粒收特性进行分析,初步筛选出7个品种。生产对机械粒收技术的需求逐步增强,须要继续完善品种、种植规模、种植模式、配套条件、收获机械等条件,克服粒收技术的制约因素,推动机械粒收技术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玉米机械粒收是利用联合收获机摘穗、脱粒一次完成的收获方式,由于减少了果穗储运、晾晒、脱粒等作业环节,不仅大大降低劳动强度、节约人力成本,还可降低晾晒、脱粒过程中的籽粒霉烂与损失,是我国玉米机械收获的发展方向和今后玉米生产转方式的重点[1]。美、德等国20世纪50年代玉米收获作业也以机械穗收为主,70年代全面采用田间机械粒收[2-4]。目前我国玉米机械播种率已超过80%,但机械收获率仍较低,2015年统计为63%,且以穗收为主;粒收主要分布在新疆、黑龙江3—5积温带和内蒙古东北部等玉米产区[5],占比不足5%。玉米机械收获、特别是粒收水平低是制约我国玉米全程机械化发展的瓶颈。 国外有关玉米机械粒收技术、相关基础理论研究及适合粒收品种选育的转型主要集中于20世纪60—90年代,为机械粒收技术的全面普及提供了支撑。20世纪60年代,随着能够实现田间籽粒直接收获的玉米割台被广泛接受,粒收技术才迅速发展起来[6]。在美国玉米带的Iowa,Illinois,Indiana,Minnesota等州,玉米籽粒联合收获的面积从1964年的24%增加到1968年的48%[7-9] ,从此机械粒收技术在美国全面铺开。美国在刚推广机械粒收技术时,籽粒水分一般在20%以下,机械损伤问题并不突出。但烘干技术被广泛采用后,20%—35%之间水分的玉米都能收获,因水分高导致的籽粒机械损伤过大、烘干成本高等问题出现[2-3],使得农民遭受巨大损失[10],并严重威胁到了美国玉米在国际市场的地位[11]。为此,美国和一些玉米生产技术先进国家开展了大量相关研究,通过品种改良、提早成熟延长脱水时间、改进粒收机械等措施,逐步解决了籽粒含水率高、机械粒收质量不佳的问题。 推广机械粒收是玉米生产方式的一次重大变革,涉及农机、品种、栽培、收储、烘干、销售、加工等多个环节,是一项系统工程。以往我国玉米生产以人工收获和机械穗收为主,在玉米品种籽粒脱水特征和影响因素、生理成熟后田间站秆晾晒、收获机械及其作业质量、籽粒烘干收储等与机械粒收相关领域的研究较为薄弱,制约了粒收技术的应用推广。其中,品种是当前影响我国该技术推广的主要制约因素。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玉米育种以高产为目标,在传统人工收获条件下,采取了高秆稀植大穗、延长生育期获取高产的育种路线,加之脱水性状的复杂性,相关籽粒脱水研究进展较慢,后期脱水快的种质资源严重不足。目前,我国许多玉米产区种植的品种生育期偏长,收获时籽粒含水量通常在30%—40%,活秆成熟现象还较为普遍,不仅难以实现机械粒收,而且堆积晾晒过程中霉变严重,影响玉米商用品质。培育早熟、籽粒脱水快、收获时含水量低的品种应成为各产区机械粒收技术推广的前提。此外,籽粒破碎率作为评价玉米机械粒收质量的主要指标,据本团队在全国16个省市区194个地块获得2 450组机械粒收田间测试样本[5,12-19]统计分析表明,当前玉米机械粒收破碎率均值为8.56%,高于≤5%的要求[5]。籽粒破碎不仅造成玉米收获损失、降低玉米等级和销售价格,而且增大烘干成本、增加安全贮藏的难度,成为我国玉米机械粒收技术推广的重要限制因素。鉴于破碎率受品种遗传因素、收获机械及其作业质量、天气因素、栽培措施等多因素综合影响[2,4-5,20-22],深入研究这些因素对破碎率影响的定量关系,才能为制定高质量的收获措施提供依据。为推动玉米机械粒收技术的应用,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栽培与生理创新团队自2010年起开展宜机收品种的筛选、影响收获质量关键因素的研究与技术集成示范,取得较大进展。《中国农业科学》50卷11期“玉米栽培研究”专刊中曾集中发表了6篇团队在玉米机械粒收方面的研究论文,本栏目又以“玉米机械粒收专题”形式发表5篇文章,其中,《玉米生长后期倒伏研究进展》针对倒伏这一制约玉米种植密度进一步提高和机械粒收技术发展的重要因素,从玉米生育后期植株的衰老生理及其影响因素角度进行综述分析,提出提高玉米后期抗倒伏能力的措施与建议。《玉米品种穗部性状差异及其对籽粒脱水的影响》测定了苞叶、籽粒、穗轴、穗柄等4个部位共计41项穗部性状指标,剖析了这些性状在品种间的差异及其对籽粒脱水的影响,发现苞叶短、穗轴生理成熟期含水率低、果穗夹角大、穗粒数少、籽粒小等穗部特征有利于籽粒脱水。《玉米穗轴机械强度及其对机械粒收籽粒破碎率的影响》一文研究了玉米生育后期穗轴机械强度的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提出玉米穗轴机械强度是影响机械粒收籽粒破碎的重要因素之一,生育后期穗轴干物质积累和含水率是影响穗轴机械强度的重要因素。《夏玉米籽粒脱水特征及与灌浆特性的关系研究》通过系统观测玉米籽粒灌浆和脱水动态,建立了玉米籽粒含水率与授粉后积温(>0℃)的预测模型,分析了夏玉米籽粒脱水和灌浆特征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提出灌浆期积温和生理成熟期籽粒含水率两个参数作为粒收品种筛选指标的建议。《基于品种熟期和籽粒脱水特性的机收粒玉米适宜播期与收获期分析》利用籽粒含水率预测模型,分析了西北灌溉春玉米籽粒含水率变化动态及其适宜机械粒收收获期,以规模化生产的大农场为研究对象,提出了高产高效协同生产目标下的品种和播期的配置原则,为规模化生产条件下基于粒收品种的搭配提供了依据。希望这些论文的发表,能抛砖引玉,带动更多科技工作者开展玉米机械粒收相关理论与技术研究,促进以机械粒收为核心的现代玉米生产技术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玉米机械化籽粒直收难度及适宜机械化粒收的玉米品种特点的阐述,对培育适宜机械化粒收的玉米品种提出一些育种方面的建议,以期加速玉米机械化粒收的进程。  相似文献   

6.
玉米机收是玉米生产发展的必然趋势,适宜机收的玉米品种是实现玉米机收的前提和基础。为促进黑龙江省松嫩平原中南部玉米实现粒收和构建节本增效栽培模式,本研究以松嫩平原中南部不同基因型玉米品种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了不同基因型品种的出苗质量、植株和籽粒宜机收特性。结果表明:京农科728与和育187的粒收产量、机收籽粒破损率、籽粒含水量等机械化粒收相关性状最为合理,更利于直接进行机械化籽粒收获。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玉米机械化籽粒直收难度的阐述,以及对适宜机械化粒收的玉米品种特点的研究,对培育适宜机械化粒收的玉米品种提出一些育种方面的建议,以期加速玉米机械化粒收的进程。  相似文献   

8.
<正>漯河市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利用项目优势,不断提升农机装备和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大力引进新机具、推广新技术,积极开展玉米机械粒收品种筛选、机械研发和试验示范等一系列工作,探索构建多种推广新机制,玉米机械粒收技术推广应用取得显著成效。一、玉米收获方式的历史变迁由于农业机械化技术基础薄弱,我国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发展较为缓慢,  相似文献   

9.
玉米机械化收获是将来玉米生产的必由之路,玉米从人工收获到机械收穗,再到机械粒收,是玉米收获的两次重要变革,收获方式的每一次转变都会对品种特征提出新的要求,尤其是从收穗到收粒,对品种的要求目标发生了显著变化.该文结合冀中南玉米机械化发展状况,着重探讨了冀中南地区收获方式的转变趋势及未来机械化收获条件下的玉米育种目标,以期为育种工作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0.
"德科501"是德州市农业科学院以自选系Q2038K为母本、自选系Q8012A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玉米新品种。该品种具有耐密、抗倒、优质、高产、脱水快、适宜机械粒收等特性,于2019年通过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推广,审定编号:鲁审玉20190008。本文介绍了"德科501"的亲本来源、选育过程,总结了该品种的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及轻简化栽培技术要点,以期为品种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综合评价玉米品种的宜机收性,筛选适宜黄淮海玉米产区的机械收粒玉米新品种,为该区域宜机收玉米品种的选育和推广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熵值赋权的DTOPSIS法和灰色局势决策法,对2017—2018年10个新审定和生产上的主栽玉米品种进行综合评价.[结果]DTOPSIS法计算结果表明,按照10个玉米品种与理想解的相对接近度Ci排序为京农科728>粒收1号>豫单9953>新单68>创玉107>先玉335>迪卡517>华皖267>怀川39>郑单958,综合产量和宜机收性状,京农科728和豫单9953两个品种表现较好.灰色局势决策法计算结果表明,各参试品种的加权综合效果测度值排序为京农科728>粒收1号>豫单9953>先玉335>新单68>创玉107>迪卡517>怀川39>华皖267>郑单958,结合产量和综合优势量化值,同样是京农科728和豫单9953表现较好.两种方法中,京农科728、粒收1号、豫单9953、迪卡517和郑单958等5个品种的排序基本一致,其余5个品种的综合评价排序稍有不同.[结论]两种评价方法均能客观全面评价玉米品种的宜机收性,但灰色局势决策法分类更准确,计算过程也相对简单.依据各品种的产量和宜机收性综合评价10个参试玉米品种,初步筛选出适宜黄淮海玉米产区的高产宜机收品种为京农科728和豫单9953.  相似文献   

12.
正玉米种植中最繁重的环节应该是收获,而机械化粒收模式虽然具有高效优势,但在我国当前玉米机械粒收质量与技术水平上,还处于起步阶段。相关文献表面,玉米机械粒收质量指标主要有籽粒破碎率、杂质率和损失率等,机收含水率越高、破损率越大,早熟、耐密、抗倒、籽粒脱水快的玉米品种较为适宜机收作业。结合辉县市夏玉米种植实际,探讨机械粒收作业展开调查与试验分析。1材料与方法本调查主要结合辉县市主要玉米种植区域,试验地前茬为  相似文献   

13.
为筛选出适合陇东旱塬区机械籽粒直收的优质丰产玉米新品种,采用DA7200型近红外品质分析仪对平凉市泾川县高平玉米籽粒机械直收试验的20个玉米品种的籽粒进行了蛋白质、脂肪和淀粉含量测定。结果表明,有13个品种的蛋白质、脂肪和淀粉含量都达到了国家级玉米品种审定标准,其中MC703、新玉108、瑞普909、联创825、先玉698、MC618和京科999在淀粉和蛋白质含量较高的同时,脂肪含量也比较高,淀粉、蛋白质和脂肪含量3个指标比国家级玉米品种审定标准分别高1.45%~3.33%、7.50%~21.25%和16.67~43.33%。结合产量和籽粒机械粒收指标数据,从参试品种中筛选出3个品质指标均较高且适宜旱塬区机械粒收的丰产优质玉米新品种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开展玉米全程机械化绿色高效技术集成,在应用中主攻机械粒收,显著提升定边区域玉米生产工作效率,达到节本增效和提质增效。优选耐密抗旱早熟品种,采取全膜双垄沟播,水肥一体化,机械粒收等技术,实现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解决了定边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的最后“一公里”问题,迅速扩大玉米种植面积,促进玉米产业脱贫致富的持续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筛选适宜贵州机械粒收的春玉米品种,并明确玉米机械粒收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为贵州春玉米机械粒收技术的推广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撑。【方法】以32个玉米品种为研究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设计,于2017—2019年在贵州遵义和安顺进行玉米适宜机械粒收的品种筛选试验,收获时测定籽粒含水率、破碎率、杂质率、损失率和产量等指标,利用相关分析和双向平均作图法进行宜机收玉米品种筛选。【结果】贵州春玉米机收时籽粒含水率、破碎率、杂质率和总损失率均值分别为30.45%、11.71%、1.79%和12.58%,产量均值为8251.49 kg/ha,且品种间差异明显。当前贵州春玉米机械粒收存在收获时籽粒含水率高、破碎率高、损失率大的问题。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籽粒含水率偏高是引起机械粒收破碎率偏高的主要原因,通过降低收获时籽粒含水率可降低破碎率、杂质率和损失率,提高机收质量。以籽粒含水率和产量为指标进行筛选,其中11个品种收获时籽粒含水率较低、产量高,比较适宜机械粒收;进一步以籽粒破碎率与总损失率进行筛选,结果表明先玉1171、新中玉801和兴玉3号具有收获时籽粒含水率低、破碎率低、产量高和总损失率低的特点,适宜机械粒收。选择生育期稍短的品种,同时适当推迟收获期,可有效降低收获时籽粒含水率,提高机收质量。【结论】籽粒破碎率高和总损失率大是贵州春玉米机械粒收存在的主要质量问题,籽粒含水率高是导致机收质量差的主要原因,适当延迟收获时间可降低收获时籽粒含水率,提高机收质量。筛选出先玉1171、新中玉801和兴玉3号可作为贵州春玉米适宜机械粒收品种。  相似文献   

16.
中国玉米机械化收获发展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玉米机械化收获率低严重制约了中国玉米种植的收益和市场竞争力。适宜机械化收获的玉米品种缺乏、栽培措施不当和玉米收获机械不能与我国玉米生产形势相适应是我国玉米机械化收获率低的主要原因。综述了选育适宜机械化收获且具有不同生态适应性的玉米品种;研发适应中国不同种植区的机械化收获及烘干设备;进行适宜玉米籽粒收获种植制度、栽培技术和物化产品研发;探索土地流转制度适度增加玉米种植的经营规模,降低农民玉米收获机械的购买、持有和使用成本,提升农机人员作业水平将有助于提高我国玉米机械化收获的质量和比例等建议。  相似文献   

17.
四川省夏玉米机械化籽粒收获质量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明确四川省夏玉米机械化粒收质量现状及主要影响因素,2017—2018年对四川省大面积主推的20余个玉米品种开展机械粒收试验,测定各参试品种植株性状、果穗性状及每次收获各品种的茎杆、穗轴、籽粒含水率,籽粒和穗轴力学强度,机械粒收质量。结果表明:1)2年收获的籽粒含水率为10.14%~37.16%,90.00%的测试样本籽粒含水率在29.00%以下;破碎率为5.80%,未达到≤5.00%的国家标准;杂质率为2.56%,符合≤3.00%的国家标准;落粒率为1.02%。收获推迟可降低籽粒含水率,能提高玉米机械粒收质量;2)破碎率在品种间差异明显,主要受籽粒含水率和籽粒力学强度的影响;穗轴是杂质的主要成分,杂质率与穗轴含水率及力学强度关系密切;随籽粒含水率的降低,落粒率呈逐渐降低的趋势。四川省单作夏玉米可满足机械粒收对籽粒含水率的要求,选用生育后期脱水快、籽粒物理力学特性适宜、穗轴力学强度小、韧性强、株高及穗位高适宜的品种,并根据气候条件及作物衔接情况适时晚收,来提高四川省夏玉米机械粒收质量。  相似文献   

18.
选用京农科828、MC121、鲁单9169、德科501、中农大678、登海518、迪卡517、MC812、郑单309和郑单958共10个当地推广面积较大及近几年国审、省审宜粒收品种,研究鲁西北地区夏玉米机械粒收质量的影响因素。利用各品种收获时含水量及产量指标,采用双向平均值法筛选出适宜当地机械粒收品种。结果表明,收获时玉米籽粒含水率与籽粒破碎率、杂质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籽粒含水率是玉米机械粒收主要限制因素。根据产量和收获时籽粒含水率双向平均法,初步筛选出MC812、迪卡517和郑单309共3个收获时籽粒含水率低又高产的品种,收获时产量分别为14 318.95、13 057.73、12 925.09 kg/hm2,籽粒含水率分别为26.0%、25.6%、27.3%,可推荐为该区域适宜机械粒收品种。  相似文献   

19.
《农技服务》2019,(7):59-60
玉米新品种丰乐312是由合肥丰乐种业股份有限公司与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研究中心共同选育的玉米新品种,2019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国审玉20190026),具有高产、优质、适应广、适宜机械化收获等特点。为丰乐312的推广栽培提供参考,介绍了丰乐312的选育过程及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20.
在陇东旱塬区选择27个玉米品种进行机械粒收,调查玉米含水量、破籽率、杂质率、机械损失率,并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机械粒收的平均破籽率为7.18%,在陇东旱塬区大多数玉米主要用于饲料,符合实现机械粒收的基本要求。平均杂质率0.58%,达标率为100%。机收损失率平均为4.00%,符合玉米机械粒收要求。通过粒收质量指标相关性分析可知,只有破籽率与籽粒含水量之间存在极显著回归关系,其余的均不显著。破籽率高仍然是影响目前当地玉米籽粒粒收质量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