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频振灯杀虫技术在无公害生产上的应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频振式杀虫灯杀虫谱广,36d共诱得7目29科的86种害虫,可分辨的种类达11781头,对蔬菜主要害虫种类均具诱杀效果,尤其对鳞翅目害虫控害效果显著.试验结果表明,挂灯区小菜蛾、斜纹夜蛾、甜菜夜蛾落卵量比无灯区分别下降51.9%、69.5%和79.2%,幼虫量比无灯区分别下降64.6%、69.3%和88.8%,生产中减少虫害防治用药70%以上.示范应用结果表明,灯控区配以黄板诱杀蚜虫、蓟马、斑潜蝇和其他农业防治措施后基本不需施药治虫,年防治投入仅需3.2元/666.7m2,其成本仅为化学防治成本的1.45%.实际应用中,以单灯控制范围3.1hm2、挂灯时间5月初~10月下旬、开灯时段1900~凌晨100时、装灯高度距地100~120cm诱杀害虫效果最好.其诱虫结果能准确反映害虫田间消长规律,通过技术改造后可作为蔬菜害虫虫情监测预报工具,兼具测报、防治两种功能.  相似文献   

2.
试验结果表明:佳多牌PS-Ⅱ频振式杀虫灯每天在19时至早上7时点灯,悬挂高度为1.2m,控制半径为120m,对危害小白菜和芥菜的主要害虫有诱杀效果,频振灯控制区内的斜纹夜蛾和小菜蛾的平均落卵量比非灯控区的分别下降50.5%和65.28%,幼虫密度分别下降69.7%和69.1%。  相似文献   

3.
频振式杀虫灯30天共诱杀8目29科的90种害虫。该灯杀虫谱广,对危害蔬菜的主要害虫均有诱杀作用,特别对鳞翅目和鞘翅目害虫防效显著。应用结果表明,以单灯控制3hm。,挂灯期4月下旬—10月中旬,小菜蛾、斜纹夜蛾、甜菜夜蛾等落卵量比无灯区分别下降70.1%、52.9%、71.8%,幼虫量下降了70.2%、63.1%、64.5%,减少用药次数60%以上,大大节约用药成本,提高环境质量,防效较好。  相似文献   

4.
黄伟年 《广西植保》2008,21(4):16-18
在害虫盛发的7~9月份,利用4种不同品牌的杀虫灯在台湾大青枣上进行应用效果对比试验,通过60d观察,发现频振式杀虫灯比其它3种品牌的杀虫灯诱得的害虫目、科、种类都多,对天敌的诱杀作用最小,益害比约为1:97.5,其它3种灯都大于这个比例,挂灯区和无灯区对比试验,挂频振灯区域的枣粘虫、小白纹毒蛾的幼虫量降幅比另外3种灯大。说明频振灯诱杀害虫比其它3种品牌杀虫灯好,对天敌的的安全性比其它3种品牌杀虫灯高。  相似文献   

5.
通过斜纹夜蛾性诱剂与频振杀虫灯对烤烟斜纹夜蛾诱捕试验效果比较表明,二者所诱到的成虫数量消长规律基本一致,但斜纹夜蛾性诱剂的诱蛾量显著高于频振杀虫灯的诱蛾量,防控效果比较,性诱剂防控区比常规农药防治区虫口密度平均减退79.78%.频振杀虫灯防控区比常规农药防治区虫口密度平均减退65.34%.性诱剂防控区比频振杀虫灯防控区虫口密度平均减退44.06%.  相似文献   

6.
桑树害虫无害化治理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结果表明:用频振式杀虫灯、黄板和诱捕器防治桑树害虫,效果良好,挂灯区比对照区虫口密度减少62.8%;黄板处理区蚜虫、粉虱、蓟马的虫口密度分别比对照区减少32.9%、28.4%和25%;每个诱捕器平均每天诱杀桑树斜纹夜蛾8.5头.  相似文献   

7.
采用普通型频振式杀虫灯、密网型频振式杀虫灯、灭蚊灯、食用菌专用杀虫灯对平菇蚊、蝇类害虫进行诱杀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密网型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效果最好,其诱虫量是普通型频振式杀虫灯的1.7倍,其次是食用菌害虫专用杀虫灯,其诱虫量与密网型频振式杀虫灯无显著差异,灭蚊灯的诱杀效果最差.在平菇蚊、蝇类害虫防治中,推荐使用密网型频振式杀虫灯或食用菌专用杀虫灯进行诱杀防治.  相似文献   

8.
枸杞园斜纹夜蛾的发生规律与防治技术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斜纹夜蛾在江永县枸杞园1a发生6代,以第四代8月中旬至9月中旬为害最重。成虫飞翔力强,有趋光性,频振式杀虫灯对其具有很强的诱杀效果。杀虫灯区该虫的田间落卵量和幼虫量分别比非灯区降低53.8%和68.4%。频振式杀虫灯是枸杞园斜纹夜蛾无公害治理中1项先进、实用的物理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9.
频振式杀虫灯能直接诱杀棉铃虫、斜纹夜蛾等害虫,可分别减少田间棉铃虫幼虫量、卵量47.1%和57.8%,且对棉田天敌诱杀力小,益害比可达1∶76.4,是棉田害虫综合治理中1项先进、实用的配套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0.
频振式杀虫灯在水稻与蔬菜混栽区的应用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频振式杀虫灯是利用害虫的趋光特性 ,引诱害虫扑灯 ,并通过高压电网杀死害虫的一种先进实用的物理防治措施 ,具有操作简便 ,无污染 ,杀虫效率高 ,低成本 ,效益好等优点。 2 0 0 1年至 2 0 0 3年 ,我站共引进 PS- 1 5 型频振式杀虫灯 1 5 0多盏 ,控害面积 5 33.33hm2 ,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现将该灯在水稻与蔬菜混栽区的应用效果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 .1 供试材料佳多频振式杀虫灯 ,河南省汤阴县佳多科工贸有限责任公司生产。1 .2 实验地点贺州市鹅塘镇新塘村山背组 (有灯区 ) ,黄屋组(无灯区 )。1 .3 实验方法杀虫灯…  相似文献   

11.
斜纹夜蛾和葡萄透翅蛾是我国葡萄种植中的重要害虫,为了探究诱虫灯和性诱剂对这2种害虫的防治效果,本研究通过田间诱捕试验分析了诱虫灯和性诱剂单独及联合使用对斜纹夜蛾和葡萄透翅蛾的诱捕效果。结果显示,斜纹夜蛾具有明显的正趋光性,诱虫灯和性诱剂联合使用对斜纹夜蛾的诱捕具有协同增效作用。而葡萄透翅蛾却不表现正趋光性,单独使用性诱剂时诱捕量最高。因此,在葡萄种植过程中,应该根据葡萄园内害虫实际发生情况,选用适当的灯诱或性诱使用方法,以达到害虫防治的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12.
通过3年调查研究,初步明确在浙江温州夏秋季节斜纹夜蛾喜产卵于毛芋上,毛芋上平均卵块量为0.162块/m2,青菜上为0.04块/m2,是青菜上的4.0倍;青菜套种毛芋与青菜田(CK)相比青菜上平均落卵量和幼虫量分别减少39.13%和52.17%;青菜田套种毛芋控制斜纹夜蛾落卵的有效距离约20 m。青菜田套种毛芋并用频振式杀虫灯控害效果更佳,与青菜田(CK)相比,落卵量和幼虫量平均减少73.91%和83.23%,比单用频振式杀虫灯的控害效果提高21.74%。  相似文献   

13.
性引诱剂能有效诱杀斜纹夜蛾(Spodoptora litura Fabr.)、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 Hübner)、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 Linnaeus)成虫,减轻其发生为害,减少使用农药次数。用不同类型诱捕器挂放同种类型诱芯,其诱蛾量不同,UMT-B诱捕器对斜纹夜蛾、甜菜夜蛾的诱捕效果最好,三角形诱捕器对小菜蛾的诱捕效果最好,每667㎡挂放1枚诱芯为宜。  相似文献   

14.
分别利用三种紫外灯(UVA、UVB、UVC)辐照黑腹果蝇蛹,研究辐照对黑腹果蝇的羽化率、性比、飞出率、死蛹率、成虫干重、蛹重以及F1羽化率、F1性比、F1死蛹率、F1成虫干重的影响。结果表明:辐照后黑腹果蝇羽化率均显著降低,其中UVB辐照6 h后的黑腹果蝇蛹羽化率最低,为10.00%;经过UVA辐照9 h组的性比平均值为2.32,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经过UVB辐照后,黑腹果蝇飞出率显著降低,其中UVB处理6 h后黑腹果蝇飞出率低至4.00%;经过UVB辐照的死蛹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其他组,其中辐照6 h组黑腹果蝇蛹的死亡率平均值达到89.33%,最高达94.00%。经过紫外线辐照后各组蛹重与对照组相比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且差异显著;经过UVB、UVC辐照后羽化的黑腹果蝇成虫干重显著低于对照组;经过紫外线辐照后黑腹果蝇F1成虫干重相比对照组均有所降低,与对照组差异显著。本研究可为昆虫的紫外线诱变和害虫生物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滇西甜糯玉米草地贪夜蛾防治现状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宋翼飞  吴孔明 《植物保护》2020,46(5):217-222
滇西是中国甜糯玉米的重要生产基地,也是草地贪夜蛾等多种重大迁飞性害虫的冬季繁殖区。2019年对德宏州瑞丽市冬季玉米田害虫种群的调查表明,常见种类有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斜纹夜蛾S.litura和甜菜夜蛾S.exigua等,以草地贪夜蛾为优势种类,其为害株率占玉米总被害株率的95.41%。当地农民一年种植两季甜糯玉米,主要采用化学农药防治玉米害虫。自草地贪夜蛾入侵以来,农药使用次数呈增加趋势,防治草地贪夜蛾效果较好的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使用次数明显增多,2019年夏播玉米平均施药6.83次,年施药超过10次。这种依靠单一化学农药的防治策略,虽短期内可控制草地贪夜蛾等害虫的为害,但易引发抗药性。鉴于滇西地区是草地贪夜蛾等重大害虫在中国的周年繁殖区,建议该地区各级政府给予重点关注,推广绿色防控技术,实现草地贪夜蛾源头的科学治理。  相似文献   

16.
应用斯氏线虫防治8种鳞翅目、鞘翅目昆虫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91—1993年在哈尔滨、牡丹江和阿城等地进行了应用斯氏线虫防治8种害虫的研究,其中鳞翅目5种:粘虫、甘蓝夜蛾、银纹夜蛾、向日葵螟、小菜蛾;鞘翅目3种:白星金龟子、马铃薯瓢虫和细胸金针虫。用3个种5个品系线虫测定的结果表明,除金针虫外,斯氏线虫对其它7种害虫均能侵染。室内试验表明,Beijing品系对粘虫、甘蓝夜蛾、向日葵螟和小菜蛾的致病力最强,害虫死亡率范围为79.3%—100.0%。田间试验表明,Beijing品系线虫对马铃薯二十八星瓢虫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而NC32和Beijing品系在室内和田间对细胸金针虫均未表现出致病力。这些结果表明,斯氏线虫在本省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玫烟色拟青霉亚致死浓度对小菜蛾取食和成虫生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室内测定了玫烟色拟青霉菌株SCAU-PFCF01的亚致死剂量对小菜蛾幼虫取食量、蛹重、化蛹、羽化、成虫寿命和雌蛾产卵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用玫烟色拟青霉1×102和1×103孢子/ml处理小菜蛾2龄幼虫后,其幼虫期的总取食量较对照相比分别降低29.3%和54.1%。处理4龄幼虫后,玫烟色拟青霉导致其化蛹率、蛹重、羽化率、成虫寿命及成虫产卵量显著下降,1×103孢子/ml处理4龄幼虫后小菜蛾的平均蛹重、雌成虫寿命、雄成虫寿命、成虫的产卵量分别为4.3mg、15.3d、17.2d和135.1粒/雌,显著低于对照。  相似文献   

18.
间作对甜玉米田主要害虫与天敌动态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为明确甜玉米间作不同作物对害虫的控制作用,采用目测法系统调查了甜玉米单作、甜玉米与绿豆、菜豆、甘薯或花生间作生境玉米主要害虫和天敌种群发生动态,并比较了不同生境亚洲玉米螟的为害情况。间作生境中捕食性天敌蜘蛛和瓢虫类群的个体数量均明显增加,其中甜玉米间作绿豆或甘薯生境蜘蛛类群增长21%以上,瓢虫类群增长83%以上,显著高于甜玉米单作生境;不同生境间玉米螟赤眼蜂发生量差异不显著,对亚洲玉米螟卵的寄生率均达到86%以上。间作生境玉米生育期内亚洲玉米螟落卵量、斜纹夜蛾及玉米蚜发生量均与甜玉米单作无显著差异,但收获期甜玉米间作生境玉米螟为害率低于单作生境,其中以甜玉米间作绿豆生境最低,总蛀孔数和活虫数分别比单作生境下降55.72%和76.70%。表明间作不同作物对甜玉米田具有一定的控害增益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为探明吉林省中西部地区蛾类昆虫的种类及组成,提供蛾类群落的多样性资料,本研究于2017年-2020年利用高空探照灯逐日诱集蛾类昆虫并分类,明确不同昆虫季节性种群动态,在此基础上对蛾类群落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共采集、鉴定蛾类昆虫18科227种,优势科为夜蛾科,种数占比达到49.34%。按为害植物类别,可分为农业害虫、林业害虫、果树害虫、蔬菜害虫等。蛾类昆虫4月始见,7、8月群落丰富度最高,7月群落多样性最高,群落均匀性随时间变化不明显。明确了不同月份优势度指数较高的种类。7、8月的蛾类群落相似性高,4、10月与各月的相似性低。本研究结果可为此区域蛾类害虫的监测预警与综合治理提供基础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