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确定广东某竹鼠养殖场发生竹鼠死亡的原因,本研究从发病竹鼠血液和组织中分离到可疑细菌,并对分离的菌株进行革兰氏染色、生化特性分析和16S rRNA基因鉴定及序列分析,同时进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的细菌为杆状、球状和球杆状形状不一的革兰氏阴性菌;生化特性与奇异变形杆菌基本一致;16S rRNA序列与NCBI数据库中奇...  相似文献   

2.
对江西省某竹鼠养殖场的发病竹鼠进行临床和实验室检查,以期找到病因,对症治疗。经过病理剖检、细菌分离、染色镜检、生化试验以及动物接种试验确诊为巴氏杆菌和大肠埃希菌的混合感染。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分离的2种细菌均对环丙沙星和先锋霉素Ⅳ高敏,对链霉素、庆大霉素、硫酸新霉素等产生耐药性。使用高敏药物治疗后,病情得到控制,为中华竹鼠混感该病的临床用药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
《畜牧与兽医》2017,(8):107-110
为确定南宁金陵镇某竹鼠养殖场发生竹鼠化脓性肺炎的原因,从发病竹鼠肺中分离得到可疑细菌,经形态观察、生理生化特性测定及16S rRNA序列分析,鉴定该分离菌为大肠杆菌,经小鼠回归试验证实该分离菌可致死小鼠。该菌16S rRNA与大肠杆菌(DQ337503,FJ418574,KR189581)同源性高达100%。药敏试验显示对头孢克肟、卡那霉素、大观霉素、奈替米星、氟苯尼考和米诺环素等药物高度敏感,对氨苄西林、阿莫西林、亚胺培南、头孢唑啉、头孢氨苄、四环素、红霉素和克拉霉素等药物有抗性。结果表明:大肠杆菌是南宁金陵镇某竹鼠养殖竹鼠致死的病原菌。该菌的分离鉴定为其感染引起的传染病防治提供了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4.
为查明引起竹鼠死亡的病因,以病死竹鼠的内脏器官进行病原菌分离,对优势分离菌进行培养特性、生化特性、细菌16S rRNA比对和致病力实验分析。结果表明,分离菌为对竹鼠具有较强致病力的雷氏普罗威登斯菌。体外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对20种药物中,敏感的抗菌药物有头孢曲松、头孢他定、氧氟沙星、环丙沙星、氟苯尼考和阿米卡星,表现中介的抗菌药物有头孢噻呋、头孢西丁、恩诺沙星、庆大霉素和链霉素等5种,而表现为耐药的有9种。  相似文献   

5.
笔者对送至云南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的某竹鼠养殖场的发病及病死竹鼠进行病理剖检、细菌培养、分离鉴定、生化试验、药敏试验,以探查其病因,并选择有效的治疗药物。结果表明:竹鼠患有链球菌性肺炎;该菌对环丙沙星、恩诺沙星、头孢曲松、氨苄青霉素中度敏感,对庆大霉素高度敏感,其他药物无效或产生耐药性。  相似文献   

6.
从红河州某竹鼠养殖场采集患病竹鼠病灶进行细菌分离培养,并对分离的菌株进行生化鉴定、动物回归试验及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的病原体为多杀性巴氏杆菌,该菌株对青霉素、诺氟沙星、阿米卡星等敏感,对链霉素、红霉素、庆大霉素、氯霉素等耐药。  相似文献   

7.
为查明某养殖场竹鼠发病的原因,通过剖检观察病理变化;采集病料进行细菌分离培养,分离菌通过生化试验、16S rDNA基因序列同源性分析鉴定及致病性试验进行综合诊断.结果:剖检病死竹鼠可见皮下严重出血,心脏肿大,心包有明显积液,心脏表面血管充血,肝脏淤血、肿大、边缘呈锯齿状、颜色为暗黑色,肾脏肿大伴有点状出血;从病料中分离...  相似文献   

8.
为查明患病竹鼠死亡原因,本实验采集死亡竹鼠心脏、肝脏、肾脏等实质器官进行分离纯化,结果显示,在接种死亡竹鼠肝脏、肺脏样品的鲜血琼脂平板上均长出1株呈光滑、圆润、湿润、乳白色不透明、中等大小的革兰氏阳性杆菌菌落;进一步结合生理生化实验与细菌16S rDNA基因测序结果确定其为棒状杆菌,并命名为GZ-BZGJ。对分离菌株进行毒力基因检测,结果显示,该分离菌携带fld、fag A、fag B、fag C、fagD等5种毒力基因;对分离菌株菌液倍比稀释后接种健康竹鼠,进行动物回归试验,结果显示,实验竹鼠临床症状及剖检变化和临床感染竹鼠一致,且可以从病变组织再次分离到该菌株,分离菌株半数致死量(LD_(50))为2.78×10~8cfu/mL,进一步表明该分离菌为导致竹鼠发病死亡的致病菌,其对竹鼠具有较强的致病性。对回归实验死亡竹鼠组织切片观察,可见该分离菌感染可引起竹鼠心脏、肝脏、肺脏发生明显的病理变化。本实验首次报道了竹鼠源致病性棒状杆菌的分离情况,对该细菌病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竹鼠是食用和药用的上等野味补品,市场空间巨大,随着近年来人工养殖的繁盛,竹鼠的有关疾病日益增多。本文对前来云南农业大学附属动物医院就诊的竹鼠进行了临床检查和实验室检查。通过病理剖检、细菌分离培养与鉴定、生化试验及体内外寄生虫检查等,诊断竹鼠是由于沙门氏菌和链球菌混合感染引起的死亡。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分离得到的菌株对头孢他啶、头孢吡肟、庆大霉素极度敏感,对环丙沙星等高度敏感;对氨苄青霉素、恩诺沙星等中度敏感;对诺氟沙星、新霉素等低敏敏感;对环丙沙星、强力霉素等不敏感。  相似文献   

10.
从病死竹鼠体内分离到1株细菌,通过形态学观察、生化试验鉴定、16S rDNA基因测序分析及系统进化树构建等方法对分离菌种属进行确定,并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PCR方法检测耐药基因和毒力基因,人工感染小鼠试验确定分离菌的致病力。病原鉴定显示,分离菌为革兰阳性杆菌,16S rDNA基因测序及BLAST比对显示其与棒状杆菌序列相似度达92.1%~99.2%,结合生理生化鉴定结果确定分离菌为棒状杆菌;药敏试验显示,该分离菌对氟苯尼考、头孢氨苄和青霉素等药物敏感,对复方新诺明、四环素和红霉素等药物表现耐药,耐药基因检测结果显示为oqxB、tetX、sul1和ermF阳性,与药敏试验表型一致;该菌对小鼠有致病性,毒力基因检测发现,分离菌携带fyuA和papA。本研究为竹鼠棒状杆菌病预防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