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泥蚶人工育苗及滩涂养成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泥蚶人工育苗及养成技术生产试验,从饵料、水质、幼虫培育、附着变态、技术、管理措施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取得泥蚶人工育苗生产性突破。共繁育泥蚶苗40.7亿粒,填补了泥蚶工厂化育苗省内空白。  相似文献   

2.
锯缘青蟹蚤状幼体的饵料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锯缘青蟹(Scylla serrata)人工育苗技术上的低成活率一直制约着青蟹养殖业的发展。吴琴瑟、李少菁、朱小明等都曾对锯缘青蟹的人工育苗技术、幼体营养需求、摄食等方面作了不同程度的研究。学者们一致认为,饵料的选用、搭配和投饵密度的控制是提高青蟹育苗存活率的关键。而幼体前期营养的积累对其后期的变态发育及成活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鉴于此,笔者在进行批量生产的同时,选用几种动植物饵料和人工配合饵料对青蟹蚤状幼体进行饵料效果试验,以探讨和比较不同饵料搭配的饲喂方式对幼体发育变态及成活率的影响,以期为锯缘青蟹人工育苗提供一些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3.
祖国各地     
河蟹人工半咸水育苗技术有新进展近年来,湖南省岳阳市水产研究所致力于河蟹人工半咸水育苗技术的发展和提高工作,特别对河蟹育苗中几个突出问题——饵料、疾病、废水的循环利用等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新的进展.  相似文献   

4.
海产鱼类人工育苗技术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寿山 《水产学报》1985,9(1):93-103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1981年底,日本已对25科52种海产鱼类(不包括降海和溯河鱼类)进行了人工育苗研究。真鲷Pagrus major**、黑鲷Mylio macrocephalus***等6种已建立年产苗种达100万尾以上的生产技术;年产达几万至几十万尾的种类有褐菖鲉Sebastisus marmoratus等10-20种。育苗方式以室内水槽高密度育苗为主。日本人工育苗技术开发的要点:1.开发了与多数海产鱼分批产卵型的繁殖特性相适应的自然产卵的采卵技术;2.开发了适口优质的生物饵料和人工配合饵料并建立饵料系列;3.建立生物饵料大量培养技术。文中着重探讨和讨论了我国和日本海产鱼类人工育苗生产和科研几个方面的异同点,并就我国海产鱼人工育苗工作提出了几点探讨性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方斑东风螺(Babylonia areolata Link)人工育苗技术取得了突破,南方沿海方斑东风螺养殖规模不断扩大,每年需要大量的苗种以满足养殖生产的需求。在方斑东风螺规模化人工育苗中,由于幼虫摄饵量大,人工培养单胞藻远远满足不了生产的需求,代用饵料的广泛应用,致使育苗水质恶化,纤毛虫大量繁殖,方斑东风螺幼虫的外壳和面盘寄生大量纤毛虫,影响幼虫的活动和摄食,  相似文献   

6.
河蟹人工半咸水工厂化育苗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等从事河蟹人工半成水工厂化育苗工作几年,现将有关育苗技术总结如下,供参考。一、材料与方法1.人工半咸水的配制选用的水源应符合育苗用水标准。人工半成水的配制按照常规的方法配,但配制后的半成水须测定其中各离子的含量,以确保达到设计标准,再经消毒、沉淀后,方可使用。2布苗密度平均为15万/米’左右,密度过大,水质、饵料、管理等条件不易满足,致使水质变化大,影响产量。3.饵料投喂开口饵料主要是单胞藻,育苗整个过程以卤虫无节动体为主,适时搭配颗粒饵料(鸡蛋黄),但不宜多投,因其下沉速度快,易败坏水质。投喂量…  相似文献   

7.
在对虾工厂化育苗中,饵料培养,特别是动物性饵料轮虫的生产性培养,目前尚有一定的困难。一般来说,因为需要一定规模的培养设备和条件,同时,尚需一定的培养方法与技术。因此,目前大部分生产单位在对虾人工育苗中所使用的活体动物性饵料主要以卤虫(Artemia salina)无节幼体为主,  相似文献   

8.
<正>青蛤俗称黑蛤、牛眼蛤,肉味鲜美,营养丰富,是我国沿海滩涂经济贝类。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海域环境变化,加上过度捕捞,青蛤资源出现严重衰退。人工养殖和资源增殖对青蛤苗种的需求量日益增加,因此人工育苗在全国沿海广泛开展。笔者总结东港市近年来青蛤人工育苗经验,将其技术要点介绍如下。一、育苗设施和饵料准备育苗设施包括育苗车间、饵料培养车间、沉淀池、沙滤罐、供水系统、充气系统、供电系统等。生产前应检修、维护机械和电力以及水管、供气管等系统,保证其正常运转工作。  相似文献   

9.
在泥蚶[Arca(Anadara)granosa Linne]人工育苗中,选择适宜的饵料和掌握适当的投饵量,是育苗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关于泥蚶幼虫和稚贝的饵料,国外尚未见过报道。国内在七十年代,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温州分所、福建省水产研究所、广东省海丰养殖场等单位,曾采用牟氏角毛藻、三角褐指藻、扁藻和小球藻等做为泥蚶幼虫的饵料,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相似文献   

10.
点带石斑鱼人工育苗技术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通过对受精卵孵化及初孵仔鱼的饵料选择,仔鱼阶段海水比重,温度的调节等实验,研究了点带石斑鱼人工育苗技术。结果表明:采用牡蛎受精卵或担轮幼虫为初孵仔鱼的饵料是可行的。育苗的成活率与温度、比重、水质等因素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1.
单胞藻饵料在扇贝育苗生产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在扇贝育苗中,目前尚未有完善的人工饵料和其他代用饵料,可以说有无单胞藻饵料直接关系到扇贝育苗的成败。本文是根据作者近十年在育苗场承担单胞藻饵料培养技术指导的实际工作经验归纳、总结而成。(-)选种及一组扩大选种一般在亲贝入地前2-3个月进行。种类要根据不同扇贝育苗时间来确定。以海湾扇贝(ArgoPeCtenirradians)育苗为例:海湾扇贝亲贝太地一般在三月初,由于此时水温较低,一级扩大培养一般先选一些低温种类如新月菱形藻(NitZSChiclisterium,硅藻类)。8701(l。hrysi…  相似文献   

12.
随着河蟹育苗技术的日趋稳定及苗种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河蟹苗种供大于求的局面正由北向南扩大。蟹苗销售难的状况导致蟹苗价格下跌,蟹苗生产如不及时调整技术,压缩成本,将面临亏损的威胁。笔者近几年在育苗技术服务时,在降低育苗成本方面做了一些积极的探索,并取得了明显效果,现总结如下: 1.培养好基础饵料。 当今河蟹育苗生产一般有清水布苗和肥水布苗两种方法。肥水布苗即通过培养单胞藻类基础饵料,可以节省幼体饵料的投喂量,尤其是螺旋藻粉等价格较高的前期饵料,降低饵料成本。具体做法是:在布苗前3~6天,向育苗池中蓄…  相似文献   

13.
楼宝 《水产科技情报》2004,31(3):125-126
本文阐述了目前我国海水鱼类人工育苗中所使用的饵料系列,探讨了蒙古裸腹溞的饵料意义,比较了蒙古裸腹溞和卤虫在海水鱼类人工育苗中的饵料成本,评价了蒙古裸腹溞大规模培养及其在海水鱼类仔稚鱼培育中应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Adans et Reeve)土池人工育苗和垦区育苗已成为解决其种苗的重要途径。在人工育苗过程中,选择适宜的幼虫饵料,是提高其成活率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索利用室外大型水泥池进行豹纹鳃棘鲈(Plectropomus leopardus)人工育苗的技术模式,通过在室外大型水泥池顶部加盖遮光太阳板半封闭顶棚,对育苗水体进行控光、控温和防雨,进行该鱼人工育苗过程中水处理技术、饵料培育技术和育苗方法的研究。2010年3~7月,累计放卵5批次,共培育出全长2.5~3.0 cm的鱼苗21.9×104ind,受精卵平均孵化率达81.4%,育苗平均成活率达5.59%;初孵仔鱼平均全长1.6mm,在早期发育阶段每经历一次饵料转变,都会带来仔稚幼鱼的快速增长;该鱼摄食时间主要集中在白天,随着个体生长发育,饵料出现顺序依次为原生动物、轮虫、桡足类、蒙古裸腹蚤。研究表明,豹纹鳃棘鲈室外大型水泥池人工育苗模式克服了池塘育苗受自然环境影响大和室内水泥池育苗水体小、开口饵料匮乏的缺点,育苗成功率和出苗率比较稳定。  相似文献   

16.
河蟹人工育苗配套饵料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鹤鸣 《水利渔业》1999,19(4):12-14
对河蟹育苗过程中生物饵料的培育进行了细致的研究,探讨了饵料配套模式,对河蟹人工育苗有实际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幼参人工配合饵料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在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 Selenka)人工育苗的过程中,关键之一在于解决不同发育阶段的饵料,尤其是转入底栖生活的稚、幼等对以单细胞藻作为饵料,已不能满足需要,因此需根据其摄食习性,研制、筛选人工配合饵料。  相似文献   

18.
轮虫(褶皱臂尾轮虫)作为一种小型浮游动物,具有广盐广温性、生长繁殖快、培育成本低、营养丰富等优点,是海水鱼、虾蟹育苗中最理想的开口饵料和早期生物饵料。宁波市鄞州区有虾蟹育苗基地2000多亩,以前普遍以蛋黄、豆浆作为开口饵料,这样的苗种质量得不到保证,成活率也较低。近两年来,进行了土池培育轮虫试验,作为虾蟹育苗的开口饵料,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现将轮虫土池高产培育技术及效益核算总结如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在对虾的种苗生产中,幼体的饵料是育苗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据报导,目前国内外主要采用植物性和动物性饵料,即生物饵料。但是人工培养生物饵料,不仅需要一定的设施,而且技术性较高,常常因光照不足或水质污染,致使饵料生物培养不起来,导致育苗的失败。因此,要批量培育对虾苗种,幼体的饵料必须始终保证供应。从目前而言,  相似文献   

20.
本文着重讲述了南美白对虾在我国北方各省、市人工育苗技术和养殖商品虾的发展变化,尤其对育苗用水的消毒处理,饵料系列的构成管理和投饵量的控制,幼体发育生长,各期的变态特点和在自然海域中分布繁殖特点,人工育苗种苗育成率偏低的原因进行了分项论述,并对育苗和养殖成虾过程中发生的不良现象、各种疾病进行了防治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