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0 毫秒
1.
当前我国农村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环境行政执法现状不容乐观,另人担忧。其存在的障碍主要有农村环境行政执法的法律依据不充分;农村环境执法机构不健全;执法人员素质较低;地方保护主义的影响;农村环境行政执法监督的缺失。因此,加强农村环境行政执法必须完善我国农村环境行政执法的法律依据;健全农村环境执法机构;提高执法人员的素质;建立严格的绿色GDP考核制度和环保问责制度;健全农村环境执法监督体制。  相似文献   

2.
江垣德 《广西农业科学》2014,45(9):1713-1718
【目的】研究分析广西农业行政执法体系建设的现状,为提高农业行政执法活动有效性提供决策参考。【方法】采用SWOT方法对广西农业行政执法体系建设的优势、劣势、机遇、挑战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战略思考。【结果】广西农业行政执法体系的相对优势主要表现为农业行政执法机构基本建立健全、执法经费已要求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及农业行政执法机构职能明确,劣势主要表现为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农业行政执法主体分散和执法监督不到位,发展机遇来源于依法治国方略的深入实施、当地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面临的挑战主要是公众农业法制观念薄弱和执法依据不完善。【建议】整合执法资源、改善执法环境、提高执法效能是完善广西农业行政执法体系的三大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3.
农业行政执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运用行政学、行政法学的相关理论,对农业行政执法的价值和农业行政执法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剖析了农业行政执法在立法、执法机构、执法职权、执法人员素质、执法行为和执法监督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并结合我国现状提出完善措施。  相似文献   

4.
薛勇  梁燕  余树霞  闻兵  李锋 《甘肃农业》2023,(11):105-108
在农业行政执法领域全面推行行政柔性执法是国家、省市对农业部门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部署要求,也是农业行政执法认真贯彻落实新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坚持以人为本、执法为民,转变行政执法理念,创新行政执法方式的有效举措,对促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推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阐述了行政柔性执法的背景、概念和法律依据,剖析现状及存在问题,通过学习借鉴国内先进省份推行行政柔性执法的具体做法和经验,提出有利于张掖市农业领域推行行政柔性执法的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阐述了林业行政执法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林业执法多头执法、职能重合、机构不健全等,并提出了治理对策,以期为林业行政执法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现今气象法规日益完备,气象行政执法体系逐步跟进,但气象执法的环境状况较差,区域性太强,行政执法力度难以保证,存在有法难依的状况;行政执法人员队伍素质不高,执法不严,造成普遍的执法不力;气象法宣传力度小,普法范围面小渠窄;行政执法监督体系乏力,需要建立必要的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从强化执法意识、完善执法制度、规范执法行为、构建执法环境、实行最严格的管理制度等五个方面阐述了如何做好新形势下基层水行政执法工作。  相似文献   

8.
于彦梅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8):4839-4842,4873
环境执法是保护农村环境和农民环境权益的重要手段.着力分析了我国农村环境执法的主客观障碍,并从完善农村环境立法,健全基层环境执法机构以及完善环境执法监督体系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文章通过分析高台县农业行政执法工作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从加强制度建设,健全执法体系;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执法水平;加强法制教育,优化执法环境;积极创造条件,完善保障机制等4个方面,加强农业行政执法工作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农业行政执法档案是农业行政执法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执法档案的科学管理有利于提高农业行政执法 水平,保证农业生产秩序的稳定。本文就农业行政执法档案监管的作用与意义、重点对农业行政监管中执法档案管理 现状及问题进行了详细分析,并对其具体问题进行了相关针对性改善措施的思考,以期为农业行政执法监管中执法档 案的管理提出具体的监管措施,通过农业行政执法档案管理工作效率提高和规范档案管理水平规范化进一步实现农 业行政执法监管质量的提升,最终为促进农业长远发展提供有效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1.
于彦梅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5):21993-21996
针对我国严峻的农村环境问题以及环境法制在农村环境保护中面临的困境,提出了完善环境法制、推动新农村建设的以下若干对策:健全农村环境保护的法规体系;强化农村环境执法;转变政府观念,完善环境参与制度,加强农民参与和农民监督;加强环境法制宣传,提高农民的环境法律意识。  相似文献   

12.
胡怀应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5):7945-7947
从完善涉农立法、为农民提供法律援助、保护农民土地、创新农地法律机制、保障农民诉讼法律的权利和加强执法力度促进农村和谐发展等方面阐述了新农村建设必须以法制建设新农村,以法治管理新农村。  相似文献   

13.
徐煜尧 《安徽农业科学》2014,(29):10339-10342
环境审判体制改革是在法治现代化建设和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为实现环境司法专门化,推动环境正义,在法治正当性理念的指导下进行的一场环境司法改革。改革的逻辑起点在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保障人权,但实践中存在的良性违法现象带来的问题却是深刻的,长此以往,必不利于法治权威的维护。在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之后,维护法治的权威是法治建设的主题,对改革也需要进一步的规范。对于环境审判体制改革,需要充分地运用法治逻辑的优势,以科学的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环境审判体制改革,维护司法的权威,强化司法的公信力。  相似文献   

14.
淮河流域的自然禀赋、治理历史以及生态保护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内在需求,证明了法治建设的必要性与紧迫性,淮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最终依赖于法律的指引、规范与保障。然而淮河流域生态环保法治中存在的立法滞后、执法不力、司法薄弱等问题成为制约淮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障碍。为此,有必要从立法、执法、司法与守法等路径完善淮河流域生态环保法治,构建以淮河流域专门立法为核心的法治体系,完善执法体制以落实严格执法,加强生态环保司法保护力度,以公众参与制为基础促进全民守法,最终落脚于经济发展与改善民生,共建幸福淮河。  相似文献   

15.
监狱法文化的孕育、衍生和发展始终以监狱行刑、罪犯服刑及其双向互动过程为整合基础。罪犯既是我国监狱行刑活动目标的焦点,又是我国监狱行刑系统赖以有效运作的支点,也应当成为我国创建现代化文明监狱的逻辑起点。现代监狱法律关系和现代人权思想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人权性的监狱行刑宗旨无疑是现代监狱法文化的主干和核心。  相似文献   

16.
徐凤利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5):11609-11611
在传统法律不足以制止环境侵害的情况下,环境公益诉讼是遏制环境违法行为和救济环境公益的重要法律手段。从实体法和程序法方面分析了我国现行法律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缺失,提出从创设环境权、扩大原告的起诉资格、放宽环境公益诉讼的范围、合理分配举证责任及设立中立的环境鉴定机构等方面来构建具有我国特色的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实现环境公益诉讼的真正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17.
环境标志是以市场为介质,自愿性的以环境保护为最终目的的环境管理模式。环境标志法律制度不仅是规范环境标志及其计划的规则,规则的功能实现及良好运作也是环境标志法律制度所应考察之意。环境标志的法律属性是证明商标;环境标志使用合同是民事合同,而非行政合同。环境标志认证制度与使用制度是环境标志制度最基本的两个方面,需完善其规范构成和运行。建立完善的环境标志法律规则及确保其良好的运行及功能的实现是环境标志法律制度健全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8.
西北太平洋区域海洋垃圾污染严重,但目前尚未建立合作治理的法律制度体系。通过选取政治体制异质性和经济发展异质性2个维度,对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推介的北海-东北大西洋模式、波罗的海模式和地中海模式等3种典型的区域环境合作制度化模式的特点、生成机理以及西北太平洋区域情境的比较分析后发现,选取地中海模式具有更大的契合性,更容易达成。以"框架公约+议定书"为模板,西北太平洋区域需要制定鼓励性的框架公约,从管理架构、实施机制等方面进行原则性规定,吸纳朝鲜加入。在此基础上再制定《保护西北太平洋防止海洋垃圾污染议定书》,从国内法的衔接、执行与监督、争端处理等方面进行具体规定,并充分发挥现有政府间组织的作用和机制,为最终形成西北太平洋区域一体化的环境合作治理法律体系开辟道路和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新农村建设中环境保护法制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冬梅  雷玲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6):1815-1816
从农村环境现状入手,分析了环境保护在新农村建设中的战略地位.并在分析我国农村环保法制建设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对健全和完善农村环保法制建设进行了设想.  相似文献   

20.
袁再健  褚英敏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5):17653-17654
从环境安全的含义分析入手,探讨了我国环境安全面临着来自国际和国内的多种问题与挑战。针对这些问题,具体分析了解决我国环境安全问题的对策,包括:建立我国的环境安全观;发展循环经济,构建保障国家环境安全的经济体系;强化环境法治,建立和完善保障国家环境安全的法律体系;动员社会力量,建立保障国家环境安全全民参与体系;推进国际环境合作,构建外来环境风险的防范体系等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