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龙岩市某猪场由于母猪猪瘟免疫剂量不足,抗体水平低下,怀孕母猪感染猪瘟病毒,部分母猪引起流产、死胎,大部分怀孕母猪产下的仔猪发生先天性震颤,通过病理解剖观察,发现病猪肾脏点状出血,发病仔猪血清荧光抗体检测阳性'发病母猪猪瘟抗体平均为5.1(1:36),紧急免疫后40天母猪抗体水平平均上升到11(1:2048)以上,紧急免疫后一周,病情得到控制,这场猪疾病被确诊为猪瘟引起的仔猪先天性震颤。  相似文献   

2.
由于多年实施以免疫预防为主的防制策略,猪瘟的急性发生和大流行得到有效地控制,疫点显著减少,多局限于所谓“猪瘟不稳定地区”。临床症状由典型变为非典型的温和型猪瘟。出现持续感染(哑临床隐性感染)、胎盘垂直感染(仔猪先天感染),妊娠母猪带毒综合症(母猪繁殖障碍)及新生仔猪的免疫耐受等。养猪场的免疫程序大同小异,其基本情况大致有三种:  相似文献   

3.
由于我国多年实施以免疫预防为主的防制策略,猪瘟的发生和大流行得到了有效控制。疫点显著减少 ,多局限于所谓“猪瘟不稳定地区”.临床症状由典型变为非典型的温和型猪瘟。出现持续感染(亚临床隐性感染)、胎盘垂直感染(仔猪先天性感染)、妊娠母猪带毒综合症(母猪繁殖障碍)及新生仔猪的免疫耐受等.  相似文献   

4.
猪瘟是危害养猪业最严重的传染病之一。近年来我省猪瘟主要发生在11周龄以下的猪,特别是无保温条件的哺乳仔猪发病和死亡更为严重。妊娠母猪感染猪瘟病毒后主要引起繁殖障碍。为有效控制猪瘟,必须在定期检测猪瘟抗体的基础上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严格执行各项综合性防疫措施。1症状和剖检变化我省以哺乳仔猪(特别是2周龄-4周龄)发生猪瘟最多见,其次是保育阶段的幼猪(5周龄-11周龄),病猪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典型的占多数。病猪体温升高(41℃左右),稽留热,食欲减少,眼角有多量粘性或脓性分泌物,清晨可见两眼睑粘连,…  相似文献   

5.
母猪猪瘟持续性感染引起仔猪死亡的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湖南株州某猪场发生一起后备母猪第一胎新生仔猪出生后半个月左右发病,发病后约5~6天死亡,通过临床症状和病理剖检初步诊断为猪瘟,最后通过RT—PCR确诊为母猪持续性感染猪瘟病毒所致的仔猪先天感染。通过应用超前免疫方案,控制了仔猪的死亡。  相似文献   

6.
猪瘟具有高度接触传染性,流行广泛,发病率、死亡率高,危害极大。在规模化猪场的主要疫病防控中,猪瘟始终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在猪瘟流行中,除典型病例外,猪瘟的流行和发病特点已发生了很大变化。病程由急性变为慢性过程,临床症状由典型变为非典型的温和型猪瘟。由于病原毒力降低,出现持续感染(亚临床隐性感染)、胎盘垂直感染(仔猪先天性感染)、妊娠母猪带毒综合征(母猪繁殖障碍)及新生仔猪的免疫耐受等。这些带毒病猪的存在,已成为猪瘟发生的祸根,  相似文献   

7.
二免提前引发猪瘟曾令高(武汉市蔡甸区洪北猪场,湖北430123)猪瘟是一种高度传染性疾病。近年来猪瘟的免疫程序日益完善,很少发生。但是,如果按科学程序免疫也会引发猪瘟,造成经济损失。1发病情况我场母猪采取空怀期接种猪瘟单价苗方法免疫。仔猪按20日龄和...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猪的传染病种类日益增加,病原变异,型别增多,继发感染、混合感染及亚临床型感染病例增多,免疫失败屡有发生,防治难度越来越大。因此,笔者现就猪病的免疫程序提出如下建议,仅供参考。1 猪瘟 种公猪,每年春、秋(或每半年)用猪瘟兔化弱毒疫苗接种1次。种母猪,于配种前25天免疫接种1次;或春、秋(每半年)各免疫接种1次。 仔猪,20~25日龄、60~70日龄各免疫接种1次,或仔猪出生后未吃初乳前立即用猪瘟兔化弱毒疫苗免疫接种1次,接种后2小时哺乳,70日龄进行第二次免疫或30日龄进行第二次免疫,70…  相似文献   

9.
猪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近年来在发病特点上出现了以无名高热,临床症状显著减轻.死亡率减低,病理变化也无显著特征的温和型猪瘟,必须依靠实验室诊断才能确诊,并出现了猪瘟病毒的持续性感染(亚临床感染)、胎盘感染,出生仔猪先天性震颤和妊娠母猪的带毒综合征(母猪繁殖障碍)。  相似文献   

10.
农村散养猪猪瘟免疫状况监测与防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猪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给养猪业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近年来,随着养猪业的迅速发展,猪瘟发病特点发生了较大变化,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由典型转为非典型,并出现了亚临床感染、母猪繁殖障碍和新生仔猪先天性感染。局部地区猪瘟发生不断,一直不能得到有效控制,严重影响了养猪的经济效益。为了摸清我县农村散养猪猪瘟免疫状况,给免疫预防提供准确的科学依据,笔者2002-2004年结合疫情测报工作对种公猪、母猪、断奶前仔猪、断奶后仔猪、生长育肥猪进行了猪瘟抗体监测。  相似文献   

11.
实验旨在观察猪场母猪与仔猪猪瘟的免疫程序。在南堰猪场根据其母猪与仔猪的猪瘟免疫程序,选取15日龄乳猪、25~80日龄断奶保育猪、产后15d母猪、产后25d母猪,采用猪瘟病毒间接ELISA抗体检测法,检测其猪瘟母源抗体与免疫抗体水平,其中,母源抗体合格率随着仔猪日龄的增长有下降趋势,但25日龄断奶时仍然高达97.8%,所以仔猪断奶前无需进行猪瘟疫苗的免疫,还可适当推迟猪瘟活疫苗的首免日龄;而仔猪猪瘟苗首免4周时抗体合格率为100%,因此仔猪猪瘟苗二免的间隔时间应大于1个月;母猪在断奶时猪瘟免疫抗体合格率也为100%,说明该母猪断奶时不需要注射猪瘟活疫苗。从检测的母猪与仔猪的猪瘟母源抗体与免疫抗体的合格率来看,母猪、仔猪在猪瘟免疫注射间隔时间上均有待调整。  相似文献   

12.
为避免按不合理的免疫程序接种后给母猪生产和仔猪生长发育等带来负面影响,如仔猪应激、妊娠母猪流产及胚胎死亡等,以抗体测定为依据对猪瘟、伪狂犬病的免疫接种程序作了相应调整。结果表明,后备母猪在配种前4周接种猪瘟疫苗、150日龄和200日龄接种伪狂犬病疫苗,母猪在断奶时接种猪瘟疫苗、产前3周接种伪狂犬病疫苗,仔猪分别在21日龄和50-60日龄接种猪瘟疫苗,不仅能产生良好的保护力,而且操作方便,并可克服以往免疫程序给母猪和仔猪带来的诸多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猪附红细胞体对仔猪猪瘟免疫效果的影响,本试验利用猪瘟抗体检测ELISA试剂盒,对已注射猪瘟疫苗的69头感染猪附红细胞体的仔猪和31头无猪附红细胞体感染的健康仔猪进行了猪瘟抗体检测.结果表明,感染猪附红细胞体仔猪的猪瘟抗体水平低下,其猪瘟疫苗整体免疫合格率(49.2%)明显低于健康仔猪(93.5%),且显性感染仔猪的免疫合格率(41.6%)明显低于隐性感染仔猪(53.5%)、说明,猪附红细胞体严重干扰了猪瘟疫苗的免疫效果,且干扰程度随着猪附红细胞体感染程度的加深而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4.
近些年来,我省由于大面积、高密度开展猪瘟兔化弱毒疫苗免疫注射,从全省范围来看猪瘟已基本得到控制,猪瘟大面积发生少,呈散发,局部地区和少数养猪场(户)时有发生;发生季节不明显了,一年四季均有发生;典型猪瘟少了,非典型猪瘟多;大、中猪发生猪瘟的少了,2月龄以下仔猪发生猪瘟的多了,特别是繁殖障碍型(慢性型、非典型型。温和型、亚临床感染、带毒母猪综合征)猪瘟增多,主要表现为:母猪发生流产,产死胎、木乃伊胎、弱仔,新生仔猪发生先人性震颤,2个月龄前仔猪死亡率高.发生繁殖障碍型猪瘟的原因是:低毒力株猪瘟病毒感…  相似文献   

15.
猪瘟是由猪瘟病毒(HCV)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发病率、死亡率高,是危害我国养猪业最重要的传染病之一。我国自1954年成功研制出猪瘟兔化弱毒疫苗以来,有效地控制了猪瘟在我国的急性发生和大流行。但是,近些年来,猪瘟的流行以周期性、波浪式的地区性散发性为主,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由典型转为非典型,并出现了亚临床感染、母猪繁殖障碍和新生仔猪先天性感染等。在加大免疫密度,超量、超前免疫,增加免疫次数的情况下,仍不能有效控制。现结合我们的临床经验,对近几年猪瘟免疫失败的原因浅析如下。1猪瘟免疫失败的原因1·1免疫程序问题制…  相似文献   

16.
种母猪猪瘟免疫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猪瘟作为一种急性、热性、高度传染性的病毒性疫病,近年来已严重危害着各地的养猪生产,其发病已无明显的季节性,尤其在规模猪场,一旦发病,会造成母猪的亚临床感染及各年龄猪的持续性感染,病原会长时间存在而难以根除.因此,规模养猪生产中,在制定猪瘟的防制程序时,首先要考虑生产母猪的免疫具有重要而实际的意义,因为生产母猪的免疫,除保护自身免受感染的同时,还直接关系到将母源抗体通过初乳传递给亲代仔猪,使其哺乳仔猪产生被动免疫而得到保护.本试验是在生产母猪年内两次免疫的前提下,为了进一步了解免疫剂量对抗体的影响,选用猪瘟Dot-ELISA试剂盒,对配种前注苗2头份和4头份的两组母猪自身抗体及亲代仔猪的血清抗体进行了检测,以便为制定合理的猪瘟免疫程序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重庆某猪场4头濒死仔猪病理变化疑以猪瘟,病科脾、淋巴结用兔体交互免疫试验检测也为猪瘟阳性。采用中国兽药监察所的猪瘟单抗纯化的强、弱毒抗原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该场的母猪及仔猪进行了血清流行病学调查,9.69%(19/196)的母猪及16.83%(33/188)的仔猪血清中即为猪瘟强毒(野毒)抗体阳性,又为猪瘟兔化弱毒抗体阳性。试验结果显示,猪瘟是该场母猪繁殖障碍及仔猪死亡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8.
根据近年对黑龙江省部分养猪场和养猪户的调查表明 ,黑龙江省因猪瘟引起的直接死亡或因猪瘟的隐性感染并发其他传染病引起的间接死亡占总死亡数的 2 5 %左右。针对这一情况 ,黑龙江省兽卫生防疫站承担了省攻关课题“猪瘟免疫防治技术的研究” ,适时开展了猪瘟免疫程序的系统研究。此次试验针对种母猪的免疫程序有关问题进行了研究。种母猪的免疫 ,除保护自身免受感染的同时 ,还直接关系到其哺乳仔猪能否得到保护。仔猪母源抗体效价的高低与母猪免疫接种时间直接相关 ,而母猪自身抗体的高低与疫苗接种的时间、剂量有着密切的关系。免疫时间不…  相似文献   

19.
<正>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王琴研究员介绍了猪瘟的诊断、免疫与净化情况。王琴指出,在临床上种猪有3%~33%的带毒率从而导致免疫失败。而正是这种带毒猪群造成我国猪瘟长期持续存在和散发流行恶性循环的主要根源。由带毒母猪产下的仔猪多为先天免疫耐受猪,这种情况常常导致猪瘟在猪场形成恶性循环:即无临床症状的持续感染带毒母猪——胎盘垂直感染——母猪繁殖障碍——仔猪带毒——无临床症状的持续感染带毒后备母猪——无临床  相似文献   

20.
某集约化猪场1992年起连续发生母猪猪瘟综合症,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经三年努力,已经控制住该病的发生。现将其发生与防制情况报告如下:一、流行病学调查猪场每年在定点场引种,坚持猪瘟免疫程序(种猪每半年免疫一次,仔猪ZO-25日龄,55-60日龄二克),猪瘟疫苗由兽医站在省、市兽防部门统一购回。1992年发生母猪猪瘟带毒综合症,其表现和病理变化趋向慢性化和典型化。母猪以繁殖障碍、发热为主要特点,三年共发病153头,发病率21.1%;60日龄内仔猪发育不良,生长慢,时有发热病史,病情反复发作,多数转归于死亡,三年共发病3978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