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民法律意识是法治乡村建设的关键,没有农民法律意识的培养和提升,法治乡村建设就难以实现。当前,受制于乡村商品经济不发达、民主政治不健全、文化教育不充分、法律制度不完善等因素影响,农民法律意识存在着法律知识匮乏、法律认知不足、法律信仰缺失、法治观念不强等种种问题,这已严重制约了法治乡村建设的顺利进行。为培养和提升农民法律意识,实现法治乡村建设,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快乡村发展,完善乡村法制,为农民法律意识培养和提升奠定必要基础,提供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2.
完善乡村治理的法治化建设,为贯彻全面依法治国方略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坚实有力的物质基础和法治保障,促进乡村社会发展,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建设法治乡村工作中暴露出乡村立法不足并且滞后、乡村执法工作缺乏规范性、乡村司法人才流失、村民缺乏法律知识和信仰等问题。构建“三治”融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促进多元主体,实现传统乡村和现代法治相结合,运用法治手段为乡村治理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3.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与实施,新时代"送法进乡"活动也随之不断升级与创新,乡村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实现了政策结构协同合作、互惠互利、资源共享等社会先进治理理念的高度契合.它的治理价值主要体现在保护村民基本权益、促进乡村法治、推进乡村振兴等方面.然而,当前乡村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在实际建设中仍面临着环境、体制、主体等多个维度的挑...  相似文献   

4.
乡村治理法治化是乡村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是促进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保障。从乡村振兴战略背景出发,分析乡村治理法治化的现实困境,发现仍存在着基层法治人才缺乏、村民法治观念淡薄、乡村法律服务体系不健全等问题。因此,应当认真分析乡村治理法治化的价值意蕴,通过挖掘优质人力资源、加大乡村普法力度、构建乡村公共法律服务平台等路径来解决当前乡村治理法治化中存在的问题,籍以优化法治乡村建设,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相似文献   

5.
《农村经济与科技》2022,(1):244-246
建设法治乡村是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保证。法治乡村建设对于完善我国的农村法律制度、健全农村法治化发展有着显著意义。目前,乡村中存在着基层权力行使不规范、法律规章不健全、乡村治理方法落后、法律服务不健全的问题。应通过强化基层权力使用、完善法律规范、创新乡村治理方法、构建多元化乡村法律服务促进法治乡村建设。  相似文献   

6.
正如生产力发展格局具有不平衡与不充分特征一样,农村法治文明的发展具有时空不平衡性。由于传统乡村社会分化导致的法律矛盾呈现区际差异、同一主体内部差异与不同时间轴差异的特征,充分体现了法的演进具有生产力最终决定性、演化阶段性、价值取向阶梯性、行为规则与信仰体系博弈性等特点,也表明法治的实现途径具有灵活性、多元化等特点,法治是一个涉及法社会学、法人类学、法经济学等诸多子学科的综合命题。针对农村地区的不同社会结构分化与法律矛盾关系模式下存在的具体法律矛盾,我们要因时制宜、因地制宜,通过扶贫、普法、对口法治支援、发掘本土公序良俗、规则置换、教育与惩罚示范相结合、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等方式,将农村法治文明建设作为立体格局常抓不懈。  相似文献   

7.
《农村经济与科技》2020,(1):302-304
高校法律援助机构对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具有促进作用,对乡村法治建设具有不可低估的力量。政府、社会法律援助在乡村法治建设中时间不足、精力有限为高校法律援助机构留有发挥作用的空间,但其虽具有时间上、人员上的优势,同时也面临人员专业性不足、资金来源缺乏等一系列问题。此时,对高校法律援助机构人员严格选任、给予肯定,增加在乡村开展法律援助所需资金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8.
法治乡村建设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保障。当前法治乡村建设法工作存在着立法不完善、干部法治能力不强、法律宣传力度不够等问题。通过加强党的领导、完善立法、提高基层干部执法能力和普法宣传等措施推进法治乡村建设。  相似文献   

9.
通过阐述法治在促进乡村振兴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归纳分析了乡村面临的农村法律法规不健全、农民法治意识薄弱、基层干部法治能力不足等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加强法律普及、提升基层干部法律素质的具体对策,以更好地推进法治乡村建设,促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0.
完善乡村公共法律服务是促进乡村振兴、维护乡村社会稳定的重要抓手。当前法治乡村建设的重点是发展公共法律服务,但在实践中还面临多重困境。基于此,乡村公共法律服务的发展应向多元化维度推进,从健全公共法律服务管理体制、提升乡村法律服务的实用效能、加强民间法和国家法的融合、优化乡村公共法律服务的载体、壮大乡村公共法律服务队伍、健全多元纠纷化解机制等方面入手,从而助推新时代法治乡村的优质发展,为乡村振兴增效赋能。  相似文献   

11.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21):259-260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定不移地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乡村建设道路。当前,我国法治乡村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为:农民法治观念较为淡薄,农村基层法治人才薄弱等。为此,应采取以下措施:加大法治宣传力度,营造法治乡村建设的良好法律氛围;加强机构建设,夯实法治乡村建设的组织基础。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分析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出现乡村法治建设状况及法治对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性,探讨如何利用当前政策支持整合社会有效资源建设为乡村搭建提供持续高效的多方联动法律服务平台等问题展开探究。  相似文献   

13.
乡村治理制度的历史沿革及其演变表明乡村法治秩序建构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应有之义和内在要求。乡村治理法治化是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要求,是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客观需要,法治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有力保障。但是,实践中存在法治化水平较低、乡村社会法治公共产品供给有待加强、治理主体多元化的矛盾冲突、“半熟人社会”未能充分发挥法治作用、乡土社会法治文化基础较为薄弱等困境。为了克服广西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法治秩序构建存在的主要问题,一要健全乡村法制体系,提高乡村法治化水平;二要加大法律公共产品的培育与补给;三要兼顾多元主体利益诉求,实现良性互动;四要改善法治环境,促进“三治融合”;五要培育法治文化,树立法治权威。  相似文献   

14.
建设法治乡村,关键在于农民法治意识的培养,只有不断提高农民法治意识,才能确保乡村振兴战略稳步推进、引导广大农民参与乡村治理、培育知法懂法用法爱法尚法的新型农民,实现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然而,目前在法治乡村建设中,农村普法教育形式还比较单一,不能满足新时代背景下农民对法律大量化、多元化、差异化需求。法治教育渠道较狭窄,专业程度不高。公共法律服务从业人员不足,服务质量不高。为此,应创新普法教育形式,调动农民积极性,发挥应普法主体作用。应扩充法治教育渠道,营造法治环境,使农民法治意识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加强法治建设投入,加强政府财政倾斜。司法机关向农民提供针对性帮助。  相似文献   

15.
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是法治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涵盖立法、执法、司法和守法四大重要环节。对乡村法规政策和现实情况进行梳理,厘清进入“后乡土社会”的乡村地区在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中面临的现实问题,思考乡村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新使命、新内涵和新场景,并提出我国乡村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的新路径。应在“乡政村治”的既有治理体系格局下加强关键领域立法,完善乡村法律制度体系,突出党领导下乡村居民治理主体地位,构建智慧治理机制,加强乡村地区司法保障,完善乡村地区法律服务体系,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布局与共同富裕总体目标。  相似文献   

16.
民间信仰是乡村治理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治理元素。它具有凝聚精神力量,促进乡村社会整合、提供社会资本,实现乡村社会善治、搭建娱乐平台,丰富乡村文化生活、降低交易成本,促进乡村经济繁荣等重要价值。因此,要通过尊重民间信仰人士权利,引导参与乡村公共事务、规范民间信仰组织发展,激发和释放社会活力、"引导"和"管理"结合,推动乡村文化建设等途径,实现民间信仰在乡村治理中的内在价值,推动农村经济社会稳步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法治宣传教育作为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和美丽乡村建设具有重要作用。我国传统法治宣传教育结构是以政府为主导,自上而下的权威型教育模式,在不同乡村场域下存在信仰缺失、供需失衡、形式单一、效应缩减的问题。新时代乡村振兴建设需要立足于乡村场域实情,从转换权威型教育模式、丰富法治宣传教育体系、引导社会团体参与、创新法治宣传教育形式、增强法治宣传教育效应路径寻求解决对策,将法治宣传教育常态化、生活化,为乡村振兴培养法治土壤。  相似文献   

18.
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是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的重要内容。北京怀柔区渤海镇北沟村通过树正气、定规矩、明责任、强服务、讲道德、兴产业等探索了“以法治村、以文化人、以业兴村”的村庄治理之路,但也面临人口老龄化、外国人聚居生活、政经不分等问题。完善乡村治理机制,需要健全养老服务体系、推行村庄政经分开试点、加强村庄社会建设和法治建设等改革创新。  相似文献   

19.
零农税后,村民自治运作过程中存在着矛盾和冲突,其原因有村民自治的法律制度体系不完善、农村政治体制改革滞后、乡村既得利益群体的阻挠。要实现乡村关系的良性发展,应进一步完善农村政治体制,进行观念创新、组织结构创新和法治创新。通过转变乡镇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规范乡政与村治的法律体系等方式,实现乡村关系均衡。  相似文献   

20.
《关于加强法治乡村建设的意见》部署“完善乡村公共法律服务”的工作任务,要求“健全乡村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为完善乡村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政府建设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中国法律服务网、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室)三大平台,落实一村一居法律顾问制度,加大法律资源向乡村的倾斜度。乡村公共法律服务制度是否健全、法律服务资源是否充足、法律服务内容是否规范、法律服务方式是否创新、法律服务程序是否便捷、法律服务质量是否优良、法律服务效果是否显著,需要对乡村公共法律服务现状、问题与对策进行调研。为此,本研究选取兰州市榆中县城关镇为样本,对镇司法所进行现场访谈、向19个村(居)民委会发放调查问卷、通过“问卷星”微信小程序向提供法律顾问服务的律师发放调查问卷48份,并就调研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寻找存在的问题与探索解决之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