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通过对试验仓房进行门窗密闭隔热及外墙面漆改造,采用综合控温储粮技术,实现了稻谷低温绿色储藏,有效抑制了虫霉生长繁殖,达到了粮食保质保鲜目的。  相似文献   

2.
采用冬春季自然通风降温储粮技术,可改变储粮的生态环境,控制虫、霉生长繁殖。延缓粮食品质陈化,减少化学药剂对储粮的污染,且操作简单、费用较低。  相似文献   

3.
控温储粮是将粮堆控制在一定的温度水平,以确保储藏安全。控温储粮能降低粮食呼吸作用,抑制虫和霉生长,延缓粮食品质劣变,是目前一项比较安全、经济、绿色的科学储粮新技术。文章主要介绍了控温储粮的基本理论依据、储粮控温方法及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正>近期,由国家粮食局科学研究院牵头组织实施的2013年粮食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项目"储粮虫霉监测与生态控制技术研究"在甘肃兰州召开中期汇报会。国家粮食局科学研究院负责同志、项目督导组专家、项目各参加单位相关人员参加会议。本项目主要是针对储粮虫霉危害问题,开展粮食储藏过程中害虫气味成分变化规律以及霉菌生长演变的研究,开发储粮虫霉早期监测预警和生态控制技术。目  相似文献   

5.
稻谷不耐高温,过夏容易品质劣变,安全保管难度极大。夏季高温炎热时,由于辐射、传导、对流的作用,形成粮堆四周及粮堆表层温度高的热皮现象,高大平房仓仓拱是外部热量传入的主要部位,也是粮堆表面的最大热源。利用屋顶风机控制仓拱温度,利用空调控制仓温,把粮堆表层平均粮温控制在20℃以内,创造了准低温的储粮环境,抑制了虫霉繁殖,减少了储粮污染,保证了储粮品质,增加了储粮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6.
储粮冬季通风冷冻杀虫试验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试验证明,自然通风是一种省时、省力、节省费用、安全高效的储粮降温方法,可改善储粮生态环境,杀死或抑制虫、霉的生长繁殖,延缓粮食品质陈化,为实现低温储粮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7.
根据本地区生态区域特点和储粮实际情况,中央储备粮安陆直属库在试验仓内开展节能保水降温通风、仓房隔热、粮面压盖、自控排热换气、仓顶喷淋降温等多项绿色储粮技术措施,有效地控制了粮温,减少了储粮水分丢失,延缓了储粮品质陈化,抑制了虫霉的生长繁殖、达到绿色储粮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谷物冷却器低温储粮试验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粮食储藏》1999,28(2):20-26
利用集制冷和通风于一体的谷物冷却器对砖筒仓和钢板仓储藏的小麦、玉 米和稻谷进行冷却通风度夏试验。结果表明:对于高大、密闭条件好的筒仓,经一次冷却 通风后即可使储粮安全过夏。可达到延缓储粮品质陈化、控制虫霉危害的目的。同时,可 比人工倒仓节约大笔费用和人力,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可观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地下仓储粮特性及管理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对地下仓气温、仓温和粮温的变化规律,仓湿和粮食水分的变化规律,以及虫霉发生规律,储粮品质变化情况的研究,发现地下仓不同于其它结构形式仓房的储粮特性.根据地下仓的储粮特性,深入探讨地下仓储粮管理的技术规范,达到粮食安全储存和降低管理成本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通过机械通风,冷冻入库和自然通风三种降温方法的对比试验,证明机械通风降温是一种省时省力,节省费用,安全高效的储粮降温方法,可为改善储粮生态环境,抑制虫,霉生长繁殖,延缓粮食品质陈化,实现低温储粮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1.
选择了北京地区储藏小麦、稻谷和玉米3个粮种共5个仓,针对易出问题的粮堆表层,对温度、粮食水分、CO_2气体以及霉菌和害虫生长,开展为期1年的实仓跟踪监测试验,研究实际粮堆中温度、水分、CO_2浓度与虫霉危害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粮堆表层温度受环境影响较大,无法检测虫霉危害的发生。粮食自身呼吸不会导致开放式粮堆表层CO_2浓度明显升高。当CO_2浓度明显升高时,可以确定粮堆安全出现异常状况,可能出现霉菌或害虫生长,也可能是虫霉协同共生,需采取其它简单快速的检测方法加以区分确认,以便于后续采取措施。由于气体有扩散性,实际仓储过程中,CO_2浓度量值和变化幅度受霉菌或害虫生长速度以及仓房密闭性等多个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氮气储粮技术在黄淮地区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粮食在保管过程中,往往遇到病虫害及微生物的侵扰,引起发热、霉变现象,粮食质量变差。采用传统的熏蒸技术,容易引起药剂残留,在生成食品后带来健康方面危害,对接触药剂人员造成身体伤害。氮气是一种高效无残留的气体,采用技术工艺在空气中即可获得,具有杀虫抑霉、无毒无污染[1]、供试粮食品质良好及使用方便等优点,深受广大用户好评,徐州直属库结合本库特点,在浅圆仓开展氮气储粮应用方面,取得了一定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3.
环境因子对储粮害虫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影响储粮害虫生长发育,繁殖及种群动态的环境因子包括温度,湿度,气体,食物,生物及人为因子,储粮害虫对环境的要求因虫种而异。描述温度与储粮害虫发育速率之间关系可采用逻辑斯谤模型,王-兰-丁模型及生物物理模型,除影响发育速率外,温度对储粮害虫繁殖,存活及地理分布也有明显影响,湿度与温度相互作用共同影响储粮害虫发育和繁殖,适宜的湿度范围常随温度的变化而转移,气调对储粮害虫的影响已成为近十十年来的研究热点,气调配合熏蒸可有效提高熏蒸剂杀虫效果,食性特化是对食物长期适应的结果,不同虫种对食料有一定要求,影响储粮害虫的生物因素包括捕食者,寄生者及病原微生物等,研究储粮害虫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目的在于为控制储粮害虫种群系统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4.
在稻谷粮仓内试验了带有昆虫信息素和食物引诱剂的诱捕器检测与控制锈赤扁谷盗的应用效果。试验结果为:在平均粮温19℃以上时锈赤扁谷盗成虫可以活动并被诱捕器诱捕到;平均粮温21℃~22℃时采用取样筛检法未能检测出害虫时已有较多成虫被诱捕到。在较低粮温(23℃)下,同一天的早、中、晚三个时段诱捕器诱捕害虫的数量差异不明显。当粮温25℃下单个诱捕器诱捕锈赤扁谷盗成虫达30头以上时,取样筛检法的检测结果仍属于基本无虫粮等级。当取样筛检结果还处于一般虫粮等级时,单个诱捕器诱捕到的成虫数量即可达40头以上。采用具有昆虫信息素和食物引诱剂的诱捕器在温度升高时诱捕数量增多,对害虫种群控制作用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5.
探明不同种植体系周年产量、气候资源分配及其利用效率特征,建立周年气候资源优化配置的定量指标,为进一步提升黄淮海区域周年产量潜力和资源利用效率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利用2011—2015年河南新乡定位试验数据,定量分析了冬小麦–夏玉米、冬小麦–夏大豆、双季玉米和一季春玉米4个种植体系产量、生物量、干物质产能、光温资源分配及其利用效率。结果表明,冬小麦–夏玉米和双季玉米体系4年产量、生物量和干物质产能差异均不显著,但显著高于冬小麦–夏大豆和一季春玉米体系,平均增幅分别为45.4%~61.5%、37.3%~71.3%和35.7%~70.7%;双季玉米和一季春玉米体系周年辐射生产效率、籽粒及总生物量光能利用效率均显著高于冬小麦–夏玉米和冬小麦–夏大豆体系,其中周年辐射生产效率平均增幅为11.8%~66.7%,籽粒及总生物量光能利用效率分别提高0.13~0.42和0.18~0.69百分点。进一步分析周年气候资源分配特征,冬小麦–夏玉米体系两季积温分配率分别为45.6%和54.4%,积温比值为0.8,双季玉米两季积温分配率为51.4%和48.6%,积温比值为1.1。综合分析产量和资源利用效率,冬小麦–夏玉米和双季玉米种植体系可作为黄淮海区种植模式优化布局和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而明确主要种植体系积温分配率和积温比值等定量指标可为进一步优化周年气候资源配置,挖掘黄淮海两熟区周年产量潜力和资源利用效率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为了达到提前做好粮食产量预估的目的,笔者利用实际监测1961—2011 年终霜日、平均气温、≥10℃积温、粮食单产等资料,采用统计相关和趋势计算方法,分析了近50 年终霜日年代际、年际变化特点。结果表明,20 世纪80 年代后伴随全球气候变暖,终霜日提前速率加快与同期年平均温度、5 月平均温度具有反位相相关变化特征,与5 月平均温度相关系数达-0.63。通过终霜日推后与提前对作物生长季≥10℃积温关系的分析,揭示它们之间也同样存在明显的反位相相关关系。同时分析了终霜日对粮食单产影响的关系,相关系数为-0.58;指出终霜日提前年份对粮食增产的概率可达0.65,其中在0.35减产年份中全部是由于严重的旱和涝象所造成;综上表明,黑龙江省在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终霜提前,生长季≥10℃积温增加,粮食增产的概率大大增加。  相似文献   

17.
宋林  陈勇 《粮食储藏》2007,36(1):19-22
利用拌防虫剂的稻壳包对粮堆表面进行双层覆盖,经过三年跟踪试验表明,其隔热保冷效果显著,能减少仓温对粮温的影响,有效地控制粮温上升幅度,特别是表、上层,并且抑制了虫霉的发生,基本保持了储粮原有品质.  相似文献   

18.
安徽省宣城2011年气候变化及其对农业影响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提高农业生产对气象灾害的防御能力,采用安徽省宣城市2011年气象资料,分析气候变化对农业的不利影响。结果表明,2011年宣城市平均年降水量正常略偏少,宣城、广德、泾县为正距平,其余各县(市)为负距平;入梅、出梅期偏早,梅雨日数较常年偏少1天,全市平均梅雨量较常年偏多。全市年平均气温比常年正常略偏高,高温日数多于常年。主要气象灾害是1月20日大到暴雪及持续低温雨雪冰冻灾害,1-5月出现不同程度的旱害,6月出现暴雨洪涝灾害。气象灾害对农业造成严重损失,但粮油产量比上年增产,气候上属正常略偏好年景。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地处西北极端干旱区脆弱气候带的甘肃金塔种植业结构对气候变暖的响应,利用金塔气象站1971—2012 年地面气象观测资料,采用温度距平时间序列及线性趋势拟合等方法,对年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和≥10℃积温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42 年来金塔县年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均呈波动上升趋势,≥10℃积温呈明显的增加趋势;金塔县种植业结构对气候变暖的响应明显:20 世纪70 年代中期—90 年代中期,当地主栽农作物以粮食作物为主,1998年粮食、棉花等经济作物种植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进入21 世纪以来,农作物种植面积的布局顺序改变为棉花等经济作物、粮食。由此可得:气候变暖对金塔种植业结构改变有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20.
唐山地区近48年农业气候资源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5  
以全球变暖为主线的气候变化已被世界公认。气候变化会影响到农业气候资源的变化,从而影响农业生产的格局,作物品种布局、粮食产量等。为此,利用唐山地区11个气象观测站1961~2008年日平均气温和逐日降水资料,运用最小二乘法进行线性倾向估计,分析唐山地区主要农业气候资源时间、空间变化趋势及其差异,为政府部门指导农业生产,发展设施农业和名优农产品开发、引进、农业气候资源利用论证提供决策依据。结果表明:唐山地区热量均呈增加趋势,西南部热量增加趋势明显,东北部热量增加较缓;≥0 ℃活动积温、≥10 ℃活动积温的变化与年平均气温的变化密切相关;年降水量表现为减少趋势,且年际间变化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