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糙米酵素在食品中的应用研究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糙米酵素是以糙米为主要原料,添加蜂蜜和麦芽等进行调配,经微生物发酵制成的,在发酵过程中微生物利用调配的营养物质进行代谢产生出多种复合酶类,提高了糙米的食用特性和功能特性。初步探讨了糙米酵素在乳、肉和焙烤食品中的应用,结果表明,糙米酵素可改变原料和食品的特性,为糙米的深加工和应用提供了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2.
富含各种生物活性成分,且具有食药两用功能的植物资源成为酵素产品开发研究的新热点。对药食两用植物酵素的活性成分和发酵机理进行综述,以期为药食两用植物产品开发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糙米酵素是利用糙米、蜂蜜和玉米胚油等原料,经微生物发酵生成的混合生物酶体系,主要从糙米酵素的发酵工艺、营养价值及应用前景等方面对糙米酵素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为评价生物制剂对植物及植食性昆虫的综合影响,以黄瓜植株及蓟马为生物材料,检测它们对自制酵素、木醋液及混合液的响应,包括黄瓜的生长、生理指标,叶片抗逆酶活性水平及蓟马发育、种群数量动态。研究发现:(1)酵素显著缩短蓟马发育历期;混合液显著延缓蓟马发育,抑制其种群。(2)酵素显著加快有虫黄瓜植株地上部分生物量增长,降低黄瓜叶片可溶性蛋白和叶绿素含量;酵素处理的带虫黄瓜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活性均升高。由此可见,酵素及木醋液对黄瓜植株和蓟马均可产生一定的影响。混合使用可有效抑制蓟马害虫。多次酵素使用则能产生较高的综合效益,既促进黄瓜生长,又增加植物“免疫力”。  相似文献   

5.
以燕麦为原料进行发芽处理,接种微生物制成燕麦发酵产品,研究了发酵过程中β-葡聚糖、游离氨基酸、总酚及总黄酮含量的变化,探究燕麦酵素对α-淀粉酶活性的抑制效果及抑制类型,考察了燕麦酵素中的营养素与α-淀粉酶活性抑制效果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随着燕麦发酵时间的延长,燕麦酵素中β-葡聚糖、游离氨基酸、总酚及总黄酮含量均呈现上升趋势,发酵96 h达到最高。燕麦酵素对α-淀粉酶有抑制作用,最高抑制率达到72.27%,IC_(50)=30.96 g/L,动力学分析表明,无论是高浓度还是低浓度的燕麦酵素,对α-淀粉酶活性的抑制类型都属于混合型抑制。通过相关性分析可以看出:燕麦酵素中总酚及总黄酮含量与α-淀粉酶活性的抑制效果呈显著正相关(P<0.05),β-葡聚糖含量、游离氨基酸含量与α-淀粉酶活性抑制作用的正相关性不显著。燕麦酵素是一种开发前景广阔,具有较好营养性和抗氧化性的产品。  相似文献   

6.
研究糙米酵素提取物对高血脂大鼠脏体比、肝脏脂肪及消化酶的作用。动物实验结果表明,糙米酵素提取物使灌喂6周的大鼠体质量显著低于高脂对照组(HCK)(p<0.05),至8周时,则效果非常显著(p<0.01);与HCK相比,脾腺指数显著增加(p<0.01),说明糙米酵素提取物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大鼠各灌胃剂量组肝脏粗脂肪质量非常显著低于HCK(p<0.01),它们对肝脏粗脂肪含量的抑制率分别达32.26%,46.61%和33.81%,说明糙米酵素提取物对食源性脂肪肝有较好的预防作用,其中以高剂量组的作用效果最佳;各组大鼠十二指肠中累积的淀粉酶活性非常显著高于HCK组(p<0.01),淀粉酶含量的增加率分别达4.75%,5.56%和7.11%,而与HCK组相比,胃液蛋白酶差别不显著(p>0.05)。糙米酵素有助于降低血脂,提高体内消化酶含量。  相似文献   

7.
笔者从食用豆抗性种质资源的筛选与鉴定、抗性机制、抗性遗传规律研究及基因标记3个方面对食用豆抗性育种研究进行了综述,回顾并总结了前人在食用豆抗性育种方面所取得的成果,重点阐述了抗性相关基因(Br)的研究动态,指出今后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抗性相关基因(Br)的定位及功能验证方面,并就目前所遇到的困难进行了讨论与分析,探讨了抗豆象育种的重要性,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规划。以期对促进国内食用豆抗性育种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8.
为了有效利用田间废弃烟草秸秆,提高其利用率,从而助力烟草植株健康成长。本研究运用田间常见废弃的烟草秸秆为材料,制作成具有一定肥效的酵素液,并与之前筛选出的烟草病菌拮抗放线菌——灰产色链霉菌(Streptomyces griseochromogenes)混施,在苗期及采收期调查混合酵素液对烟苗和烟株生长发育影响。结果表明,烟草酵素液的施用可增加烟草的产量及质量,提高烟草上等烟的比率,其中烟草酵素液与S. griseochromogenes混施的效果最佳,优于其他处理,并显著优于对照。将烟草酵素液与拮抗放线菌混用的方法可推荐到生产上使用,既可减少废弃秸秆在田间造成病原菌的累积,又可有效提高烟草的产量及质量。  相似文献   

9.
木屑在高原无土基质化发酵腐熟技术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木屑作为有机废料,对其加入辅助发酵菌剂进行生物发酵,对苗木的生长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为了研究木屑在高原马铃薯微型薯生产基质化的应用,采用酵素菌、EM菌、贝佳等不同的发酵剂以及不同浓度梯度酵素菌加入木屑进行生物发酵。结果表明,在木醋液添加量相同的情况下,添加EM菌发酵剂的处理腐熟效果最佳,其次是300g酵素菌和500g尿素的处理腐熟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0.
以软枣猕猴桃为原料,经发酵、调配制作软枣猕猴桃酵素可吸果冻,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对工艺进行优化,通过感官品质评价确定软枣猕猴桃酵素果冻配方,通过测定总酚、类黄酮和VC指标,对本产品与市售猕猴桃可吸果冻、果汁的营养物质含量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软枣猕猴桃酵素果冻的最佳工艺配方为:软枣猕猴桃酵素添加量35%,白砂糖添加量5%,柠檬酸添加量0.06%,卡拉胶添加量0.8%。由该配方制作的可吸果冻入口细腻、酸甜适口,具有软枣猕猴桃独特果香,且营养物质(总酚、类黄酮、VC)含量均显著高于市售产品。综上所述,该产品是一款风味独特、具有保健功能、有广阔发展前景的新型可吸果冻。  相似文献   

11.
γ-氨基丁酸的生理功能及富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γ-氨基丁酸是一种新型功能性因子,存在于谷物、水果、蔬菜和发酵食品中,是日常摄取的一种非蛋白质氨基酸,但由于天然可摄取量很少,单一从食物中摄取很难发挥其功能性。所以其富集方法在食品保健业倍受关注。综述了γ-氨基丁酸的生理功能、富集技术等,旨在为GABA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乳酸菌是具有调节免疫、防癌抗突变的益生菌,也是食品生产中的重要工业发酵菌群。代谢组学技术已在乳酸菌发酵食品的进程监控、产品分型、风味形成机理等研究中广泛应用。本研究概述了代谢组学在食品与营养科学研究中的分离和检测技术平台以及数据分析方法,着重阐述了代谢组学技术在乳酸菌发酵食品行业中的应用现状,包括乳制品、豆制品、腌渍食品和饮品。未来代谢组学在乳酸菌发酵食品中的研究将集中在功能性乳酸菌的代谢机理、乳酸菌代谢组学数据库建设和扩容、代谢组学与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等系统生物学技术结合应用等领域,尤其是代谢组学技术引入腐乳、酸菜等中国传统乳酸菌发酵食品的产品开发和品质监控,完善行业规范并提升行业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3.
豆豉的保健功能及开发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豆豉是一种营养丰富的中国传统大豆发酵食品,其种类繁多,因独特的风味和功能而深受大众欢迎。综述了豆豉保健功能的研究进展,并针对豆豉保健功能成分的研究和开发,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4.
采用保持荔枝果酒典型香气工艺、多菌种协调发酵、果糖促进发酵转化、超低温冷沉及三重过滤杀菌、绿色食品原料的控制技术与措施进行研发优质荔枝发酵酒产品。并着重介绍了优质荔枝发酵酒加工工艺流程中的创新点。  相似文献   

15.
我国传统发酵食品与高新技术改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传统发酵食品在我国食品工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传统发酵食品工业中高新技术的应用和工业化水平是一个国家科技水平的真实反映。详细阐述了我国传统发酵食品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其高新技术改造的原理和应用。  相似文献   

16.
桑叶是食、药两用物品,富含l8种氨基酸、矿物质及黄酮类物质。以桑叶和糯米为原料,研制出一种具有保健功能的桑叶发酵米乳。对桑叶发酵米乳的稳定性和配方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简述了发酵香肠的传统工艺,微生物发酵剂在发酵香肠中的作用和种类,以及发展和国内外研究现状,展望了发酵剂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枯草芽孢杆菌TR21对香蕉抗病相关酶活的诱导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筛选能显著诱导香蕉抗病相关酶活变化的枯草芽孢杆菌TR21(Bacillus subtilis)发酵液组分,并探讨其诱导香蕉抗病性机理,选择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作为植物抗病性反应指标,采用灌根接种法,研究1株在大田对香蕉枯萎病具有良好防效的枯草芽孢杆菌TR21发酵液不同组分对香蕉根系内3种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TR21发酵液、菌体、上清和NB培养基后,香蕉根系内PPO、POD和PAL活性均比无菌水对照高,且都出现2次高峰,PPO、POD活性峰在接种后第3天和第7天出现,PAL活性峰则在接种后1天和5天时出现。比较不同组分接种处理诱导产生的酶活性强弱发现,接种TR21发酵液、菌体的3种酶活性均明显高于接种上清和NB的处理。可以判断TR21发酵液中主要有效诱导组分为菌体。灌根法接种TR21菌体后测定香蕉叶片中3种抗病酶的活性表明,菌体处理后叶片中PPO、POD和PAL活性均显著高于接种无菌水的对照,推测诱导系统抗性可能是TR21菌株防治香蕉枯萎病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9.
微生物在发酵豆制品生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微生物在几种主要发酵豆制品中的应用。总结了我国传统大豆发酵食品的各种功能性成分及其生物调节功能,分析了发酵豆制品生产过程中微生物污染的来源、危害及其防治,并针对我国传统大豆发酵食品的研究开发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